1.大通康宝是什么年间的

2.麻烦教教我辨别古币

3.钱是谁发明的

4.十大珍铜币和五十珍希古泉有那些

5.中国的古币有哪些之最?

大通康宝是什么年间的

光绪通宝金质图片_光绪通宝溜金价值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

8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

6000元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

1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600元

开庆通宝,元2000元

1486)光绪宝福小平背倒满文美160元[1]

1487)光绪宝福小平背上星样钱美260元[1

1488)光绪宝苏当五上美75元[2]

1489)光绪通宝宝直小平异版[精铜铸,极美,疑样,2。38CM]220元[1]

1490)光绪宝苏小平铁钱背倒满文[出谱官版,径1。9CM]上400元[1]

1491)光绪宝苏小平背上巨星[径1。8CM]上100元[1]

1492)光绪通宝背宝苏[宽边精制径2。3CM]美40元[1]

1493)光绪通宝背宝苏局[背满汉文异书]全品相径2。55CM价:2000元[1]

1494)光绪宝云上仰月[径2CM]美50元[1]

1495)光绪机制宝蓟[未流通带光]美180元[1]

1496)光绪机制小圆孔宝广,库平广一钱,美各10元[8]

14)光绪机制宝福,宝漳美各25元[8]宝福原光60元[2]

1498)光绪机制宝苏、宝武,宝津美各35元

1499)光绪机制宝广原光美8元[20];错打斜穿美30元

1500)光绪通宝机制宝浙六种版式美各35元[12],上20元[1]光绪机制宝浙五种版式不同带光美品共售200元[4组]

1501)光绪宝直小平私版[径1.9CM]上20元[1]

1502)光绪宝泉大写当拾,上美28元;泉右上星、源当拾小样上美各35元;宝源背星在右上中间美50元;宝源左星上美45元

1503)光绪宝泉当十[三种版式]美各35元[5]

1504)光绪宝泉当十[鎏金]上美80元[1]

1505)光绪宝河背月星上8元[2]

1506)光绪宝东背村上130元[1]

1507)光绪通宝喀十上18元[1]

1508)光绪戌申新十上35元[3]

1509)光绪通宝背福寿宫钱[径2.5CM]上美380元[1]

绍定万岁楷书小平银质

市场价格:8000元

中统元宝楷书小平光背22000元

中统元宝篆书小平光背400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2200元

崇祯通宝楷书小平雕母无定价

崇祯通宝楷书大型背“户二”300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光背2500元

崇祯通宝楷书折十背“寿”5000元

天统通宝真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天统通宝篆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麻烦教教我辨别古币

中国的钱币可分为四个类型:

1.古钱类:可从商周时期的刀布币至1912年用翻砂手工铸造的钱币;2.中国近代币:从清光绪后期开始至1949年的钱币(包括机器制造金属币);3.纸币:指清代以前的古纸币及清代以后的银行纸币、钱庄券和临时代用券;4.现代钱币:一般指1949年以后发行的第一、二、三、四、五版人民币、流通纪念币、非流通纪念币、兑换券和金银纪念币。

鉴别古币真伪的方法:

声音辨别法:古钱币年代越久远,其所含的锡、铅等杂质流失越多声音听起来也就越显沉闷。相反,年代越近,声音越清脆。观察铜色法:一般古币的材质有青铜、红铜、黄铜、白铜等之分,青铜币易断裂,黄铜币不易断裂磨损,白铜多为样币用材。明代以前钱币大都由青铜铸成,没有黄铜币,如果发现明代以前的黄铜钱币,要多加小心。沸水浇煮法:古币上附着红绿锈或黑色锈,锈是自然氧化而形成的,附着力比较强。遇到锈色可疑的钱币,可放入沸水中烧煮30至40分钟,锈脱离的是伪品,真品的锈不易脱离。钢针测试法:古钱币的锈比较坚硬,用钢针尖向下竖直下压,放手后,钢针会立刻倒下。伪品的锈是真锈掺入粘合剂涂抹而成,有一定的弹性,钢针就不易倒下。风格断定法:每个钱币都有自己的风格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为工匠所铸,文字古拙秀润、朴素简直;西晋南北朝时期受其佛教文件影响,其钱币文字纤细柔韧、娇媚可爱,绝妙精美;唐、宋、元钱与书法结合较紧,其钱文多为名人所书,整体上给人以端庄稳重,玉润可爱的感觉;辽钱风格是钱文松散,而西夏钱文紧凑,明代钱的主要特征是方正而呆滞。后仿者能仿其形但不易传其神,给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比较版别法:早期用来铸钱的母钱也是由手工雕刻而成的,各枚钱币之间会有一些差别。如发现一批钱币,它们的版别一模一样,甚至局部的缺陷也丝毫不差,就应该怀疑有作伪的可能了。成分分析法:借助现代光谱、化学容量和电子仪器扫描测定分析古钱币化学分析后,对古币的金属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准确性、可靠性较高。用超声波声像仪,可看清的内部结构,改刻、挖补、拼合等伪作的钱币。

古币的钱文:先秦刀、布、燕金饼,戳刻的文字系大篆书体。秦汉至隋:钱文属小篆,其新莽货泉、布泉为悬针篆。北周:布泉为玉筋篆,五行大布、永通万国为铁线篆,所铸的汉兴用隶书。唐:文盛行隶书,唐通宝为“八分书”,属隶书。五代十国南唐:钱文属篆、隶、真书体。北宋钱:书体有篆、隶、真、行、草。元、明、清:钱文均以真书或篆书,辽钱近隶。又有蒙、满、回、西夏等少数民族文字。清军费开支而铸:红、黄两种铜质,红铜较少。钱面文楷书对读,背左右满文“宝×”局名,上、下记值。清乾隆庆典官铸:背铸龙凤、吉语颂辞。如“天子万年”、“国泰民安”、等。嘉庆万年背有“五世同堂”、“十全老人”等。祝寿钱:钱文“龟龄鹤寿”、“龟鹤齐寿”、“福德长寿”、“福寿延长”、“南极祝寿”、“百年长寿”、“千秋万岁”、“寿如东海”、“寿比南山”等,背或为神仙、灵龟、仙鹤、祥云等图案。崇祯通宝背“寿”,官铸民铸均有。努尔哈赤天命元年铸天命汉钱:满文,四字,没有加圈点;天命通宝是铸的汉文。太宗天聪江钱,背面穿左右满文十字,穿右有满文两字样。顺治通宝:钱有五种;光背、背面有一个汉字、一厘钱、背面有两个满字、满汉文钱。康熙通宝: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后铸造小钱。雍正:制钱都仿顺治钱五式,除正面的年号外,背面都是两个满文字。宝福局所铸的钱,局名有时也用汉字。乾隆通宝:分普通和当十两种,当十的背面穿孔上下有"当十"两个汉字。乾隆钱的成色先后不同,各地也不同。乾隆五年以前,铸钱不加锡,称为黄钱,加锡后叫做青钱。嘉庆道光:钱名有十九种,计泉、源、直、晋、苏、昌、福、浙、武、南、陕、川、广、桂、云等,钱背为宝东,满文即用康熙钱的字。咸丰:铸钱多,特别复杂。在计值方面,咸丰钱可以分为十五级,从一文到当钱,钱上有铸局名称,文字不同。凡是背部文字多的清代钱都要注意收集。光绪通宝:小制钱,现在所见小钱较多。宣统:最为通行的有广东铸的机器钱,背面为满、汉文“广”字,横写“库平”、“一钱”二汉字、“宝广”两个满字。太平天国:以铜钱为主,币面全为汉文,正面是“太平天国”、“太平圣宝”四字,背面“天国”,两字分别排在穿孔的上下,左右分排。也有正面“天国圣宝”,背面“太平”的,种类也多,分不清哪一种是哪一省铸造的。钱文制作有几种书体,如真书宋体等。太平天国钱币大钱、花钱的伪品尤多。明朝初年,曾仿照蒙古人的办法,使用钞票,而不是铜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是不久就改为银钞两用都可,以纸币为主,钱币为辅。明朝钱比元代的钱多,但又比不上其它各朝代。朱元璋在称吴国公的时候,在江西设置宝泉局,铸造五种大中通宝钱,早期的这类大钱,如今价值上千元,需留意。

古钱币知识:钱镕:即钱范,是铸钱的模子。钱镕有阴文和阳文两种。前者直接铸钱;后者用于造范,故称范母,“容”即“镕”字,即一副钱模子。范材有陶、石、铜、铁、铅等。鎏金:在钱币上加工雕刻各种图形花纹。早在唐钱有雕刻花纹者.如莲花寓意多子。此等钱既是压胜品,但亦可掺杂在流通钱币中流通.具有两重性。连轮:钱文笔划与外郭相连。隔轮:钱文笔划不与外郭相连,且相距较远生坑:古钱带有出土锈色.出土不久称新生坑;出土既久,尚带锈片残迹称国号钱:面铸国号,如齐法化、唐国通宝、大宋元宝、大元通宝(八思巴文)、大明通宝(南明),大宋(南宋)、大元、大明(南明)均系“国号钱”。钱文四字:按上、下、右、左读者,谓“直读”;按上、右、下、左读者谓“旋读”,或称“右旋读”;按上、左、下、右读者谓“左旋读”;钱文两字,按右、左读者谓“横读”,如半两、五铢等,亦称“顺读”;“环读”如先秦“珠重一两十二”,须“环读”。仿瘦金书:宋徽宗赵佶独创的一种书体,自称“瘦金书”。以楷书为本,笔划俊逸挥洒,刚健有力,故有“铁划银钩”之美称。即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均为瘦金体钱文之押券者,金大定通宝亦仿瘦金书。贝币、骨贝:我国最早的原始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距今约3500年以上,早期贝币是商王赏赐臣下的。骨贝出现于商代中期,以兽骨刻成。六字刀:春秋晚期至战国铸造,以“刀”为形状,其六字“齐造邦长法化”最为珍奇,目前一枚六字刀价值7000元左右。蚁鼻钱:蚁鼻钱铸于战国早期,为模拟原始贝币形态的铜贝币。铜贝的出现,开启了金属铸币的先河。银元珍品:乃中国最早的官铸银元,其中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目前参考估价为18万到20万元人民币;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参考估价为20万到25万元人民币;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参考估价为16万至20万元人民币。

钱是谁发明的

正确答案:不详……原始社会的劳动人民写那么多干吗?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历代钱币,五彩缤纷。贝币、布币、刀币、圜钱、半两、五铢……在钱币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钱币实乃历史之见证,文物之奇葩。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钱币之最”。笔者仅就个人所知,把它们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如有不妥,请指正。 1.中国最早的钱币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2.中国最早的金币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 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3.中国最早的银币 1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4.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对刀、布、贝及圜钱,对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5.中国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1980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方孔,钱的正反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穿上横郭,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的成色为95%。据钱币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的铸造时间当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见的年代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6.中国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 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五号六朝墓出土银五铢二枚,其形制为东汉五铢,也可能是六朝时仿制,应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可能是殉葬的冥币。 7.中国最早的铁钱 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解放后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方孔无郭或有郭,其形制、轻重与文帝四铢半两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说,这种西汉初期的铁质半两是我国最早的铁钱。 8.中国最早的铅钱 我国各地曾先后出土墓葬或窖藏的各种铅钱,如铅质郢爰、铅质圜钱、铅质大泉五十、铅质五铢等。但是这些铅钱不是冥币,就是民间私铸的伪钱,并非真正官铸流通货币。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所铸铅质通宝小平钱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闽”字三种。 9.中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 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的改革,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了三种新的货币,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钥匙,钱体由刀环和刀柄两部分组成,环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为“平五千”三字,其中环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 一刀平五千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赞美“金错刀”的内容,如杜甫诗:“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11.中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861年7月,清咸丰皇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病危,特封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处理国事。不久,咸丰帝病死,八大臣遵从遗诏,拥立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元“祺祥”并铸造“祺样”钱币。而慈禧则以她和慈安名义,联络当时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于9月30日发动宫廷,逮捕八大臣,并将肃顺等三人处死。这就是有名的“辛酉”,又称“祺祥”。不久,慈禧纳大学士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年号,停铸“祺祥”钱,改用“同治”年号,并铸“同治”钱币。“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但到当年十月五日即被废除,仅仅存在69天,“祺祥钱”可说是我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2.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中国帝王使用年号始于西汉武帝,但是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却是十六国时李寿所铸的汉兴钱。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汉兴线按钱文排列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 13.中国最早的国号年号并铸钱 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大夏真兴”钱。大夏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大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 14.中国最早铸有地名的右孔圆钱 零陵先贤传曰:“刘备拔成都,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这里所说的直百钱即指直百五铢。有一种背面有“为”字的直百五铢乃刘备在四川犍为所铸,是我国最早铸有地名的方孔圆钱。 15.中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中国钱币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起在钱背加铸年份,如淳照七年的钱在背面铸一“柒”字,八年的钱在钱背铸上“捌”字,都是大写。从九年以后改为小写,一直到十六为止。这一办法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所以说,淳熙元宝是我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16.中国唐朝最初的年号钱 一般人误认为通宝是我国唐朝的第一个年号钱,其实这是不对的。是唐玄宗于公元713年改的年号,而通宝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通宝钱文中的“”并非年号,而是取“开创新纪元”之意。那么唐朝第一个年号钱是什么呢?它是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铸造的乾封泉宝,行用仅一年。 17.中国最珍贵的佛寺供养钱 山西五台山乃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招商:80673883 ·男人给她最大满足·千龙博客再现江湖 ·北京名片大家选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1988年春天修建佛塔时挖出一批淳化佛像金钱,黄金质地,成色在90%以上。钱径2.4厘米,厚0.12厘米,穿径0.5厘米,每枚重约12克。正面钱文为行书“淳化元宝”四字,背面铸有左立、右坐两尊佛像。坐佛背部有佛光屏,立佛为韦驮,手持如意。两尊佛像下均有莲花座。佛像造型逼真,体态栩栩如生。佛身立体隆起钱面0.2厘米,五官清晰可辨。 淳化是北宋太宗年号。这批淳化元宝金钱,背铸佛像,造型奇特,显然是当时皇室专门铸造并敬奉五台山寺庙的供养钱。像这样成批的金质佛寺供养钱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18.中国最早的对钱 所谓对钱,是指两个钱钱文相同,铸地相同,大小、轮廓等形制又完全一样,不同之处是两种书体。南唐李璟所铸通宝小平钱有篆、隶两种书体,是我国最早的对钱。据说篆体通宝为大书法家徐铉书写。 19.中国最早的御书钱币 中国古代钱币的钱文有许多都是由皇帝亲自书写的,称为御书钱。如北宋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和背“陕”字宣和通宝就是由宋徽宗用瘦金体书写的。我国最早的御书钱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宝,钱文由宋太宗赵炅(jiong音迥)亲笔书写,分真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书体。 20.中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钱币 南宋嘉定钱是我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按面额分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共四种,每一种面额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计有元宝、永宝、之宝、金宝、兴宝、安宝、新宝、洪宝、万宝、正宝、真宝、崇宝、封宝、至宝、隆宝、重宝、珍宝、通宝、泉宝等。 21.中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国宝金匮直万是一种造型很奇特的钱币,钱体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圆形方孔,篆书直读“国宝金匮”四字,下部为一铲形,篆书“直万”二字,此钱被公认为是王莽时期的货币。因金错刀钱文为“一刀平五千”,即一枚值五铢钱五千个,那么此钱钱文“直万”,即一枚值五铢钱一万个。所以说,国宝金匮直万是我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22.中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铅质雕母钱,据史料介绍只有清朝光绪通宝宝苏、宝顿等,其他未见。而元朝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现。此钱直径4.6厘米,重53.3克,是仿照金代泰和重宝当十钱雕刻的。二者在制作风格、大小厚薄、文字粗细等方面完全一样。此钱雕成后准备铸造铜钱流通使用,可能因“国宝”二字不太适合作钱币名称,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故未见此类铜钱行用。这枚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乃我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23.中国最早的铜质雕母钱 雕母是以铜、象牙、铅、锡等作为币材,用手工雕刻的钱币。用它铸造母钱,再用母钱翻铸流通钱币,因之钱币界也把雕母称为祖钱,言其为钱之始祖也。 我国最早的铜雕母钱应为南京博物院所藏明朝嘉靖通宝折十大钱。此钱铜色金黄,质地细密,表面光洁滑润,无气孔砂眼,字口如斩,刀痕犹存。我国雕母钱清代尚多,明代仅有万历通宝、崇祯通宝等数枚,而此枚嘉靖通宝时间最早,质量最好,堪称钱币之珍品。 24.中国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钱币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四川青城王小波、李顺领导农民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后王小波战死,李顺继为领袖,声势日渐壮大。第二年农民起义军攻占成都,李顺称王,建国号为大蜀,定年号为应运。不久起义军便被北宋统治集团镇压下去,李顺也在城破时牺牲。李顺称王时曾铸应运元宝及应感通宝铜铁小平钱,存世极为稀少。此钱现藏上海市博物馆,距今1000余年,是我国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钱币。 25.中国最早使用减笔字的钱币 我国最早使用减笔字的钱币是太平天国时期铸造的太平天国背“圣宝”。钱文中的国字既不是繁体字的“國”,也不是简化字的“国”,而是“囯”字。 26.中国最大最重的钱币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枚太平天国特大花钱,已破损,现仅存半爿残片,其直径为33.5厘米,厚0.8厘米,半爿重达2170克。这枚特大花钱为黄铜质,遍体鎏金,正面仅存“太天”二字。边缘是二龙戏珠图案,背面尚存一“圣”字,旁有双凤图案,边缘是八宝纹饰。这枚钱的钱文若全,可能是“太平天国”背“圣宝”。很明显,像这样大的钱并非流通货币,而是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专门铸币。如果此钱完整无缺,那么它的重量将达4500克左右,大小犹如一个茶盘,因此,说它是我国最大最重的钱币是当之无愧的。 27.中国最轻小的钱币 我国历代都有小钱,小钱有时亦称“恶钱”,是货币贬值的一种表现。如西汉之榆荚半两,鸡目五铢、董卓的无文钱等都是很轻小的,但是最轻小的钱币当属南北朝刘宋景和元年(465年)所铸之鹅眼钱。这种钱“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入水不沉,随手破碎,数十万钱不盈一掬”。因为太轻小,不易保存,所以一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已经很难见到它的实物了。 28.中国最早铸有人物图像的银币 清末光绪年间英属印度卢比大量流入西藏,并且渗透到四川、云南等地,使西南边疆的经济受到严重损害。为了抵制印度卢比的侵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决定由四川省银元局正式铸造四川卢比。有一卢比、半卢比和四分之一卢比三种,中心花有直花与横花之分,横花较少。印度卢比正面铸有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半身像,而四川卢比则铸有光绪皇帝半身像。它是我国最早铸有人物图像的银币,也是惟一铸有帝王像的正式流通货币。 29.中国最早的正式流通银币 我国使用银钱的时间很早,但在清朝以前银钱仅仅作为赏赐、贮存用,而非正式流通货币。我国正式的流通银币应以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铸造的乾隆宝藏为最早。这种银币共计三品,大者重一钱五分,中者重一钱,小者重五分,以中者铸造最多,只限西藏使用。钱币系手工打制而成,钱身很薄,俗称“薄片”。钱的正面为汉文“乾隆宝藏”四字,背面为唐古特文字,也是“乾隆宝藏”的意思。钱币中央有一方形框纹,象征方孔,只是没有打透。边缘铸有年份,分列在上下左右,计有五十八年,五十九年和六十年三种。 30.中国最早的机器铸造银币 我国银币的铸造历史很久,但都沿用浇铸和手工打制两种方法。到了19世纪,世界各国机器工业兴盛,相继出现了机器铸币,这样我国原有的铸币工艺就显得十分落后。清光绪十年(1884年)代表先进工艺的“吉林厂平”银币诞生了,它是由吉林机器官局监制的,是我国最早用机器铸造的银币。 “吉林厂平”银币全套共五枚,分一钱、三钱、半两、七钱和一两五种面额。正面中心为“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十二个汉字,在文字两侧各有一条蛟龙,上端有一篆体“寿”字,构成二龙献寿图案。背面中央方框内为汉文厂平纪值,外圈为相应满文,并有云纹图案。这种银币铸造时曾奏呈清廷,但未获批准,故未发行,仅有少量流散民间,所以十分珍贵。 31.中国最早的龙洋 清朝末年,我国许多省份先后铸造机制银币,其中有的银币背面铸有蟠龙纹,俗称“龙洋”。中国最早的龙洋是张之洞倡议铸造的广东龙洋。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批准由广东银元局试铸银币,这种银币正面是“光绪元宝四字,中心有四个满文字,也是“光绪元宝”,珠圈内为英文“广东省”及“七钱三分”字样,背面是蟠龙纹,上方为“广东省造”字样,下方为“库平七钱三分”。另外还有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和三分六厘五等四种面额,钱币界叫作“七三番板”,后改为七钱二分,叫“七二番板”。这是我国最早铸造的带有蟠龙纹的银币。样币送到北京后户部下令将正面的英文移到背面,而把背面的中文移到正面,就成为后来广泛流通的广东龙洋。 32.中国最早的铜元 清朝末年,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我国货币制度及铸币工艺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改。手工浇铸的造币法已显得十分落后,理所当然地被机器铸币方法所代替。就铜币而言,广东省造币厂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首先铸造出我国第一套机制铜元——光绪元宝。这种铜元圆形无孔,钱面正中一圆圈,内有“光绪元宝”四个汉字,中心为满文“宝广”二字,圈外靠近外郭有“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字样,钱背正中圆圈内有蟠龙花纹,四周有英文“KwangtungOne Cent”(广东一仙)。以后各省纷纷仿铸广东铜元,基本形制一样,而幡龙花纹及钱背文字排列五花八门,版别极多。 33.中国现在最早的一张纸币 我国早在北宋天圣年间就在四川益州设交子务,由国家正式发行纸币,称为“交子”,但是这种交子现在已看不到实物。 1982年我国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辽代白塔进行维修,在该塔第二层回廊的积土中发现了一张“中统元宝交钞·壹拾文”纸币。这张纸币长16.4厘米,宽9.3厘米,正面上下方及背面上方均盖有红色官印,乃九叠篆文。按1260年元朝始行中统宝钞,1269年八思巴创造蒙古新文字。此宝钞票面上没有八思巴文字,所以说它是1260~1269年期间发行的,比其他现存元朝纸币都要早。因此,这张“中统元宝交钞·壹拾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张纸币,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钞票实物。 34.中国票幅最大的纸币 明朝立国之初,曾仿照元朝早期办法,用钞不用钱,但不久又改为钱钞并用,以钞为主,钱为辅。 明朝的纸币是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的,四周有龙纹花栏,上面横书“大明通行宝钞”六字,花纹栏内两边各有四个字一行的篆书:“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间有古钱图样,下面为“中书省奏准印造,与制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贷银二百五十两”,末有洪武年月日。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设六部,造钞属户部,铸币属工部,所以钞上的中书省改为户部。大明宝钞分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和一贯等六种,其中一贯钞长约34厘米,宽约22厘米,是我国票幅最大的纸币,也是世界上票幅最大的纸币。 35.中国票幅最小的纸币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浙江省将原官银号更名为浙江银行,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中华民国浙江银行,原为官督商办。民国4年(1915年)改为浙江地方实业银行。民国12年(1923年)官商股份分开,各自营业,商股称为浙江实业银行,官股称为浙江地方银行。后者为解决当时辅币之不足,发行了一种面额为一分的纸币,这种纸币长仅5厘米,宽仅2.5厘米,是迄今为止我国票幅最小的纸币。 36.中国最早的一张人民币 1948年时任华北银行发行科科长的石雷所收藏的一张面额为伍拾元的人民币乃是我国第一张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发出了金字第四号布告。布告说:“为适应国民经济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陕甘宁、晋绥两边区同意”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于本年十二月一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在发行的当天,石雷在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后,用冀南钞换下了第一批人民币中的第一张,并珍藏至今。 石雷珍藏的这张人民币面额为“伍拾圆券”,冠字为罗马字“ⅠⅡⅢ”,号码为“00000001”。人民币上的汉字,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华民国”、“伍拾圆”等均为当时任华北人民的董必武所书写,字体秀丽大方。 37.中国最大面额的纸币 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经济萧条。为了应付通货膨涨的被动局面,伪不断发行大额钞票,十万、百万、千万等大面额纸币先后出台。其中面额最大的当属“六十亿圆”纸币,是1949年在新疆发行的。 38.中国最早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钱文的钱币 17年辽上京遗址出土一枚契丹文大钱,释文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据考证为耶律阿保机建国前(907年)铸。这应该是中国最早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钱文的钱币。 39.中国最早的钱币学专著 我国最早的钱币学专著是顾烜的《钱谱》。顾烜系南北朝梁人,曾任建安令,赠侯爵,乃孙吴丞相顾雍之后。据南宋洪遵《泉志》记载:“(古钱币)岁益久,类多淹没无传。梁顾烜始为之书。凡历代造立之原,大小轻重之度,皆有伦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概见”。可惜这部最早的钱币著作已经失传。 40.中国现存最早的钱币学著作 我国钱币学遗产非常丰富,早在一千四五百年前就有了钱币学的专著,但是北宋以前的钱币学著作均已失传。幸存于今的最早钱币古谱当推南宋洪遵《泉志》一书。 洪遵(1120~1174年),南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二十三岁中词科,赐进士,后擢为秘书省正字。曾任资政殿学士,卒溢文安。著有《订正史记真本凡例》、《翰苑群书》和《谱双》等书,其中以《泉志》一书最著称。《泉志》成书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共著录钱币348枚,其中如永光、景和、天成、乾封泉宝大钱、天策、永隆、天德、通行泉货、天赞等均为钱币之大珍。《泉志》对先秦货币之断代等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后世钱币学之研究影响甚大。

十大珍铜币和五十珍希古泉有那些

中国铜币的“十大珍”:

1、安徽省造九星十文开国纪念铜币

2、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

3、吉林省造光绪通宝辛丑制钱二十文

4、哈尔滨壹分军舰图红铜币(1930年)

5、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五文

6、广西省造光绪元宝十文

7、奉天省造光绪元宝中花十文红铜元

8、天津造袁世凯像大面型共和纪念十文

9、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文(1904年)

10、江西省造辛亥大汉铜币当制钱十文

古泉五十珍:

1、桥足半釿布

2、三孔布

3、博山刀

4、晋阳匕

5、齐六字刀

6、东周、西周(圜钱)

7、共屯赤金(圜钱)

8、壮泉四十

9、国宝金匮直万

10、大泉五千

11、太夏、真兴

12、永光

13、景和

14、咸通玄宝

15、开平通宝、元宝

16、天成元宝

17、永平元宝

18、天德重宝

19、天策府宝

20、乾封泉宝(楚)

21、广政通宝

22、大蜀通宝

23、保大元宝(背天)

24、永通泉货

25、大齐通宝

26、建炎元宝

27、至宁元宝  

28、大宋通宝(当拾)  

29、贞佑通宝、元宝  

30、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  

31、大朝通宝  

32、乾亨通宝  

33、天显通宝  

34、中统元宝  

35、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36、应历通宝  

37、大元国宝  

38、建国通宝  

39、保宁通宝  

40、至正之宝  

41、圣宋通宝  

42、贞观宝钱(西夏文)  

43、天启通宝  

44、靖康通宝  

45、天国通宝  

46、应运元宝  

47、皇统元宝  

48、应感通宝  

49、崇庆元宝、通宝  

50、元德重宝

扩展资料:

我国十大铜元珍品铜元最初称铜圆,俗称铜板,产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铜元流通至1949年止。

铜元制作较为精美,品种也较繁多,颇具收藏和欣赏价值。铜元的收藏,集币界一般将其分为10个级别,并从一级铜币中选出10大珍品(不含解放区铜币)。

铜元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的;因此外观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铜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古钱又称古泉,古钱研究历史悠久,在南朝时便有专著《钱谱》,南宋有《泉志》,清代有《古金所见录》、《古泉汇》和《续古泉汇》等。

古泉价格:

1、桥足半赓布 一级 35000.00

2、三孔布 一级 60000.00?

3、 博山刀 二级 14000.00?

4、 晋阳匕 一级 16000.00?

5、 齐六字刀一级 30000.00?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古钱五十名珍百度百科-铜元

中国的古币有哪些之最?

1.中国最早的钱币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2.中国最早的金币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3.中国最早的银币

1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4.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对刀、布、贝及圜钱,对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5.中国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1980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方孔,钱的正反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穿上横郭,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的成色为95%。据钱币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的铸造时间当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见的年代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6.中国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

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五号六朝墓出土银五铢二枚,其形制为东汉五铢,也可能是六朝时仿制,应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可能是殉葬的冥币。

7.中国最早的铁钱

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解放后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方孔无郭或有郭,其形制、轻重与文帝四铢半两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说,这种西汉初期的铁质半两是我国最早的铁钱。

8.中国最早的铅钱

我国各地曾先后出土墓葬或窖藏的各种铅钱,如铅质郢爰、铅质圜钱、铅质大泉五十、铅质五铢等。但是这些铅钱不是冥币,就是民间私铸的伪钱,并非真正官铸流通货币。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所铸铅质通宝小平钱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闽”字三种。

9.中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

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的改革,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了三种新的货币,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钥匙,钱体由刀环和刀柄两部分组成,环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为“平五千”三字,其中环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

一刀平五千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赞美“金错刀”的内容,如杜甫诗:“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11.中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861年7月,清咸丰皇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病危,特封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处理国事。不久,咸丰帝病死,八大臣遵从遗诏,拥立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元“祺祥”并铸造“祺样”钱币。而慈禧则以她和慈安名义,联络当时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欣,于9月30日发动宫廷,逮捕八大臣,并将肃顺等三人处死。这就是有名的“辛酉”,又称“祺祥”。不久,慈禧纳大学士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年号,停铸“祺祥”钱,改用“同治”年号,并铸“同治”钱币。“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但到当年十月五日即被废除,仅仅存在69天,“祺祥钱”可说是我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2.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中国帝王使用年号始于西汉武帝,但是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却是十六国时李寿所铸的汉兴钱。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汉兴线按钱文排列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

13.中国最早的国号年号并铸钱

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大夏真兴”钱。大夏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大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

14.中国最早铸有地名的右孔圆钱

零陵先贤传曰:“刘备拔成都,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这里所说的直百钱即指直百五铢。有一种背面有“为”字的直百五铢乃刘备在四川犍为所铸,是我国最早铸有地名的方孔圆钱。

15.中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中国钱币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起在钱背加铸年份,如淳照七年的钱在背面铸一“柒”字,八年的钱在钱背铸上“捌”字,都是大写。从九年以后改为小写,一直到十六为止。这一办法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所以说,淳熙元宝是我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16.中国唐朝最初的年号钱

一般人误认为通宝是我国唐朝的第一个年号钱,其实这是不对的。是唐玄宗于公元713年改的年号,而通宝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通宝钱文中的“”并非年号,而是取“开创新纪元”之意。那么唐朝第一个年号钱是什么呢?它是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铸造的乾封泉宝,行用仅一年。

17.中国最珍贵的佛寺供养钱

山西五台山乃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1988年春天修建佛塔时挖出一批淳化佛像金钱,黄金质地,成色在90%以上。钱径2.4厘米,厚0.12厘米,穿径0.5厘米,每枚重约12克。正面钱文为行书“淳化元宝”四字,背面铸有左立、右坐两尊佛像。坐佛背部有佛光屏,立佛为韦驮,手持如意。两尊佛像下均有莲花座。佛像造型逼真,体态栩栩如生。佛身立体隆起钱面0.2厘米,五官清晰可辨。

淳化是北宋太宗年号。这批淳化元宝金钱,背铸佛像,造型奇特,显然是当时皇室专门铸造并敬奉五台山寺庙的供养钱。像这样成批的金质佛寺供养钱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18.中国最早的对钱

所谓对钱,是指两个钱钱文相同,铸地相同,大小、轮廓等形制又完全一样,不同之处是两种书体。南唐李璟所铸通宝小平钱有篆、隶两种书体,是我国最早的对钱。据说篆体通宝为大书法家徐铉书写。

19.中国最早的御书钱币

中国古代钱币的钱文有许多都是由皇帝亲自书写的,称为御书钱。如北宋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和背“陕”字宣和通宝就是由宋徽宗用瘦金体书写的。我国最早的御书钱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宝,钱文由宋太宗赵炅(jiong音迥)亲笔书写,分真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书体。

20.中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钱币

南宋嘉定钱是我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按面额分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共四种,每一种面额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计有元宝、永宝、之宝、金宝、兴宝、安宝、新宝、洪宝、万宝、正宝、真宝、崇宝、封宝、至宝、隆宝、重宝、珍宝、通宝、泉宝等。

21.中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国宝金匮直万是一种造型很奇特的钱币,钱体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圆形方孔,篆书直读“国宝金匮”四字,下部为一铲形,篆书“直万”二字,此钱被公认为是王莽时期的货币。因金错刀钱文为“一刀平五千”,即一枚值五铢钱五千个,那么此钱钱文“直万”,即一枚值五铢钱一万个。所以说,国宝金匮直万是我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22.中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铅质雕母钱,据史料介绍只有清朝光绪通宝宝苏、宝顿等,其他未见。而元朝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现。此钱直径4.6厘米,重53.3克,是仿照金代泰和重宝当十钱雕刻的

。二者在制作风格、大小厚薄、文字粗细等方面完全一样。此钱雕成后准备铸造铜钱流通使用,可能因“国宝”二字不太适合作钱币名称,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故未见此类铜钱行用。这枚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乃我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23.中国最早的铜质雕母钱

雕母是以铜、象牙、铅、锡等作为币材,用手工雕刻的钱币。用它铸造母钱,再用母钱翻铸流通钱币,因之钱币界也把雕母称为祖钱,言其为钱之始祖也。

我国最早的铜雕母钱应为南京博物院所藏明朝嘉靖通宝折十大钱。此钱铜色金黄,质地细密,表面光洁滑润,无气孔砂眼,字口如斩,刀痕犹存。我国雕母钱清代尚多,明代仅有万历通宝、崇祯通宝等数枚,而此枚嘉靖通宝时间最早,质量最好,堪称钱币之珍品。

24.中国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钱币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四川青城王小波、李顺领导农民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后王小波战死,李顺继为领袖,声势日渐壮大。第二年农民起义军攻占成都,李顺称王,建国号为大蜀,定年号为应运。不久起义军便被北宋统治集团镇压下去,李顺也在城破时牺牲。李顺称王时曾铸应运元宝及应感通宝铜铁小平钱,存世极为稀少。此钱现藏上海市博物馆,距今1000余年,是我国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钱币。

25.中国最早使用减笔字的钱币

我国最早使用减笔字的钱币是太平天国时期铸造的太平天国背“圣宝”。钱文中的国字既不是繁体字的“国”,也不是简化字的“国”,而是“囯”字。

26.中国最大最重的钱币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枚太平天国特大花钱,已破损,现仅存半爿残片,其直径为33.5厘米,厚0.8厘米,半爿重达2170克。这枚特大花钱为黄铜质,遍体鎏金,正面仅存“太天”二字。边缘是二龙戏珠图案,背面尚存一“圣”字,旁有双凤图案,边缘是八宝纹饰。这枚钱的钱文若全,可能是“太平天国”背“圣宝”。很明显,像这样大的钱并非流通货币,而是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专门铸币。如果此钱完整无缺,那么它的重量将达4500克左右,大小犹如一个茶盘,因此,说它是我国最大最重的钱币是当之无愧的。

27.中国最轻小的钱币

我国历代都有小钱,小钱有时亦称“恶钱”,是货币贬值的一种表现。如西汉之榆荚半两,鸡目五铢、董卓的无文钱等都是很轻小的,但是最轻小的钱币当属南北朝刘宋景和元年(465年)所铸之鹅眼钱。这种钱“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入水不沉,随手破碎,数十万钱不盈一掬”。因为太轻小,不易保存,所以一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已经很难见到它的实物了。

28.中国最早铸有人物图像的银币

清末光绪年间英属印度卢比大量流入西藏,并且渗透到四川、云南等地,使西南边疆的经济受到严重损害。为了抵制印度卢比的侵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决定由四川省银元局正式铸造四川卢比。有一卢比、半卢比和四分之一卢比三种,中心花有直花与横花之分,横花较少。印度卢比正面铸有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半身像,而四川卢比则铸有光绪皇帝半身像。它是我国最早铸有人物图像的银币,也是惟一铸有帝王像的正式流通货币。

29.中国最早的正式流通银币

我国使用银钱的时间很早,但在清朝以前银钱仅仅作为赏赐、贮存用,而非正式流通货币。我国正式的流通银币应以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铸造的乾隆宝藏为最早。这种银币共计三品,大者重一钱五分,中者重一钱,小者重五分,以中者铸造最多,只限西藏使用。钱币系手工打制而成,钱身很薄,俗称“薄片”。钱的正面为汉文“乾隆宝藏”四字,背面为唐古特文字,也是“乾隆宝藏”的意思。钱币中央有一方形框纹,象征方孔,只是没有打透。边缘铸有年份,分列在上下左右,计有五十八年,五十九年和六十年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