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空煤油的详细介绍

2.方纪才先生,曾写过21世纪最有诱惑力的新材料-碳纤维简况?

3.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与成就

4.江西省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工业支柱产业情况

航空煤油的详细介绍

兰州工业用基础油价格_兰州市工业天然气价格是多少

闪点:38℃

自燃温度:超过 425℃

凝固点:-47℃(-40℃for JET A)

露天燃烧温度:260-315 ℃

最大燃烧温度:980 ℃

航空煤油是喷气发动机飞机专用的航空燃油。 又称喷气燃料,主要用作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燃料。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空军飞机和大型民航客机已开始使用航空煤油,但来源一直靠从前苏联进口,1959年进口量近50万吨。为解决航空煤油的国产化问题,1956年和1957年石油部曾组织玉门炼油厂按苏联喷气燃料规格,以玉门原油试生产两批航空煤油,但在地面台架试车和空中试飞时发现存在火焰筒烧蚀问题,因而未能正式生产。1958年,又把该厂试产的航空煤油油样送苏联进行研究,经一年多试验研究仍未解决问题。

1960年,中国航空煤油的进口量锐减,已进口的油品质量也无保障。为保证空军和民航的用油需要,同年8月10日,石油部发出《关于取多种方法试制航空煤油的通知》,要求科研、生产单位就航空煤油的烧蚀问题进行研究攻关。8月18日,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航空煤油的试制问题。会议决定分别由兰州炼油厂、玉门炼油厂、独山子炼油厂和石油三厂各试产一批航空煤油进行地面试车。随后,根据院领导同志指示,石油科学研究院、抚顺石油研究所、大连和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沈阳金属研究所。三机部一些科研所和飞机制造厂、解放军总后勤部、空军有关单位,以及各炼油厂共20多个单位进行联合攻关。经过大量实验室研究和地面台架试验,终于找到了产生烧蚀的原因,用石油科学研究院推荐的添加剂,使问题得到解决。1961年独山子炼油厂用新疆原油的煤油馏分并加人抗烧蚀添加剂,生产出1号航空煤油,顺利地通过了长期台架试车和试飞。1962年,石油七厂用大庆原油,在工业装置上生产出了合格的2号航空煤油。为了证实国产航空煤油的使用安全性能,石油部还派机关干部和各炼油厂的总工程师共20多人乘坐使用国产航空煤油的飞机,进行了近万公里的飞行,表明国产航空煤油质量优良,安全可靠。

从此,国产航空煤油很快在国内军用和民航飞机上推广使用。为了扩大产量,满足需要,石油部又安排各炼油厂生产航空煤油,并用严格管理措施,保证了产品质量。1965年,国内消费的近70万吨航空煤油全系国内生产,从而实现了航空煤油的自给,停止从国外进口。 两种航空煤油都具有一些添加剂:

四乙基铅(TEL, Tetra-ethyl lead),以提高燃油的闪点;

抗氧化剂,用来防止起胶,通常为碱性酚,如 AO-30、AO-31或AO-37;

防静电剂,以消减静电并防止发生火花;

新一代的航煤防静电剂为无灰型防静电剂,主要有Stadis 450, Antis JF3等抗静电剂。其中一个例子是Stadis 450,含有 dinonylnaphthylsulfonic acid(DINNSA)作为有效成分;

腐蚀抑制剂,例如用于民用与军用燃料的DCI-4A,以及军用燃料专用的DCI-6A;

燃料系统结冰抑制剂(FSII),例如 二乙烯甘油单甲基醚,一般在使用前才混合,这样,具有燃料加热管道的飞机,就不需要额外支付此类添加剂的费用;

杀灭生物的添加剂。

世界各地的军队,使用的航空煤油具有另外一套称为JP系列的编号。部分类型与民用燃油几乎相同,只是部分的添加剂含量稍有不同:JET A-1与JP-8类同,而JET B与JP-4相似。其他的军用燃料属于高度专门化的制品,为特定的用途而设。JP-5燃油颇为常见,最初用于航空母舰,以减少船上火警的危机。其他的燃油就针对某一种飞机而开发:JP-6专为XB-70战神侍婢式轰炸机而制,而JP-7就是SR-71黑鸟式侦察机的特定燃油。两者都经过特别调配,具有很高的闪点以应付高超音速飞机遇上的高热与应力。另外一种为美国空军所使用的单一型号飞机专用燃油是JPTS;此燃油于1956年开发,专为洛克希德U-2间谍飞机而设。 Jet A航空煤油自上世纪50年代就成为美国的标准航空煤油类型。目前,只有美国才有供应Jet A航空煤油。Jet A与Jet A-1相似,但凝固点为-40 °C,比Jet A-1的-47 °C为高。与Jet A-1一样,Jet A的闪点也在最少38°C,而自燃温度则为超过425°C. Jet A的标准燃油编码为1863,在运油车与储存设施也会注明。Jet A专用的运油车、油库与管道,均会以黑底贴纸写上白色“JET A”字样,以及下面的另一条黑线作为识别。由于水比Jet A燃油重,水会在油箱的下面沉积,故此,储存Jet A的油箱,需要定期排空,以检查燃油是否混了水分。水份子可能会悬浮在Jet A燃油之中,这可以透过“明净测试”检出。若燃油呈混浊状态,即表示含水量超出30ppm(百万分之三十)的可接受水平。

美国法规并不要求商用燃料需要加上防静电添加剂,故此Jet A燃油一般不含防静电添加剂。

喷气发动机燃料

活塞发动机飞机所使用的燃料(通常为高辛烷值汽油,美国一般称为AvGas)具有较低的闪点以改进其发火特性。涡轮发动机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燃料,而喷气发动机一般使用高闪点的燃料,可燃性较低,运输与处理时较安全。最初的喷气发动机燃料是以煤油为基础,或是使用煤油与汽油的混合配方;现代大多数喷气发动机燃料,都是属于煤油燃料。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90元和8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均提高0.07元,调价执行时间为2013年9月13日24时。

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是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根据2013年9月13日前10个工作日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变化情况计算确定的。9月上旬以来,受中东局势动荡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大幅攀升,9月6日,WTI原油期货价格升至每桶110.53美元,创2年多来的新高;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升至每桶116.61美元,创6个月以来的新高。后来国际市场油价虽然有所回落,但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仍比当时的上一周期小幅上涨。

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方纪才先生,曾写过21世纪最有诱惑力的新材料-碳纤维简况?

姓名:方纪才

性别:男

籍贯:陕西省汉中市

出生年月日:1941年7月26日。现年75周岁。

毕业院校:西安石油学院

职业专长:炼油化工工艺工程技术

方纪才个人简历:

1965年7月西安石油学院炼油专业毕业,同年8月分配到兰州炼油厂(后改名为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简称“兰炼”)工作,先到生产车间实习,后因文化大革命,在车间当工人,直到12年,近9年时间,干完了所有炼油工人岗位类型,才到车间当技术员,后提升车间副主任、主任。19年到总厂技术处任主任科员,提任总厂生产管理处处长(正处级),1987年调任炼油二厂厂长,1989年调回兰炼总厂任副总工程师,1990年11月被中国石化提升为兰炼总厂副厂长、兰州炼化公司副总经理(副地、局级),主管生产技术工作,直到2001年底退休离开工作岗位。

在职期间能够经常深入车间、工地,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合理加工原油,组织优化生产,使企业效益逐年上升。组织并指挥新建1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40万吨丁烷脱沥青装置、4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和多套润滑油添加剂装置、催化裂化催化剂装置等大型炼油化工装置的开工投产以及全厂老装置的技改、大修开工生产。对丙烷脱沥青装置、润滑油溶剂精制装置、催化裂化装置等多套装置提出了技术改造方案;先后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两次全厂能量平衡及节能规划工作,还负责编写并实施了“兰炼”十五发展规划,建成了1000万吨/年原油加工综合配套的当时西北最大炼油厂。

方纪才本人撰写的期刊或会议发表的部分文章

1、1983年第3期《炼油设计》期刊发表的“N-甲基吡咯烷酮精制润滑油生产总结”。

2、1993年第5期《石油炼制》期刊发表合著的“多产液化气和高辛烷值汽油MGG工艺技术”。

3、1996年第10期《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发表合著的“新疆混合原油重交道路沥青的研究与应用”。

4、2002年在《润滑油研发》杂志上发表的“重油加工路线的选择”,等。

方纪才本人退休后撰写的部分专著

1、21世纪最有诱惑力的新材料-碳纤维简况。

2、兰州石化2000万吨/年原油优化加工方案的研究。

3、新疆风城稠油的调研与加工方案研究。

4、兰州石化公司新建PX项目规模及技术方案论证。

5、煤制烯烃技术及工业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6、润滑油“老三套”工艺生产粘度指数大于90的润滑油基础油技术经验汇总,等。

方纪才个人获得的部分荣誉

1、“润滑油N-甲基吡咯烷酮精制新工艺及装置节能改造”,

1985年获中国石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本人为主要贡献者,排名第三位。

2、1991年国家计委授予1981-1990十年期间,节能工作突出贡献的纪念证书。

3、“多产液化气和汽油成套技术(MGG)”,1993年获中国石化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本人为主要贡献者,排名第三位。该项目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排名第7位。

4、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

5、1994年被中国石化授予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专家称号。

6、1995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7、19年3月被院表彰为发展我国工程技术做出突出贡

献,享受特殊津贴的人员。

8、2000年荣获全国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

9、2001年被中国石油授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

10、2014年被评为甘肃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与成就

1、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2、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3、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4、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5、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6、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企业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一五”的基本任务中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7、“一五”工业建设成就;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600个重要项目。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8、十年工业建设成就: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给。

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农村用电量十年增长70倍;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时期,工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长江大桥、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等。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

中国近代工业

1840年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之始。这时期的外资工业主要是为外商对华贸易服务的。

从1843~1894年,外国在华一共设立了191个工业企业,其中116个属于船舶修造业和丝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业。

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据估计到1894年止约近2000万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两项的便达15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75%。

其余75家工厂分别属于印刷、食品加工、水、电、煤气、火柴、服皂、制药、造纸、木材、玻璃、水泥等行业,共拥有资本约500万元,大多规模狭小。

外国在华创办工业后20余年,清开始创建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从1861~1894年,清一共经营了21家军用工厂(包括一家船厂),所费资金从低估算在5000万两左右。

其中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和湖北枪炮厂,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创建时期的大型工厂。

军用工业是非商品生产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不甚密切,但它促进了19世纪70年代民用工业的兴起。

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由中国人自办的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27家,机器缫丝厂约113家,机器绵纺织厂8家,其他轻工业工厂47家,共约195家。其中多数规模很小,资本额不详,有不少甚至在筹建期中或投产后不久便告歇业。

设备比较完备的企业大多为官办、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企业,如上海机器织布局、武昌织布官局和兰州织呢局等。

商办工厂如陈启源经营的继昌隆丝偈为华南缫丝业的发展起了引导作用;商办船舶修造厂大多是从原来手工作坊基础上添置一二部车床发展起来的,而到80年代逐步发展到修理和制造缫丝车和轧花机。

以上近代工业的创办,也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

扩展资料

中国现代机械工业初步基础

1949年以前的中国机械工业属于修配性工业,基础薄弱,除工业和造船业制造过一些比较复杂的产品外,其他部门以修配为主,只能制造简单的产品。

经过1950~1952年的3年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对原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组、改建工作,着手筹建重大项目。

如太原的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于1953年8月部分建成投产。哈尔滨的中国第一个大型电机厂也是这个时期开始兴建的。

这几年,中国的机械工业对恢复国民经济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机械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 1000米地质钻机、300马力柴油机、3000千瓦水轮发电组、 3吨蒸汽锤、直径1米和2米的立式车床等较大和精密的设备,以及许多关键配件。

如为小丰满水电站两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的修复制造了万伏级高压定子线圈;为吉林石砚造币厂的大型造币机制造了16件直径1600×4000毫米重7~8吨的干燥筒配件等。

3年中试制了上千种新产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中国近代工业

江西省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工业支柱产业情况

近年来,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推进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我市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产业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石油化工。石化工业是我市七大支柱产业之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五”以来以原油炼化、乙烯加工上规模和化工延伸为主线的大规模改造,使石化工业基本形成了炼油、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化肥、农药、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等25个行业,27大类400余种产品,年产量达1463万吨以上,规模效益比较明显的产业基础。其中原油配套加工能力达到1050万吨/年,乙烯加工能力达到了70万吨/年,形成了440万吨/年催化裂化、120万吨/年延迟焦化、12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60万吨/年焦化汽柴油加氢、60万吨/年连续重整、40万吨/年芳烃抽提、4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等二次加工能力,以及112万吨/年合成树脂、26.5万吨/年合成橡胶、58万吨/年尿素、15万吨/年浓硝酸、4万吨/年1—丁烯、2万吨/年顺酐等的化工延伸加工能力。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兰州新西部维尼龙公司、西北永新化工公司等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优势企业继续做大做强。蓝星公司20万吨甲醇项目将全面建成投产,一期1600万吨特种纤维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金浦集团与兰州石化达成了全面的合作协议,将共同出资22亿元,建设20万吨/年碳四深加工和6万吨丁基橡胶项目,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

面向行业的石化产业研发体系初步建成,14所石化专业科研设计院所、13所大专院校,成为石化产业研发创新的重要平台,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达到2万人,成为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其中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拥有羟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固体润滑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四个高技术研究中心、六个研发中心和九个联合实验室,是国内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之一。兰州石化研究院在炼油与石油化工催化剂、合成橡胶、树脂合成及加工、化工工程、环保等领域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兰州石化公司技术中心是合成胶乳、精细化工产品领域的研发中心。

2007年石化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

(二)装备制造。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通用机械制造、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等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强基础和发展实力的装备制造业体系。2007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0.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12%。近年通过实施或建成国债项目兰石大型加氢反应装置改造生产线、耐驰螺杆泵生产线异地改造、众邦公司电线电缆生产线、长虹电焊条、环保设备厂、兰石四方容器公司等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大大提升了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引进了吉利汽车这一著名品牌,建成一期实现整车下线,对于整合我市装备制造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改善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形象、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装备制造业加快行业整合重组,兰州机床厂、兰州制桶厂、量刃厂等一批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资产重组,焕发新的生机,上海宝象等战略投资者重组兰州建通总厂与省化机厂,组建兰州联合重工,实施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将全力打造我市石化装备、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

突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开发了9000米电驱动沙漠钻机、直升机吊装钻机、表面蒸发式空冷器、海墨多相流量计、高温高压合金阀门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奠定了兰州依然是国家重要石化装备基地之一;兰州电机厂交流调速电机和变频器填补我国空白,组建风力发电工程中心,研制成功兆瓦级风力发电装备;510所、兰州真空设备厂自主研发的真空获得和应用系列设备,与国际同步,空间模拟实验装置及低温液体贮运容器在保障我国神舟飞船发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官产学研合作, 2007年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与兰州理工大学联合组建了阀门产品研发中心,有效提升我市阀门产品的整体研发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这是我市振兴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我市产学研一体化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交大绿色镀膜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先后组建成立,兰石技术中心升格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装备制造业已经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电机厂、兰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企业技术中心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研发和提升竞争力的强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