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O15年煤炭行业好不

2.今年煤炭价格大涨的原因有哪些?

3.未来一到两年中国的煤炭市场将会如何变化

油价可以管控煤价_油价跌会影响煤炭吗

2004年中国经济十大事件

1、宏观调控:“点刹”过度投资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2004年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宏观调控。由于一些行业的过度投资,使得煤炭、电力、石油、运输等相继出现紧张,发展下去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及时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认真研究了产生的原因,并且适时、有效地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宏观调控可以说是今年各大财经媒体都不能回避的报道重点,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做如下点评:

宏观调控实际上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中央和国务院对这次宏观调控发现是早的,措施也是果断的。虽然我们不能说,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控,今天的经济就崩溃或者怎么样了?但是肯定地说,如果不调控,经济要健康持续地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说钢铁产业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发展过多,铁矿石就可能短缺。据我所知,我们的铁矿全国目前的存量资源90亿吨,其中辽宁地区就占50%。那么他钢厂怎么办呢?就要依靠进口,依靠进口运费是昂贵的,同时出口国要抬高价格,那么你炼出一吨钢需要多大成本,这都是可以算出来的。你的钢铁价格是高的,会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价格,物价上涨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首先要肯定,这次宏观调控是很有效果的,多数的企业、多数的地区感觉是比较好的。有几组数字可以证明:首先,全年GDP的预测可能是9%,或者是9%多一点;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0%;农民增收的幅度根据有关资料是11.4%,实际增长是6%;城镇新增就业可能达到900万人。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前三个季度与第一个季度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了15%,钢铁水泥投资增幅分别回落了65%和43%,就是说回落一半以上。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新增13%,进出口贸易大家都知道,今年很可能突破1.1万亿美元,再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一直控制在4%以内,就是说,人们原来担心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种情况没有出现。

这几组数字给出一个印象,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势头。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宏观调控就结束了,或者我们可以鸣金收兵得胜回朝了。宏观调控取得了成效,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已经结束,就经济运行而言宏观调控永远是一个主要课题。

我说宏观调控是一个常态性的东西,就像我们总要在万有引力下在地球上生活,走路的时候也得找一个平衡啊,但讲常态不意味着作为宏观调控这个特定的词提出来,一直就要得很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随着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观念不断地更新,特别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应该如影随形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里经常闪现。就好像我们的路走熟了,还要想办法走得直一点,尽管可能左右摇摆是不可避免的,终不至于大起大落。

2、聚焦能源:破解燃“煤”之急

有人说,2004年是“电荒”年,而在电荒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煤荒”。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预测,2005年我国煤炭仍将有8000万吨的缺口,供应紧张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在煤炭紧缺的现象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包月阳做如下点评:

从煤炭产业本身来说,这几年来它的投入比较少,生产增长能力比较慢,新增加的可开采的储量也都比较少。而且很多煤矿的生产条件比较差,所以今年以来,一出现煤炭供应的吃紧,就造成了煤炭生产比较被动,不太容易适应突然增加的需求,你让它增加更多的煤炭的产量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为它的基础已经比较薄弱,但这方面可以说不是很主要,更主要的原因是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带来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的上升,所以煤荒主要原因在煤炭之外,尤其是电荒。电力要吃掉煤炭产量的50%-60%。电力今年以来增长了10%以上,它就必然带动对煤炭的大量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增长起来之后,从煤炭方面说,它会提高煤价。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了,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价值规律,这个价位应该反映这样一种变化,但是从电力企业这个角度说,他们又不太愿意承受、承担煤价上涨这样一个因素,因为在我们国家煤炭的价格已经放开,是市场调节的。而这个电价没有放开,是由政府来控制的。

这样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煤电之间在价格上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这种矛盾由中央政府出面调停,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煤炭供求这个矛盾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国民经济从局部的过热降温,这是最根本的。从技术层面说,这种煤电的矛盾是这里边很重要的一个关节点。煤电的矛盾专家们有各种不同的建议,有的是现在提的比较多的是煤电价格的连动。就是煤价涨,电价要跟着涨,至于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这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价格体系,现在正在探讨比较多的,或者说已经进入政策视野的煤电的价格连动提的比较多。我认为从根本上恐怕有赖于电力的市场化的改革,这个改革完成之后,电价就能够基本上反应供求规律,这样不管是煤价上涨还是下落,在电价上也能得到相应的反应。这是从长期来说,从根本上说的,应该靠这样一种机制,从近期说就是靠宏观调控,宏观调控能够抑制经济过热的苗头,降低需求,给过热的经济泼点水,降降温,宏观经济达到了健康的、可持续的状态之后,煤炭这个产业也能够恢复供求的平衡。

3、钢铁虚热:回归投资理性

2004年钢铁行业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价格的变动,价格走了一个V字形,年初的时候往上攀升,大概从5月末开始下降回落,然后到6月末又上来了。这个V字形反映了我国钢铁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性,从盲目投资到回归理性。

《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艾丰做如下点评:

先说说年初的攀升,其实钢铁价格的攀升并不是从今年年初开始,要往远了说大概从2002年开始攀升。逐步抬高,大概今年年初达到了最高点。为什么会这样呢?最基础的原因就是经济拉动,我们国家经济生活里边,对钢铁的需求增加的很快,而增加很快的需求又是两个产业起的作用:一个是房地产,因为盖房子需要大量的钢材;还有一个产业就是汽车,这两个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对钢铁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讲,虽然涨价不能说是好事,但这是个好兆头。因为我们国家过去一个建筑业,一个汽车产业,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的态势。这些年通过改革,特别是房改,住宅商品化,住宅信贷这样一些措施把住房产业推上去了,所以才有了钢铁产业大发展。

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中间掉下来了,为什么掉下来了呢?这是宏观调控的结果。因为钢铁价格很高,就引起了一种投资热。大家要赚钱,根据当时比较高的价格,钢铁的利润至少可以达到12%,个别的可能达到22%。这个利润很高,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结果就出现了投资过热,如果这些投资项目都建成的话,有人测算了一下,炼钢的能力至少要增加1.5亿吨。我们原来的能力是3.1亿吨,3.1亿吨加上1.5亿吨就是4.6亿吨,这种能力远远超过我们实际的需求,所以感到一种投资过热,如果都把它变成项目,都把它投入生产将来会有很大的问题。除了量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质的问题,也就是说许多投资项目并不是高科技的,没有达到严格的环境污染、技术水平要求等等。这样的话,钢铁产业的量上去了水平就会下来,特别是还要占用很多土地,有的建设项目主要是银行资金,一旦出了问题,风险在银行身上,所以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

4、粮食增产:农业稳则天下

4、粮食增产:农业稳则天下安

在中央“一号文件”等优惠政策的拉动下,今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的夏粮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8%,秋粮的生产形势同样让人感到乐观,预计今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预定的9100亿斤。这意味着,我国粮食生产将结束1998年以来出现的连续下滑的局面。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保护价等措施的实施,让农民看到了种粮带给他们的实惠。但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粮食价格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上涨势头,粮食是多了还是少了,百姓对此十分关心。甚至引发了关于粮食安全的议论。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王海征做如下点评:

今年中国的粮食生产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是增产,一个是涨价,这恐怕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粮食方面的两个问题。我们觉得增产当然是一件好事。那么在增产的同时,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对下一年以至以后的粮食生产产生影响。从粮价的绝对水平来看,不能说就是粮价很高了,因为粮价增长了以后,影响到的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粮食的生产者,一方面是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城镇居民。从城镇居民来说,粮价上涨,对大部分城镇居民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个影响对他们的生存、生活角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说粮价现在上涨的水平不是那么高呢?我想说一个数字,就是我们从改革开放以前来看,当时的粮食价格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而且是低水平的一个价格。从大家最熟悉的标准粉来说,当时北京的价格是一毛八分五一斤,到现在标准粉的价格涨了大约是8倍,可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算起到2003年,大约是增长了19倍。那么相对这样一个数字,我觉得粮食价格从城镇居民来说,应该是还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粮价也没有超过整个这么多年的物价上涨水平。

中央政策对农业扶持,这个是每个国家都做的事情,在国际上也是正常的,世贸组织的规则也是允许的。通过今年一年这么多政策下来以后,我们的支持力度确实比过去大多了,但是还是有空间的。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仅仅靠政策扶持毕竟空间是有限的,它不会无限制地靠政策扶持,仅仅靠政策扶持,我们的粮食增产也不会有一个长期的、永久性的发展。

要保证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一个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再有一个是农业产业链向工业方向的延伸。我先说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中国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的提升,主要就是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市场化。那么现代化呢,一般想起来是提高科技含量,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这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说种子、化肥以及各个方面的种植方式,包括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除了现代化这一个因素之外,第二个因素是市场化,市场化主要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农业生产。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或者趋势。黑龙江有一个地方,它的农业合作组织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而是市场意义上的合作,发展的很快,实际上也是促进了农业内部的专业分工。

5、民工短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民工潮曾让我们无数次感叹我国劳动力的充足,但是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一些地方却陷入了“缺少工人”的尴尬境地。很多媒体纷纷发问:延续了十几年的民工潮,为什么变成了民工荒,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快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足?还是因为随着农村生活越来越好、就业机会增多,农民们已经对进城打工不屑一顾了呢?

《经济观察报》总编辑何力做如下点评:

民工荒这个叫法本身可能并不准确,今年发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比较低技能的劳动力的供给出现了局部短缺,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更准确的描述。从整个判断上来讲,民工的短缺应该不是全局性的问题,它是局部的,跟今年整个的经济形势是非常相关的。比如说今年粮食丰收,今年粮价上涨的比较多,农民的收入会因此增加的比较快,这样他可能选择说我在家里种地是不是更好一点,这是一个原因。再有一个,城市里面今年的物价涨幅比前几年要快一些,今年全年算下来,城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在4%左右,这样民工在城里的成本也会高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民工的工资待遇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劳动力的成本,这个价格是不是扭曲的,包括劳动保障的条件是不是真正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水准,这些方面可能都会有一些差距。我觉得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了民工在局部地区的短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民工的这种不断城市化,或者从农民变成工人的这样一个进程,应该说还是很长的一个进程,不会一下子就结束,也不会一下子出现非常规模、大规模的劳动力短缺。

虽然我们说这件事情的影响本身现在还不能说是一个全局性的,但是媒体或者学者非常关注,是因为这件事情释放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我们的劳动力价格只有马来西亚的1/4,相当于现在日本和美国的1/30和1/40,就是比较便宜。而且我们的人口比较多,这个比较优势对国家的对外出口,就是制造业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我们今年外贸出口,进出口总额可望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占整个GDP的比重也非常高,这是我们过去这些年发展的一个很成功的地方。民工短缺就给了一个问号,是什么呢?就是这样一个趋势还能不能持续下去呢?

首先,我觉得这可能是个好事情。因为从信号的角度来讲,它至少给我们一个提醒,就是说我们将来可能不能永远地靠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我们除了这个优势以外,看来还应该发展别的优势,比如技术、比如知识产权、比如服务业的优势。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提醒。

第二,在这个过程之中,民工的医疗条件、工资和生活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

第三,从长远来讲,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它一定是整体的方方面面能力的提升,而不简单的是某一个方面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现在就开始重视和研究这个问题,倒是很及时,或者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6、油价攀升:中国直面能源挑战

被人们称为经济命脉的石油,在2004年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徘徊,并且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根据中国油库网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今年国际油价最高时曾在10月25日达到每桶55.50美元,尽管到11月底,国际油价已回落到50美元以下,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每桶仍高出18美元左右。有人甚至形容说,2004年的国际油市,就像场疯狂的过山车之旅。

《竞争力》杂志主编方向明做如下点评:

如果把国际油价的整个走势再拉得更长一点,可以看到在近30年以来,国际油价有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第二个高峰期是在90年代初期,第三个高峰期就是以今年为一个高峰点,但它是从1999年开始缓慢地攀升上来。今年比较突出的反映是连续地突破每桶40美元、44美元、45美元、48美元大关,一直到突破50美元大关。

在一年之内连续如此狂涨,我们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判断:今年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不是来自产能的问题,因为今年在全球石油产能方面波动性并不是很明显。那么其他的几个因素可能会成为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第一个是全球对石油需求的迅猛增长;第二个是中东政治局势的不稳定;第三个是国际石油炒家的一些投机行为。

再具体分析一下,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是一个整个基本面的问题,中东局势的不稳是一个政治问题,而石油炒家的运作,我们认为是一个非理性因素,这个非理性因素在今年的油价上涨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有这样一个细节,大概在4月20日左右,美国、德国、法国的高级分析师们预测,石油价格将突破44美元,达到45美元。此话音刚落,油价应声而涨,5月的第一周就突破了每桶40美元的大关,到第二周就接近了42美元。这件事情给我们当时关注整个石油价格上涨的非理性因素一个信号。

国际上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中国石油的大量进口导致了原油价格的迅猛增长,我认为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尽管近两年中国对石油的进口在逐渐增加,但是在国际油价的问题上,惟一对国际油价有发言权的只有美国。

如果说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有影响的话,首先大家感到最强烈的就是加油站里汽油涨了价。第二个我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就是最近对各行业职业经理人收入的一个大规模调查,今年各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当中,石油化工行业变成了第一位,每月达到将近8000块钱。去年在第一位的是汽车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油价的上涨对各行业的影响,已直接反映到了行业职业经理人的收入上。第三个我们感觉到的是整体的化工价格随着石油开始上涨,当然更直接的行业是交通和运输业。从更宏观的角度上讲,全球石油价格的上涨,给我们国家进口石油可能会增加损失近80亿美元左右。它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到目前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据专家估计可能会在0.7个到0.8个百分点。

7、央行加息:启动价格工具

今年以来,无论是经济界还是各大财经媒体,几乎每个月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经济指标的统计结果,这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今年出现的不断攀升,也使加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究竟加还是不加,什么时候开始加,加息幅度该有多大等一系列关于话题,曾掀起过几轮热烈的讨论。

《财经时报》副总编辑钮文新做如下点评:

从2003年底一直到2004年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话题就是宏观调控,这一轮紧缩调控当中,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利率当然是考虑之一。到底是不是该使用这样一个手段,利和弊到底是什么。大家进行了大量的评判,实际上也在帮助市场梳理、理清思路:到底加息还是不加息?应该在什么时候加息?加息的程度如何?这肯定是需要非常充分的探讨才行。

今年6月份《财经时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报道,说即使CPI上涨到5%也是不需要加息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判断呢?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加息的作用不会太大。为什么?两个非常重要的理由:第一,我们要看这一轮经济过热,或者说投资过热是什么拉动的。我们考量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换届之后,出于对政绩的需要,投资的冲动非常大。如果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加息的话,地方政府就不会太在乎。为什么?你不过就是资金成本多了一两个点而已,你说你加多少管用?你加两个点、三个点对它的刺激作用非常小,因为它还会去追求政绩。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投资一定会下来。但是你需要两个点,还是三个点、五个点?这就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加一两个点的话,作用不会太大,这是第一点。

第二,从去年10月份我们看到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非常大,国际上对我国的压力非常大,这种压力之下,如果我们再加息的话,那么热钱套利的钱,就会更多地流入中国市场,至少它在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当中,你的利益上升了会给它平抑掉一些成本,所以会更鼓励它往里走。因此在这两点考量之下,我们认为加息可能作用不会太大。

另外,加息肯定是要抑制整个货币的过快增长。但如果我们加息了,那么热钱进来了,外汇账款所构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又增加了,这样它就起不到抑制货币过快增长的效果,通胀往下压就很困难。所以根据这样一些判断,我们认为加息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适宜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今天加息了,是为了紧缩货币才加息的,其实在这个公告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说法,就是说为了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没有说进一步的紧缩。实际上这次加息最重要的是另外两层意义。一层就是利率结构的调整。一看长期贷款增加得多,涨得多,短期贷款涨得少,长期的存款利率涨得多,但是短期的存款利率涨得少,实际上有一个结构调整问题。在今年年初大量的储蓄分流,储蓄增长速度在下降,存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出现了,这就需要结构政策来调整。在这一轮加息的过程当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第二层就是,我们看到贷款的上限被放开了,存款的下限被放开了,实际上这是在向一个市场化的方向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要远远大过宏观调控的意义。

8、股市风云:规范与发展并行

今年我国证券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不小的波动,市场在创造了4年以来最大一次反弹的同时,也创出了5年来的新低。到底该怎么看待今年的证券市场?未来的市场走势又将如何?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吕平波做如下点评:

对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来自政策面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它把股市政策提升到了宏观政策的层面上,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部分,应该讲是高层对证券市场的最大支持。但是我们也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发表“国九条”的时候,跟提出要落实“国九条”的时候,上证指数相差了300点。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宏观调控。宏观背景肯定是要决定股市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中国也不会例外。今年不可能有大行情,这个基调是可以肯定的,即使有政策面支持,上涨行情也不会出现。

第二,虽然政策层面上做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国九条”中的九条意见怎么贯彻、落实也有个过程,还充满着不确定性。比如说股权分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大的悬念。

第三点,跟市场的扩容有关。这在根本上影响供求关系,也会影响到这个行情的起伏。

大家会觉得非常奇怪,一方面中国的GDP在高速增长,另外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经历前几年的下滑之后,最近两年是连续的、每季度都在增长,可股价确在下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存在偏高的成分,有泡沫,有一个挤干的过程。另一方面,跟我们对中国市场股价的估值论这种观念也有关系,就是把内地股市跟香港股市做对比,会得出内地偏高的结论。实际上这两个地方的市场价格是不能做类比的,因为中国大陆的市场是一个本土市场,香港市场基本是国际市场、海外市场,这个定价标准应该不一样,盲目地照搬照套就会发觉,这个市场还有下跌的空间。这是出现矛盾的两方面的原因。

我们一定要看清楚中国的市场跟海外的市场本质上的差异,不在于差距,说它早发展了多少年,我们晚发展了多少年。这两个市场本质上是有差异的,是不一样的。海外股市基本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一个市场,中国股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个大的社会政治背景不同,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

2004年是经历转型阵痛的过程。从政策的量变到政策的质变,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质的转变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这么一个临界点上。去年有专家做过一个时间判断,认为经过两三年

2004年是经历转型阵痛的过程。从政策的量变到政策的质变,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质的转变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这么一个临界点上。去年有专家做过一个时间判断,认为经过两三年的调整,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进入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我觉得这个判断是比较准确的。我们现在都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这个市场一定要把投资者放在首位,一定要以投资者为本,如果这样来认识这个市场的话,圈钱这种恶习就有可能从这个市场上得到唾弃,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扭转市场的不利局面。

最近几年这个市场的变化,实际上是从2001年之前过度投机,到2001年之后由于挤泡沫所形成的过度融资,处在这么一个变化中间。现在又是从过度融资向一个有序融资这么一个转变过程中间,最终会实现一个比较理想状态,就是从无效融资向有效融资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投资才有可能从无效投资向有效投资转变,大家的利益才能够得到回报。

中国证券市场本质上跟海外资本市场的差异,就是股权分置。股权分置不等于全流通,我们应当怎么把投资者利益保护落实到实处,这要看明年股东表决体系建设怎么样,具体的效果怎么样,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融资,是不是能够从过度融资到有序和有效。这就需要管理层做出重大调整,对于市场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改变以往传统的思维定式,真正转移到以投资者为本,给市场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给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个时间,这两点做到的话,明年的资本市场应该比较乐观。

9、土地调控:“闸门”紧缩的背后

农民种粮需要土地,企业扩大规模也需要土地,城市发展更离不开土地。今年国家收紧了这道经济发展的“闸门”,使得“土地”成了今年经济领域被广泛关注的一个关键词。究竟该如何看待土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呢?

《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赵彬做如下点评:

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大的宏观背景上说,宪法现在进一步对私人财产权的问题给予关注,中央对于推进这种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工作思路力度也很大;另一方面,三农问题近些年为大家普遍关注,而农民的土地问题恰好是这个财产权问题、群众利益问题、农民问题集于一身的问题。

具体来讲,这些年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占用耕地,使得农民的土地丧失得比较多,引发了许多的社会矛盾。另外,从去年以来,粮食减产也是使得土地问题成为一个时期非常关注的重点。

应该说,如果限制土地的供应,肯定会对那些以土地为主要赢利来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起到制约,这非常正常。因为调控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要抑制这种低层次的、低水平的发展。这是一种盲目的,以牺牲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进行发展的模式。今年8月28日,已经通过了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了一个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这样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的第一句就是这样说的,说现在我们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最严格的。有一些专?

2O15年煤炭行业好不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俄乌冲突爆发加剧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原油、煤炭、天然气价格波动剧烈。

原油价格自3月份逼近历史高点后虽然有所回落,但是仍在百美元/桶以上徘徊,近期随着夏季的来临,需求增长,油价再次上涨。

而天然气更是紧缺,欧洲能源对外依赖度很高,石油、天然气、煤炭的进口依存度分别为72.30%、59.61%、41.13%,而俄罗斯是欧洲主要的能源进口国,尤其对俄气的依赖度非常高,欧洲约有40%的天然气均来自于俄罗斯。

而相较于石油及煤炭,天然气的运储更加困难,不仅需要专门的LNG船还需要专门的LNG码头,因此在欧洲准备大幅缩减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时候,势必要寻找替代,而这时市场开始瞄准煤炭。

一、多国开始“抢煤”

我们已经知道,随着粮食供需格局的改变,以及供需持续偏紧,多国粮食保护主义情绪高涨,纷纷开始加大粮食储备。

而另一方面,在“囤粮”之余,全球市场对煤炭的需求激增,多国开始“抢煤”。

首先是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即将迎来用电高峰。

以去年为例,受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新能源发电供给不足,市场不得不转向对天然气及煤炭的依赖。

而今年极端天气仍是不确定因素,因此为保障用电充足,全球各国对煤炭、天然气依赖转浓。

而煤电和气电可以相互替代,但煤电成本优势显著,因此多国开始“抢煤”。

其次,煤炭替代性需求激增。

欧洲为摆脱对俄气的依赖,相继暂停了煤炭淘汰计划,并且欧盟决定将从8月10日起禁止俄罗斯煤炭进口。

这意味着欧洲要在此之前储备充足的煤炭,于是欧洲开始转向大量进口国际煤炭,而根据相关测算,欧洲的这一煤炭缺口将超过2亿吨。

第三,极端天气的影响仍在持续。

例如,全球第二大煤炭消费国——印度因遭遇超高温天气,导致今年4月份以来电力需求倍增,并且引发了该国6年多以来最严重的电力危机,该国最大的煤炭公司也在上个月宣布将进口煤炭。

二、煤价飙升,带来3大影响

于是,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国际煤炭价格一路飙升。

截至今年5月底,欧洲ARA(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三港动力煤价格达到了320.00美元/吨,而去年年底时仅为69.25美元/吨,涨幅达到了362%;

而亚太基准价格——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也达到了436美元/吨,比去年年底时也上涨了343%;

南非理查兹港动力煤价格指数为336美元/吨,较去年年底则上涨了241%;

而美国阿巴拉契亚中部煤炭价格更是达到136美元/吨,突破13年来的最高点。

随着全球煤价飙升,将带来3大影响:

一是全球电力供应紧张,电价上涨。

煤炭价格上涨首先影响的就是电力供应,例如日本,在3月份时就已经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政府已号召全民节约用电,少看电视,而美国已有70%的电网处于高负荷运营状态。

电力供应紧张,势必会推升电价。

去年欧洲电价涨幅惊人,到了今年仍然在持续。

例如意大利在今年一季度时家用电费就增长了131%,西班牙2月份的电价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多倍,德国很多家庭则表示快用不起电了

但显然,这种情况还在恶化,因为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迅速升高,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电力需求高峰。

第二个影响是煤炭下游企业成本上涨。

除了发电和取暖以外,煤炭还是很多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比如水泥、钢铁、化肥等。

去年的时候,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已然走高,而今年仍将继续承压。

而其中对农业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化肥。

我们都知道,随着俄罗斯这个化肥出口大国供给受限,就已经使得全球化肥市场无比脆弱了,这时随着煤炭、天然气等价格持续上涨,更加加剧了化肥生产成本,因此预计未来化肥价格仍将易涨难跌。

最后再来说说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去年我国进口的煤及褐煤总计达3.23亿吨,而随着国际煤价的不断走高,对国内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首先是随着国际煤价持续上涨,与国内价格形成倒持,抑制进口需求。

例如,印尼煤炭运输到广州港的含税成本约为2262元/吨,而秦皇岛下水煤运输到广州港成本价为1241元/吨,两者相比价差高达千元/吨。

受此影响,5月份全国煤炭进口环比下降了12.7%,预计后续如果价差持续拉大,进口将进一步下滑。

其次,随着国际煤价的上涨,对国内煤炭市场形成一定支撑。

尤其是沿海省份进口煤一直占比相对较高,在进口缩小的情况下,沿海地区市场或维持供需偏紧状态。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今年煤炭价格大涨的原因有哪些?

2O15年煤炭行业好不

从目前供需情况和国家环境方面的调控来看,明年的煤炭会有所好转,但不会大幅涨价。

煤炭行业好不好

前景不是很乐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煤炭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与重要的工业原料,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超过60%,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过,近年受环保压力、低油价冲击与煤企盲目扩产影响,国内出现煤炭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供过于求的市场关系下,煤企难以稳价,生存压力加剧。

2015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能为17.25亿吨,同比减少13788万吨,下降7.4%;销量为16.22亿吨,同比减少14226万吨,下降8.06%。在国家监管趋严以及部分煤企自觉减产的作用下,煤炭产量得到一定控制,但煤企困境依旧存在。减产成为煤炭行业持续与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煤炭消费90%以上集中在电力、钢铁、煤化工、水泥、建筑、建材等工业领域,上述领域有极大的减产空间,这为国家未来有效调控煤炭产量提供了可能。

中国经济正走入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中,煤炭企业更应该顺势而变,在政策指导下积极转型。具体有以下发展出路:首先,关闭落后煤矿,提高生产技术与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其次,环保压力下,更换环保设备,发展清洁煤;再者,互联网时代,借助煤炭电商增加煤炭销量;最后,“一带一路”背景下,寻找与中国友好的贸易往来地区,推进过剩煤炭产品出口。

2016年煤炭行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煤炭贸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煤炭价格继续维持下跌态势。原本传统的用煤高峰季也未出现煤价大幅反弹。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截至12月23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为372元/吨,而去年同期为525元/吨,降幅达29%。

根据《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建议,“十三五”末中国应该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将煤矿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6390家压缩到3000家以内。这意味着近半煤炭企业将淘汰出局。

据中国煤炭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1月份-11月份,国内煤炭业有49起并购,较2014年的31起多出58%。

11月份国内主产矿区动力煤和炼焦煤亏损面按矿井个数来看分别达到91%和 95%。而煤炭行业前5家、前10家以及前50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分别为27%、40%和73%,集中度相对较低。

煤炭行业产能淘汰、兼并重组正在进行中,但远远不足以抵消行业的下滑趋势,重组转型措施仍需加码。兼并重组将成为2016年煤炭行业的趋势所向。

煤炭行业赚钱吗,煤炭行业好吗?求大神帮助

那当然好呀

煤炭行业的ERP

满足煤炭行业销售特色的运销管理

集中采购、集中销售是煤炭企业的特色,煤炭销售独具特色。首先,地磅、轨道衡取数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实现管控一体化;其次,按合同安排销售计划,按计划安排调度发运,按实际发运业务结算;最后,按产品质量及销售状况进行内部结算。一套完善的销售体系,充分体现“运”和“销”。

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系统是在调研众多煤炭企业设备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特别适合大中型流程类企业的管理需求,支持整个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用户可以及时了解到设备管理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准确数据信息,并通过系统制定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使设备故障造成的停工时间降到最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变被动管理到计划管理到全面的资产管理。同时我们引入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的经验建立了设备租赁管理体系,由设备租赁部门统一管理设备的购置、维护、分配、报废等工作,生产作业单位按租赁体制使用生产设备,以解决生产作业单位设备管理人力不足的实际情况。

强大的查询、统计,实现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控。

集团公司可以实时查询任意下属矿的资金情况、代存煤数量、库存物资数量、生产数量、运销情况。某些往来单位跟集团下属的所有企业都有业务往来,可以一次的查询到这个往来单位跟所有单位的业务发生情况,并分清单位和会计科目,做到整个集团一本帐;对某种物资也能做到查询在整个集团的库存情况;对运销的统计可以分矿别、分煤种统计,也可以统计集团的数据……

业务推荐

运销管理

业务背景

能源产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近几年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其中煤炭作为重要能源表现的越来越抢眼,整个社会对煤炭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如何合理开发、有序分配,同时保障煤炭生产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已成为煤炭行业关注的焦点。

通过抓好煤炭运销管理来解决煤炭资源的合理分配流通已成为行业企业的共同认识,业内众多企业也已为之做出了很多工作,改善管理模式和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已成为了两大主题工作。

煤炭运销管理系统将运销业务中的合同、计划、调度发运、销售结算以及内部结算等纳入信息化管理,全面支撑煤炭企业运销管理业务,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平台支持企业决策。煤炭运销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帮助企业快速适应新的销售模式,及时应对灵活多变的市场及销售策略,同时给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系统架构

系统引入了先进的几种式管理模式,采用领先的.技术体系基于GS产品框架构建而成。整个系统设计灵活,业务点广泛,安全性、可靠性高,能适应目前行业企业中的自销、统销以及自销与统销并存的多种管理模式。

产品特点分析

集中式管理模式

在市场和 *** 决策的推动下煤炭企业的销售模式逐渐由分散经营转向集中经营的管理模式,各企业相继强化了运销公司(处)的职能,但由于地域的分散给其带来很大困难。

管理难点主要体现在:

1. 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管理者得到的信息通常是过时的或者不完整的;

2. 支持决策数据杂乱,决策执行周期长且效果不理想;

3. 信息阶层化上层的管理机构无法掌握销售细节数据;

4. 成本居高不下,存在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

运销管理系统针对行业现状并融入先进的管理念,同时吸收了大量行业企业的实际管理经营及需求,统一规划设计了一套集中式运销管理架构体系。

集中式管理优点体现:

1. 数据集中,信息及时共享,解决信息传递带来的时效性、完整性问题;

2. 集中式管理真正实现信息扁平化管理,为企业统一的数据决策分析平台,能够实现对业务的细枝末节进行挖掘分析支持决策;

3. 严密的权限管理实现数据分权管理,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定义自己的组织机构并对各环节进行授权与监控;

4. 优化业务流程,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工作,降低沟通与协调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运杂费自动稽核体系

煤炭的运输成本非常之高,运杂费在整体费用中占有很大比例,但由于运输过程涉及环节和交互方多、信息量大、计算方法灵活多变等特点影响很多企业采用了粗放的运杂费稽核方法。

问题主要体现为:

1. 只进行粗略计算无明细信息;

2. 过度依赖运输机构提供的数据,难以核对准确性;

3. 计算周期长不能及时掌握;

4. 事后计算难以进行运杂费预测;

运销管理系统设计了一套运杂费自动稽核体系,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定义符合现状的费用体系,系统在业务中融合了运杂费计算,自动调用费用体系的稽核规则。企业在系统建立之初收集运杂费相关的数据载入该体系,主要包括运输线路、运输站点、站点距离、基本装卸费用、相关费用计算系数等,再根据运杂费收取政策定制运杂费项目并定义项目的计算方法,企业可随时修改调整定义数据以适应业务变化。

体系特点体现:

1. 运杂费项目完全可定义,让运杂费管理可粗可细收放自如;

2. 运杂费项目的计算方法可定义,能适应业务的无穷变化;

3. 将运杂费计算融入发运业务,让企业及掌握运杂费发生情况,提供准确稽核依据;

4. 准确进行运杂费预算,能对费用进行精确控制;

结算可定义设计

集中式管理的运销业务结算分为对外结算和内部结算两个业务环节,对外结算是跟购煤用户直接结清货款、代垫运杂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等,内部结算是销售公司(处)与生产矿之间的销售收入结算。煤炭企业的发运量大、客户众多、结算处理复杂多变等给企业带了很多困难,主要如下:

1. 结算周期过长,响应缓慢;

2. 结算业务给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大,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财务人员;

3. 收集整理结算依据数据工作量大,数据误差率高;

4. 结算政策不能快速调整;

企业销售结算的方法随着管理的改善和外部运营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行业内的各家企业都使用各自的结算政策,这就要求运销管理的结算设计需要考虑灵活设置结算政策以适应变化和个性化。同时系统提供自动结算功能,帮助企业快速准确结算,提高用户满意度,加速资金回笼。

结算(包含对外结算和内部结算)的特点如下:

1. 结算项目可完全自定义,项目支持煤款、运杂费和其他项目等;

2. 结算项目计算方法可定义,可以定义算法组织发运、运费数据等运算取得结果;

3. 结算项目可以随时调整适应变化;

4. 自动根据定义的结算政策进行结算生成结算单,快速及时处理结算业务;

灵活设置的价格政策体系

随着整个煤炭行业市场化煤炭企业面向市场就意味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煤炭在市场中表现最受关注的应该是煤炭价格,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价格政策体系来适应市场的变化牢牢把握市场同时保障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企业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行业中相继出现了随行就市、以质定价等定价措施。要落实这些定价措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复杂的计算,给企业执行销售价格带来了很多困难。

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 定价依据数据搜集整理工作量大,常出现数据丢失造成定价不准确;

2. 价格计算复杂工作量大,计算周期长出错几率大;

3. 价格政策调整落实周期长,需要逐一给相关部门的人员解释调整内容;

4. 价格政策调整对全局业务影响大,所有涉及的业务部门都要做调整,响应缓慢;

运销管理系统内置了一套灵活的价格政策体系,与发运结算等完美结合,在发运资信检查、销售结算(对外结算和内部结算)等业务处理使用价格政策体系定义的价格策略取得价格,适应价格的灵活多变,真正实现一套切实可行的价格政策体系。

其特点表现如下:

1. 自动收集整理相关依赖业务数据,例如:发运数据、质量数据等;

2. 用户可对业务数据进行数学算法定义生成数据对象作为定价依据;

3. 用户可根据政策定义定价方法;

4. 系统在检查资信、结算等业务环节自动调用定价政策计算价格;

客户应用价值——山东新汶矿业集团

新汶矿业集团是国家512户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之一和山东省136户重点企业集团之一。新汶矿业集团目前有煤炭主业和非煤产业并举的两大产业群落,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在2004年中国煤炭企业100强中排名第8位。

新汶矿业集团的财务和物流全部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虽然企业众多、规模较大、分散较广,但管理却紧凑有序,集团的管控力度很大。集团设立结算中心对集团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设立供应公司统一物资采购和仓储,并且采用物资超市的管理模式;设立销售公司对煤炭进行统一销售、发运和结算。

新汶矿业集团通过成功实施浪潮煤炭行业软件不仅仅解决了原系统存在的不统一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支持集中式的集团管理模式。系统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和管理的集中、支持集团的标准化管理和控制、支持跨煤矿的业务流程、支持煤矿之间多种业务处理模式和结算关系、支持集团对各煤矿数据信息的及时查询、汇总和分析。信息系统给新汶矿业集团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财务实现集中管理后,集团公司制定的财务管理规范得到了充分的贯彻,杜绝了以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各矿的财务信息对集团来讲是透明的,集团公司的管理人员通过软件可以实时的查询集团的合并会计帐,能对有异议的下属矿会计帐进行进一步分析查询,继而查询下属矿的明细账、会计凭证,直至原始凭证的影印文件。发现问题能及时的做出反映,从而杜绝了暗箱操作的问题;信息收集的及时准确性,提高了集团对财务状况的掌控能力,便于及时做出分析与决策;集中化的资金管理,大大降低了融资和使用成本、降低了因资金的挪用、盲目投资等引起的财务风险。集中物流管理更能体现集团公司统一对外的优势所在,大宗的物资集中采购可以获得供应商的更多价格、付款、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条件;物资超市模式,降低了集团的存货成本和存货损失;集中仓储可以实现物资在集团范围内的调配,减少占压和浪费;这种模式消除了各煤矿间的业务壁垒和管理屏障,更体现出集团的整体利益。

:oint..article/2009/07/242136_2.

煤炭行业股票有哪些,2014煤炭行业股票解析

中煤能源,璐安环能,兰花科创,上海能源,冀中能源,大同煤业等等;煤炭行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行业,是自然垄断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占有资源量决定。我国煤炭市场受之前鼓励政策影响,民间资本纷纷涉足,煤炭产销量大幅提升,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不过,安全事故、资源浪费、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大型煤企多为国有企业,其依托雄厚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在煤炭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国家给予的诸多倾斜政策,助其迅速确立了垄断地位。经历了行业“黄金十年”的发展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大,高耗能产业受到限制,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煤炭消费需求不旺,国内煤炭行业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价略低、煤碳价格持续下跌的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行业近几年的处境十分不利,行业优势已不明显

股票 煤炭行业

煤炭有色已处高位,随时都有下跌的可能,这不需要利空。利空是好事,主力股票难以出货,此时最惧怕的是利好,一旦出现,就会借机出货。

煤炭行业怎样?

我国的能源消费是以煤炭为主,短期内这一现状也不会改变,处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的考虑,传统粗放式的利用煤炭资源以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面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瓶颈,煤制天然气为其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十一五”期间国家已核准煤制气项目建设,尽快达产达标。“十二五”期间,开展煤制气项目升级示范,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示范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煤炭行业专项调研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能源领域改革的关键是促转型,在国内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尤其是控制煤炭的背景下,石油和天然气未来还要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按照《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计算,2015年中国能源自给率要保持在85%的水平。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煤炭行业的前景

前景不看好,属于夕阳产业

煤炭行业的走势!

煤炭价格比07年涨了一倍还多·现在民用碳的销量不行了·都用电啦·用电比烧碳还合适的·目前供需关系不算太好·

煤炭行业重组后的垄断力更为强大了·价格更是没的说·

未来一到两年中国的煤炭市场将会如何变化

煤炭夏季价格或将大涨,推动焦炭生产成本上涨

由秦皇岛煤炭价格走势可得,2007年至今,每年3—4月份煤炭的需求淡季时,国内煤炭价格均有回调,而进入夏季后,煤炭价格均保持上涨趋势。但今年煤炭价格的春季回调不明显,截至4月18日,山西优混煤和大同优混煤价格分别为790元/吨和840元/吨,同比上涨14.5%和14.3%。同时,国家发改委在4月初下发《关于切实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煤炭供应的趋紧。另外,近年来煤炭产量持续增长,运输瓶颈将逐渐凸显,汽油价格等的上涨,也增加了国内煤炭的运输成本。总之,在国内通胀高企,以及煤炭供应趋紧的背景下,夏季动力煤上涨将为大势所趋,而动力煤的上涨,必将推动更稀缺的焦煤的价格上涨,由此而推动焦炭的生产成本上升。

钢铁需求稳步增长,使得焦炭需求保持乐观

钢铁行业对焦炭的需求占据焦炭需求的80%以上,由此,钢铁行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决定了焦炭的需求状况,今年3月,国内粗钢产量为5941万吨,同比增长8.98%,焦炭产量为3488万吨,同比增长12.59%。粗钢和焦炭的产量同比呈高度的相关性,并且粗钢的产量增速变化要领先于焦炭的产量增速变化。在2009年的4万亿刺激政策下,钢铁产量同比超预期的大幅增长,直接导致2010年的供给严重超过需求,压制了2010年钢铁行业和焦炭行业的产量增速。但进入2011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强势增长,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将使得钢铁产量增速逐渐恢复平稳,由此,2011年供过于求的严重状况将会有所缓解,钢铁行业利润的回升也将导致焦炭行业的好转,提升焦炭的价格。

另外,目前焦炭期货的上市,让焦炭的价格市场化,这将利好焦化行业的发展,转变焦化行业在定价权上完全被动的局面,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山西焦炭行业的整合将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焦炭行业集中度也将增加焦化行业的定价权。在此双重利好的情况下,如果焦化行业利润率增加3个百分点,意味着目前焦炭的价格将增加约70元。同时,焦炭夏季受成本推动,价格本身看涨,再加上焦炭的仓储成本等,由此J1109合约目前的价格并未偏高。

煤炭涨价的经济学原理:供需矛盾

今年以来,由于铁路运输的局部缓解、煤炭产能的快速增长、以及煤炭投资的相对过热,使得近期的市场形势出现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港口煤炭积压、用户库存增高、部分煤价下调,对于这种现象业内外人士一时间众说纷纭,以至主流观点都认为煤炭总量出现过剩,笔者观点与此有所不同,我认为,今年煤炭市场将会呈现整体供需基本平衡略显偏紧,局部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格局。

一、当前煤炭市场存在的几个反差

一是煤炭港口库存多与煤矿库存少的反差。煤炭库存多主要表现在港口库存多和个别用户库存多。从港存煤数量上来看,去年2月底秦皇岛港港存260万吨左右,今年同期港存达到410万吨,尽管港口采取了种种疏港措施,使港存数量有所下降,但进入3月份,港存数量继续增加,到3月中旬港存数量猛增到430万吨左右,比04年港存最少的时候接近翻番。由于在短期内港存的居高不下,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减少,以至于买方的议价能力增强,港口的交易价格有所下滑。青岛港港存三月下旬在78万吨,日照港在164万吨,京唐港在110万吨,各港口库存处于饱和状态。但是另一方面煤矿库存则在快速减少,据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情况披露,到3月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为1.05亿吨,同比增加655万吨,上升6.6%,比年初增加149万吨,上升1.4%。其中,煤矿库存2300万吨,同比减少244万吨,下降幅度达到9.6%。目前主要产煤省库存减少,如山西、河南、黑龙江等产煤大省有的煤矿没有库存,出现了铁路装不起煤,公路无煤可拉,部分汽车停运的现象。

二是部分用户用煤宽松与部分用户用煤紧张的反差。从目前市场反映的情况看,煤源依靠港口下水中转的上电、广电、浙电等市场相对宽松,供煤渠道主要集中在有运输增量的大秦线和侯月线,大秦线直接影响了秦皇岛港,同时由于分流影响到京唐港;侯月线一方面影响着内河运输的邳县港、万寨港,另一方面影响到日照港。目前通过水路中转运输的华东、华南局部用户用煤得以缓解,而离港口较远靠铁路直达的用户如广东韶关电厂、河北南网部分电厂等依然紧张。更有甚者,一些产煤大省的电厂也出现停机待煤现象,如山西、河南、陕西的省内一些电厂等。其直接原因一是因为小煤窑由于安全原因复产受限供应不足,另一方面虽然国有大矿超能力生产也难以满足增量需求。

三是库存中劣质煤多与优质煤少的反差。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不管是港口库存增加,还是用户库存增加,其中尤以劣质煤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电厂春节前担心煤炭供应像去年一样紧张,在这种心理影响下进了一些劣质煤;另一方面春节期间突运存煤,大量煤台存煤包括一部分劣质煤转移到港口及电厂,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发煤站掺杂现象的存在。截至2月底,直供电网库存增加526万吨,增幅为61.74%,大秦线万吨大列的开通不仅把大同的库存全部运出,并且把朔州地区的劣质煤也大量地运进港口,致使秦皇岛港存煤激增,由此,劣质煤下调价格是必然的。过剩只是劣质煤的过剩,优质煤市场紧缺,价格坚挺的情况并没有改变。

四是管理部门与生产单位对煤炭市场判断的反差。从目前的情况看,似乎电力燃料的管理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都有认为近期煤炭市场出现疲软是煤炭产能过剩所致的看法,煤炭管理部门担心总量过剩、煤价下滑,电力燃料管理部门则提出增强议价能力、迫使煤价下调的主张。但从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力用煤企业方面而言,则觉得市场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认为煤炭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供不应求的大势还没有改变,

国有大矿的煤炭价格依旧稳定,电厂也没有贸然去谈降价事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煤矿、电力生产单位只看微观,不了解整体情况,而一些管理部门只看宏观数字,而对具体情况了解的不够。

二、对造成以上反差现象的原因分析

1、从需求侧看,今年南方雨季来得早,火电开工率低,被认为最缺电的华中地区湖南、湖北由于水电的增长,已基本摆脱缺电的局面;同时由于春节期间,重点厂矿开工不足,电厂的负荷普遍降低,山东、河北等地的德州、聊城、衡水等17个电厂,除衡水电厂和胜利电厂有新增机组,发电量增幅较大以外,其余多数电厂均表现为开机不足,负荷偏低,发电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据中能电力燃料公司资料统计,今年1—2月份电煤调进总量增长达到17.87%,高于耗煤总量10个百分点,同时,国电直供系统的日均耗煤指标在2月份出现萎缩,前两个月,国电直供系统煤炭消耗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铁路和港口煤炭运量的增长水平。

2、从生产角度看,无论国有大矿还是乡镇小窑都由于需求的拉动在开足马力生产,甚至超能力生产,基本适应了运力改善后的市场需要。今年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完成42327万吨, 同比增加4507万吨,增长11.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7.2个百分点,增幅已经有所下降。这种情况说明,虽然煤炭供应基本适应了当前市场需求,但它是建立在消耗了煤矿原有库存的基础上,目前煤矿库存下降几近到捉襟见肘的状况,已经反映出煤矿的生产衔接能力不足,这种情况在今年全年都有可能延续,而新上的煤矿产能最快也得在明年或者后年才能得到显现,这是煤矿建井周期的特殊性的必然反映。

3、从运输角度看,由于铁路运力得到改善,特别是春节突运期间措施得力、组织有方,促使煤炭需求得到暂时缓解。据有关消息,4月9日产煤大省山西召开了全省第116次铁路运输协调会,会议通报2004年全年煤炭运量为29626.3万吨,比上年多运4051.9万吨,增长15.8%。2005年一季度的煤炭运量完成8575.7万吨,同比多运1598.2万吨,增长22.9%。一季度全国煤炭铁路运力得以改善,特别是大秦线和候月线运量的突然大增,都对煤炭市场的供应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国家通过铁路运输保障能力的提高满足煤炭供给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显现。

三、年内煤炭市场将是供需平衡偏紧,短缺与过剩并存

做出这一判断的基本依据是:

1、从宏观层面分析,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市场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今年GDP的增长保守预计为8%,但一季度达到了8.8%,从这种增长势头看,今年GDP的增长预计不会低于8.5%。2005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增加约6000万千瓦以上,上半年预计投产2380万千瓦,全国装机容量将达5.1—5.2亿千瓦,预计2005年电煤需求将增加1亿吨—1.3亿吨,粗钢2005年产量预计在去年2.72亿基础上达到3亿吨,增长约3000万吨,冶金煤需求增加约3000万吨左右,加之其它行业用煤,今年的煤炭增量需求至少在1.5吨,上限在2亿,煤炭需求在大幅增长。

2、从煤炭下游主要用煤行业分析,今年煤炭产量增长将可能低于电力和冶金行业的增长速度,需求增量大于供应增量。今年1—3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9%,而发电量1—2月份同比增长12.1%,预计全年增长约在13%左右;而生铁和粗钢今年1—2月份累计分别增长27.10%和22.9%,原煤产量增长幅度小于下游主要用煤行业增长幅度。考虑今年国家对煤炭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加大安全整顿力度,限制煤矿超能力生产,同时由于煤矿工作面衔接紧张的情况,有可能今年煤炭全年增幅不会超过10%(去年增幅超过13%)。这种情况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煤矿销量大于产量,煤矿库存不断下降的原因。

3、从国际煤炭市场分析,新的财政年度国际煤炭市场的价格高企对国内煤炭市场有支撑。从目前国际贸易的谈判中可以看到,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的动力煤贸易协议价格涨幅都在50%左右,而炼焦煤价格比2004年上涨了110%,主焦煤价格为125美元/吨,半软焦煤为80美元/吨,低挥发分高炉喷吹煤为100—105美元/吨,都比国内价格高出200元/吨左右;另外,去年实际出口8567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742万吨,今年预计出口总量将会保持相对稳定,不可能出现由于出口波动影响国内煤炭市场的情况。从煤炭进口的角度讲,由于进口煤炭的离岸价有的甚至已经超过国内所供煤炭的到厂价,从国际市场进口煤炭的渠道可能会受到抑制,进口量大增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煤炭市场供需整体是平衡的,但是由于煤矿增产的不均衡性(主要是动力煤有新增能力,而无烟煤、焦煤新增能力不足);运输改善的不均衡性;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对煤炭需求的不均衡性三个因素的综合性影响,会使今年煤炭市场呈现个别煤种、区域性、时段性的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局面。

四、今年观察和研究煤炭市场需要引起关注的几个问题

由于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与以往不同,出现了一些反差,新增了一些不确定因素,给我们准确把握煤炭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样也给国家对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确定与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铁路因素。长期以来,铁路运力不足是制约煤炭运输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目前通过国家加大对铁路的投资和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这种现象已经在逐步改变,但改变呈不均衡性,今年煤炭市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局面和铁路运力将呈现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运输瓶颈得以缓解的地区煤炭市场相对宽松,甚至会出现过剩,运力暂时所不达的地区,将会依然处于市场偏紧的状态。

二是煤质因素。从国有大矿来讲,由于一些大矿超能力生产,带来工作面衔接紧张,以往因硫分高、灰分高等因素弃采的工作面,有复采重新利用的情况;同时由于装备改进、技术提高,原来遇构造往往绕过去不采、采后也实行分装分运的情况,现在往往强行通过地质构造,对通过陷落柱、断层及割顶、割底造成的灰分增高也来不及再进行分装分运,客观上使煤炭的质量有所下滑;从小煤窑及小发煤站来讲,由于受利益驱动,的确存在煤矸石粉碎后主观上掺假的现象,也使煤炭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今年煤炭产量预计为20亿吨,如果灰分提高1%,就可能虚增2000万吨的产量。虚增的这部分产量,不仅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下降(浪费运力,增加下游用户成本),更给判断和分析煤炭市场形势带来一些假象和错觉。

三是安全因素。目前由于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国家针对煤矿超能力、超负荷生产现象的治理和整顿力度不断加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窑的复产将会延期。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也相继出台了严厉的管制措施,小矿的盲目生产,大矿的超能力生产都受到了国家的限制,有效供给能力的快速增长将得到抑制。据有关方面信息,产煤大省山西目前核准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仅有623个,产能2.5亿吨,预计全省

4300多个矿井中,将有50%以上的小矿拿不到许可证,同时,大矿超能力生产将被严格限制。目前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经开始下降,一些煤矿也出现无煤可拉的现象,一旦出现煤炭整体趋紧的局面,需要像去年一样组织电煤突运,可能煤源都存在问题。因此,不管是电力生产部门还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都应高度重视,不能被近期煤炭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所影响。

综上所述,预计4月底至5月煤炭市场将会再度紧张起来,年内煤炭市场仍然会继续呈现整体平衡偏紧,部分时段、部分区域、部分煤种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