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中国石油气的演讲稿!

2.石油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3.中石化和金盾的油有啥区别

4.什么是原油?

5.原油是什么

6.原石油的密度是多少?

7.石油主要含有的元素

8.国际原油价格包括哪些价格呢 ?

9.煤、油页岩和石油

有关中国石油气的演讲稿!

胜利油田低硫燃料油价格_胜利油田油品

只有油的,实在找不到气的,不过形式和内容完全可以参考

油工人汇报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油一队的 ***。我汇报的题目是:弘扬为民精神 激发创新活力

我们油一队组建于12年,现有职工168人,管理着251口油水井,年产原油20万吨。多年来,在“为民精神”的激励下,我队以实现老区稳产为目标,以创新创效为主线,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工作新模式, 动管理上水平,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保证。

2月11日,油田技能大师们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我们火热的生产一线中,以“传承和弘扬为民精神,推动岗位技术创新”为主线,真诚地与基层职工欢聚一堂,向基层职工面对面地传经送宝、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话油田技术创新和发展之大计。这是“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大讨论活动在我们基层的有效深入,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春天的温暖,再一次激发了我们干部职工的技术创新热情。

一、培育“金牌”文化,诠释“为民精神”

“为民精神”是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沉淀,它在传承和弘扬中散发出熠熠之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长期以来,我们油一队紧紧围绕油厂原油生产建设这个中心,自觉践行“为民精神”。扎根一线、立足本职、刻苦钻研业务、苦练过硬技能,已经成为我们一队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不仅涌现出了像程海鹏这样立足岗位、技术创新的岗位技术工人典范,促成了一大批思想优秀、技术过硬的生产骨干在一线脱颖而出,还铸就了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良、竞争力强的队伍。

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激励职工队伍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我们把弘扬为民精神与培育“金牌”文化结合起来,发扬“一队永远争第一”的团队精神,激励职工“争”的意识,使为民精神在职工脑海中深深扎根。“一队永远争第一”既是我们的团队精神,又是全体员工不断进取的誓言。我们积极组织职工参加油厂企业文化理念的征集活动,实施职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在职工中广泛征集岗位格言,在全队醒目位置悬挂标语牌和企业文化标识。确立了在团队精神指导下的队伍建设目标和指导管理、技术、生产、经营的全新管理理念,设计了寓意“永争第一”含义的队徽,凝聚了“科学发展,让金牌永不褪色”的共同愿景,创意了激励职工不断进取的队训。对职工进行“学习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成才观念教育和“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责任意识教育,时刻激励职工发扬“山高人为峰”的奋进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前进。连续六年来,我们油一队各项综合经济指标排名全厂第一,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生产开发态势,其中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凝聚了全体职工智慧和心血的“一队永远争第一”的团队精神,它为原油生产经营储备了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使我们的队伍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焕发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二、提升团队素质,传承“为民精神”

学技能强素质,是增强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更是队伍发展的必备条件。基于这点认识,我们积极响应管理局倡导的“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的活动,创立了“三层次互动学习系统”。“三层次互动学习系统”以岗位目标和工作重点为参照划分,各系统相对独立又关联互动。第一层次是基础操作层,由最为广泛的基本岗位人员组成;第二层次是技术实施层,由技师、班长和生产骨干组成;第三层次是科技管理层,由队管理人员组成。我们把管理层作为“决策层”,把技术实施层作为“结合层”,把基础操作层作为“执行层”,使每一名员工在工作方式和内容上都具有不同的重点和目标,有效提升了不同层次员工的创造潜能。我们以岗位大比武和技术大练兵为主导,充分发挥职工培训的作用,大力开展油水井分析比赛、技能操作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活动,强化职工学技能强素质理念,引导职工岗位成才。

我队始终坚持签定“导师带徒”合同,让素质高、作风好、技术硬的技师与青年职工结成帮扶对子,传技术经验、帮思想、带作风,收到了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效果,实现了岗位培训、岗位成才的目标。目前,我队一岗多能的职工占全队总人数的80%,高级油技师1人,电工技师1人,高级工80人、中级工54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11人,拥有本科学历者5人,大中专学历20人,团队学习力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油厂举行的青工拉力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去年矿上组织技术比武活动中,我队有80名职工参加了比武,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涌现了徐俊刚、张建民等一大批技术尖子。作为油厂大学生见习培养基地,从我们队考上的在读研究生有4名,众多的见习大学生走上兄弟单位的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形成了一支强大的“人才梯队”。

三、 技术创新,彰显“为民精神”

创新是为民精神的核心点和落脚点。为了千方百计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职工都动起来,我队充分利用海鹏就在身边的优势,在全队开展以“学习程海鹏,争做海鹏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工人、好班组,创建创新型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学、争、创”活动,成立了海鹏科技攻关小组,在全队掀起了“学海鹏,做海鹏”的热潮。针对队伍的生产和管理,我们开展了“金点子、银点子”征集活动,职工们纷纷献计献策,共征集“金点子、银点子”82条,实施67条,创造经济效益50余万元。其中,临2-平14井实施套管收油建议,两次共收油18t,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去年以来,共实施小改小革11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70余万元。

我队还积极营造“会分析”的全员参与用电管理模式,率先在班组开展电量分析活动,通过分析找到了油井功率因数不达标的症结,及时取措施调整,使原本不达标的井逐一达标,避免了用电量的大幅度提升,全队功率因数达标率也上升为96%,力调电费由最高时的每月近八万元下降为目前的每月一千余元,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这项活动也被作为一项传统项目积极延续和推广开来。

现在,全队职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职工争相创新的局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程海鹏取得了15项技术创新科研成果,他研制的抽油机节能减速器,成功解决了困扰油田生产多年的难题,被誉为机系统的一次革命,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队推广使用70台,在全厂推广使用650余台,平均单井节电率达36%,全厂年创直接经济效益500余万元,综合效益十分可观。该技术被评为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国家专利,2004年被管理局党委命名为“胜利海鹏抽油机节能减速器”,目前广泛应用于胜利、中原、华北等油田,今年程海鹏被油厂授予了特殊贡献奖。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精神;新一代的石油工人要掌握新一代的技术。在“为民精神”的感召下,我们一队人将不负众望,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传承和弘扬“为民精神”,全面推动职工岗位创新,为实现“油气当量重上三千万”做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石油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问题一:石油的首次发现时间,地点? 石油(petroleum)这个名称源于希腊语的petra (岩石)和oleum(油)。原油(crude oil),有时俗称黑黄金,是一种粘稠的、黑棕色或绿色的液体。一种比较普遍的荒诞说法是:油本身是易燃的,而事实上是从油蒸发出来的气体是易燃的。石油存在于地壳某些区域的上层。石油的另外一种叫法为石脑油(naphtha),来自于波斯语naft或nafátá(流动)。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是烷烃链。不同的石油可能在外观、成分、和纯度上有些变化。石油是一个重要的“初级能源”,石油也是许多化学产品的原材料,包括溶剂、肥料、杀虫剂和塑料等。

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骇志一》:“ ~延境内有石油,旧说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时珍也有记载《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石油所出不一。国朝正德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最初用于照明。

当然,我们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项东西,但文字记载最早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国在公元4世纪或更早的时期钻探出来的。人们把钻头绑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达800英尺。当时油是用来蒸发盐水并生产盐。到公元10世纪,人们用竹管来连接油井和盐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记载了他们上层社会把石油用于制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来铺设街道的,这些柏油是从该地域天然易的石油中获取的。公元9世纪,人们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发油田来生产石脑油。公元10世纪时地理学家Masudi和13世纪时马克?波罗都曾记载了这些油田的情况,后者曾描述这些油井的产量可以装数百只船。

石油近代史始于1853年石油蒸馏工艺的发明。波兰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Ignacy Lukasiewicz)通过蒸馏,从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兰南部克罗斯诺(Krosno)的Bobrka发现了第一个“岩石油”矿,卢卡西维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炼油厂(实际上是一家酿酒厂)。这些发明迅速地传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库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罗斯炼油厂。

1848年俄国工程师F.N. Semyenov在巴库东北方的Aspheron半岛开了第一口现代油井。

20世纪50年代中期,煤仍旧是世界上首要的燃料,但油很快就取而代之。在13年和19年的能源危机之后,经常出现对石油供应的重大媒体报道,这使得人们意识到:作为一种经济的能源,石油是一种最终将被耗尽的有限。当时大部分流行的预言都非常可怕,其中许多并没有实现。作为燃料,石油的前景仍有争议。今日美国报新闻(2004)报道:地下的石油储备量只剩下40年。一些言论认为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10年的可怕预言只不过是被延期了而已。另一种言论则是技术上可以使廉价的碳氢化合物得以继续生产,并且地球拥有巨大的以沥青砂、沥青田和油页岩形式存在的非传统石油储备来源,这使得石油的使用在未来还能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如今,大约90%的车辆燃料需求通过油来满足。石油占美国全部能源消费的40%,但却仅占电力生产的2%。作为大量交通工具的便捷能源,以及作为许多工业化学品的基础,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对石油的获取成为引发几次军事冲突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波斯湾战争。世界上约80%的易开储备在中东,其中62.5%来自于5个 *** 国家:沙特 *** (12.5%)、 *** 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美国只拥......>>

问题二:石油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西晋人司马彪(公元?~306年)著《后汉书?郡国志》,对延寿县(现今甘肃酒泉一带)有如下记载:“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注池为沟,其水有肥,如煮肉洎,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说明当时古人已经开始对石油表征有所认识,并巳取之利用.这大概是最早利用石油的开始吧!

早在公元1 800多年前,汉代史学家班固著《汉书?地理志》,记有“高奴有洧水可燃”。描述了现今陕西延安一带的延河支流洧水水面上见到的可燃物质。这也应该是最早发现石油的记载了!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杂志一》:“ ~延境内有石油,旧说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时珍也有记载《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石油所出不一。国朝正德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最初用于照明。

当然,我们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项东西,但文字记载最早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国在公元4世纪或更早的时期钻探出来的。人们把钻头绑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达800英尺。当时油是用来蒸发盐水并生产盐。到公元10世纪,人们用竹管来连接油井和盐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记载了他们上层社会把石油用于制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来铺设街道的,这些柏油是从该地域天然易的石油中获取的。公元9世纪,人们在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开发油田来生产石脑油。公元10世纪时地理学家Masudi和13世纪时马克?波罗都曾记载了这些油田的情况,后者曾描述这些油井的产量可以装数百只船。

石油近代史始于1853年石油蒸馏工艺的发明。波兰科学家阿格纳斯?卢卡西维奇(Ignacy Lukasiewicz)通过蒸馏,从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兰南部克罗斯诺(Krosno)的Bobrka发现了第一个“岩石油”矿,卢卡西维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炼油厂(实际上是一家酿酒厂)。这些发明迅速地传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库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罗斯炼油厂。

问题三:石油开始成为重要能源是什么时候 具体时间我不清楚,但可以给你些参考,高中历史书上有关于石油的这些介绍:北周武帝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石油用于照明,治病,润滑,战争。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因为内燃机的发明而被大量使用,石油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新能源,所以,石油作为能源应该在1870年前后,应耿差不了多远。

自从中国使用了内燃机开始,没有油就没有动力啊,新中国成立后,发现了好多大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等,石油开量大大提高,石油开能力大大提高,并逐步走向海外。

问题四: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问题五: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7年中国北宋 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即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1.0 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87%)、氢(11%~14%),其余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3类。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三分之一。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问题六:中国石油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中国第三家国有丹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年1月成立。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问题七:人类大规模利用石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859年8月27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考级泰特斯维尔城的石油溪旁,埃德温?德雷克(Edwin Drake)钻的一口找油井涌出了油流。美国乃至国际上都把这件事看做世界石油工业的开端。

石油的利用发展历程有不同划分方式

一种是按石油产品的主要用途来划分,国外有的学者划分为:

(1)(灯用)煤油阶段,从1859~1911年,到福特大规模生产汽车为止;

(2)汽油阶段,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使汽油成为主要石油产品,时间为1911~1945年;

(3)二战后直到现在,石油化学工业展,成为石油化工阶段。

一种是按油田开发的进程划分为:

(1)近代工业初始阶段,即一次油(靠油井自然动力驱动)为主的阶段,1859~1923年;

(2)注水二次油阶段,1924~1955年;

(3)强化油阶段,1956年以来。

一种是按石油市场的垄断形成过程来划分。

(1)1928年以前,出现了一个个国家内的石油垄断;

(2)1928年开始形成“石油七姊妹”,对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和石油市场的垄断;

(3)13年“七姊妹”垄断的解体;

(4)1991年前苏联解体,世界统一石油市场形成,群雄并起。

还有一种用原油产量来划分。

(1)1922年世界石油产量上1亿吨,故1922年之前是世界石油工业初始阶段;

(2)1922年到196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突破10亿吨,是第二阶段;

(3)1960年到19年,世界石油年产量首次超过30亿吨,是急速上升的第三阶段;

(4)1980年以后,世界石油产量在波动中缓慢增长,是第四阶段。

再有一种按石油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分期,理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1859年到10世纪20年代是第一阶段,是盲目勘探开的阶段;

(2)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世界石油工业经历了第一次石油科技革命,其标志是地球物理技术的形成和二次油技术的成熟。

(3)二战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石油工业经历了第二次油技术的革命,其标志是计算机在石油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是数字化阶段;

(4)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标志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石油工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以你的问题来看,人类大规模利用石油应该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以汽油为主要石油产品,从此石油的产量也有了极为快速的增长。

问题八:石油最早是谁发现的? 王进喜。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利用石油的历史。在古代我国石油主要用在五个方面:①用于照明;②用做润滑剂;③用于医药;④用于军事;⑤用于制墨等。但整体上我国古代石油科技的发展极其缓慢,对石油的开发与运用也只限于对现成原油的开与使用,未能对石油的来源及其产生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

“石油”一名是由宋朝科学家沈括在其论著《梦溪笔谈》中最先正触提出来的,并为后人所广泛引用。据《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载:“~、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石油在沈括之前曾经历过数种名称,有石脂水、水肥、石漆等。

石油一名虽由沈括正式提出,但据考应不是其首创,似可能是民间的习惯称法。疑与石油的产状有关:“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梦溪笔谈》),“自石岩流出,与泉水相杂”(《本草纲目》),故而形象称之

问题九:石油会在什么时候耗尽 现在全世界究竟有多少石油储藏量?已经探明的大概为1万1500亿桶。虽然这比前两年的估计数字增长了10%, 但以目前的开速度计算,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只够满足全世界石油消费需要41年。

世界石油储藏量主要分布在中东、拉美、欧洲、非洲、亚洲与北美。按储量大小计算,前10个国家为沙地 *** 、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墨西哥、美国与中国。其中沙地 *** 的探明储量最大,占世界总储量的25%,可以开90年以上。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则可分别开100年以上,美国按目前的产量计算只能开10年。

据美国能源部门估计,今后20年内,世界石油还能供求平衡,但20年后就要面临缺油的局面。虽然中东仍是世界最大的供应者,波斯湾仍将供应全球石油的一半或三分之二,但是沙特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发现新油田,很多旧油井已经灌水。

目前世界还没有油荒,跨国石油公司正在西非、俄国与其他地方寻找新的油源。但从长远看,世界越来越接近油源枯竭的日子。这一天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到来。

中石化和金盾的油有啥区别

中石化和中石油都是国有特大型企业,石油行业的领军企业,相比金盾和佳士得油品肯定要好。

中国石油的油田多数集中于北方,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原油的组分各有不同,大庆石油属低硫石蜡基石油,硫含量低,含蜡量高,凝点高,适合生产优质的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及商品石蜡。

中国石油的油大部分来自于国内,这里你们应该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原油都是适合做汽油!但是在目前工艺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太大,油品能基本保持一致!

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制商,是炼化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商,有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等油田产量相对较低,石油大部分来自俄罗斯,中东的进口。

也就是说你加车子里有很有可能是进口的原油炼出来的!并且中国石化是以石油炼化为主要业务的企业,相对的炼化技术与炼油用的催化剂要优于前者!

所以,原料不同催化剂添加剂不用,致使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汽油不同!中石化汽油的密度略高于中国石油的汽油,汽油是按照升卖的,所以你们懂的!

什么是原油?

原油指未被加工的石油,即直接从地下开出来未经提炼或加工的物质,也称黑色金子,是一种化石燃料,可用来生产许多不同的物质。其原始形态为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它由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古代海洋动植物发生腐烂而自然形成,是不同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体,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原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不过不同油田的原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

习惯上称直接从油井中开出来未加工的石油为原油,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按密度范围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原油是一种黑褐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就其化学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原油中碳元素占83%一87%,氢元素占11%一14%,其它部分则是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虽然原油的基本元素类似,但从地下开的天然原油,在不同产区和不同地层,反映出的原油品种则纷繁众多,其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别。原油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组成分类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可分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可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及特重质原油四类。(威尔芙节能机油)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

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 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

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

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含硫量

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

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之间。胶质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胶质易溶于石油醚、润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其他

原油中沥青质的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沥青质是一种高分子量(大于1000以上)具有多环结构的黑色固体物质,不溶于酒精和石油醚,易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沥青质含量增高时,原油质量变坏。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中国已开的原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大庆等地原油均属此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庆原油,硫含量低,蜡含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蜡。胜利原油胶质含量高(29%),比重较大(0.91左右),含蜡量高(约15-21%),属含硫中间基。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富有环烷烃和芳香烃,故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原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原油产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与功能。

原油产品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原油产品,主要指原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原油产品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原油产品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原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产量约1.45亿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产品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产品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各工业部门离不开原油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原油产品。建材工业是原油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管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油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原油产品的身影。

原油产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油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油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原油是什么

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 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比重0.78~0.,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

原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 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

扩展资料

、原油成分,平均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

碳——84%

氢——14%

硫——1~3%(硫化氢、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

氮——低于1%(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

氧——低于1%(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

金属——低于1%(镍、铁、钒、铜、砷)

二、原油分类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和油品储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装储存和整装储存,整装储存是指以标准桶的形式储存,散装储存是指以储油罐的形式储存。

储油罐可分为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金属油罐又可分为立式圆筒形和卧式圆筒形。按照油库的建造方式不同,散装原油或油品还可用地上储油、半地下储油和地下储油、水封石洞储油、水下储油等几种方式。

但不管用哪种储存方式,原油特别是油品的储存都应满足的基本要求:防变质、降损耗、提高油品储存的安全性。

百度百科-原油

原石油的密度是多少?

原油的密度多少啊

石油体积与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1.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每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 * 6.29桶(油)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 ,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依此类推。表1列出了国内外常规油品及常见的原油的吨与桶的换算系数。

美国市场的汽、煤、柴油价格以美分/加仑为单位,同样可用上述公式换算为以美元/吨为单位。例如,1993年7月27日美国旧金山93号无铅汽油价格为54.0美分/加仑,其换算方法推导如下:

93#无铅汽油价格=54.0美分/加仑;54.0*0.01*42美分/桶(1桶=42加仑),54.0*0.01*42*8.5美元/吨(1吨汽油约和8.5桶),54.0*3.57*(3.57即为汽油由美分/加仑换亥美元/吨的换算系数)=192.78美元/吨

表1.原油和油品体积与重量单位换算表

一、油品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航空汽油 0.701 8. 船用柴油E80。c37-5.0 0.886 7.10

车用汽油 0.725 8.67 减压渣油(大庆) 0.941 6.68

航空煤油 0.775 8.12 道路沥青 1.01 6.23

轻柴油 0.825 7.62 润滑油基础油150SN 0.8427 7.46

轻石脑油(44-100。c) 0.674 9.33 润滑油基础油500SN 0.8579 7.33

重石脑油(102-143。c) 0.742 8.48 润滑油基础油150BS 0.879 7.16

二、原油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中国原油 米纳斯原油 0.8498 7.40

大庆混合原油 0.8602 7.31 杜里原油 0.9218 6.82

胜利原油(101库) 0.9082 6.93 辛塔原油 0.8602 7.31

阿曼原油 0.8498 7.4 阿朱纳原油 0.9279 6.78

阿联酋原油 汉迪尔原油 0.8850 7.36

迪拜原油 0.8708 7.22 维杜里原油 0.8850 7.36

穆尔班原油 0.8498 7.4 马来西亚原油 沙特原油 塔波斯原油 0.72 7.89

*** 轻油 0.8550 7.36 拉布安原油 0.8654 7.27

*** 中油 0.8708 7.22 米里原油 0.8948 7.03

*** 重油 0.8871 7.09 伊朗原油

科威特出口油 0.8680 7.25 伊朗轻油 0.8554 7.35

伊拉克原油 伊朗重油 0.8707 7.22

巴士拉轻油 0.8559 7.35 英国原油

巴士拉中油 0.8698 7.23 不伦特原油 0.8348 ......>>

原油比重是多少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习惯上称直接从油井中开出来未加工的石油为原油,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范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按密度范围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原油是一种黑褐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就其化学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原油中碳元素83%-87%,氢元素占11%-14%,其它部分则是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虽然原油的基本元素类似,但从地下开的天然原油,在不同产区和不同地层,反映出的原油品种则纷繁众多,其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别。原油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组成分类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可分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可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及特重质原油四类。

地下原油的密度大概是多少?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

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原油油泥密度是多少

储罐清洗的化学处理油泥及其沉淀油泥既不是固体也不是均匀的,油泥的密度及粘度随储罐中油泥的液面、来油的质量以及外部温度而变化。

沉淀取决于原油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粘度和原油类型(轻油或重油)。外在因素包括温度变化和部分或整体的滞流时间,他们是油泥形成的催化剂。对于每一种水面浮油,都会出现内、外油泥比。其外部比直接随储存的地点和时间而变化,内部比与原油本身有关,原油比是内在比与外在比的平均值。

油泥分类。油泥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级别:A级初始油泥;B级上层油泥;C级底层油泥。初始油泥原油温差和停滞状况非常有助于初始油泥的形成。

这两种因素增加了重分子本身间链接的可能性,并造成诸如石蜡之类的某些化学元素的固化,慢慢地形成重分子的葡萄状结构,形成初始油泥。上层油泥上层油泥是许多分子固化的结果,这种聚集增加了原油粘度,致使分子形成某种大油泥块。

98密度原油等于多少方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但目前其模型预测方法还较少。通过对瑞利模型和指数预测模型公式的推导,利用济阳坳陷东辛油田辛11断块区实际流体性质的开发动态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原油相对密度随开时间变化的地质预测模型。模型研究表明,原油密度随开时间的变化具有瑞利模型和指数模型2种变化规律,且瑞利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原油相对密度的开发动态,但2种模型在对原油密度进行预测时均受到油藏构造部位、开层位以及油源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词条图册图册

石油主要含有的元素

石油(petroleum)[1]从油田里开出来未经加工处理叫原油。[2]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属于化石燃料。[8][9]石油含有的元素主要有碳、氢、硫、氮、氧等,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形式存在。[1]石油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3],多分布于低地和盆地,如山间盆地、滨海及近海大陆架等地区。[4]石油通常为流动或半流动的黏稠液体[7],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等多种颜色[6],一般具有特殊气味,相对密度一般在0.8~0.98,各地石油凝点差别更大[7],其沸点为常温到500°C以上[9]。石油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局部溶于酒精。[1][3]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石油

英文名

petroleum;oil[1]

别名

原油[2]

拼音

shí yóu

主要产地

中东、欧洲及欧亚地区、非洲、中南美洲、北美、亚太地区[2]

主要成分

主要有碳、氢、硫、氮、氧等,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形式存在[1]

分布区域

石油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3],多分布于低地和盆地,如山间盆地、滨海及近海大陆架等地区。[4]

应用产业

石油产品被用作溶剂油、燃料油、润滑油等,石油化工产品用于合成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5][4]

颜色

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6]

透明度

透明至不透明[6]

水溶性

石油不溶于水,易溶于苯、醚、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局部溶于酒精。[1]

密度

0.8~0.98g/cm3[7]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是仅次于煤的化石燃料,又是近代有机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5]石油除了作为燃料,还被作为溶剂、润滑剂,生产石蜡、沥青等。[5]石油化工亦可生产出数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和化肥等等。[1]

主要特征

矿物组成

石油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含有1~5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83%~87%)、氢(11%~14%)两种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这些元素以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包括烷烃(如甲烷、丁烷)、烯烃(如乙烯、丙烯、丁二烯)、环烷烃(如环戊烷、环已烷)、芳香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含硫化合物(如硫醇、硫醚、噻吩等)、含氮化合物(如吡啶、吡咯等)、含氧化合物(如苯酚、环烷酸等)等,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十到几千。在石油中已鉴定出的烃类化合物在230种以上,从溶有天然气的石油平均成分看,链烃约占53%,环烃约占31%,芳香烃约占16%。有的石油中还可能有氯、碘、砷、磷、硅等微量非金属元素和铁、钒、镍、铜、镁、钛、钴、锌等微量金属元素,以及不溶解的水分。[5][10][1][9]

理化特征

石油通常为流动或半流动的黏稠液体,埋藏在地下储油层中以液态存在,在地表压力和混合状态条件下,仍然为液态或半固态形式存在。[7][1]因产地不同,甚至同一产地的油层位不同,石油的颜色、密度、黏度及凝点等性质有较大差别。[7][3]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黏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3]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其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6]石油一般具有特殊气味,相对密度一般在0.8~0.98,各地石油凝点差别更大,高的达30℃,低的为-50℃。[7]其沸点为常温到500°C以上。[9]石油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醚、四氯化碳等,局部溶于酒精。[1][3]石油之所以在外观和物理性质上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化学组成不完全相同。[9]

石油具有可燃性[3],其标准燃料系数为1.4286,平均低位发热量为41.87 MJ/kg。[1]

形成原因

石油成因对勘探油气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人们一直在进行研究。不过,由于石油成分复杂且能够流动,使得石油的成因研究更加困难。人类提出了各种说,又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这些说大致可分为无机成因学说和有机成因学说两大派。[10]

有机成因学说

石油有机成因学说认为:石油中的绝大部分物质,都是由保存在岩石中的有机质(特别是低等的动物和植物的遗体)经过长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转化而成的。[10]

石油形成过程示意图

远古时期大量的有机物被流水带到了地势低洼的湖盆或海盆里。由于重力作用,有机物质沉入水底,与空气隔绝。陆地上流入大量的泥砂及其他矿物质,迅速地将有机体埋藏,形成还原性环境。随着地壳的运动,边沉降边沉积,压力和温度不断地增大,同时在细菌、压力、温度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处在还原环境中的有机淤泥经过压实和固结作用而变成沉积岩石,形成“生油岩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在成岩阶段中,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及化学变化,逐渐失去了CO2、H2O、NH3等,余下的有机质在缩合作用和聚合作用下,通过腐泥化和腐殖化过程,于是形成干酪根[a],它是生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的先驱,因此石油有机成因学说又叫干酪根说。干酪根埋深到一定深度和温度门限值后,由未成熟转化为成熟,杂原子键发生断裂,开始释放出烃类和非烃化合物;随着埋深持续增加,烃源岩进一步熟化,干酪根的C-C键断裂,进入生油、生气高峰。[10]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而后聚集到一起形成油田。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3]

由于石油的有机成因学说充分考虑了石油的生成和产出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深入对比了石油及沉积有机质的组成特征,更具有说服力,为绝大多数石油地质和石油地球化学工作者所接受,世界各石油公司也按石油有机成因学说指导油气勘探。[10]

无机成因学说

石油无机成因学说主要以碳化物说及宇宙说为代表。碳化物说认为,地球核心部分的重金属碳化物和从地表渗透下来的水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烃类。宇宙说认为,当地球处于熔融状态时,烃类就存在于它的气圈里。随着地球的逐渐冷凝,烃类被岩浆吸收,就在地壳中生成了石油。无机成因学说认为碳氢化合物可以在地下深处产生,并沿裂缝周期性上升,聚集在沉积层、岩浆岩和多孔火山岩内。为了证明这种理论,科学家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地球深处的条件,已经成功合成了石油。另外,在绝无生命存在的空间形体上,也发现了类似于石油和可燃气的物质,这给无机生成石油的理论提供了根据。如果这一理论得到验证,意味着油、气则将不会在短期内枯竭。[10]科学家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的石油流入现象。[3]

分布区域

石油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3]石油多分布于低地和盆地,如山间盆地、滨海及近海大陆架等地区。[4]

地球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据估计它的蕴藏量为10000多亿吨,其中700多亿吨蕴藏在海洋里。[10]地球上已探明石油的1/4和最终可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3]2008年探明的世界石油剩余可储量为1708亿吨,其中中东占60%,欧洲及欧亚地区占11.3%,非洲占10.0%,中南美洲占9.8%,北美占5.6%,亚太(中国除外)占2.1%,中国占1.2%。[2]

石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石油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纬度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3]

2018年部分国家的石油探明可储量[11]

国家

探明可储量/亿桶

国家

探明可储量/亿桶

委内瑞拉

3033

阿联酋

8

沙特阿拉伯

27

美国

612

加拿大

1678

利比亚

484

伊朗

1556

尼日利亚

375

伊拉克

1472

哈萨克斯坦

300

俄罗斯

1062

中国

259

科威特

1015

卡塔尔

252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版,1桶=158.98 L

中国石油的分布极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西部和近海3个大区,其可量分别为100.25亿吨、47.87亿吨和29.27亿吨,合计177.39亿吨。从分布的盆地上看,石油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量182.31亿吨,大型沉积盆地石油占全国石油地质量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地质学家找到了100多个油田,包括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等一批大型油田。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吨,剩余技术可储量35.42亿吨,剩余经济可储量25.33亿吨。中国石油的探明程度较低,众多盆地和大陆架中很可能存在丰富的油气。[11][5]

应用领域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是仅次于煤的化石燃料,又是近代有机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5]

石油产品

按石油产品的用途和特性,可将其分成14大类,即溶剂油、燃料油、润滑油、电器用油、液压油、真空油脂、防锈油脂、工艺用油、润滑脂、蜡及其制品、沥青、油焦、石油添加剂和石油化学品。[5]

(1)溶剂油。按用途可分为石油醚、橡胶溶剂油、香花溶剂油等。可用于橡胶、油漆、油脂、香料、药物等工业作溶剂、稀释剂、提取剂;在毛纺工业中作洗涤剂。[5]

(2)燃料油。可分为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质燃料油。石油气可用于制造合成氨、甲醇、乙烯、丙烯等。汽油分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分别用于汽车和螺旋桨式飞机;煤油中的航空煤油用于喷气式飞机,灯用煤油供点灯用,也可作洗涤剂和农用杀虫药溶剂;柴油中的轻柴油用于高速柴油机,重柴油用于低速柴油机。[5]石油作为燃料有着很多优点。如易开,容积小,容易运输;可燃性好,发热量高;易燃烧、燃烧充分和燃后不留灰烬的特点。所以,石油不但用于海陆空交通方面,工厂的生产过程,更现代国防中用于新型武器、超音速飞机、导弹和火箭的燃料。[4]

(3)润滑油。润滑油品种很多,主要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油,机械油,压缩机油、汽轮机油、冷冻机油和气缸油,液压油,电器用油等。[5]

(4)润滑脂。润滑脂是在润滑油中加入稠化剂制成,用于不便于使用润滑油润滑的设备,如低速、重负荷和高温下工作的机械,工作环境潮湿、水和灰尘多且难以密封的机械。[5]

(5)石蜡和地蜡。石蜡和地蜡是不同结构的高分子固态烃。石蜡分成精白蜡、白石蜡、黄石蜡、食品蜡等,可分别用于火柴、蜡烛、蜡纸、电绝缘材料、橡胶、食品包装、制药工业等。[5]

(6)沥青。沥青可分为道路沥青、建筑沥青、油漆沥青、橡胶沥青、专用沥青等多种类型,主要用于建筑工程防水、铺路以及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中。[5]

(7)石油焦。石油焦是优良的碳质材料,用于制造电极,也可作冶金过程的还原剂和燃料。[5]

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产品是石油炼制过程中所得到的石油气、芳香烃以及其他副产品,也是有机合成的基本原料或中间体,有的石油化工产品可直接使用。[9]由石油进一步加工生产的三烯、三苯、乙炔和萘等作为化学工业的原料或中间体直接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9]从石油中可提取几百种有用物质,其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作为燃料燃烧的经济意义。石油化工可生产出数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和化肥等等。[4][1]

矿物开

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生产,主要集中于中东地区。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这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地区。同时,我国也从西非、南美等主要产油区进口石油。2017年,我国的石油海运进口周转量占到全球周转量的29%,平均海运距离达到了约7 800海里(1海里=1.852千米),随着进口石油来源的多元化,这一数据还会继续增长。[11]

油田开发包括石油勘探、钻(完)井和油田开。石油勘探是石油开发中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它包括油田的寻找、发现和评估。[11]石油勘探投资巨大,发展迅速,石油地质理论日益成熟,勘探手段更加先进,除地震勘探外,地球化学勘探、遥感、遥测、卫星等先进技术也引入到石油勘探中,使勘探效率和成功率大大提高。[5]钻井是从地面打开一条通往油、气层的孔道,以获取地质资料和油气能源。[5]最初,依靠地下自然压力把油集中到油井;油压降低时需用油泵或深井泵,或者向地下油藏注水或气体以保持其压力;有时,还会加注蒸汽或化学溶剂以加热或稀释石油后再开。当油成本过高时,应关闭油井。[5]

油气集输工程是在油田上建设完整的油气收集、分离、处理、计量和储存、输送的工艺技术,使井中出的油、气、水等混合流体,在矿场进行分离和初步处理,获得尽可能多的油、气产品。水可回注或加以利用,以防止污染环境,减少无效损耗。[3]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虽然有科学考察表明,这种能源在地球上依然在不断生成,但其生成的速度,要用地质年代来计算。[4]据估计,地球上大约还有1370亿吨石油藏量,按照现有的生产水平,全世界每年开30亿吨石油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供人类开40年到50年。[4]

历史

人类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历史悠久。公元前3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人们就开始利用沥青作建筑材料。[5]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国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黏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出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集天然石油的记载。[3]公元前5世纪,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国)的首都苏撒附近出现了人类用手工挖成的石油井。[3]公元7世纪,拜占庭人将石油用于战争,并称之为“希腊火”。[3][5]13世纪,缅甸的仁安油田开始开。16世纪苏门答腊人用石油做成火球烧毁葡萄牙人的帆船。[5]阿塞拜疆的巴库地区有丰富的油苗和气苗,这里的居民很早就从油苗处集石油作为燃料,也用于医治骆驼的皮肤病。1837年,这里有52个人工挖的油坑,1827年增加到82个,不过产量很小。[3]在现代战争中,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有将石油浮在海面上焚烧对方军舰的战例。[12]1854年,人们发明了煤油灯,也学会了在石油中提取煤油。[3]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3]早在3000年前,中国《易经》就有关于石油的文字记载。[5]东汉的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记载我国高奴县(今陕北延长一带)有一种可以燃烧的水。《后汉书》也记载酒泉郡延寿县(今甘肃玉门东南)南面有一种泉水,像肉汁一样肥,烧起来很明亮,但不可以吃,当地人称为石漆。[12][3]自晋代到明代,石油除了用来点灯作燃料外,还用作机械的润滑油,也有人用来涂在牛皮囊上防水,还有可治癣疮的说法。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中提到石油已被利用到了国防和战争中。宋朝时也曾用石油焚烧敌人。[12]宋朝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陕北延长的石油燃烧时产生又浓又黑的烟,并试用这种烟灰来做墨,墨光如漆,比松烟墨还要好。我们现在通用的石油这个名称,就是从沈括开始使用的。[12]到11世纪,中国开凿了第一批油井,并炼制出“猛火油”、石蜡、沥青等粗制石油制品。[5]元朝的《元一统志》记载当时的陕北已经手工挖井油,其用途已扩大到治疗牲畜皮肤病,而且由官方收购入库。[3]

在古代,石油主要用在照明、润滑、医药、军事和制墨五个方面,整体上石油科技的发展极其缓慢。人们对石油的开发与运用也只限于对现成原油的开与使用,未对石油的来源及产生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11]

中国古代钻井图

185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成功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接着俄国人也开始了油井油,现代石油工业真正开始。[5]1859年,欧洲开36000桶原油,主要产自加利西亚和罗马尼亚。[3]1861年,外高加索的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后来斯大林格勒(现为伏尔加格勒)保卫战就是为夺取高加索石油区而展开的。[3]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石油制品消费量迅速增长,石油的消费量剧增。1900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40万桶,1920年为22万桶/天,1940年为85万桶/天,1960年为340万桶/天,1980年为800万桶/天,2000年后达到了7000万桶/天以上。[5]19世纪,石油工业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用作油灯的燃料。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石油至今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尤其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的发现,掀起一阵“淘金热”。[3]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波斯(伊朗)、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3]世界石油开的情况在20世纪内以迅猛速度增长,1921年首次突破产油量1亿吨大关,1950年超过5亿吨,19年创造了31.7亿吨的历史最高记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略有下降。[4]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一个世纪内,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中心,产量占世界2/3左右,号称“石油帝国”。[4]而后中东新兴产油区的地位日益上升。13年波斯湾地区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8%,进入80年代后由于人为的因素而有所下降,但仍占世界总产量的近30%。[4]21世纪初,尽管核能和再生性能源发展迅速,石油仍然占欧洲能源消耗的30%、北美的40%、非洲的41%、中南美洲的44%以及近东地区的53%。[13]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中叶,基础极其薄弱。到1949年,中国的石油产量仅12万吨。随着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陆续投人开发,中国石油工业迅速发展。18年,全国石油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石油生产大国。2018年,我国是世界第七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11]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已增加到32家,炼油总产能达到9.2亿吨/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14]

2023年,美国《油气杂志》根据各国最新官方报道发布年度评估,各国截至2023年1月1日发布的最新油气储量报告,全球探明石油储量总计达17570亿桶。根据《中国矿产报告(2022年)》,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探明的剩余石油储量为36.9亿吨。截至2022年底,OPEC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71%。[15]

分类

按照原油性质分类

据现行行业标准《油藏分类》(SY/T 6169-2021),原油性质及稠油分类如下表。[16]

原油性质

特征

低黏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5 mPa·s

中黏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5~20(含) mPa·s

高黏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20~50(含) mPa·s

稠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50 mPa·s,相对密度 >0.920

凝析油

在地层条件下临界的温度和凝析温度之间的气相烃类。时地层压力降至露点压力后凝结析出轻质的液态油,一般相对密度<0.8

挥发油

流体系统位于油气之间的过渡区内,而其特性在油藏内属泡点系统,呈液体状态,相态上接近临界点。在开发过程中挥发性强,收缩率高。注:一般挥发油地面气油比一般在210 m3/m3~1200 m3/m3之间,一般相对密度<0.825,体积系数>1.75

高凝油

为凝固点>40℃的轻质高含蜡原油

稠油分类

主要指标

指标

名称

级别

黏度mPa·s

相对密度

普通稠油

I

I-1

>50[b] ~150[b]

>0.92

I-2

>150[b] ~ 1000[b]

>0.92

I-3

> 1000[b] ~ 10000

>0.92

特稠油

II

>10000 ~ 50000

>0.95

超稠油[c]

III

>50000~ 100000

>0.98

特超稠油[c]

IV

>100000

>1.0

按照所含烃的比例分类

①烷基石油(又叫石蜡基石油):主要成分为直链烷烃含量超过50%,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较少。特点是密度小,蜡含量高,凝点高,含硫、胶质和沥青质较少,其生产的直馏汽油的辛烷值较低,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加工石蜡基石油,可以得到黏度指数较高的润滑油。中国大庆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9]

②环烷基石油(又叫沥青基石油):主要成分为环烷烃。特点是密度大,凝点低,一般含硫、含胶质及沥青质较高,这种石油生产的直馏汽油辛烷值较高,但产量不高,氧化稳定性不好,有利于炼制柴油和润滑油,此类原油的重质渣油可生产高级沥青。中国克拉玛依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9]

③芳香基石油:主要成分是单环芳烃和稠环芳烃。这种类型的石油组分内含有双键,因此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加氢反应和取代反应,转化成其他产品。省很多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

④混合基石油: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且数量相近。中国胜利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9]

其他分类方法

根据密度由小到大,将原油分为轻质原油(密度<0.87g/cm3)、中质原油(0.87 g/cm3≤密度<0.92 g/cm3)、重质原油(0.92 g/cm3≤密度<1.0 g/cm3)和特重质原油(密度≥1.0 g/cm3)。[11]根据硫含量由少到多,将原油分为低硫原油(硫含量<0.5%)、含硫原油(0.5%≤硫含量<2.0%)和高硫原油(硫含量≥2.0%)。在世界原油总产量中,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之和约占75%。原油中的硫化物对石油产品的性质影响较大,加工含硫原油时应对设备取防腐蚀措施。[11]根据蜡含量由低到高,可将原油分为低蜡原油(0.5%≤蜡含量<2.5%)、含蜡原油(2.5%≤蜡含量<10%)和高蜡原油(蜡含量>10%)。[11]

国际原油价格包括哪些价格呢 ?

国际原油价格 国际原油市场定价,都是以8世界各主要产油区e的标准油为0基准。比1如在纽约期交所,其原油期货就是以8美国西得克萨斯中7间基原油WTI(WEST TEXAS INTERMEDIUM)”为5基准油,所有在美国生产或销往美国的原油,在计1价时都以8轻质低硫的WTI作为5基准油。因为1美国这个d超级原油买家的实力o,加上n纽约期交所本身的影响力p,以8WTI为0基准油的原油期货交易,就成为1全球商品期货品种中2成交量的龙头。通常来看,该原油期货合约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z很高的价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场上j的三o大a基准价格之q一c,公7众和媒体平时谈到油价突破多少5美元d时,主要就是指这一i价格。 然而,世界原油三h分5之x二m以1上i的交易量,却不u是以8WTI、而是以4同样轻质低硫的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为1基准油作价。5750年8月623日5,伦敦国际石油(IPE)推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3海、非洲以0及s也g门g等国家和地区m,均以2此为1基准,由于x这一n期货合约满足了w石油工z业的需求,被认6为2是“高度灵活的规避风7险及q进行交易的工r具”,也n跻身于c国际原油价格的三q大l基准。 伦敦因此成为6三h大v国际原油期货交易中3心8之u一e。布伦特原油期货及s现货市场所构成的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最多时竟涵盖了a世界原油交易量的00%,即使在纽约原油价格日7益重要的今7天h,全球仍4有约80%的原油交易量,是以6北海布伦特原油为7基准油作价。 布伦特原油和WTI在品质和价格上l均非常接近,近30年来的原油价格统计6表明,二m者涨跌同步,前者通常比0后者低4%左右。比1如8838年布伦特原油价格71。76美元u,纽约WTI是36。51美元d;2005年两者分1别涨至81。22美元l和55。10美元s。 中8东各大y产油国生产的或从4中4东销售往亚洲的原油,其作价的基准油,既不v是纽约的WTI,也g非伦敦的布伦特原油,而是阿联酋的高硫“迪拜(Dubai)”原油。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油价,它往往可以0反6映亚洲对原油的需求状况。其现货主要在新加坡和东京交易,期货交易量则很小m。 通常,迪拜原油会比0WTI和布伦特原油便宜20%左右。比4如200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10美元k时,迪拜原油只卖22美元f;不p过仅6两年全球油价疯涨以6来,高硫与z低硫原油之q间的价差最小g曾缩至8美元w;纽约WTI油价破00美元s时,迪拜原油也y超过了y20美元h。 此外,在远东市场还有两种定价方4式: 马a来西亚轻质原油塔皮斯(TAPIS)。它是在东南亚代表轻质原油价格的典型原油,东南亚轻质原油大s部分6以3它为5基准油作价。其主要交易方6式是与d其他标准油的价差交易。印度尼西亚官方4价(ICP,其中2包括米纳斯油)。以8这种方5式作价的主要有印尼原油以2及y远东地区f部分6国家的部分2原油,如越南的白虎、中3国的大r庆等。因为8低硫原油的炼制成本和技术要求较低,产出成品油比7率较高且炼油装置运行更平稳,目前全球约400家炼油厂c中4,包括中1石油和中5石化4的几f大i炼油厂x在内7,80%以3上r只能加工u低硫原油。中7国所产原油的作价机制,迟至3250年才p开w始与o国际市场接轨。不i过,我们既不q以8WTI或布伦特原油为6参照,也c不q以4迪拜原油价格为1基准。比5如大r庆、胜利等多数油田所产原油,定价时是参照印度尼西亚原油的官方8价(ICP);少5部分1中1国产的轻质原油,则与d马c来西亚轻质原油TAPIS的价格联动。 -------------------------------------------------------------------------------------------------------------------------------------------- 电视上k报道的是国际油价 像早间新闻《第一t时间》就是 其他也d是 -------------------------------------------------------------------------------------------------------------------------------------------- 哪些市场的哪些合约?合约你是说原油定价机制么p? -------------------------------------------------------------------------------------------------------------------------------------------- 参考:知道的就这了bl纭wㄤkm黏пjc¥ivДのλc¥l纭

煤、油页岩和石油

煤、油页岩和石油属于可燃有机矿产。

现代和古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变化记录了其来源和随后发生的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然而,由生物组织构成的有机质大部分在空气中腐烂并分解成C、CO2和H2O,从而在沉积地质记录中消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是有机质降解过程中的主导因素,降解发生在近地表和水下环境中。在氧气不足的地方,有机质的分解不完全甚至停止,稳定的有机质化合物可以在岩石中完好保存。有机物在缺氧的环境下保存的最好,如在停滞的湖中和分层的海相盆地、沼泽和泥潭。

有机质产生的过程归结为生命体最基本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植物以叶绿素为催化剂将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这一复杂的过程可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

6CO2+6H2O→C6H12O6+6O2

有机质在氧气中的分解作用是光合作用的反作用,有很多中间步骤。当氧气含量很少的时候,厌氧细菌开始产生碳氢化合物和其他更复杂的化合物。在氧化环境中,大部分沉积物只包含少量有机质,例如,砂岩中含0.05%,石灰岩中含0.3%,泥岩中含2%。有机质矿藏主要为油页岩、煤和石油天然气,构成了矿物燃料,对人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煤

1.一般特征

煤是一种由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和少量无机矿物质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是植物遗体经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组成煤的有机组分主要由植物转化而来,主要由C、H、O、S、P等元素组成;无机组分则来源于原始物质堆积时混入的矿物质、植物体内的原始无机组分等,一般为硫化物、黏土矿物、二氧化硅类以及碳酸盐和磷酸盐矿物。

煤的物理性质由成煤的原始物质、聚煤环境和变质程度有密切关系。煤一般为黑色、黑褐色或钢灰色等,随变质程度的增加颜色由褐变黑。具有沥青光泽、玻璃光泽和似金属光泽,一般随变质程度的增加光泽由弱到强。煤的摩氏硬度在2~4之间,随变质程度加强,硬度由小变大,如褐煤摩氏硬度为2~2.5,无烟煤为4。煤发育断口,可以是贝壳状、眼球状和阶梯状等多种。煤还发育裂隙。

煤主要分为腐殖煤和腐泥煤。腐殖煤是由原地的木质植物转化形成;腐泥煤由藻类、孢子和植物碎片形成。煤化过程中发生了多种物理化学作用,造成了不同的煤化等级。

2.主要类型

从岩石学观点,根据煤的主要组成物质分为四种类型:

◎镜煤:呈深黑色,具有玻璃光泽或沥青光泽,结构均一,断口呈贝壳状。常有原生的垂直裂隙。性脆而易碎。在煤层中呈透镜状或薄层状产出。镜煤是木质-纤维细胞在厌氧细菌作用下被破坏后形成的凝胶状或半凝胶状的物质。是在沼泽含水丰富、温度很大的厌氧还原条件下形成的。镜煤挥发分和氢含量均较高,黏结性较强。中级变质阶段的镜煤是炼焦的最好原料。

◎暗煤:呈灰色到褐黑色,光泽较暗。因硬度和坚韧度较大,又称为硬煤。常呈层状,含灰分较高,断口粗糙而不规则。暗煤含矿物杂质较多,一般不适于单独炼焦。

◎亮煤:其光泽和颜色介于镜煤和暗煤之间,其组织的均匀程度次于镜煤。常与暗煤成互层或渐变过渡。在一定的碳化程度内,亦可用于炼焦。

◎丝煤:又称为纤维煤,颜色暗黑,丝绢光泽,纤维状结构,质松脆,染手,形似木炭。在煤层中常呈透镜体。灰分很高,挥发分和含氢量极低,是工业用煤的有害组分。丝煤在氧化环境下,积水较少、湿度不足的泥沼中形成。

煤是重要的能源矿产之一,分布广泛。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以含煤岩系出现。主要的含煤岩系大致有两类,即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如我国的广西、黔东的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和湖南早石炭含煤岩系;二是陆相含煤岩系,如我国北方很多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的含煤岩系。

二、油页岩

1.一般特征

油页岩也称为油母页岩,是指主要由藻类及部分低等生物的遗体经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高灰分低变质的腐泥质岩石。油页岩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通过干馏可从中提取原油。因此,油页岩也是一种石油,同时还可以从中提取硫酸铵、吡啶等多种化工物质。油页岩是化石燃料,可以帮助补偿石油储量的消耗,目前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全球油页岩矿藏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巴西等国家。

油页岩的无机成分一般为黏土和粉砂,有时也含有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等,组成极细粒的岩石。油页岩中的有机质成分主要为C、H、O、N和S等,与煤不同的是,油页岩C/H比低(<10),含油率高,N和S含量也较高。油页岩中的有机物大部分为干酪根,也有少量沥青质。有机质在油页岩中形态微小,所以很难识别出是何种有机体形成的。很多油页岩中含有藻类的化石,细粒高等植物碎屑和大孢子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油页岩发育页状层理,甚至可以出现极薄的纸状层理。有的貌似块状,但经风化,其页理就能呈现出来。油页岩的颜色多样,一般为棕黑色、深棕色或黑色。颜色越深,其出油率也越高。风化后,色调变浅,甚至变为灰白色。油页岩质地细致,比普通页岩轻。干燥的油页岩相对密度只有1.3~1.8。有弹性,坚韧而不易破碎。用小刀刮起的薄片可以发生卷曲,切之可成任何形状。以指甲刻划,出现油脂光泽的刻痕。断口常为极细的贝壳状。含油率为4%~20%,含油率高时,用火柴即可点燃。

2.主要类型

油页岩的形成环境有近海型和内陆湖泊型两种:①近海型油页岩主要形成于近海的潟湖海湾、滨海三角洲前缘以及其他滨海环境,常与碳酸盐岩共生,呈夹层状,层厚从十几厘米至1m不等,层数多,分布广,而且含油率高,是主要的矿床类型,如我国广东茂名的油页岩矿床。②内陆湖泊型油页岩形成于内陆湖波中,经常与煤共生,多呈互层出现,矿层较厚,可达数十米厚,但是横向上分布不稳定,含油率较低,如我国辽宁抚顺油页岩矿床和美国著名的绿河油页岩矿床。正常海洋环境生成的油页岩不常见。

三、石油

1.一般特征

从油田出的液态有机岩称为天然石油或原油,它是一种比水轻的油脂状液体。石油在分馏的过程中,可以先后得到: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及残留物沥青等。石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同时又是各种洗涤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以及农药、化肥、医药等方面的化工原料。

石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构成,包括烃类和非烃类物质。烃类物质有烷烃(CnH2n+2)、环烷烃(CnH2n)和芳香烃(CnH2n-6);非烃类组分主要为S、N、O的非烃化合物,包括酸类、酚、硫化物、胶质、沥青和灰分。石油的平均化学成分约为C83%~87%,H11%~15%,其他元素(O、N、S)约占1%,很少达到2%~3%,C/H比介于5.7~8.5之间。

石油多呈黑绿色、深褐色至黑色或**;具有明显的气味,轻质油有芳香味,浓黑的原油有沥青味,含S、N化合物的原油多具臭味。石油的密度变化较大,20℃时密度介于0.75~1.00g/cm3之间。石油的黏度与烃类组成有关,同时也与石油的密度、温度和压力等有关,一般情况下,石油的密度增高,黏度增大;温度升高,黏度降低;黏度由烷烃-芳烃-环烷烃方向增加。石油具有荧光性,而且发光现象非常灵敏,只要溶剂中有十万分之一的石油和沥青物质,就可以发光,发光的颜色和强度随石油和沥青的性质和浓度不同而变化。石油还具有旋光性,旋转角度很小,一般在0°~3.4°之间。1kg石油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为41816kJ。

2.主要类型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最易燃烧;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目前我国已开的原油以低硫石蜡基型居多,大庆等地原油均属此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庆原油,硫含量低,蜡含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蜡。胜利原油胶质含量高(29%),密度较大(0.91g/cm3左右),含蜡量高(约15%~21%),属含硫中间基型。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富有环烷烃和芳香烃,故是重蒸的良好原料。

原油按硫含量分类,可分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密度分类,可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三类。例如,胜利原油属于高硫重质油,WTI原油(西得克萨斯中基原油)属于低硫轻质油。

国际原油市场常用重度(API°)进行分类,将原油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和特重原油。

石油在全球广泛分布,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据统计,各个地质时期都可以形成石油,但现代石油主要蕴藏在中生代和古近纪地层中;从地理分布来看,目前世界上1/3的石油都产自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利比亚、墨西哥、欧洲西部、北海和印尼也有大油田;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都有石油产出。从大地构造上来看,主要分布于构造稳定区和一些过渡区、山前凹陷带及裂谷盆地中。

近几年来,油砂作为一种新型的,日益受到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油砂是指富含天然沥青原油的沉积砂(Ardine,14;牛嘉玉等,2002)。因此也称为“沥青砂”。有时也指浸渍轻馏分部分逸出后的一种天然石油的砂或砂岩。可用以提炼重油和沥青。油砂实质上是一种沥青、砂、富矿黏土和水的混合物,其中,沥青含量为10%~12%,砂和黏土等矿物占80%~85%,水3~5%。具有高密度、高黏度、高C/H比和高金属含量的油砂沥青油。其外观似黑色糖蜜,其开方法与传统石油开截然不同。简单地说,油砂开是“挖掘”石油,而不是“抽取”石油。已露出或近地表的重质残余石油浸染的砂岩,系沥青及原油在运移过程中失掉轻质组分后的产物。砂岩多为淡水及半咸水相,以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河为最大,产于白垩系中,面积达33400km2。

世界上85%的油砂集中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北部地区。据加拿大官方统计,目前可进行商业开的油砂储量约相当于1750亿桶石油,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Meyerhoff,1987)。

中国的油砂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四川、贵州,此外,广西、浙江、内蒙古也有分布。其特点是分布广,层位多,厚度小,含油率低。现在已经掌握的油砂量为40亿桶(单玄龙等,2006)。

思考题

1.试比较内碎屑灰岩与陆源碎屑岩在组成、结构、构造和成因方面异同。

2.常见的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有哪些?其特征如何?

3.阐述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