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放240马力的车,跑1公里要多少钱?油价是7.51元一升!

2.那些早就被国产化的瑞士手表品牌,你知道几个?

3.油价下降和降低银行存利率对社会分别有什么影响?

4.地热热泵——适合于任何地方的地热能源:当前世界发展状况

5.老鸟你好,我几乎看完了你所有的回答,但是你所回答的精工机械手表的问题并不是很多。谢谢

解放240马力的车,跑1公里要多少钱?油价是7.51元一升!

法国石油价格_法国瑞士油价对比表

百年世界汽车大事记

1886年 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首辆三轮汽车,戈特利布?戴姆勒制成四冲程汽油机驱动的四轮汽车。

1888年 奔驰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供出售的汽车。

1889年 法国标致汽车公司成立。

1890年 陆虎(Rover)开始生产汽车。

1891年 法国潘哈德与勒伐索首创发动机前置车型,研制成功汽车专用车架。

1893年 世界上第一个汽车牌照和驾驶证在法国颁发。杜里埃设计出美国第一辆汽油机汽车。

1894年 戴迪安获首届汽车公路赛冠军,平均时速12英里。P?狄塞尔展示第一台实用柴油机。

1895年 世界上首次官方举办的公路汽车赛在巴黎――波尔多之间举行。杜里埃获首届美国汽车赛冠军,平均时速5.05英里。美国第一家汽车公司杜里埃汽车公司成立。米其林兄弟在标致汽车上使用充气轮胎。法国汽车俱乐部成立。贝斯电动车问世。

1896年 亨利?福特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为了庆祝英国法律将机动车限速提高到19公里/时,举行了首届伦敦-布莱顿汽车赛。

18年 奥兹汽车公司成立,并出产第一辆奥兹汽车。

1898年 波士顿举办美国首届汽车展览会。美国的哥伦比亚号汽车首先使用电灯照明,用于前灯和尾灯。查斯洛普?劳博特伯爵创造出63公里/时的车速纪录。梅茨格设立第一家汽车专卖店。

1899年 菲亚特汽车公司和雷诺汽车公司成立。第一辆汽车出厂。纽约市成立美国第一家汽车修理厂。卡米尔?金纳特驾驶一辆电动车创造了106公里/时的车速纪录。

1900年 美国《星期六晚邮报》登出全球第一份汽车广告。纽约市政当局颁发美国第一份汽车驾驶执照,称”工程师证书”。

1901年 奥兹汽车公司首先给汽车安装车速表。美国帕克特汽车上出现第一个手控点火提前装置。戴姆勒用”梅赛德斯”为自己的汽车命名。一辆罗克莫比克蒸汽车征服了美国科罗拉多海拨4312米派克斯峰。

1902年 卡迪拉克汽车公司成立。

1903年 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别克汽车公司成立。一辆温顿汽车用65天时间横穿美国。在发生多起死亡事故后,巴黎-巴德里汽车拉力赛停办。纳皮尔制成6缸发动机。欧洲出现V型8缸发动机。

1904年 劳斯莱斯汽车公司成立。美国的汽车产量超过法国。哥博恩?博里的赛车速度达到167公里/时。

1905年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成立。69中文之家论坛

1906年 汽车”大奖赛”首次在法国出现。路边加油站出现。兰西亚汽车公司成立。

1907年 日本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旁蒂克公司前身-奥克兰公司成立。

1908年 福特推出T型车。杜兰特组建通用汽车公司。

1909年 布加迪汽车公司成立。阿罗?金斯顿推出4轮制动装置。

1910年 布加迪推出首辆顶置式凸轮轴发动机。阿尔法汽车公司成立。费迪南德?保时捷为戴姆勒公司设计的亨利王子实验车获得成功。

1911年 蒙迪卡罗开始举办汽车拉力赛。雪佛莱汽车公司成立。

1912年 卡迪拉克汽车用电起动发动机。

1913年 哈德逊研制第一辆现代四门轿车。福特工厂安装了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1914年 道奇兄弟开始生产全钢车身的道奇牌汽车。玛莎拉蒂汽车公司成立。英国出现双层客车。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首先使用交通信号灯。美国的斯蒂培克公司首先在汽车上安装油量表。

1915年 福特T型车产量占美国总产量的70%,售价从850美元降至265美元。帕克德推出使用V12型发动机的汽车。雪铁龙公司成立。

1916年 发明挡风玻璃刮水器。

1917年 林肯汽车公司成立。三菱轿车出厂。

1918年 雪佛莱成为通用公司的一个分部。

1919年 本特利汽车公司成立。保罗?加利利用风洞检测汽车的流线性能。

1920年 马自达的前身东洋汽车公司成立。杜森博格A型车首次用液压制动器。

通用公司首先用了车顶内灯。

1921年 托马斯?米杰里与同事共同研究发现了四乙基铅在汽油中的抗爆作用。巴洛特2LS汽车用双顶置凸轮轴(DOHC)。福特T型车占当时美国全部汽车产量的55.4%。柏林出现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美国的克莱尔发明了倒车灯。

1923年 福特汽车创造年产汽车超过200万辆的新记录。美国出现可选装的汽车收音机。奔驰公司制造出第一辆用于大奖赛的中置发动机汽车。杜兰特重组通用汽车公司。含铅汽油开始出售。

1924年 麦克斯威尔公司更名为克莱斯勒公司。美国平均7人拥有一部汽车。德国博世公司发明电动刮水器。

1925年 斯柯达公司开始生产汽车。

1926年 第一辆旁蒂克汽车在纽约车展上展出。富豪汽车公司成立。奔驰公司与戴姆勒公司合并。

1927年 福特T型车在生产1500万辆后停产。空气滤清器、汽油滤清器、曲轴箱换气装置和后视镜开始出现。亨利?赛格瑞的”阳光”赛车速度达到328公里/时。

1928年 福特A型车代替T型车。

1929年 世界汽车产量达到533万辆。亨利?福特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卡迪拉克使用带同步器的齿轮变速器。法拉利汽车公司成立。

1930年 布加迪制造了””号汽车。卡迪拉克第一次使用V6型发动机。

1931年 劳斯莱斯公司接管本特利汽车公司。保时捷设计公司成立。

1932年 阿尔法汽车公司推出第一辆单座位大奖赛汽车。

1933年 世界上第一家汽车**院在美国开张。丰田自动织布机厂设立汽车部。

1934年 日产汽车公司成立。克莱斯勒率先推出流线型车身轿车。雪铁龙推出前轮驱动汽车。

1935年 菲亚特推出500型微型轿车。

1936年 奔驰公司首先推出柴油轿车。保时捷博士设计的甲壳虫原型车面世。三菱公司销售首批柴油汽车。第一辆摩根汽车问世。

1937年 丰田汽车公司成立。五十铃汽车公司成立。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伊斯顿的”霹雳”汽车速度超过500公里/时。

1938年 美国别克汽车装上了转向闪光灯。

1939年 帕克德推出空调汽车。

1940年 美国汽车内开始安装安全带。美国军队开始使用吉普车。哥廷根大学开始研究汽车阻力、升力和侧风的影响。

奥兹率先推出全自动变速器。一种流线型的宝马汽车赢得了意大利1000英里公路汽车赛胜利,这对战后汽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941年 大众汽车公司首先生产水陆两用汽车。

1944年 韩国起亚汽车公司成立。

1945年 大众公司在英军控制下恢复生产。美国各大汽车厂研制新车型。

1946年 本田汽车公司成立。

1947年 日产生产达特桑牌汽车。当年全球汽车产量585万辆。第一辆法拉利跑车参加比赛。

1948年 陆虎越野车问世。捷豹XK120跑车在伦敦车展引起轰动。保时捷车型365跑车问世。林肯和卡迪拉克汽车开始安装电动车窗。

1949年 克莱斯勒使用盘式制动器。福特V8型轿车推出。雪铁龙2CV投产。

1950年 陆虎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当年全球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达到1057万辆。一级方程式大奖赛举行。

1951年 福特公司提倡汽车碰撞试验。克莱斯勒推出助力方向盘。国际比赛中使用防撞头盔。

1952年 铃木公司开始制造摩托车。

1953年 克尔维特跑车推出,富士重工业公司成立。米其林发明子午线轮胎。

1954年 奔驰300SL跑车用燃油电子喷射发动机。汪克尔设计出转子发动机。

1955年 福特推出雷鸟牌双座汽车。福特创造一天生产10877辆汽车的纪录。莲花汽车公司成立。丰田推出汽车。本年度全球汽车产量达到1363万辆。在法国勒芒大赛中,发生了一起最为悲惨的意外事故,84人丧生。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自行设计制造的汽车”解放”载货车问世。

1957年 所有的瑞典富豪汽车均安装安全带。在2名车手和2名观众丧生后,意大利停止了1000英里公路赛。

1958年 中国 ”东风”轿车问世,这是中国第一辆轿车。

1959年 ”迷你”(Mini)车投产。本田在美建摩托车厂。全球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当年产量达到1392万辆。

1960年 装有前置发动机的法拉利跑车在汽车大赛中获胜。兰博基尼汽车公司成立。

1963年 全球汽车产量超过2000万辆。

1964年 保时捷911 跑车问世。唐纳德?坎贝尔用”蓝鸟”汽车创造了648公里/时的车速记录。

1965年 两辆水陆两用汽车横渡英吉利海峡。

韩国亚细亚汽车公司成立。

克雷格?博瑞德拉夫驾驶”美国精神”号喷气式汽车创造了967公里/时的车速记录。美国颁布”机动车安全法”。

1966年 查帕瑞2F赛车首次用导流板。

1967年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成立。

1968年 丰田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福特公司推出防抱死刹车装置(ABS)。

美国第2亿5千万辆汽车出厂。

1969年 丰田累计出口汽车100万辆。年度全球汽车总产量2980万辆。奥迪汽车公司成立。

11年 本年度全球汽车产量突破3000万 辆,达到3343万辆。耗资500万美元的月球车在月球上行驶。无花纹的赛车轮胎问世。

12年 韩国大宇汽车公司成立。

13年 克莱斯勒汽车装上电子点火器。通用汽车首先用安全气囊。油价猛涨,小型车更加流行。本年度全球汽车产量为3992万辆。

14年 最后一辆德国产”甲壳虫”在德国本土下线。高尔夫牌汽车投产。

15年 保时捷推出涡轮增压式赛车,成为提速最快的公路跑车。

16年 奔驰建成气流速度达270公里/时的汽车风洞,为世界之最。

17年 中国第二汽车厂建成投产。雷诺在F1赛车上用涡轮增压器。第一届国际电动汽车会议在芝加哥召开。年度产量4095万辆。

18年 在英国,一辆太阳能汽车时速达到13公里。马自达推出双转子发动机双座运动车RX-7。日本研制出混合动力汽车。

19年 巴西研制成功酒精汽车,并成为酒精汽车大国。

1980年 日本汽车年产量达到1140万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1981年 福特在其轿车两侧装上机翼,改装了3辆”会飞的汽车”。日本研制出原地转向汽车。莲花独特的双底盘赛车被禁赛。德罗林汽车是第一辆,也是唯一一辆不锈钢车身的汽车。

1982年 奥迪100车的风阻系数为0.30,为当时最低。”甲壳虫”产量超过福特T型车。

1983年 理查德?诺布尔的喷气式”推力2号”车创下1019公里/时车速记录。

宝马的4缸F1赛车最大功率达到1000马力。涡轮增压器普及。

年 前苏联研制出双燃料汽车。

1985年 第一届太阳能汽车赛在瑞士举行。通用成立土星分部。

1985年 中德合资在上海生产大众轿车。

1986年 瑞克?梅柯创造了376公里/时的环形赛道平均车速记录。宝马展出Z1型赛车,车身用塑料车身,升降车门。

1987年 五十铃在东京展上展出陶瓷柴油发动机。韩国汽车年产量达到.6万辆。

1988年 丰田美国工厂投产。法拉利F40推出。

1989年 大众开发电力、柴油混合动力汽车。

1990年 世界汽车总年产量超过5000万辆。

通用开发出一次充电可以88公里/时速度行驶190公里的电动车。

1992年 法拉利跑车第500次参加F1赛车。

1993年 麦克拉仑碳纤维车身F1赛车推出。

1994年 中国公布”汽车行业产业政策”,确定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

赛纳在F1意大利分站比赛中身亡。

19年 安迪?格林驾驶”推力SSC”号喷气式汽车,创下超音速的1221公里/时陆地最高车速世界记录。

1998年 大众和宝马公司分别购得本特利及劳斯莱斯汽车公司。

1999年 中美合资在上海生产别克汽车。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联合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集团。

2000年 通用、菲亚特结成战略同盟。雷诺收购三星。3升路波轿车首创百公里油耗2.4升。

<a href="://jd.chinawisesoft/redirect.php?tid=1462&goto=lastpost" target="_blank">://jd.chinawisesoft/redirect.php?tid=1462&goto=lastpost</a>

这是参考网址!LZ自己看吧。

那些早就被国产化的瑞士手表品牌,你知道几个?

很多人都根深蒂固地认为机械表是极具技术含量的,而且只有瑞士手表才是最正宗的机械表。即便是德系手表和日系手表,德国和日本都是工业制造的尖端国家,它们的手表依然被很多人认为不是正统,仅仅属于小众表。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瑞士手表品牌都有自主研发机芯的能力,有专门供应机芯的机芯厂。所以绝大多数瑞士手表的工艺实际上已经流水化,而且手表品牌易主被资本收购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

手表早就已经开始走奢侈品路线,而瑞士手表的品牌标签化非常的成功。很多人不理解众多国货中,为什么绝大多数品牌都要起一个洋名字?这是因为提到手表你就会联想到瑞士,德国和日本产品你都不会买单的现实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海外洋品牌早就被中国财团并购,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那些早就已经易主国人的瑞士手表品牌。

依波路Ernest Borel

年纪稍大点的人对依波路这个品牌一定不陌生,这个品牌诞生于1856年拥有纯正的瑞士血统,有很长一段时间东南亚地区结婚标配一定要有依波路手表。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品牌就被香港公司收购。现在由恒荣国际全资所有。早年很多去香港 旅游 的朋友,购买手表的话都会对这个品牌有所了解。

英纳格ENICAR

英纳格手表早期的名气非常大,而且曾把广告打到了珠穆朗玛峰上。1910年英纳格出产的怀表因为走时精准受到欧洲铁路从业者的欢迎。并且它具备强大的自产机芯能力。瑞士石英风暴后受到了猛烈冲击,于1987年申请破产,1988年英纳格被香港华明行公司收购。

宇宙Universal

宇宙表是为数不多的专注生产复杂功能的手表品牌,早在1930年它就推出了带月相、星期以及日历的计时功能手表。如今这种样式的手表,都非常受大品牌百达翡丽、积家、宝珀等欢迎,它们均有与之类似的表款。受到石英风暴的冲击,于1988年,被香港时光廊所收购。

在机械表几百年的 历史 长河中,很多瑞士手表品牌都曾有过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时过境迁被收购或者申请破产也是常有的事。宝珀也曾易主过好几次,它们中不乏有自主研发机芯的品牌,也有曾像劳力士那样独霸一片天的辉煌 历史 。手表品牌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主要就是持续不断的品牌营销宣传能力。

经常有人疑惑为什么国产表就做不起来?实际上即便瑞士表被收购之后已成国产品牌,它们也会尽量避免让人知道。很多国产表甚至会起一些洋名字让你以为它是瑞士品牌,品牌标签化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固定思维。

昆仑Corum

昆仑手表诞生于1955年,虽然 历史 算不上悠久但是名气属于比较响亮的。早在2013年,昆仑表就已经被中国海淀集团全资收购,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产表。而这个品牌的营销宣传能力还不错,所以现在依然颇受欢迎,且定位比较高端。

还有很多瑞士手表品牌都被国人收购,比如铁时达(TITUS)、西马 CYMA、时度表Doxa、罗马Roamer、宝路华BULOVA等,瑞士并不缺知名的瑞士手表品牌,手表的机芯研发能力以及外观设计往往并不是手表最欢迎的最重要的因素,持续的广告宣传以及热度营销才是手表具有高溢价的根本。未来被中国资金收购的瑞士品牌会越来越多,高端产品的民族品牌自信心,我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你真的会支持这些国产化的瑞士手表吗?

油价下降和降低银行存利率对社会分别有什么影响?

油价下调说明当前经济不好(也有可能是外交手段),油价便宜了企业做生意成本就降低了,之后做小生意的就可以减低成本,之后消费者能力就高买的东西也就多。

降低银行存利率下调也说明当前经济不好,希望企业希望平民百姓把钱拿出来消费和做投资来制造更大的财富而不是把钱放在银行里。另外一个方面,企业和公司也可以去做生意和把做大事业来带动经济。另外,平民百姓也可以买房子来带动房地产。

地热热泵——适合于任何地方的地热能源:当前世界发展状况

R.Curtis(英)、J.Lund(美)、B.Sanner(德)、L.Rybach(瑞士)、G.Hellstr?m(瑞典)

徐巍(译)郑克棪(校)

摘要:1995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世界地热大会上,一篇论文引起了世界地热界对地热热泵增长状况的广泛关注。随着降低建筑能耗压力的增加,以及减少建筑物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提高,安装地热热泵的趋势正在逐渐兴起。应用地热热泵的国家数量也不断上升,其中一些国家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地热,但现在他们有了生气勃勃的地热热泵项目。另外,还有一些国家正在探索其应用潜力。从小的家庭安装到大功率的系统安装,各种型号的地热热泵都在增加。这篇文章主要对近10年这些高效率、长寿命、低污染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发展和安装进行评价。

1 介绍

地热热泵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之一,在过去的10年里,大约30个国家平均增长速率达到10%。它主要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平常的地温或地下水的温度(5~30℃)就可以运行,而这些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可以获得。在1995年的佛罗伦萨世界地热大会上,人们尝试着总结了当时的这项技术状况和发展水平,到2005年,地热热泵已经进一步提升为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的重要角色。它们尤其已经被作为一种高效的可再生供热装置,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减少二氧化碳方面得到认可。来自加拿大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当前在市场上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单项技术比地热热泵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导致全球变暖效应方面的潜力更大。”这句话同当前流行的一种认识相一致:热泵作为供热装置可以减少全球6%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目前市场上可获得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单项技术之一。这样的说法正好适合当前提倡的把更多的注意转移到可再生热能的利用上来,就像现在提倡可再生电能一样。2005年9个欧洲组织和贸易协会共同提倡用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和制冷的行动。三个主要的技术被提到:生物能、太阳能和地热能。过去10年已经进行的工作,说明正确设计的热泵系统,无论是对单孔安装还是多孔安装,都可以确保从地下汲取的热能是真正可再生和永久可持续的。最近,世界能源组织公布了多种可再生技术的生命周期分析,对于加热技术,地热热泵的生命期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第二低,仅次于木屑。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简短介绍了地热热泵技术,提出当前流行的一些综合信息。读者会发现2005年世界地热大会论文集第14章收集了比以前大会论文集更多的关于地热热泵的论文,反映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增长。尽管地热热泵有比较高的应用潜力,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优势条件取决于当地的经济生存能力、应用能力和增长率。我们介绍了几个不同地理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情况。一些地区已经安装了很多的地热热泵,而且显示了不断增长的趋势,有些地区才刚刚开始。开发利用较好的国家有美国、北欧、瑞士、德国,尤其是瑞典。刚开始开发利用的国家包括英国和挪威。其他有大量装机的国家还有加拿大和奥地利,法国、荷兰也显示了比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挪威、丹麦、爱尔兰、澳大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韩国、意大利、阿根廷、智利、伊朗等国开始意识到地热热泵技术。论文集第一部分里许多国家介绍了他们的开发利用状况。

2 装机

尽管许多国家都开始对热泵产生兴趣,但热泵的增长主要还是发生在美国和欧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装机容量可能接近10100MWt,年均利用的能量大约59000TJ(16470GWh)。实际安装的机组数量大约900000个。表1列举了地热热泵利用率最高的几个国家。

表1 利用地热热泵领先的国家

3 地热热泵系统

热泵系统利用相对不变的地下温度来为家庭、学校、和公共建筑供热、制冷和提供生活热水。输入少量的电能驱动压缩机后,可以产生相当于输入能量4倍的能量。这样的机器使热能从低温区流向高温区,实际上是一台能倒流的制冷机。“泵”说明已经做功,温差称为“抬升”,抬升越大,输入的能量越多。该项技术并不是一项新技术,1852年Lord Kelvin提出了这个概念,20世纪40年代Rober Webber修改成地热热泵,60、70年代获得商业推广。图1是典型的水-气型热泵系统。这样的热泵在北美应用很广泛,但在北欧家庭供暖市场主要利用水-水热泵。

热泵有两种基本的配置:土壤偶极系统(闭路系统)和地下水系统(开路系统),地下系统可以水平或垂直安装,取用井水或湖水。系统的选择依赖安装地点的土壤和岩石类型,能否经济施工水井或现场已有水井,还需场地条件。图2是这些系统的示意图。如前面的水-气型热泵所示,对于热水加热系统,家用热水交换器可以在夏天利用回灌的热量,冬天利用输出的热量来加热生活用水,水-水型热泵一般只能通过转换供热模式到生活热水模式,将输出温度提高到最大来加热生活热水。

图1a 制冷循环中的水-气型地热热泵

图1b 供暖循环中的水-气型地热热泵

图2a 密闭环路热泵系统

图2b 开放环路热泵系统

在土壤偶极系统里,一条封闭的管路被水平的或者垂直的埋在地下,防冻液通过塑料管循环,或者在冬天从地下获得热量,或者在夏天将热量灌入地下。开放环路系统利用地下水或湖水直接通过热交换器后灌入另一眼井(或者河渠、湖里,或者直接用于灌溉),主要按照当地法规执行。

其他种类的热泵系统正在兴起,如竖井和本次大会上提到的一种新类型。这些系统效率很高,但大多需要更加精细的水文地质信息和比闭路系统更加专业的设计。

热泵机组的效率在供暖模式通过运行系数COP来表示,在制冷模式下用能量效率比(EER)来表示,它是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电能)之比,目前的设备基本在3和6之间变化。这样COP为4意味着输入每个单位的电能可以产生4个单位的热能。经过对比,空气源热泵的COP大约为2,取决于高峰供暖和制冷需要的备用电能。在欧洲,这个比率有时候作为“季节性运行参数”,即供暖季和制冷季的平均COP,同时要考虑系统特性。

4 地热热泵的可再生讨论

随着热泵装机的稳定增加,使人认识到它们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贡献。这只是部分的认识,因为它们只涉及了供暖和制冷的表面,所以没有可再生电能的考虑。然而,这里面有两个其他的因素——一个是关于地下能源的可持续问题,一个是基于空气源热泵的问题,在能量输出时没有纯能量的增加,所以它们仅仅是一种能量效率技术。

20世纪50、60年代,当空气源热泵风靡的时候,在城市里的化石燃料电厂发电的效率接近30%。当时空气源热泵的COP一般在1.5~2.5之间变化。表2显示了在建筑物里能量释放的情况,60%的能量来自于空气,而用来发电的原生能量只有75%作为有用的热能得到利用。这样,从空气中提取的可再生能量已经高效地释放了热能,但没有剩余能量。表2的第二列是当前的数据。新型的组合或联合循环发电厂发电效率已超过40%。土壤源热泵的SPF已超过3.5。这导致了140%的效率,其中最终能量的71%来自地下。更重要的是,超过40%的剩余量已高于发电消耗的原始能量。

表2 能量和效率对比表

水源热泵和新型发电效率的联合才构成剩余可再生能源的释放。

如果从一开始就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则所有传递的能量就都是可再生的。为了释放可再生的能量最多,建议应该尽快使可再生电能变得经济,并与地源热泵结合起来。

能量讨论可能是有争议的,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却很容易证实。举个例子,当前英国电网和地热热泵联合供暖相对于传统的化石燃料供暖技术可以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归功于当前英国电网的联合。由于目前发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减少,所以通过利用地热热泵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会更少。随着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筑供暖将不再需要排放二氧化碳。

如果要计算一下世界范围内可节约的石油当量和当前地热热泵装机容量所能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则需要有几个设条件。如果每年地热能被利用28000TJ(7800GWh),将此量与30%效率的燃油发电相比,则会节约15.4百万桶石油,或者2.3百万吨石油当量,减少7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果我们想每年同样长时间的制冷,则这个数字会翻倍。

5 美国的经验

在美国,大多数系统都是根据高峰制冷负荷设计的,它高于供暖负荷(主要是北方地区),这样,估计平均每年有1000个小时满负荷供暖。在欧洲,绝大多数系统是根据供暖负荷设计的,所以经常据基础荷载设计,另加化石燃料调峰。结果,欧洲的系统每年可以满负荷运行2000到6000个小时,平均每年2300个小时。尽管制冷模式将热量灌入地下,它不是地热,但它仍然节省能量,有利于清洁环境。在美国,地热热泵装机容量能稳定在12%,大多数安装在中西部地区和从北达科他州到佛罗里达州的东部地区。目前,每年接近安装50000个热泵机组,其中46%是垂直闭路循环系统,38%是水平闭路循环系统,15%是开路系统。超过600个学校安装了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和制冷,尤其在得克萨斯州。应该注意到这一点,热泵按照吨(1吨冰产生的制冷量)来分等级,这个吨相当于12000Btu/hr或3.51kW(Kanaugh和Rafferty,19)。一个典型的家庭需要的热泵机组应该是3吨或者是105kW的装机容量。

美国装机容量最大的热泵是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一个宾馆。通过热泵为600个宾馆房间、100个公寓和89000m2的办公区(整个宾馆161650m2)提供冷热空调服务。热泵利用出水量177l/s、出水温度14℃的4口水井,提供15.8MW的冷负荷和196MW的热负荷。消耗的能量是没有热泵系统附近相似建筑的53%,每月节约25000美元。

6 欧洲的状况

地热热泵实际上可在任何地方既供热又制冷,可以满足任何的需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西欧和中欧,直接利用地热能对众多客户进行区域供暖受限于区域的地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散的热泵系统集到处都有的浅层地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相应的,在欧洲各个国家,热泵正在快速增长和发展起来。热泵系统的市场正在蔓延,从事该项工作的商业公司也在增长,他们的产品已经进入“黄页”。

欧洲超过20年对热泵的研究开发为该项技术的可持续性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概念,还解决了噪音问题,制定了安装标准。图3是一个典型的井下热交换器型热泵(BHE)。这个系统每输出1kWh的热或冷需要0.22~0.35kWh的电能,它比季节性利用大气做热源的空气源热泵少需要30%~50%的能量。

图3 中欧家庭中BHE热泵系统的典型应用,典型的BHE长度大于100m

根据欧洲许多国家的天气条件来看,目前大多数的需求是供暖,空调很少需要。所以热泵通常只是用于供暖模式。然而随着大型商业利用数量的增加,制冷的需要以及这项技术推广到南欧,将来供暖和制冷双重功效就会越来越重要。

在欧洲统计热泵安装的可靠数量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个人的利用。图4是欧洲主要利用热泵的几个国家安装热泵的数量。2001年瑞典大幅增加的热泵主要是空气源热泵,然而瑞典在欧洲也是安装地热热泵最多的国家(见表1)。总的情况,除了瑞典和瑞士,地热热泵的市场扩展在整个欧洲还不太大。

7 德国的经验

1996年之后,根据热泵的销售统计,德国各种热源的热泵销售情况各不相同(图5)。在经过1991年销售量小于2000台的低迷后,热泵的销售量呈现稳定的增长。地热热泵的份额从80年代少于30%上升到1996年的78%,2002年达到82%。而且从2001年到2002年,当德国的房地产由于经济萧条正在缩水的时候,地热热泵的销售量仍然有所增长。将来它在市场上仍然有增长的机会,因为有较好技术前景做保证。

图4 一些欧洲国家热泵机组的安装数量对比图

图5 每年德国热泵的销售数量对比图

德国地热热泵在住宅利用的数量是巨大的,许多小型系统安装在独立的房子里,而较大系统用于一些需要供暖和制冷的办公楼等商业区域。德国的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湿度允许制冷不带除湿,例如冷却顶棚。热泵系统就很适合直接利用地下的冷能,不需要冷却器,它们显示了非常高的制冷效率,COP能达到20以上。第一个利用井下热交换器和直接制冷的系统在1987年安装的,同时该项技术成为一个标准设计选择。一些最新的德国地热热泵的例子Sanner和Kohlsch有文章介绍。

在德国,地热热泵已经走过了研究、开发和开发现状阶段,当前的重点是选型和质量安全性。像技术准则VDI4640、合同规范以及质量认证等工作正开始被强制执行来保护工业和消费者,避免质量不合格和地热热泵系统无法长期运行等问题。

8 瑞士地热热泵的繁荣

地热热泵系统在瑞士已经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有超过25000台热泵系统在运行。来自地下有三种热能供应系统:浅层水平管(占所有安装热泵的比例小于5%)、井下换热器系统(100~400m深,占65%)、地下水水源热泵(占30%)。仅仅在2002年,就施工钻孔600000m,并安装了井下换热器系统。

地热热泵系统非常适于开发到处都有的浅层地热。热泵系统长期运行的可靠性现在已经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通过在几个供暖季的测试得到证明。季节运行因素已大于3.5。

各种测试和模型模拟证明这种系统可以持续性的吸取热量。长期运行的可靠性保证了系统可以无故障应用。热泵系统所配备井下换热器的合理尺寸也有利于广泛的应用和选择。实际上,热泵系统的安装在1980年从零开始,经过快速发展,现在是瑞士地热直接利用里最大的部分。

地热热泵系统的安装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认识以来发展很快,这种印象深刻的增长可见图6和图7。

图6 1980~2001年瑞士地热热泵安装的发展趋势图

图7 1980~2001年瑞士井下换热装置和地下水的地热热泵系统装机容量发展趋势图

每年的增长非常显著:新安装系统的数量以每年大于10%的速度增长。小型系统(<20kW)显示了最高的增长速度(大于15%,见图1)。2001年地热热泵系统的装机容量是440MWt,产生的能量为660GWh。2002年施工了大量的钻孔(几千个),并安装了双U型管的井下热交换器。井下换热器的平均深度大约150~200m;超过300m深度的钻孔也越来越多。平均每米的造价是45美元左右,包括钻井、下入U型管和回填。2002年,井下换热器的进尺达到600000m。

热泵快速进入瑞士市场的原因

热泵系统在瑞士市场上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那里除了这种到处都有的地热以外,在地壳浅层没有其他地热能。另外,也有许多其他的原因,包括技术上的、环境上的以及经济上的原因。

技术原因

大多数人口居住的瑞士高原合适的天气条件:大气温度在0℃附近,冬天日照很少,

地下浅层温度在10~12℃之间,长供暖期。

恒定的地下温度通过正确选型尺寸,可以提供热泵最好的季节运行因素和长期使用寿命。

地热热泵以分散方式进行安装,适合于独立用户需要,避免了如同区域供暖系统的昂贵的热分配。

安装位置在建筑物附近(或建筑物地下),相对自由,在建筑物内对空间的要求也不高。

至少对小型系统来说,不需要进行回灌,因为在系统闲置期(夏天)地下的热能可以自动恢复。

环境原因

没有交通运输、储藏和运行的危险(与石油相比);

没有地下水污染的危险(与石油相比);

系统运行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经济原因

环境友好的地源热泵安装成本比得上传统(燃油)系统的安装(赖贝奇,2001);

比较低的运行成本(与利用化石燃料供暖进行比较,不需购买石油或天然气,和燃烧器控制);

对环境友好的热泵,当地给予对用电费用优惠。

二氧化碳的排放税预计要实施。

进一步快速推广地热热泵的刺激因素是公用事业的“能量合同”。它暗示了利用热泵的公司以自己的成本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地热热泵,同时以合同价格卖热能或冷能给合适的用户。

尽管绝大多数地热热泵是为单独住宅供暖(生活热水),但一些新的利用方式正在出现(包括各种井下换热器系统,联合太阳能进行热量集和储存、地热供暖和制冷,“能量堆”)。对于每2km2一台机组,它们的地区密度是世界上最高的。这保证了瑞士在地热直接利用方面是有优势的(在世界上前五个国家中人均装机容量)。相信瑞士的地热热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兴盛下去。

9 英国的地热热泵

在英国,路特·开尔文努力发展了热泵理论,但利用热泵进行供暖却进展缓慢。第一个安装地热热泵的记载要追溯到16年夏天。小型闭路系统的先锋设置是在90年代初期苏格兰的住宅进行安装的。英国花了很长时间发现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在英国该项技术要落后于北美和北欧。首要的原因是相对温暖的天气、房屋材料的保温性较差、缺少适合的热泵机组和与天然气庞大管网的竞争。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吸取加拿大、美国和北欧地区利用热泵的经验教训,英国的地热热泵开始缓慢发展。他们利用很长时间确定合理的技术来适用于本国的住宅材料,以及克服英国特有的各种问题。另外的一个难题就是英国的地质条件复杂。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热泵已经被公认在几个英国政策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供热保障程序、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效率目标。

在英国,很少人知道其实热泵系统比起传统的那些系统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用英国电网的地热热泵系统将会立刻减少40%~6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英国电网在将来几年变得越来越清洁,长寿热泵的排放量也会进一步下降。建筑师和发展商发现新的建筑评价标准正开始考虑二氧化碳这个新参数。

从非常小的起步,目前地热热泵系统已经出现在整个英国,从苏格兰到Cornwall。私人建筑家、房地产商和建筑协会现都成为这些系统的消费者。室内安装热泵系统一般在25kW到2.5kW之间,主要选择各种水对水和水对空气的热泵,安装在几种不同地质条件的地区。

最近宣称有拨款(清洁天空项目)会帮助建立该项技术的部门鉴定,会建立可信的安装队伍、技术标准以及适用于英国室内的热泵。随着去年英国主要的用户发起了热泵安装发展到1000家的活动,希望对于该项技术的兴趣能够快速增长,同时希望在将来几年能够大量涌现出室内地热热泵安装的成功案例。

另一个利用地热热泵的重要领域就是供暖和制冷都需要的商业和公共建筑。2002年国际能源协会热泵中心安排了首批国家级研究,对热泵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研究(IEA,2002)。其中第一个就是在英国展开的,研究结论是热泵系统应用于办公室和小商店效果最好。第一个不在室内安装的热泵仅25kW,是在Scilly的Isles的健康中心。这个系统在接下来的2000年到今天得到迅速发展,设备尺寸和型号目前已经达到300kW。

热泵的利用已经发展到学校、单层或者多层的办公楼和展览中心。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Derbyshire的国家森林展览中心、Chesterfield、Nottingham、Croydon地区的办公楼以及Cornwall的Tolvaddon能源公园。一个大型的系统已经在Peterborough地区的新宜家销售中心进行安装。这些系统的安装用了各种各样的类型,有简单利用地板供暖的,反循环热泵供暖和制冷的,也有复杂的整合机组同时进行供暖和制冷的。单独的或者是混合的配置都已经被用,包括利用大型地下水平循环和其他相互联系的钻孔网。

10 瑞典的地热热泵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地热热泵在瑞典开始盛行。到1985年,已有50000台热泵机组被安装。随后较低的能源价格和技术质量问题使热泵市场萎缩,在接下来的10年里,平均每年安装2000个热泵机组。1995年,由于瑞典的支持和补贴,公众对地热热泵的兴趣开始增强。根据占住宅销售市场约90%的瑞典热泵机构(SVEP)统计的销售数据显示,2001年和2002年大约有27000个热泵机组被安装(见图8)。因此,安装的机组数量估计达到200000台。

目前,热泵是瑞典小型住宅区最流行的用液体循环的供暖方式,由于当前的油价,它替代了烧油;由于电费高昂,它又替代了电;由于方便而替代了木炭火炉。直接利用电加热的发展速度已相当减慢。除了住宅方面,还有一些大型的系统安装(包括闭路和开路循环)用于区域供暖网。所有热泵机组平均输出的热能估计大约10kW。

瑞典地热热泵的安装通常建议占标称负荷的60%,即每年大约3500~4000个小时满负荷运行。整合在热泵里的电加热器提供剩余的负荷,有将热泵负荷增加到80%~90%的趋势。大约80%的热泵用的是垂直类型(钻孔类型)。在住宅里,钻孔的平均深度大约125m,水平类型平均循环长度大约350m。开式、充满地下水的单U型管(树脂管,直径40mm,压力正常6.3bar)几乎用于所有的热泵安装。当热量需要被回灌入地下时,双U型管有时候被用。热反应测试已经显示自然对流在充满地下水的钻孔中比填满砂(砾石)的钻孔热交换更强烈。地源热泵的盛行已经使人们逐渐关注相邻钻孔之间长期热影响的问题。

图8 每年瑞典热泵销售数量对比图

用于客户住所的大型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用来制冷的垂直式安装正在占据市场,但在住宅方面仍然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商业和工业上制冷的需求为地热热泵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市场。

热泵技术上的发展有由涡轮式压缩机逐渐代替活塞式压缩机的趋势,它的优点是运行平稳、设计简洁。另外人们对各种容量控制也产生了兴趣,例如在同一个机组里分别安装一个小型压缩机和一个大型压缩机,夏天,生活热水可以通过小型压缩机来供给。绝大多数进口的热泵利用的工质是R410A。瑞典生产商仍然利用的是R407C,但有向R410A转变的趋势,还有的对丙烷也感兴趣。目前正在研究利用极少量的工质来组建热泵。一些生产商通过利用废气和土壤作为热源的热泵抢占市场。废气可以被用来预加热从钻孔开出来的热运移流体,或者热泵闲置时灌入地下。

在大型钻孔型热泵系统里,为了确保系统长期运行,不得不考虑地下热能的平衡。如果主要是满足热负荷,则在夏天必须向地下回灌热能。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如室外空气、地表水和太阳能都应该被考虑。在Nasby公园,在建筑物下面安装了一套系统,施工了48个200m深的钻孔,利用400kW的一个热泵基本提供热负荷,每年运行6000个小时。夏天,从附近的湖引来的地表温水(15~20℃)通过钻孔灌入地下。

11 挪威的例子

在奥斯陆的Nydalen,180个基岩井将会是给一个接近20万m2的建筑进行供热和制冷的关键。这是欧洲这种类型的系统里最大的项目。

一个能量供应站将为Nydalen的这个建筑供暖和制冷。通过利用热泵和地热井,热能既可以从地下集,也可以将能量储存地下。夏天,但有制冷需要时,热能可以灌入地下。基岩的温度可以从平常的8℃上升到25℃。在冬天,热能可以用来供暖。供暖的输出功率是9MW,而制冷是7.5MW。与电、石油和天然气供暖相比,每年供暖的成本可以减少60%~70%。供暖和制冷的联合调用确保了能量站的高效利用。

这个项目最独特的地方是地热能量储藏。这里的180个井,每个都深200m,可以提供4~10kW能量。整个储热基岩的体积是180万m3,主要在建筑物的下面。塑料管形成封闭环路,用来传递热能。

该项目总投资是6千万挪威克朗(相当于750万欧元)。这比起传统方式(即没有能量井和收集装置)多投资1700万挪威克朗。然而,每年购买的能量减少约400万挪威克朗,项目还是有利润的。这个项目由实体Enova 和奥斯陆能源基金拨款支持了1100万挪威克朗。

能量站按在2003年4月开始建设,包括施工一半的基岩井。剩下的井可能安排在2004年的建设中。

该项目的细节可以在项目组.antor.no和热能储存.geoenergi.no两个网站上查询。

结论

地热热泵是一个刚兴起的技术,有能力利用地下巨大的可再生贮存能量,提供高效率的供暖和制冷。它们正逐渐被认为是替代化石燃料的一种选择,在许多国家,它们在对建筑进行供暖和制冷时可以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相信安装热泵系统的数量和国家都会快速增长起来。

参考文献(略)

老鸟你好,我几乎看完了你所有的回答,但是你所回答的精工机械手表的问题并不是很多。谢谢

老鸟来啦。

精工表说的是不多,这里我就一次性尽量说全了,可能篇幅会比较长。先说说精工这个品牌,要说精工,就一定要说到机械石英大战,这个钟表历史上最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正是是精工。

纵观钟表的历史,二十世纪上半叶(1900-1960年)都是瑞士钟表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对于瑞士这样一个中立国来说,两次世界大战的相继爆发对它不仅没有构成丝毫的影响,相反许多钟表制造商还依靠战时国内外的军事订单而收入颇丰。而瑞士手表也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

一千多家钟表相关企业、十几万钟表行业从业者、上亿只的年产量、多达40亿瑞士法郎的产值、产品行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数字透露出的繁荣之貌由此可见一斑。当时,由瑞士出口的手表数量连续十几年稳居世界手表出口总量的50%以上,甚至个别年份已高达80%-90%。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钟表给瑞士人带来了极大的荣誉,瑞士钟表在全世界的影响,甚至已可用垄断来形容。

当然,瑞士钟表业的极展也绝非幸致。作为一个历来重视在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的国家,瑞士人对于钟表业的投入也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全国范围内大量开办的制表专业技术学校、众多钟表企业联合设立科研实验机构、以及划拨的大量研究经费,都在为这盛极一时的王国添砖加瓦。为了及时掌握与了解各国的先进技术与发展动向,瑞士人甚至还在全世界开设了钟表技术情报中心和通讯站。在如此歌舞升平且固若金汤的态势之下,似乎没有人能意识到这其中竟也会潜伏着危机。时间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走到了1959年,那个属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最后一年。

以后的历史会为此证明,此后那场长达26年的机械表危机在这一年中隐隐显露出了一些端倪。首先,瑞士一位名叫赫泰尔·马克斯的钟表工程师发表了一篇文章,大意为石英所具备种种特性完全可使其应用于钟表工业中,并且,石英钟表还会在未来的钟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篇文章自然引起了瑞士钟表行业的关注,但随即就因欠缺说服力而被瑞士人所忽视。理由很简单,石英振子的原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尽管各国此前在计量标准时间时已开始用石英技术,但想要使那些体形如小汽车般笨重的庞然大物,变成微时钟甚至可供佩戴的手表,对于当时已掌握了世界领先的石英钟表技术的瑞士人而言,其难度之大绝对不难想见。何况,在机械表依旧大行其道的时代里另辟蹊径,转而钻研另一种未知其市场反响的技术以应用在手表上,是否真的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这篇看来几乎不具备可实施性、并充满着种种不确定因素的理论性文章,很快就被淹没在了机械表那越来越响亮的滴答声中。

然而,令瑞士人始料未及的是,与此同时,一场针对瑞士手表而发起的挑战却在日本悄悄展开。有个名叫诹访精工舍的公司,正在以石英表为突破口,借此获得打败瑞士机械表的机会。一个非常有必要谈及的题外话是,这次研究被诹访精工舍命名为“59A”。

因为这开始实施的那一年,正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平淡无奇、无关痛痒的1959年。

诹访精工舍就是现在的精工,成立于1942年,隶属于精工集团旗下,诹访精工舍这个听来有些古怪的名字,是由其所在地的名称得来的。

“59A”在着手实施后所从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前往意大利罗马的第17届奥运会进行观摩。对于奥运会本身而言,那是属于全球顶尖运动员与体育爱好者的盛事;但对于计时装置的合作伙伴来说,奥运会只属于瑞士人。因为当时所有的赛事结果,都是由欧米茄提供的机械表进行裁定。日本人在罗马奥运会上看到了希望——没有人在使用石英表。这将是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1964年5月,毫无思想准备的瑞士人忽然发现威胁已如箭在弦:奥委会居然纳了精工表向东京奥运会提供计时设备的提议。这个消息立即轰动了整个瑞士。奥运计时的王者之冠竟然要旁落到此前曾被一度轻视的石英表上,天平倾斜之迅速简直令人始料未及。然而事实却要比瑞士人预想得更加糟糕,在东京奥运会上,石英表951大出风头。这个新鲜玩意儿不仅便于携带,而且每日误差仅在0.2秒上下。尽管重达3公斤,但至少裁判戴在手上还不成问题。而且,和1957年时那些笨重的石英钟相比,其改变已不可同日而语。

1967年,瑞士人终于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代价,在纽氏天文台钟表大赛上,日本诹访精工舍的手表名列第四、五、七、八名。作为瑞士老牌的权威钟表比赛,这一结果自然无法让赛事组委会接受,为了保存当时硕果仅存的声望,纽氏天文台钟表大赛只好被迫告终。

然而,瑞士钟表的悲剧宿命还远远没有结束。1969年10月25日,日本东京京桥的服部钟表店举办了一场新品发布会,一个微型石英表展示在人们面前,这就是诹访精工舍的精工石英表35SQ。这只来势汹汹的石英表直指机械表的死穴——它的防磁、防震、走时精准度等主要技术性能,都是机械表所无法企及的。这些瑞士人花费了多年时间,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以期解决的技术难题,在石英表面前居然不值一提。

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了。各国报章毫不吝惜对于石英表这个新生代手表产品的溢美之词。石英表的迅速崛起,让之前一度被瑞士机械表打压得无法抬头的各国钟表行业,获得了转危为安的机会。日本的另一钟表巨头,早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就曾以高空坠表和黑潮漂流,彰显过其产品优异的防震与防水性能的西铁城公司,此时也开始加入到石英表的研发行列来,并于14—16年间相继推出了液晶显示石英表、年误差在3秒内的超高精度石英手表,以及最早的指针式太阳能手表。

尽管早期的石英手表还曾受到研发、技术等方面的成本制约,造成过价格的虚高,但其所传输的款式新颖、防水防震、走时精准等颠覆传统的价值理念,很快就让其成为了市场中的佼佼者。特别是相对于传统机械表更加低廉的价格,更让之前一直以奢侈品面目示人的手表,成为了普通大众都能够佩戴得起的日常消费品。

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全球消费者市场中明显呈现出信心普遍不足的态势,“平安藏古董,乱世买黄金”,高级机械表这样的生活奢侈品虽然不至于无人问津,却也不得不滞留在难以为继的边缘。而这对于已处于颓势之中的瑞士钟表行业来说,更无异于雪上加霜。

石英表一路势如破竹,而瑞士钟表却节节败退,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瑞士钟表在世界市场占有率以每年大约2%的比例下降。12年,瑞士表占世界钟表总出口量的41.2%,15年这一数字锐减到30.7%。由于手表出口数量的减少,导致钟表从业人员也在相应减少,整个行业的开工率只有70%左右。当时世界最大的钟表部件生产企业埃勃什公司,两年内工人总数从11000人削减为7500人。大型的钟表企业都陷入如此窘境,传统家庭式钟表作坊的境况更是可想而知。

1982年,瑞士手表的产量下降到5300多万只;出口量从8200万只跌落到3100万只,产品销售总额退居日本、香港之后屈居第三位。以当时瑞士两家最大的钟表集团——ASU和SSIH为例,它们在1982年和1983年累计亏损5.4亿瑞士法郎。近1/3的钟表工厂陆续停产并倒闭,数以千计的小钟表公司宣布停业,众多倚靠钟表赖以为生的工人,加入到了失业的队伍之中。

此后的故事则是峰回路转,也许是上天垂怜,也许是大势所趋,瑞士钟表业横空出世了以为救世主,他就是尼古拉斯·海耶克(海老已经于2010年6月28日在工作中去世,但他的功绩已经永垂不朽,他是机械表世界的耶稣,阿门!),1985年,尼古拉斯·海耶克将ASU和SSIH重组,合并为全新的斯沃琪集团,这段整整持续了26年的惨痛历史才算逐渐走向终结,时至今日,机械表已经逐渐复兴,将再次走入辉煌年代。

至今仍为此争论不休的后人们,依旧在为当年的这段历史提出着许多设。如那篇关于石英表的文章能够引起瑞士人的足够重视;加入没有诹访精工舍的“59A”;如瑞士人也能迅速研发石英表技术;如瑞士人不会如此轻敌,可惜历史没有设,折戟沉沙的瑞士人就这样经历了钟表史上最令人扼腕的时代。以后的历史尽管正如我们今天所经历的那样,瑞士表在卧薪尝胆之后终于东山再起,并用时间证明了他们能在风雨飘摇之后再造辉煌。但当我们回望历史时,时间却在1959年为瑞士钟表在“现在”与“从前”之间划出了一条沟堑。断裂处成为了瑞士钟表暂时告别辉煌的时间截点。而这道痕迹至今还深深烙印在那些具有着象征意义的复古表款上。在今年的日内瓦高级钟表展上,更多品牌的复古表款大量涌现,它们或缅怀辉煌过去,或记录骄人历史,但其中却总有一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回忆挥之不去。列宁曾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瑞士人当然不会忘记那段历史。因为在他们心中,在那个已如烟云的年代里,所有的瑞士钟表曾同时指向缺失;精工人也当然不会忘记那段历史,精工以敏锐的嗅觉给予整个机械表界致命一击,彻底改变了手表世界的格局,在创造了石英手表这个世界的同时,几乎彻底破坏了原有的手表市场。

——精工,这个令整个机械表界战栗的名字,将如同“伏地魔”般永垂机械表世界的史册。

———————————————————————————————————————

看了这段故事,你就知道精工是多么的厉害。能以石英技术击败机械手表的精工,其实本身的机械表技术就相当了得,如果很多懂表的大虾都会对2个品牌肃然起敬,这两个品牌就是ROLEX和GRAND SEIKO。这两个品牌的手表,是最能体现机械表“精准”这个既简单,又困难的特征的手表(现在欧米茄也行了)。精工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准确的说,日本手表在机械表界,只有精工是登堂入室的品牌,并且不是入门级的品牌,而是高于浪琴的中档次品牌。

精工的品牌定义是“创新和精炼”,创新是精工的血脉,精炼是精工的精神,如果你要买精工的手表,就请记住这一点。

说完了背景,我再跟你说说实际的:

1、在现在的市场下,精工依然强是不错,但主要是高档(3万以上的精工表,例如Grand Seiko和Spring Drive)的精工很强大,低端的纯机械精工表在同级品牌的竞争中,老实说精工表并不是很突出,性价比较高,其他的比较一般,正如你所说的,除了便宜没什么优点,事实如此。

2、电镀表掉漆,矿物耐磨玻璃磨花是肯定的,建议有这两个配置的手表,如果打算要戴个5年以上的,别考虑了。

3、蓝宝石镜面不锈钢表带打磨基本可以无视,没人这么弄的。

4、领航ⅠⅡⅢⅣ系列的区分和区别,这个好说,领航1、2、3系列是按照推出的先后排序的,类似苹果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的概念,但是技术差距没有手机这么显著。从区别方面讲,只要分清楚2个大类就行了,跟你理解的差不多:一二代用的是7S36机芯,这个机芯不提供手动上链功能;3代开始用的是4R35机芯,提供手动上链功能并且有停秒功能。这两个机芯都是比较成熟的机芯,能买3代以后的尽量买3带以后的产品吧。其他的没什么了,机芯就2种,主要挑样子。

最好再说说我的建议:正如我刚才说的,创新和精炼。买精工的表,要么你就买他的创新的技术,要么你就买它的精炼做工;前者是Spring Drive和人动电能,后者是Grand Seiko机械表。要买就买这3种中的一种,Spring Drive和Grand Seiko都很贵,所以你能考虑的,应该是人动电能。人动电能是一种机械和石英的杂交体,很有特点,几千就有的卖,你可以了解下,但是没有背透。如果你不喜欢人动电能,那这个价格区间就别选精工的,去看看其他品牌吧,也很不错,精工的低端表都很粗大,并不是很好看,除了性价比略好,其他就没特色了,并不能说是最好的选择。

老鸟走啦,希望对你有帮助,有问题在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