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新小麦开始零星上市,开秤价创记录远超国家托市收购价格

2.柴油机车的历史

今年新小麦开始零星上市,开秤价创记录远超国家托市收购价格

江苏柴油价格历史记录图-江苏柴油价格历史记录

今日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但在全球市场,在此期间全球粮价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行情。

据悉,芝加哥玉米和小麦期货本周二下跌了1-1.3%,而就连最近受印尼棕榈油出口禁令影响的大豆价格也收底1%。

同时,在国内粮食市场,随着新小麦开始零星上市,价格也再次出现波动。

今日每日粮油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目前湖北地区已经有2022年新季小麦零星上市,且价格不低。

据悉,目前零星上市的这部分小麦普遍质量不高,红色赤霉及青色颗粒可见,瘪粒较多,基本无法满足面粉企业需求,只能用作饲料小麦,但尽管如此,当前新上市的这些小麦烘干价格也达到了1.35-1.37元/斤,创下历史新高,且高于今年国家制定的托市收购价格,给今年的新小麦上市开了一个好头。

根据此前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信息显示,2022年国家小麦托市收购价格为国标三等1.13元/斤。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各地疫情仍有反复,部分地区出现农户私自下田。

为保障粮食的正常生产,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要求各地做好相关引导工作,错峰下田。

就小麦本身来看,随着湖北新小麦的零星上市,大范围的麦收工作也逐渐拉开帷幕。

从往年麦收情况来看,未来一个月天气的变化将直接对今年的小麦产量和质量构成决定性影响。

此外,虽然今年新小麦开称价格大幅高开概率较高,但从种植收益来看,种植收购的增幅预计不及预期。

主要表现为近一年来国内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的大幅走高,削减了预期收益。

同时,疫情防控形势也会令收获成本有所抬升。

而从小麦现货市场来看,目前各地收购价格经历前几日的连续回调之后,各地价格再次企稳,局部略有波动。

其中,青岛天祥食品今日普麦收购价1.65元/斤,涨3分;潍坊香野落1分,最新价格1.64元/斤;亳州五得利普麦1.65元/斤,落1分。

在玉米市场,则行情走势继续表现出现分离态势。

其中黄淮地区因新小麦上市腾仓,价格继续小幅回调,而在东北,继续表现出较强的上行势头。

其中,黑龙江新和成今日涨2分,最新价格1.358元/斤;吉林燃料乙醇大涨160元/吨,5月5日起14水玉米价格为2720元/吨。

对于当下的玉米消费,此前每日粮油曾指出,其消费量的大增核心在于国人的肉带奶消费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以我国的肉类消费为主,据统计2021年全国猪牛羊禽肉的总产量约为8900万吨,而10年前产量则为7800万吨,20年前产的产量则是6300万吨,这也是为何我国玉米产量逐年提升,但进口量却也同步上行的主要原因。

目前,随着玉米供需形势的偏紧,已经开始有大量的小麦、稻谷进入到饲料领域进行替代,这对小麦和稻谷市场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资料显示,我国饲料中大量使用玉米,除了养殖业中所需要的营养成份和比较效益相关,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关系,那就是玉米的产量。

据悉,目前玉米是我国四大主粮品种中单产最高、种植面积最广的品种,适应性非常强,每年的产量大约能达到2.6亿吨。

相对而言,产量排名第二的稻谷年产量仅为2.1亿吨,如果按照80%的出米率计算,能实际提供的大米还要更少一些;排名第三的小麦则为1.3亿吨左右,大豆更是只有1500万吨左右。

因此,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当玉米出现供应缺口的时候,其他品种在短期内的替代可能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很难维持长期替代的态势——除非缩减养殖业或深加工产业的产能指标。

柴油机车的历史

1892年,德国工程师鲁道夫·狄塞尔(Rudolf Diesel)基于热力学中的卡诺循环,设想将吸入气缸的空气高度压缩,使其温度超过燃料的自燃温度,再用高压空气将燃料吹入气缸并使之燃烧做功,这有别于煤气或汽油发动机吸入燃气混合气点燃做功的方式。根据这一原理,狄塞尔发明了采用柴油作为燃料的压缩点火式内燃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机,并用自己的名称为这种发动机命名。功率大、效率高的柴油机自然成为车辆的理想动力来源,但当时柴油机刚刚起步,技术远未成熟,将体积、重量庞大的柴油机置于铁路车辆上无疑遇到相当的技术困难。1896年,英国工程师赫伯特·史塔特(Herbert Akroyd Stuart)为英国伍利奇的皇家军工厂(Royal Arsenal)设计制造了一种使用热球式内燃机(hot bulb engine)、以柴油为燃料的铁路机车,但由于设计和技术上的缺陷,其发动机功率效率比很低,被称为“准内燃机”(semi-diesel)。但另一方面这台机车的出现无疑是迈向柴油机车的重要一步。

随着狄塞尔的柴油发动机专利保护在1912年终止,这种发动机的优势很快发挥出来,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推进和静止设备,然而早期柴油机质量大、功率重量比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当时的柴油机确实存在着不少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重量。由于柴油机汽缸压力比汽油机高很多,因而柴油机的缸体强度、体积比汽油机大得多,同时早期的柴油机使用的空气压缩机体积也非常巨大,使得柴油机整体上十分笨重。这对应用于陆地上的汽车、铁路构成一定阻碍,因此柴油发动机作为铁路机车动力来源的潜力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

1906年,狄塞尔和德国铁路工程师阿道夫·克劳茨(Adolf Klose)、瑞士一家发动机制造商格林·苏尔寿(Gebrüder Sulzer)并肩合作,三方合股,成立了狄塞尔-苏尔寿-克劳茨有限公司(Diesel-Sulzer-Klose GmbH),专门设计生产铁路柴油机车。格林·苏尔寿发动机厂除了生产传统的蒸汽机,也在1898年开始生产柴油机。普鲁士国家铁路(德语:Preußische Staatseisenbahnen)于1909年向狄塞尔-苏尔寿-克劳茨公司订购了一台柴油机车作为试验,经过3年时间的研究,世界上首台真正意义上的柴油机车于1912年的瑞士诞生。这台柴油机车重量为95吨,功率为883千瓦,最高速度100公里/小时。当年夏季这台机车在瑞士的温特图尔至罗曼斯霍恩(Romanshorn)的铁路首次亮相,经过短暂的试运行后于1912年9月交付德意志帝国使用。在1913年的试运行期间又相继发现一些问题和故障,德国和瑞士工程师也不断进行技术改进。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进一步的试验亦告终止。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国啤酒制造商安海斯-布什合伙创办人之一的阿道弗斯·布什(Adolphus Busch),在1898年买下了在美国生产柴油发动机的授权,虽然在20世纪初期曾经有将柴油机用于铁路轨道车的记录,但美国并没有广泛运用这种新兴动力来源于交通运输。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20世纪初涉足铁路轨道车市场,而作为通用电气创始人之一的托马斯·爱迪生也于1880年进行了电力轨道车的实验,通用电气公司于1895年首次推出了电力机车原型车。然而,高成本的电气化费用令通用电气公司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柴油机上,构想出一种采用柴油发动机发电、向牵引电动机供电的“电动”轨道车,也就是后来的电传动柴油机车。但一开始研制就遇上技术困难,由于采用了哈利·沃德·伦纳德(Harry Ward Leonard)发明的直流发电机、电动机变速控制系统,导致柴油机和电动机协调性欠佳。至1914年,研制出现了重大技术突破,一位通用电气工程师赫尔曼·莱帕(Hermann Lemp)发明了一种可靠的直流电力控制系统并申报了专利。该控制系统将内燃发动机调节器与发电机和牵引电动机自动耦合,内燃电传动机车上就无需由第三者来人工调节发动机。这个系统的意义在于解决了电传动柴油机车的控制协调问题,并成为以后电传动柴油机车控制系统的始祖。

1917年,通用电气利用莱帕的控制系统,试制了一台实验性电力传动柴油机车,也是美国第一台电传动柴油机车。1923年,纽约市通过了考夫曼法案(Kaufman Act),禁止污染严重的蒸汽机车进入纽约市的范围。这项法案的目的是将纽约市内所有高运输量的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然而将低运输量地区的铁路电气化并不划算。为此纽约市向英格索兰公司(Ingersoll Rand)要求研制一种调车用柴油机车,即“Boxcab”,采用了通用电气的发动机、牵引电动机及控制系统,机车功率220千瓦,并于1925年7月交付。这种机车的实际运用显示,在当时铁路电气化成本非常高的情况下,柴油机车是十分经济的选择。1920年代中期,美国鲍德温机车厂(Baldwin Locomotive Works)也设计生产了一种电传动柴油机车的原型车,采用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的电器设备,主要运用于难以运行蒸汽机车的路段,例如缺水、缺煤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柴油机车进入实用阶段,其性能优势逐渐显现。1929年,加拿大国家铁路向西屋电气订购了两台柴油机车,成为北美首家将柴油机车运用于铁路干线的铁路公司。另一方面,柴油机车开始在调车机车范畴广泛使用,通用电气公司在1930年代生产了一系列小型调车柴油机车,西屋电气公司及鲍德温机车厂也在1929年开始生产调车柴油机车。但由于不久之后的经济大萧条,西屋电气后来停产机车,转而提供机车的电气部件。与传统的蒸汽机车相比,内燃机车动力强大,没有煤烟污染,而且维护要相对容易。在1930年代的北美大陆,电传动柴油机车迅速成为铁路干线上的主力,正式展开了由蒸汽机车到柴油机车的过度阶段,并出现了一些由单机功率900~1000千瓦柴油机车多节重联连挂组成的干线柴油机车,例如易安迪(EMD)于1939年研制成功的FT型柴油机车。

而在欧洲方面,德国的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工厂股份公司和福伊特公司于1935年研制成功世界首台液力传动柴油机车——V140——并投入运用。这一类型的柴油机车较电传动机车结构简洁、重量轻,德国国家铁路(Deutsche Reichsbahn,DR)对这种机车的表现十分满意,自此液传柴油机车成为德国铁路干线的主型机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柴油机车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柴油机的性能和制造技术迅速提高,此外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开始普及,柴油机车功率比二战前普遍提高了约50%。到了1950年代,柴油机车数量急骤增长,直流电力传动柴油机车和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呈现双线发展。1960年代,大功率硅整流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铁路机车,出现了交—直流电力传动的内燃机车,功率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联邦德国(西德)在1971年试制出功率1840千瓦的交—直—交流电力传动柴油机车(Henschel-BBC DE2500),从而为柴油机车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