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国际能源机构——发达国家的能源“俱乐部”?

2.发达 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判断依据

3.北极的油气资源争端在哪里?

4.伊朗,沙特阿拉伯,是发达国家?

5.全球最奢华的城市排行榜

6.俄罗斯是发达国家吗

为什么说国际能源机构——发达国家的能源“俱乐部”?

芬兰国家油价走势分析_芬兰今日的消息

2.国际能源机构——发达国家的能源“俱乐部”01国 际 能 源 机 构(Internationa1 Energy Agency,英文简称“IE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一个独立机构,是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石油消费国共同发起和组建的石油联盟和经济联合组织,创立于1974年,总部在法国巴黎。30多年来,尽管能源市场和世界形势已经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IEA的成员国也已由创建之初的16个扩大为29个,但确保能源安全仍是IEA及其成员国的基本目标。

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和危机之后,能源问题成为西方石油消费国政治生活中的头号大事,各国政府纷纷试图通过制定和强化能源政策,组成国际性组织涉入国际石油市场,干预石油业务。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到以前仅以市场力量为导向,放手石油公司去经营的做法已不足以保证充足的石油供应,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

各国首先在国内制定了能源政策和应对措施。如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率先穿上了短袖衬衫,并提出将日本产业结构由能源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的政策;法国政府为了节约能源,限制银行、商店和办公室的室内温度,并大力发展核电;美国政府更是提出了能源“独立计划”,要求美国人民做出牺牲,减少石油消费,降低石油进口,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和开发新能源,使美国能基本达到能源自立。美国国会还通过了能源立法,并在联邦政府内成立了能源部。

为了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西方国家还酝酿成立国际型组织以共同应付石油危机。1974年2月,西方主要工业国在华盛顿举行能源会议,讨论能源政策问题。会上,美国倡议成立一个国际组织共同制定能源政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下一次危机。但由于日本和西欧国家主意未定,未达成协议。同年11月1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在巴黎通过了建立IEA的决定。11月18日,16国举行首次工作会议,签署了《国际能源机构协议》,并开始临时工作。1976年1月19日,经各国审批通过,IEA正式成立。

IEA成立之初,提出了应对石油危机的两条主要对策:一是节流开源,即制定各成员国能源节约计划,减少能源消费,同时加速开发新能源,实现能源独立;二是要求各成员国建立石油储备并制定了分享石油储备的应急计划。

IEA的宗旨是协调成员的能源政策,发展石油供应方面的自给能力,共同采取节约石油的措施,加强长期合作以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提供石油市场情报,拟订石油消费计划,石油发生短缺时按计划分享石油,以及促进它与石油生产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关系等。

IEA的成员国必须拥有不少于90天石油净进口额的石油储备;此外,必须限制消费,在出现大规模供应中断的情况下,IEA成员国必须动用储备,与其他成员国分享石油储备。许多国家实际上拥有超过90天的储备。当一个或几个成员国的石油供应短缺,并且供给不足超过普通消费的7%时,可以启动IEA石油储备再分配体系。根据义务,现有的石油储备按照一定的方案在承受损失的国家间重新分配。除了从储备体系中供应石油以外,还规定要降低石油消费水平,并定量分配石油消费。

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通过开发北海等油气田,同时加强利用煤、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IEA成员国大幅度降低了对石油进口的依赖。IEA成员国在节约能源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高了工业和公共生活部门中的能源消费效率。所有这些措施都显现出了一定成效。从1974年至今,IEA成员国的能源消耗量水平降低了32%,石油消耗量降低了80%,而一次能源的自我保障水平也从63%增加到73%。

在国家之间石油储备再分配体系的发展过程中,IEA还制定了补充措施,对石油供应不足进行补偿,降低石油消费水平,利用其他一次性能源,增加本地生产能力,限制一些公司购买一次能源的投机体系。这一体系在20世纪70和80年代都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时期,IEA成员国在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维持油价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在战事紧急之际,IEA成员国从本国的石油储备中向世界市场大量“抛出”石油,在必要的限度内满足了需求。期间,IEA还与许多OPEC成员国——首先是与沙特阿拉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石油供应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仍将国际油价维持在原有水平,大大减轻了西方国家受到的供应减少的影响。

目前IEA的成员国共有26个(2006年),包括爱尔兰、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芬兰、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日本、瑞典、瑞士、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新西兰、意大利、英国、韩国、匈牙利和捷克。

30多年来,IEA关注的焦点已由石油扩展到天然气、电力、核能等,对能源安全政策的关注也不仅限于“可靠获得买得起的能源”,而进一步拓展到推动能源行业通过放宽管制和促进竞争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减少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产生的恶劣影响等方面。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IEA成员国强调了该机构更为丰富的新使命——“探索能够满足我们的经济持续、强劲发展的能源需求之路,同时保护我们的环境,改善全人类的社会生存条件”。

IEA于1996年10月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的政策谅解备忘录》,要加强与中国在包括有效利用能源等许多领域的合作,建议中国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天然气终端用户市场的开发;使环境保护成为发展洁净能源的真正动力;推进天然气定价和税收政策改革;针对西气东输和广东LNG项目也提出了相关建议。1999年11月,IEA在北京召开了“国际能源机构—中国联合发展天然气会议”。2002年IEA在北京公开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报告——《开发中国的天然气市场:能源政策之挑战》,显现出该机构对中国这个能源消费大国的能源市场及相关政策的极大关注。

IEA每年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和定期出版的《石油市场报告》等已成为全球广为引用和参考的重要能源研究报告。详情可登陆该机构网站:http://www.iea.org。

发达 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判断依据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在经济学中GDP和GNI是两个最常用的指标.GDP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NI是指国民收入总值.世界各国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状况,通常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体的分法并不完全统一.其中之一是:发达国家即1960年成立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都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一种是:世界银行根据人均GNI这一指标,将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分为高收入国家(9361美元以上),中收入国家(761美元~9360美元之间),低收入国家(760美元以下).其中高收入国家是发达国家,1999年有15个发达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有的学者认为仅凭人均GNI一项数据不足以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全貌,于是提出"现代化综合指数"这一概念,包括"人口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教育水平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信息化程度指标,生态化程度指标",世界各国被分为发达组,较发达组和不发达组,每一组又被细分成若干等级.

不管哪一种分法,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是7个公认的发达国家.瑞士,比利时,荷兰,芬兰,挪威,丹麦,瑞典,希腊,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卢森堡,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奥地利等也是经济实力非常雄厚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仅日本一个发达国家.

根据联合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发达国家除了上述24个国家,还有非洲的南非共和国.学生比较疑惑的是:俄罗斯,南非,新加坡和韩国等到底该如何划分.

俄罗斯2001年的人均GNI只有1690美元,不及巴西的一半(3610美元).俄罗斯早已失去昔日经济大国的风采.

新加坡的人均GNI非常高,2001为22780美元,居世界前列.联合国曾有意把它列为发达国家,但新加坡官方表示新加坡发展时间短,工业基础还不稳固,谨慎的把自己列为发展中国家.

南非共和国2001年的人均GNI为3060美元,好像不足以评为发达国家.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它是该地区最富裕的国家,而且发展背景也和其他黑非洲国家不同.南非基本上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在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南非还是非洲大陆的贸易大国,其进出口总额居非洲国家之首.南非的贸易伙伴主要为欧洲国家,近年来南非同亚洲和非洲国家的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作为非洲的领头羊,评为发达国家就是理所应当了.

二,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发展中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是指政治上已独立,经济上比较贫穷,工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绝大多数是二战后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和东欧一些国家.发展中国家有100多个,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差别很大.发展中国家按照经济结构和资源可分为:农矿原料生产国,石油输出国,出口加工国和地区,综合发展国家等四大类.

农矿原料生产国,属单一原料出口型经济.大多数原料出口国严重依赖于农矿原料的生产和出口,严重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农矿原料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很多国家都是这一类型.

石油输出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大量生产和输出石油.石油输出国经济的特点就是单一的石油出口,经济结构很片面,国家经济收入深受国际石油市场限制,经济自主权受到限制.欧佩克(OPEC)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包括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目的是控制油价和控制石油生产的权力.虽然其中很多国家GNI很高,但由于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工业结构单一,仍不算做发达国家.

北极的油气资源争端在哪里?

据俄罗斯和挪威等国的估算,北极地区的原油储量大概为2500亿桶,相当于目前被确认的世界原油储量的1/4;北极地区天然气的储量估计为8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北极油田的开发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原油供需结构。

另外,根据2008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评估报告估算,北极总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达4121亿桶石油当量,其中78%是天然气或天然气水合物。未开发的北极碳氢化合物大都位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东巴伦支海盆地,它们占北极未开发资源的47%,其中94%是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保守估计,北极拥有的世界未开发传统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约占世界全部未开发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2%,其中天然气约占30%,石油约占13%,天然气水合物约占20%。不过,北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欧亚和北美大陆的分配并不均衡,估计欧亚约占总资源量的63%,北美约占总资源量的36%。欧亚的资源基础主要是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占欧亚总油气资源的88%。

大型北极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始于俄罗斯和美国。1962年俄罗斯探明了塔佐夫斯克油田。1967年美国探明了位于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普拉德霍湾油田,该油田拥有136亿桶可采石油储量,是北极地区已经开发的最主要石油项目。目前,在北极圈内,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已经发现了大约61个大型石油和天然气田,其中15个尚未投产。

一、北极圈的争夺

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任何国家均可把其海岸线200英里以内的水域当作专属经济区,而海岸线350英里以外的大陆架主权也归该国所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大陆架远到足够名正言顺地对北极提出主权诉求。

在北极圈内有8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俄罗斯。按照该海洋公约,任何国家想要在北极地区认领区内某部分资源的所有权,必须要在加入公约10年之内提供证据。俄罗斯的期限是2009年,加拿大是2013年,而丹麦是2014年。

截至2010年共计159个国家加入了《公约》。美国作为世界上海洋强国之一,积极参与了有关的谈判并签署了《公约》的第十一部分执行协定和渔业种群协定,但一直未加入《公约》。

目前各国在北极的争端,主要集中在北冰洋中部附近一块相当大的国际公共海域,俄罗斯正在论证北极点附近的这片海床属于俄罗斯的大陆架,但其证据还不十分充分。

2007年年底俄罗斯在北极4300米深的海底插旗,向世人表明一轮海洋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

俄罗斯在北冰洋海底插上本国国旗之后,加拿大、美国、丹麦等国也迅速展开了北极之旅。

这些最近突然增加的北极行动,在公开的表态中都被说成是几年前就已计划好的,并且是纯粹的“科学考察”,与俄罗斯插国旗无关。

对于这样一块“雪藏的宝地”,各国都希望成为它的主人,俄罗斯第一个动手了。

俄罗斯这次去北极,我们分析这张牌是试探性的,试探各国的态度,能源加军事,期望以这两大支柱支撑俄罗斯的复兴。

美国这边,俄罗斯的插旗行为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了1957年。当时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国内一片震惊与恐慌。

美国发言人汤姆·凯西迅速作出反应:“我不太清楚他们在海床上放了一面金属旗子,一面橡胶旗子,或是一张床单,无论如何,这种做法都没有法律地位和效果。”

加拿大外交部长麦凯表态:“这不是15世纪,你不能随便走到一个地方,插上一面旗子,然后就说这是你的地盘了。”

2008年8月6日,满载着美国科学家的海岸警卫队快艇出发了,他们将测绘确定阿拉斯加北部大陆架延伸的范围。

同一时间,加拿大总理哈珀亲自带队,展开为期3天的北极之旅。哈珀宣布将在北极建立新的深水港和军事训练基地,并宣称“北极主权的首要原则就是利用它,否则将失去它”。

丹麦科考队动身了,他们将试图证明北极2000多千米长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丹麦王国名下的格陵兰岛的大陆架延伸部分。而俄罗斯和加拿大曾宣称,该海岭是自己领土的大陆架延伸。

瑞典也宣布不久将把一艘动力很强的破冰船开到北极点,停在那里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

对北极领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过一轮争夺,当时英国、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都想进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这些国家在1921年召开斯匹次卑尔根会议,签订条约,决定该地区的领土主权归挪威,但其他签署条约的国家有权利在这个地区进行非军事活动,如采矿、渔业、科学调查等。中国也是缔约国之一。

冷战时期,苏联在北极曾建立31个冰漂浮站,进行水文、气象调查,以及海底测量,“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监听美国方面的各种活动”。

对北极的争夺,不限于北极圈内的国家,圈外国家近年在北极的活动也非常频繁。

德国、英国的破冰船每年都去北极考察。日本没有派出破冰船,但它的海洋调查船每年会和美国、加拿大联合对北极进行考察。

法国、意大利、韩国都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了考察站。中国的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也于2004年7月在这个群岛上建成。

严寒的北极过去只是探险者的圣地。可是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海冰退却,北极资源开采的成本在降低。通常的说法是,全世界大约有25%的油气资源隐藏在北极,北极因而有“第二个中东”之称。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路,也有望成为未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黄金通道。

争夺“第二个中东”的新一轮激战由此打响。2008年8月23日,俄罗斯世界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维克多·波谢洛夫宣布,对从北冰洋底提取的土壤标本的初步研究表明,北冰洋大陆架是俄罗斯领土。这一科考成果使俄罗斯更有可能在200海里经济区之外再得到120万平方千米的北冰洋领土,从而拥有蕴藏于此处的90亿~100亿吨油气资源专属开发权。

成立于1989年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中心。目前中国对北极的介入比较有限,仅限于科学考察,研究的范围也主要是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开展过对于北极资源的具体调查。

而一些北极圈国家凭借地利之便,对北极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工作早已展开。挪威对巴伦支海的石油已进行过系统的勘探,按照它的时间表,到2025年左右就可以实现对欧洲石油的供应,“它是将北极的石油作为一种战略储备来供应欧洲的”。

美国阿拉斯加以北的大陆坡除了自1968年以来,出产了140亿桶的原油外,同时还能够产生大量的地热资源。俄罗斯在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勘探也已展开多年。

还有拉普捷夫海、西西伯利亚海、东西伯利亚海等油气资源也很丰富,但具体勘探工作还没有开展。

二、俄罗斯边缘海域沉积盆地的油气潜力

如图11-2所示,俄罗斯周边海域的面积为620万平方千米,水深为200~300米的大陆架面积为420万平方千米,这些面积90%以上为油气远景区(为陆地远景面积的2/3)。其中200万平方千米面积属北极西部(巴伦支海、喀拉海),100万平方千米属北极东部(拉普杰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80万平方千米属远东海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南部海域(亚速海—黑海盆地和里海盆地的一小部分)及加里宁格勒周围波罗的海海域的一小部分共为1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周缘海域潜在的可采烃石油当量储量为900亿~1000亿吨,北极西部港湾区占上述总量的60%~70%。天然气预测储量与石油相比占优势,石油所占比重不超过15%~20%。

图11-2 俄罗斯地理图

濒临北极的西西伯利亚油气区是世界第二大油气富集区,又名“秋明油气区”,为俄罗斯最大的油气区和世界著名油气区之一。主要在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部分延伸到鄂木斯克及新西伯利亚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北部。油气远景区面积160万平方千米。50年代后期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已探明的油气田250多个,原油探明储量48亿吨,天然气25.2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半数以上。油田主要分布在鄂毕河中游沼泽区,主要有:萨莫特洛尔、乌斯季—巴雷克、普拉夫金斯克、马蒙托夫、西苏尔古特、苏维埃、费奥多罗夫等。天然气多分布于北极圈地区,特大型气田有:乌连戈伊、扬堡、扎波利亚尔内、梅德韦日耶、波利亚尔内等。萨莫特洛尔和乌连戈伊是俄罗斯最大的油气田。60年代初、中期大规模开采。1984年产原油3.78亿吨,天然气3310亿立方米,分别占同年苏联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的61.7%和56.4%。建有多条大口径输油、输气管道通往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俄罗斯欧洲部分、东欧及西欧各国。

三、北极的开发难度

北极油田的储量既然那么大,为什么对它的开发却没有什么进展呢?

一是对北极油田的储量并没有一个十分准确的测定。世界石油资源权威评估机构美国地质勘探局称,由于北极的油田是在厚厚冰层的覆盖之下,无法进行地质探矿,因此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所以没有公布储量数据。但美国能源信息署和欧盟的一些专家则认为,北极地区即使保守地估算,原油储量也有1000亿~2000亿桶。

二是北极严酷的气候条件。北极地区不仅严寒,而且冬天在极夜的情况下一片漆黑,根本无法进行作业。还有撞上巨大冰山的危险,油田的开发成本相当高。据有关专家的推定,原油的生产成本将达到一桶30美元,与中东地区一桶3美元的成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1998年虽然计划过从巴伦支海的油田通过具有破冰功能的油轮将原油运输到摩尔曼斯克,但由于当时的亚洲金融危机,原油价格骤跌至一桶11美元,计划被迫搁浅。

但是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使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油价达到一桶70美元之后,即使伴随着风险,生产成本高,但仍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因此,芬兰、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和俄罗斯、挪威等已经开始推进一项被称为ARCOP的计划,着手解决油田开发和原油输送问题。该项计划是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计划实施之初受到过原油价格低迷的影响,但现在价格的上涨等于吹来了顺风,技术上和成本核算上都使生产和输送成为可能。在日本意识到北极油田的重要性之前,在辽阔的北冰洋上,围绕原油开发而展开的争夺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而高纬度地区海底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成本更低、具有破冰能力的30万吨级油轮的建造,能够抵御冰山撞击的坚固的原油生产平台的建设,直接在北冰洋上将天然气液化并用运载能力15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运输天然气等,这些新技术的确立都给大石油公司带来了希望。

新技术的开发加上原油价格的持续高涨,北极油田的开发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原油供需结构。向欧盟国家大举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对欧洲经济具有绝对影响能力的俄罗斯,将借助北极油田的开发进一步提高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北极,一个美丽的冰雪世界,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能源世界,冰封下的“黑色宝藏”诱惑着周边的各国,蠢蠢欲动。但是对北极的开发潜在的巨大威胁是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北极对地球气候的调节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若对于进行石油开采必将产生很大破坏,因此,宝藏的取得应首先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甚至为了保护环境而让宝藏永存地下。

伊朗,沙特阿拉伯,是发达国家?

不是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GDP,但是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意味着就有较先进的科技水平。

比如沙特,生产总值很高,是由于石油经济。石油工业是沙特经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近年来,沙受益于国际油价攀升,石油出口收入丰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是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开采只是现代工业体系中的底层,沙特其国内的炼油行业以及对外出口运输90%由美、欧、日国家的石油寡头和远洋航运寡头所控制,沙特的工业仅限于向跨国石油公司提供油井而已,而且沙特的财富全部集中于少数王室之中,平民并没有得到与石油出产所相应的财富。沙特临近的阿联酋,却是一个发达国家,因为其国家和百姓同样富裕,而且阿联酋的基础设置发达、炼油工业强大,整个国家工业呈现出一种现代化的态势,这才是阿拉伯世界的发达国家。又比如瑙鲁,同样的开发磷肥,也是富得流油,但是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这样的国家,没有发达的科技,没有较高的生活水准,是不能算发达国家的。

以前人们界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达国家,都是用人均GDP来界定,但单独用人均GDP显然存在很多缺点,首先是人均GDP很不稳定,受汇率、物价等影响而波动很大,其次人均GDP也只代表了经济水平,而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水平。对此,联合国的开发计划署编制了“人类发展指数”,用以取代单一的人均GDP衡量体系,以此来界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达国家,就相对全面客观了。目前的具体标准是:人类发展指数不低于0.9即为发达国家。

联合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10年11月4日发布的《2010年人文发展报告》对世界各国的分组进行了重新的修正,修正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数量由2009年的38个,上升的2010年的44个,增加了6个,分别是:

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国、英国

安道尔、巴林、巴巴多斯、文莱、塞浦路斯、爱沙尼亚、中国香港、以色列、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卡塔尔、圣马力诺、新加坡、斯洛文尼亚、阿联酋。

全球最奢华的城市排行榜

挪威奥斯陆、日本东京、冰岛雷克雅未克、日本大阪、法国巴黎、丹麦哥本哈根、英国伦敦、瑞士苏黎世、日内瓦、芬兰赫尔辛基。 最贵城市,多在欧洲

从排名可以看出,前10名中除了东京和大阪,其余都是欧洲城市,其中北欧国家就占了4个。记者曾在北欧常驻,对那里的高物价深有体会。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黄瓜论段卖,大白菜切成1/4卖,蔬菜价格之高可见一斑。

挪威的汽车税很高,花同样的钱在其邻国瑞典可买一辆奔驰车,在挪威却最多只能买辆丰田。几年前,当地人说起这事,心态还比较平衡,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但最近有报道说,挪威人也开始感受到压力,抱怨物价上涨太快。

在记者所在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物价也是在不断上涨,尤其是欧元进入流通之后。面包价格比几年前上涨了近一半;房屋租金也在以两位数比例上涨;至于像理发这样日常必不可少的开支,也让当地人感到有必要“三思而行”。仅男士的简单洗剪,最低也要10欧元(约合100元人民币),女士一般理个发都得20欧元。

纽约仅列27位

北欧国家都是富国,城市生活费用在世界上一直名列前茅。随着这几年房价、油价的上涨,欧洲城市的生活费用还在涨。此外,此次排名的变化也与货币汇率大有关系。这一年多来,欧洲货币对美元的比价一直处于高位,如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最近一直在1:1.20左右,而4年多以前只有1:0.82;英镑对美元的比价达到1:1.76,其增值比例与几年前相比也是两位数。欧洲货币的强势使得以美元计量的欧洲城市生活费水平不断上涨。而作为石油输出大国的挪威,高油价使其受益匪浅,再加上利率低位运行、百姓消费旺盛、投资大量增长,奥斯陆跃升首位早在意料之中。

相比之下,美元的疲软使得美国城市的生活费用指数走低,美国生活费最昂贵的城市纽约在排行榜上仅列第27位。而日元的疲软、日本的通货紧缩与经济停滞,使东京和大阪曾经高得让人咋舌的物价一路下跌。十年前,在东京市内购买一套70多平方米的住宅至少要五六千万日元,现在已经降到了三四千万左右。东京都政府不久前发布的消费者综合物价指数显示,东京的消费物价综合指数已经连续7年出现下跌。

俄罗斯是发达国家吗

俄罗斯不是发达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不仅要看工业化水平,还要看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和人类发展指数。

俄罗斯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如马来西亚、土耳其和巴西,同属于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然而,俄罗斯缺乏一个发达国家的多元化和现代化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和开采矿产。同样,波斯湾的石油国家也没有资格成为发达国家,尽管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很高。

发达国家的社会往往具有社会凝聚力。发达国家通常是开放的社会,有一个庞大而充满活力的中产阶级,他们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而俄罗斯的社会不具备这样的特征。我们今天看到的发达国家将是高科技消费驱动的社会,而俄罗斯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

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甚至有可能在各方面超过俄罗斯。这些国家包括巴西、墨西哥和智利。

扩展资料

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又称已开发国家和先进国家。是指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又称作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的普遍特征是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

借由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但未必属于发达国家(比如文莱、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国)。

发达国家大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也就是商业)为主要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大都处于工业化(制造业,也就是工业)时期,未开发国家则还在农业时代。

全球的发达国家共31个,分别为:?

欧洲: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瑞士、挪威、冰岛、丹麦、瑞典、芬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马耳他、塞浦路斯。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

百度百科-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