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液化处理?

2.生物柴油用饱和脂肪酸好还是不饱和的好

3.汽车转向灯什么时候发明的?

4.生物系统工程是干什么的

5.铂族金属

什么是液化处理?

南非石油储量有多少_南非3月份柴油价格表

煤炭也可以被转化为液态燃料,通过几次加工处理后可以变成汽油或柴油。德国使用了多年的费托合成法(Fischer-Tropsch)费托合成(或称费托处理)是一种催化化学反应,在这一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氢合成气的混合气体被转化为各自形态的液态烃类。虽然也用镍和钌,但最常用的催化剂是铁和钴。这种处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产生一种合成的石油物质,主要是以煤炭、天然气或生物质为原料,用于合成润滑油或合成燃料。这种合成的燃料可供卡车、小轿车和某些飞机发动机使用(据Sasol)。近年来,柴油的用量增加。生物质气化(BG)与费托合成气的混合浆可能成为生产可再生车用燃料(生物燃料)的途径。可以间接地产生液态烃,目前这种方法在南非的萨索尔(Sasol)地区依然使用着。煤炭被气化成合成气(一种CO2与H2等比例平衡的混合气体),还可用费托催化剂冷析技术生成混合气,以产生可供进一步生成汽油和柴油的轻质烃气体。合成气还可被转化为甲烷,它可用作燃料、燃料添加剂,或者通过Mobile M—气体加工方法进一步加工成汽油。贝吉乌斯(Bergius)加工技术是一种直接液化方法(由合成加氢法进行液化处理)也是可行的,但仅限于德国国内使用,此法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南非的萨索尔公司实验了直接加氢处理。人们已经开发出一些直接液化技术,其中有由海湾石油公司(Gulf Oil)开发的SRC-I和SRC-II(溶剂炼制煤)加工技术,这些技术已由美国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进行了先导实验。16年,NUS公司研发了另一种直接加氢方法,并由Wilburn C. Schroeder获得了专利。该加工法包含干燥、磨粉煤,与大致1%(质量比)的钼催化剂混合。应用加氢技术可以在一个分离的汽化炉内产生高温和高压的合成气体。该方法最终可以产生一种合成的石油物质:石脑油,少量的C3、C4气体,轻—中质液体(C5—C10),可以作为燃料,少量的NH3和大量的CO2。

煤的液化是支柱性技术之一,它具有平抑石油价格的潜力,而且能够缓解车辆燃料短缺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燃料可以推迟石油峰值的到来。液化技术的生产能力是不可预测的,它正在大幅度地增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石油的需求。从煤炭生成液体燃料的预算成本表明,美国国内从煤生产出的液体燃料的成本已具备了与石油的竞争力——为35美元/桶(这是一个不亏不盈利的价格)。2008年7月11日的石油价格为145美元/桶。这就使得煤炭在这种价格背景下具有了取代石油的经济意义,虽然目前这种煤液化燃料的产量还不大。在商业成熟的技术中,据Williams与Larson(2003)报道,间接的煤液化技术要优于直接液化技术。2001年以来,人们已经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世界CTL奖2009年,此项奖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的2009年世界煤液化技术大会(2009年4月25—27日)上颁发。颁发给了对煤的液化技术理解与研发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们。

生物柴油用饱和脂肪酸好还是不饱和的好

###主要缺点:

一是以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成本高,据统计,生物柴油制备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因此用廉价原料及提高转化从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

二是 用化学方法合成生物柴油有以下缺点:工艺复杂、醇必须过量,后续工艺必须有相应的醇回收装置,能耗高,设备投入大;色泽深,由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容易变质;酯化产物难于回收回收成本高;生产过程有废碱液排放.

###生物柴油概况:

一、生物柴油的主要特性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

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

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绿色能源”,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经

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众所周知,柴油分子是由15个左右的碳链组成的,研究发现植物油分子则一般由14-18个碳链组成,与柴油分子中碳数相近.因此生物柴油就是一种用油菜籽等可再生植物油加工制取的新型燃料.按化学成分分析,生物柴油燃料是一种高脂酸甲烷,它是通过以不饱和油酸C18为主要成分的甘油脂分解而获得的.与常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具有下述无法比拟的性能:

1.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主要表现在由于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使得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可减少约30%(有催化剂时为70%);生物柴油中不含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而废气对人体损害低于柴油.检测表明,与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降低90%的空气毒性,降低94%的患癌率;由于生物柴油含氧量高,使其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相比减少约10%(有催化剂时为95%);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

2.具有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无添加剂冷滤点达-20℃.

3.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使喷油泵、发动机缸体和连杆的磨损率低,使用寿命长.

4.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由于闪点高,生物柴油不属于危险品.因此,在运输、储存、使用方面的安全性又是显而易见的.

5.具有良好的燃料性能.十六烷值高,使其燃烧性好于柴油,燃烧残留物呈微酸性,使催化剂和发动机机油的使用寿命加长.

6.具有可再生性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储量不同,其通过农业和生物科学家的努力,可供应量不会枯竭.

7.无须改动柴油机,可直接添加使用,同时无需另添设加油设备、储存设备及人员的特殊技术训练.

8.生物柴油以一定比例与石化柴油调和使用,可以降低油耗、提高动力性,并降低尾气污染.

生物柴油的优良性能使得用生物柴油的发动机废气排放指标不仅满足目前的欧洲II号标准,甚至满足随后即将在欧洲颁布实施的更加严格的欧洲Ⅲ号排放标准.而且由于生物柴油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低于该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从而改善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一有害于人类的重大环境问题.因而生物柴油是一种真正的绿色柴油.

二、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

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学法生产,即用动物和植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在酸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230-250℃)下进行转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经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生产设备与一般制油设备相同,生产过程中可产生10%左右的副产品甘油.

目前生物柴油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高.据统计,生物柴油制备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因此用廉价原料及提高转化从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美国己开始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研究高油含量的植物,日本用工业废油和废煎炸油,欧洲是在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上种植富油脂的农作物.

但化学法合成生物柴油有以下缺点:工艺复杂,醇必须过量,后续工艺必须有相应的醇回收装置,能耗高:色泽深,由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容易变质;酯化产物难于回收,成本高;生产过程有废碱液排放.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即用动物油脂和低碳醇通过脂肪酶进行转酯化反应,制备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排放的优点.但目前主要问题有:对甲醇及乙醇的转化率低,一般仅为40%-60%.由于目前脂肪酶对长链脂肪醇的酯化或转酯化有效,而对短链脂肪醇(如甲醇或乙醇等)转化率低,而且短链醇对酶有一定毒性,酶的使用寿命短.副产物

甘油和水难于回收,不但对产物形成抑制,而且甘油对固定化酶有毒性,使固定化酶使用寿命短.

“工程微藻”生产柴油,为柴油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美国国家可更新实验室(NREL)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建成“工程微藻”,即硅藻类的一种“工程小环藻”.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使“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增加到60%以上,户外生产也可增加到40%以上.而一般自然状态下微藻的脂质含量为5%-20%.“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的提高主要由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在微藻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在控制脂质积累水平方面起

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研究选择合适的分子载体,使ACC基因在细菌、酵母和植物中充分表达,还进一步将修饰的ACC基因引入微藻中以获得更高效表达.利用“工程微藻”生产柴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其优越性在于:微藻生产能力高、用海水作为天然培养基可节约农业;比陆生植物单产油脂高出几十倍;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含硫,燃烧时不排放有毒害气体,排入环境中也可被微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发展富含油

质的微藻或者“工程微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一大优势.

三、国外生物柴油的发晨状况

生物柴油于1988年诞生,由德国聂尔公司发明,它是以菜籽油为原料,提炼而成的洁净燃油.突出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贫乏国家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为发展生物柴油,在行业规范和政策鼓励下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为了便于推广使用,美德意等国都制定了生物柴油技术标准,如美国权威机构ASTM相继在1996年和2000年发布标准,完善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条件,并且实行积极鼓励的方

式,在生物柴油的价格上给于一定的补贴.如德国农民种植为生物柴油作原料的油菜籽可获得1000马克/公顷补贴,并对制造生物柴油予以免税.

欧洲和北美利用过剩的菜籽油和豆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获得推广应用.目前生物柴油主要用化学法生产,用植物油与甲醇或乙醇在酸或碱性催化剂和230-250℃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生物柴油.现还在研究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技术.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更有利环保,使柴油车尾气中有毒有机物排放量仅为1/10,颗粒物为20%,C02和CO排放量仅为10%.按照京都议定书,欧盟2008-2012年间要

减少排放8%.就燃料对整个大气C02影响的生命循环分析看,生物柴油排放的C02比矿物柴油要少约50%.为此,欧盟最近发布了两项新的指令以推进生物燃料在汽车燃料市场上的应用,这将进一步推动欧洲生物柴油工业的发展.与常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价格要贵一倍以上,为此新指令要求欧盟各国降低生物柴油税率,并对生物柴油在欧洲汽车燃料中的销售比例作出规定.

西方国家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西方国家加大生物柴油商业化投资力度,使生物柴油的投资规模增大,开工项目增多.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都在积极发展这项产业.目前,美国有4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30万吨/年.欧盟国家主要以油菜为原料,2001年生物柴油产量已超过100万吨.2000年德国的生物柴油已达45万吨,德国还于2001年月11日在海德地区投资5000万马克,兴建年产10

万吨的生物柴油装置.法国有7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40万吨/年,使用标准是在普通柴油中掺加5%生物柴油,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意大利有9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33万吨/年,对生物柴油的税率为零.奥地利有3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5.5万吨/年,税率为石油柴油的4.6%.比利时有2个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24万吨/年.日本生物柴油生产能力也达到40万吨/年.

四、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我国为解决能源节约、替代和绿色环保问题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早有一些学者和专家己致力于生物柴油的研究、在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并达到实用水平.

著名学者闵恩泽院士在《绿色化学与化工》一书中首先明确提出发展清洁燃料生物柴油的课题:原机械工业部和原中国石化总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就拨出专款立项,由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和贵外I山地农机所承担课题,联合研究长达10年之久,并邀请中国石化科学院的专家詹永厚做了大量基础试验探索;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施德路先生也曾于1985年进行了生物柴油的试验工作;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承担的中国——欧共体合作研究项目也涉及到生物柴油;中国科技大学、河南科学陆军化学所等单位也都对生物柴油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系统研究始于中国科学院的“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燃料油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技术”,完成了江流域燃料油植物的调查及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30公顷的小桐子栽培示范片.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长沙市新技术研究所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对能源植物和生物柴油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作研究,“八五”期间完成了光皮树油制取甲脂燃料油的工艺及其燃烧特性的研究;“九五”期间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植物

油能源利用技术”.

1999-2002年,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承担并主持了国家林业局引进国外先进林业技术(948项目)——《能源树种绿王树及其利用技术的引进》,从南非、美国和巴西引进了能源树种绿玉树(Euphorbia tim-calli)优良无性系;研制完成了绿玉树乳汁榨取设备;进行了绿玉树乳汁成份和燃料特性的研究:绿玉树乳汁催化裂解研究有阶段性成果.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发展生物柴油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长期徘徊在初级研究阶段,未能形成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尚未针对生物柴油提出一套扶植、优惠和鼓励的政策办法,更没有制定生物柴油统一的标准和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因此,我国进入了WTO之后,在如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和双重压力这种背景下,加快高效清洁的生物柴油产业化进程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五、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前景

2003年,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增势强劲,石油产品需求总量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为11.4%,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这促进了石油进口量的大幅攀升,使我国成为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石油市场供应出现紧缺,价格全面上涨.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我国石油及制品累计平均价格比上年提高11.8%.初步分析2004年中国石油市场供需形势与2003年情况基本相似,将继续保持消费

需求旺盛,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但不排除受季节、运输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局部性和结构性的供应紧张.预计2004年中国原油消费量为2.7亿吨,净进口量有可能超过1亿吨.

我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储量又很有限,大量进口石油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提高油品质量对中国来说就更有现实意义.而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专家认为,生物柴油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汽车柴油化已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世界柴油需求量将从38%增加到45%,而柴油的供应量严重不足,这都为油菜制造生物柴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生物柴油产业还可促进中国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如发展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可以走出一条农林产品向工业品转化的富农强农之路,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柴油的供需平衡问题也将是我国未来较长时间石油市场发展的焦点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到2005年,随着我国原由加工量的上升,汽油和煤油拥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余地,而柴油的供应缺口仍然较大.预计到2010年柴油的需求量将突破1亿吨,与2005年相比,将增长24%;至2015年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1.3亿吨左右.近几年来,尽管炼化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生产柴汽比不断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消费柴汽比的要求.目前,生产

柴汽比约为1.8,而市场的消费柴汽比均在2.0以上,云南、广西、贵州1等省区的消费柴汽比甚至在2.5以上.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随着国民经济重大基础项目的相继启动,柴汽比的矛盾比以往更为突出.因此,开发生物柴油不仅与目前石化行业调整油品结构、提高柴汽比的方向相契合,而且意义深远.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技术已取得重大成果: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都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相继建成了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厂,这标志着生物柴油这一高新技术产业已在中国大地上诞生.

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十五”发展纲要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生物柴油产业得到了院领导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部门的支持,并已列入有关国家.

发展生物柴油,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原料.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水热分布各异,能源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主要的科有大戟科、樟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菊科、豆科、山茱萸科、大风子科和萝摩科等.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发展初期,要从总体上降低生物柴油成本,使其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向基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实行集约经营,形成产业化,才能走符合中国

国情的生物柴油发展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在中国加入WTO的大好形势下,中国的经济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会有增无减,只要把关于生物柴油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则其在柴油引擎、柴油发电厂、空调设备和农村燃料等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

###新技术:

该专有技术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高科技新型能源产品——草禾烃.该产品是利用各种植物秸秆、枯草等为原料,经过研磨加工与部分重烃类原材料混合发酵,中间切换生物双氢转因子的编组酶元升华酿造而成.“草禾烃”可从重烃类物资中提取轻质柴油,它的热值可达到1.2万大卡,经过国家一级情报单位查索证明:该项目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交通能源燃料C6 -C24标准,完全是一种新型生物能源.

汽车转向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世界汽车百年历史 (1766-1899) 1766年 英国发明家瓦特(1736--1819)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年 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1725--1804)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 由于试车时转向系统失灵,撞到般圣奴兵工厂的墙壁上粉身碎骨,这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 1771年 古诺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千米,牵引4-5吨的货物。 1794年 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 1796年 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这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1801年 法国人勒本提出煤气机原理。 1803年 法国工程师特利维柯(1771-1833)用新型高压蒸汽机,可乘坐8人,在行驶中平均时速13km,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 <br> 1827年 英国嘉内公爵(1793--1873)制造的蒸汽汽车成为世界上第一辆正式运营的蒸汽公共汽车。可载客18人,平均时速19km。 <br> 1838年 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该项发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br> 1842年 美国人古德发明了硬橡胶轮胎,该轮胎是实心的,行驶中颠簸很厉害。 <br> 1858年 法国工程师洛纳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用陶瓷绝缘制成的电点火火花塞。 <br> 1859年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了铅酸蓄电池,为 汽车的用电创造了条件,被称之为“意义深远的发明”。 1860年 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制成了第一部用电火花点燃煤气的煤气机。 <br> 1862年 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研制出二冲程内燃机。其他人开始研究四冲程发动机。 <br> 1867年 德国工程师奥托(1832--1891)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煤气发动机。 <br> 1876年 奥托制成了单缸卧式、压缩比为2.5的3千瓦煤气机。 <br> 1886年 ①1月29日,德国曼海姆专利局批准卡尔·本茨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轮汽车申请的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②德国人哥德利普·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③奥托宣布放弃自己所获得的四冲程发动机专利,任何人都可根据需要随意制作。 <br> 1887年 ①卡尔·本茨将他的第一辆汽车卖给了法国人埃米尔·罗杰斯,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的销售。②卡尔·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 1888年 ①法国标致公司成立②英国人邓禄普发明充气轮胎。 <br> 1889年 ①戴姆勒在他的汽车上用装有滑动小齿轮的4速齿轮传动装置。 ②6月9日,戴姆勒的V型发动机在德国获得专利,后来卡尔·奔驰在自己的汽车上用了这种类型的发动机,并付给戴姆勒3.7万马克专利费。③法国人标致研制成功齿轮变速器和差速装置。 <br> 1890年 ①戴姆勒成立公司。 ②美国人奥兹成立汽油发动机生产厂。 <br> 1891年 ①美国芝加哥研制出第一辆电动汽车。②法国人潘赫德和莱瓦索尔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结构型式,并设计了专用底盘。这一结构奠定了汽车传动的基本型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全世界广泛仿效。 <br> 1892年 美国人杜里埃发明喉管型喷雾化油器。 <br> 1893年 ①德国人狄塞尔在其论文《转动式热机原理和结构》中,首次论述了柴油发动机原理。②法国巴黎开始实行车辆登记、使用车牌并发放驾驶证。③杜里埃研制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 1894年 ①狄塞尔展出他的第一台商品型柴油发动机。②法国人米其林兄弟发明充气式橡胶轮胎。③奔驰公司生产了135辆维多利亚牌汽车,并用了米其林发明的可拆卸式充气轮胎。 <br> 1895年 ①世界上第一本汽车杂志《时代》在美国出版发行。②法国人莱瓦索尔研制出用手操纵的齿轮变速传动装置。 ③美国首次举行汽车比赛,获得冠军者用9小时跑完50英里(80.45千米)的路程。<br> 1896年 ①亨利·福特研制成功2缸4轮汽车。②美国出版物中首次使用“汽车”(Automobile)单词。 ③美国人将油灯用于汽车照明。④英国人首次使用石棉制动片。 <br> ⑤德国首次使用汽车计程表。 ⑥伦敦首次举办国际汽车博览会,展出了小轿车、客货两用车和电动汽车。⑦标致公司成立。 ⑧德国人杜茨成为经营出租汽车的鼻祖。 ⑨日本进口首辆汽车。 18年 ①奥兹在美国密执安州的兰辛市创办了“奥兹汽车厂”。 ②美国举办首次汽车刊物展览(5月13日)。 ③英国兰切斯特牌汽车用了高压润滑系统,发明人由此而获得专利。 ④美国首次实行汽车保险,鲁密斯对其生产的单缸汽车按0.75%的费率进行了财产保险。 ⑤英国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协会——汽车俱乐部,即现在的R.A.C前身。 ⑥狄塞尔制成压缩点火式1.1千瓦柴油发动机,热效率高达26%。令世界为之震惊。 ⑦英国人乔治·史密斯成为第一个酒后开车被判有罪的人。 <br> 1898年 ①美国人富兰克林研制出顶置气门4缸风冷式发动机。②第一辆公共汽车问世。③转子发动机问世。 ④法国人雷诺将万向节首先用于汽车传动,并发明伞齿轮式主减速器传动装置,取代了链条传动。 ⑤雷诺公司成立。⑥英国人制成柴油发动机汽车。 <br> 1899年 ①第一辆菲亚特汽车问世。②带有整体水箱的的蜂窝式散热器、分档变速器和脚踏式加速器首先由戴姆勒应用。 ③纽约成立全美第一家汽车修理厂。④德国人西韦尔成为第一位死于的汽车司机。 </p> 1900年 ①美国奥兹牌汽车投产。②威廉·麦金莱(18-1901年间任美国第25届总统)成为第一个乘坐汽车的。③德国制造出第一辆装甲车。 ④全金属车身问世。⑤德国人保时捷研制出带曲面挡风板的汽车。⑥奔驰公司以钢材代替木材制作车架。 <br> ⑦倾斜式圆形方向盘首次在德国使用。⑧纽约颁发第一份汽车驾驶执照,称“工程师证书”。 <br> 1901年 ①位于底特律的奥兹汽车厂发生火灾,恢复生产后用由各分散车间转包零件加工和装配的生产组织方式。后来这些车间相继独立,使底特律发展成为了汽车城。②纽约开始发放汽车牌照(带号码的铝制圆盘)。③德国波许公司发明高压磁电机点火装置。④奥兹莫比尔汽车首先使用转速表。⑤低压磁电机点火系统被戴姆勒公司用。 <br> ⑥中国进口第一辆汽车。<br> 1902年 ①卡迪拉克汽车公司成立。②盘式制动器专利被英国人获得。③鼓式制动器专利由法国人雷诺获得。④后桥独立式悬架被法国人装于赛车。⑤磨擦式减震器在英国使用。⑥用两个前轮的转动代替轴的转动的艾利奥特转向原理开始应用。⑦美国汽车协会在芝加哥成立。 <br> 1903年 ①福特汽车公司成立。②法国研制出第一台V型发动机。③伦敦出现出租汽车。④美国古德伊尔轮胎公司获无内胎轮胎专利。⑤英国生产全钢车身的轿车。⑥“交通安全之父”伊诺出版《驾车的规则》一书。⑦美国波士顿警察最先购买汽车执行警务。 <br> 1904年 ①气压制动系统开始用。②卡迪拉克汽车装用防盗点火系统。③美国研制出防刺漏式轮胎。④英国希思发明液压制动系统。 <br> 1905年 ①法国研制出封闭式驱动桥。②法国研制出轮胎压力计。③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成立。<br> 1906年 ①带弹簧的保险杠问世。②前轮制动器在德国问世。③别克公司将蓄电池作为轿车的标准配备。④法国勒芒举办首次汽车大奖赛。⑤扭力杆式减震器问世。 <br> 1907年 ①劳斯莱斯公司开始生产“幻影”牌旅行车。②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汽车功率计算公式,该公式后来被一些国家作为汽车征税的依据。③法国用乙炔车灯。 <br> ④日本制造出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br> 1908年 ①卡迪拉克公司因生产可互换零件的汽车而获得英国汽车俱乐部颁发的杜瓦奖。②福特“T”型车问世,福特流水式生产线建成,开始了崭新的汽车生产方式。 <br> ③杜兰特创办通用汽车公司。④轮胎刻纹机在美国问世。⑤电喇叭被美国人在汽车上应用。 <br> 1909年 ①美国印第纳州建成第一条高速赛车道,这是印地赛车的起源。②卡迪拉克公司并于通用。<br> 1910年 美国出现消防车。 <br> 1911年 ①美国底特律市的公路上首次标出中心线。②美国举行500英里汽车赛,获胜者的汽车上首次安装了后视镜。③德车卡门提出流线型概念。④法国人标致设计出4轮制动器。⑤电灯被美国人用于汽车照明。⑥汽车股票在纽约上市。 <br> 1912年 ①自动起动器在卡迪拉克汽车上被首次装用。②双凸轮顶置式发动机在瑞士问世。③别克V12型发动机用了铝制活塞。④轮胎材料中加炭黑可以提高耐磨性的实验获得成功。 <br> 1913年 ①四门桥车问世。②曲面风挡玻璃问世。③汽车前大灯被置于挡泥板上。 <br> ④汽车销售首次用分期付款。⑤第一个加油站建成。<br> 1914年 ①全钢车身的道奇牌客车问世。②底特律出现第一个管理交通的停止信号灯。③云母质绝缘体的火花塞在英国问世。④英国生产双层客车。<br> 1915年 ①可拆卸式轮辋代替了嵌入式轮辋。②箱型车身的“T”型车问世。<br> 1916年 ①倾斜式挡风玻璃流行,手动刮水器被装于汽车。②美国人开始使用停车灯。③英国最后一批“皮尔逊-考克斯”牌蒸汽汽车停产。 <br> 1917年 林肯汽车公司成立。 <br> 1918年 ①美国登记客车数超过500万辆。②美国人麦克姆·罗西德制成四轮液压制动器并获专利。③雪佛兰与通用公司合并。④英籍德国人阿克曼申请平行连杆式转向机构专利,后来法国人琼特将其改为梯形连杆式。 <br> 1919年 ①福特公司客车产量达75万辆,超过美国客车产量的1/3。②高效制动器装车使用。 1920年 ①日本成立东洋汽车工业公司。②美国修筑了全长为191千米的高速公路。 <br> ③雪铁龙和蓝旗公司开始用钢板冲压盘式车轮。④通用公司在车内安装顶灯。⑤林肯牌汽车问世。 <br> 1921年 ①林肯汽车将转向信号装置列为标准配备。②福特汽车产量占美国总产量的55.45%。③镀镍技术被应用于散热器和车灯。 ④四乙基铅在汽油中具有抗爆作用被发现。 ⑤底特律设计出同步交通信号灯和高出地面的安全平台。⑥第一家汽车饭店开张。⑦可调式汽车座椅问世。 <br> 1922年 ①空气滤清器、油量指示器被应用于汽车。②蓝旗汽车用了V6型发动机和四轮独立悬挂装置。 ③橡胶悬挂装置在美国问世。 ④专门研究交通工程、车辆管理等问题的“伊诺交通基金会”成立。 <br> 1923年 ①戴姆勒公司发明自动喷漆装置。②奔驰公司生产出第一辆柴油载货车。 <br> ③福特公司年产汽车200万辆。④菲亚特公司推出调式方向盘。⑤法国勒芒首次举行24小时汽车车赛。 <br> 1924年 ①杜邦公司推出新型快干漆。②美国每7人拥有一辆汽车。③富兰克林研制出离合器中的减震装置。④莫来石瓷质绝缘体的火花塞在美国问世。⑤波许公司开始生产电动刮水器。⑥第一条收费公路在意大利通车。⑦双丝式前大灯问世。 <br> 1925年 ①奥兹莫比尔5座汽车问世。②本年度供给用户的汽车附属装置有:千斤顶、停车信号灯、水箱锁盖、行李架、反光镜、烟灰盒、点烟器和温度计等。③克莱斯勒公司成立。 <br> 1926年 ①奔驰与戴姆勒公司合并,开始生产梅谢苔丝——奔驰牌汽车。 ②美国研制出汽油辛烷值测定表,使汽油的抗爆性有了衡量标准。 ③驱动桥高度降低及双曲线齿轮的用使汽车重心得以降低。 ④通用公司将汽车大灯变光开关由方向盘移到了地板上,改用脚操纵。 ⑤通用公司成立车身外形画室。 ⑥卡迪拉克公司使用防碎玻璃。 <br> 1927年 ①真空自动增压器问世。②通过用在钢制部件中充填毛织物和射流消声的方法使汽车得以消音。 ③第27届国际汽车博览会展出的汽车表明了轿车发展的趋势:空气滤清器、汽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曲轴箱换气装置和后视镜被纷纷用。 ④“T”型车停产,累计生产15007033辆,它为美国汽车的</B>普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⑤液力制动器问世。<br> 1928年 ①福特“A”型车取代了风糜全球的“T”型车。②通用公司推出带有各种豪华饰物的雪佛兰6缸发动机汽车,得到用户好评。③同步变速器用于卡迪拉克汽车。④“宝马”牌汽车问世。 <br> 1929年 ①亨利·福特汽车博物馆对外开放。②汽车尾灯开始安装。③美国将收音机作为汽车的选用品。 ④“汽车之父”卡尔·奔驰去世。 <br> 1930年 ①超低压轮胎问世,提高了汽车在松软路面行驶的性能。②镀锡活塞问世。 <br> ③戴姆勒公司将液力耦合器用于汽车,改变了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 <br> 1931年 ①用独立悬架的汽车问世。②通用公司确立第一大汽车生产公司地位。 <br> ③离心式、真空式点火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由克莱斯勒公司研制成功。1932年 圆环形挡泥板被用。 <br> 1933年 ①丰田自动织布机厂成立汽车部,该部后来独立为丰田汽车公司。②日产汽车公司的前身塞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③非贯通式汽车通风系统研制成功。 ④汽车停放收费计数器问世。 <br> 1934年 ①克莱斯勒“气流”牌客车问世,该车率先用了流线型车身,属于甲壳虫车身的一类。②雪铁龙前轮驱动汽车问世。 ③半自动变速器问世。 <br> 1935年 ①全球汽车保有量达3500万辆。②手动按扭式齿轮变速器问世。③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始生产氧化铝瓷质绝缘体火花塞。④美洲虎高级轿车问世。 <br> 1936年 ①由刚制扭力杆和双管路紧急制动系统组成的新型安全装置问世。②日本三菱公司开始生产汽车。③最先装用柴油发动机的奔驰260D型小汽车问世。 <br> 1937年 ①丰田汽车公司在立。②五十铃汽车公司成立。③“普利茅茨”牌汽车开始用安全玻璃。 ④福特推出V8型汽车。 ⑤大众公司成立,甲虫型汽车问世. 1938年 ①空调装置被美国人用于汽车。②人们对汽车升力现象开始注意。 1939年 ①美国汽车产量达到750万辆。②奥兹莫比尔汽车用了液压-机械联合传动系统。 1940年 ①克莱斯勒公司研制出安全轮辋,它可保证轮胎被刺穿后不脱离轮辋。②封闭式汽车前大灯问世。<br> 1941年 ①四速半自动变速器及液压联轴器由克莱斯勒公司研制成功。②四轮吉普车在美国问世。<br> 1942年 ①因“二战”需要,美国军车产量超过民用车。②水陆两用坦克问世。 <br> 1943年 通用公司大量生产航空发动机。 <br> 1944年 ①通用公司生产水陆两用汽车。②美国向前苏联提供34.5万辆汽车,以支援其抗击德国法西斯。 <br> 1945年 通用公司工人大罢工。 <br> 1946年 ①后置发动机客车问世。 ②全钢客货两用车问世。③米西林公司研制出子午线轮胎。 ④轿车首次装用无线电话。 <br> 1947年 ①“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去世。 ②日本生产战后第一批“达特桑”牌汽车。③法拉利牌汽车问世。 <br> 1948年 ①本田公司成立。②曲面挡风玻璃问世。③无内胎式轮胎问世。④奔驰轿车首次装用电动车窗。 <br> 1949年 ①克莱斯勒汽车用点火钥匙起动。②福特公司推出V8船型轿车。 <br> 1950年 ①英国人获蝶式制动器专利。②英国陆虎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汽车。 ③本年度汽车产量为1057万辆,首次超过1000万辆。④第一台直喷式柴油机问世。⑤国际汽车联合会成立,规范的汽车比赛自此开始。 <br> 1951年 克莱斯勒公司推出具有半球形燃烧室的V8S发动机。 <br> 1952年 ①美国通用公司推出“别克”牌小轿车,该车成为鱼型车身的代表。②转向助力器装车使用。③美国人开始用座椅安全带。 <br> 1953年 ①玻璃纤维薄板加钢筋构成的车身问世。②福特公司第4000万辆汽车下线。 <br> ③美国人戴纳·富勒创造了264千米/小时的地面行驶记录,该记录一直保持了18年。④通用公司累计生产5000多万辆汽车。 ⑤美洲虎汽车装用蝶式制动器。 ⑥晶体管被应用于汽车点火系。 <br> 1954年 ①三角转子式发动机问世。②燃油喷射式发动机问世。 <br> 1955年 ①福特“雷鸟”牌两座位汽车问世,这是最能代表美国个人用车的第一种车型。②福特公司创造了日产汽车10877辆的世界记录。 ③丰田公司推出“”牌汽车。 ④电控门锁问世。 <br> 1956年 ①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解放”牌汽车问世。②四大灯照明系统被用。 <br> 1957年 ①林肯-大陆汽车用组合车身。②带冷却片的制动毂问世。 <br> 1958年 ①日本富士公司研制出“速波360”型汽车。②无级变速器问世。③日本公司首次向美国出口汽车。 <br> 1959年 ①英国推出的“迷你”牌小型汽车,该车用前轮驱动和横置式发动机。②丰田公司在美国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③奔驰公司首次进行汽车碰撞和翻滚试验。④控制污染的曲轴箱通气阀研制成功。 <br> 1960年 ①卡迪拉克推出“一次性底盘润滑油”。②“雷鸟”牌轿车用外摆式转向轮。③克莱斯勒公司制成实用型汽车交流发电机。 <br> 1961年 ①奔驰汽车用了带前后司服——助推装置的盘式制动器。②合成橡胶轮胎问世,其寿命比普通橡胶轮胎提高一倍以上。 <br> 1962年 ①聚酯树酯轮胎线研制成功。②丰田公司推广“看板”作业方式,后被世界各国企业界所仿效。③法国研制出碘钨汽车前灯。 <br> 1963年 ①内部带有备胎的轮胎问世,该轮胎能在外胎爆裂以后,利用备胎继续行驶160千米以上。 ②全球汽车年产量超过2000万辆,达到2038万辆。③本田汽车问世。④楔型汽车问世。 <br> 1964年 ①旁蒂克“强力”牌轿车开创了用涡轮发动机的新时代。②福特公司用计算机设计新车型。③自动变速箱上的选择按扭按照“倒车-空档-驱动-低速-高速”的顺序实现了标准化。④福特公司开始用电控喷漆新工艺。 ⑤半球形燃烧室问世。 <br> 1965年 ①美国颁布《机动车辆安全法规》、《净化空气法案》。②美国汽车厂商仍傲视群雄,美、日、德三国汽车年产量分别为1112万辆、187万辆、298万辆。 <br> 1966年 ①美国用可折叠式方向盘。②英国人设计出车内空气排出系统,该方式后来被普遍用。 <br> 1967年 ①通用公司推出使点火钥匙与报警器相配合的防盗装置。②隐蔽式挡风玻璃刮水器开始流行。③通用公司累计生产了1亿辆汽车。 ④韩国成立现代汽车公司。 <br> 1968年 ①废气排出控制系统成为各种汽车上的标准设备。②美国累计生产了2.5亿辆汽车。③丰田公司年产量达到100万辆。 1969年 奥迪轿车获瓦尔德汽车外形奖。 世界汽车百年历史 10年 ①奔驰公司研制出模拟防抱死制动系统。②丰田公司建成多用汽车风洞。 <br> ③艾柯卡出任福特公司总经理。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br> 11年 ①德国保时捷公司生产的“月球漫游者”被美国“阿波罗1号”宇宙飞船送往月球执行任务,创造了汽车在外星行驶的奇迹。②雪佛兰公司推出全铝发动机。 < ③日本本田公司研制出复合涡流控制燃烧式发动机(CVCC),该机装有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其排气净化水平达到美国15年开始实施的《净化空气法案》标准。 ④世界汽车年产量突破3000万辆大关,达到3343万辆。⑤奥迪公司被大众公司兼并。 12年 ①甲壳虫汽车累计产量超过1500多万辆,打破了福特“T”型车所保持的单一型累计产量最高的世界记录。 ②韩国成立大宇公司。<br> 13年 ①美国规定:所有在美销售的新型客车都必须安装前后保险杠,并能经受得住9千米/小时的碰撞。 ②石油危机爆发,燃油价格大幅度上涨。③克莱斯勒公司制成电子点火器。④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方式”在全日本推广,继而引起全世界注意。 14年 ①美国规定新型客车都必须装备座椅安全带和点火装置联锁系统。②大众公司本部停产甲壳虫。 15年 ①美国开始实施10年修订的《净化空气法案》,对 汽车的</B>废气排放进行极其严格的控制。②美国汽车开始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③依维柯公司成立。 16年 ①奔驰公司改建成全尺寸现代化汽车风洞,气流速度高达270千米/小时。 ②标致公司与雪铁龙公司合并。 ③本田“雅阁”牌轿车问世. 17年 ①第一次国际电动汽车会议在美国举行,公上展出了100多辆电动汽车。 ②世界汽车年产量突破4000万辆,达到4095万辆。 18年 ①日本研制出复合燃料的汽车,即内燃机-电动汽车。②首次汽车足球赛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 19年 ①艾柯卡被福特公司解职,后出任克莱斯勒公司总经理、总裁。 ②雪佛兰公司第一亿辆汽车下线。 ③巴西生产出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④高尔夫车被推向市场。 1980年 ①日本汽车年产量(1104万辆)首次超过美国(801万辆),成为世界头号汽车生产王国。 ②西班牙试制出太阳能汽车。 1981年 ①前轮驱动型汽车开始在美国流行。②日本研制出可原地转向的汽车。③福特公司研制出以甲烷为燃料的汽车,每升甲烷可行驶11.5千米。④第2000万辆甲虫型汽车下线。 1982年 ①福特公司的双涡轮V8型高速发动机获得普利克斯大奖。②美国汽车年产量降低到1958年以来的最低点-510万辆。 ③ 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已成为汽车的重要设计指标。④批量生产的轿车风阻系数首次达到0.3(奥迪100型)。 1983年 ①福特公司推出符合空气动力学概念的新型“雷鸟”牌轿车。②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被广泛使用。③铜芯火花塞问世。 年 ①林肯公司的“大陆”和“马克Ⅱ”型轿车用了可调整的空气悬架系统,成为美国市场上的一流轿车。②克莱斯勒公司与中国北京合资生产切诺基牌吉普车。③美国研制出全塑料发动机,自重84千克。④通用、丰田公司合营的“新联合汽车公司”投产。⑤美国纽约规定:十人以下乘用车的司机、前排乘客和儿童必须使用安全带。 1985年 ①日本向美国出口的汽车达到300万辆,为日后两国间的汽车贸易磨擦埋下了导火索。②美国出产的豪华型轿车普遍用了防抱死制动系统。 ③6月25-29日,世界第一届太阳能汽车竞赛在瑞士举行,有68辆汽车参赛,获得第一名的奔驰牌汽车时速达71千米。④日本日产公司和马自达公司开发出后轮转向汽车。 ⑤丰田公司试制出一种车身、底盘和轴距都可伸长、缩短的小客车。⑥通用公司累计生产汽车2.53亿辆。⑦中德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 ①通用公司收购莲花公司。②丰田公司累计生产5000万辆汽车。 1987年 ①福特公司投资350万英镑建立汽车驾驶性能检测室。②克莱斯勒公司向中国“一汽”供应发动机技术与设备。③克莱斯勒公司收购美国汽车公司。 1988年 ①中国“一汽”引进奥迪公司在南非厂的“奥迪100”车身旧模具生产线。②高尔夫车累计产量达到1000万辆。③法拉利去世。 1989年 本田可变气门控制系统问世。 1990年 ①本田导航系统问世。 ②无人驾驶汽车问世,激光、超声波、电视摄像机取代了人眼。

生物系统工程是干什么的

生物系统工程学(Biological systems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学的一个分支。 生物系统工程学可简述为生物系统论、仿生工程与基因工程的整合,涉及医疗诊断、药物筛选、遗传育种与生物制药等产业,包括了转基因生物反应器、分子与细胞生物计算机等技术开发。 2002年,曾邦哲在德国提出细胞计算机模型(cell automatics, the bio-computer),2003年美国贝克莱大学J.Keasling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合成生物学系 - 系统生物学基础的遗传工程,用酵母细胞表达天然植物药箐篙素分子,实现工程微生物代谢工程制药。用高通量生物技术、计算机设计技术、纳米生物技术,人工合成全基因乃至基因组,把细胞作为计算机来重新进行人工设计,将带来细胞制药厂和细胞生物分子计算机的产业化。系统生物工程是系统生物学的工程应用,包括合成生物学。欧美科技权威机构称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与分子生物技术时代已经转向系统生物工程、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时代。 美国 首次以藻类生物燃料提供部分动力的飞机及氢燃料电池无人机试飞,研发出“电池”,重视可燃冰的开潜力,加大对智能电网的研发投入。 毛黎(驻美国记者)2009年1月6日,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一架以生物燃料作为部分燃料的飞机进行了试飞,这是首次以取自藻类等植物的燃料作为飞机燃料。 3月,美国联合环境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首次成功地开发出了经济且利于环境的、将水藻油转换成生物柴油的途径。新方法至少比现有方法减少40%的成本,且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 伊利诺斯大学利用玉米作物中的“光泽15”(Glossy15)基因及转基因技术开发出了一种理论上可以大量生产生物质的玉米作物。 在3月公布的经济刺激中,美宣布拨款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技术。 4月初,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首次成功研制出“”电池,其与用于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先进充电电池不仅在储能和动力性能上相媲美,且可以用来为众多的小型便携式电器提供电能。 5月,哥伦比亚大学表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种用于开海底可燃冰的密封调压空心钻,提高了出产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有望用于商业开发。 6月,美国迅力光能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制造大型可卷曲太阳能板的技术。它能十分方便地安装于屋顶和车辆外,预计2010年正式上市。 7月,加州大学开发出了一种通过在铝箔上生长直立的纳米柱来制作新型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该技术的光电转换率可达6%,生产成本可低至单晶硅太阳能板的1/10。 10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研制的氢动力燃料电池无人机“离子虎”在试验飞行中,持续飞行时间达23小时17分钟,创下燃料电池无人机的飞行时间新纪录。 俄罗斯 部署2030年前的核电发展,启用首个使用废物生成的生物瓦斯发电的小型热电站,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动工。 张浩(驻俄罗斯记者)2009年1月20日,俄总理普京批准了《2020年前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效率国家政策重点方向》。“政策重点”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宗旨和原则,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用电规模指标及其落实相关措施。 1月31日,俄罗斯首个使用废物生成的生物瓦斯发电的小型热电站在莫斯科正式启用。该热电站利用生物瓦斯领域最先进技术,能够将废水生成瓦斯并保证净化设备的功效和生态安全,是目前俄罗斯境内唯一完全使用生物瓦斯发电的热电站。 4月,俄罗斯国家核能集团公司召开会议,部署2030年前俄罗斯核电发展。根据这一,俄罗斯将新建核电站装置26座,核电在国家电力总产量中的比例达到25%—30%,届时俄核电规模和核电在国家电力中所占比例将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世界首座浮动核电站项目于2009年上半年动工。这一低功率浮动核电站将于2012年交付使用,不仅能提供电能、热能,还能淡化海水,最低使用寿命为38年,主要应用于俄北部及远东等地区供电、气田开发等。 德国 开发出高效转化甲烷气体为甲醇燃料的新型催化剂,第一座海上风力发电装置投入使用,首座混合能源电厂开建。 顾钢(驻德国记者)2009年,德国马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固体催化剂,能使甲烷气体方便高效地转化成甲醇燃料,这项成果对有效利用天然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国第一座海上风力发电装置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名为“阿尔法范土斯”的近海风力发电场建造的12座类似风力发电装置中的一个。“阿尔法范土斯”近海风力发电场建成后,每年生产的电力可供5万户居民使用。 4月,位于勃兰登堡州普伦茨劳的德国首座集风能、氢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于一体的混合能源电厂举行奠基仪式,到2010年,这座投资2100万欧元的电厂可以生产6兆瓦的电力。 法国 推广电动自行车,可充电混合动力车年底上路,绿色能源、核能并重发展。 李钊(驻法国记者)法国提供无息或优惠鼓励节能。法国与银行、建筑业及房地产从业者签署了多项协议,为集体和个人改装房屋提供无息或优惠,以鼓励他们节约更多的能源。 3月9日,巴黎市议会出台措施,对购买电动自行车的个人和企业给予补贴,以鼓励更多的人使用这种能耗低、污染小的交通工具。 3月18日,法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宣布,法国电力公司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联合研制的100辆新一代可充电混合动力车将于年底驶上法国街头。 6月9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说,法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同时也不会放弃核能开发。法国希望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至少23%。 7月30日,法国宣布设立“国家能源研究联盟”,以充分调动不同机构的,提高法国在能源方面的研究能力和效率。 9月,法国总统萨科齐正式宣布,法国将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国内征收碳税,征税标准初步定为每吨二氧化碳17欧元。后因民众反对,推迟至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英国 公布“全球气温升高4℃影响图”。 何屹(驻英国记者)2009年,英国公布了一份“全球气温升高4℃影响图”,该图以最新的气候预测模型为基础,强调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革命前上升4℃可能造成的影响。 9月初,一份名为《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评估》的报告在伦敦出炉,报告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适应并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估计遗漏了一些领域,而对另一些领域的成本估计不足,其实际成本要比《公约》估计的高出2倍到3倍。 加拿大 发现可用于寻找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嗜热菌,开发出新型水处理技术。 杜华斌(驻加拿大记者)加拿大科学家在挪威附近的北冰洋下低于零摄氏度的沉积物中,发现了一种数目庞大、处于冬眠状态的嗜热菌。该发现有可能使科学家有机会追踪到来自海底热环境中渗出的热流,从而可能找到海底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 雷克海德大学科学家将光催化技术和电化学氧化法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该技术能更廉价、更有效地去除污水中难以清除的污染物。 韩国 成功开发环保型船舶,拟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设施,推行“绿报信息发展”。 邰举(驻韩国记者)2009年,韩国STX造船海洋公司宣布成功开发出“环保型船舶”,通过使用高等级燃料等一系列技术革新,大幅减少了尾气有害物质排量,并能节约一半左右的燃油费用。 韩国研究小组研发出了可使用全部可见光谱能量的全色染料感应太阳能电池技术,有望大幅提高电池效率。 韩国在釜山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设施,通过反渗透方式,每天生产4.5万吨自来水。 韩国将在2011年底前建造韩国规模最大的1.5兆瓦沼气发电设施。 韩国推行“绿报信息发展”,帮助IT产业在2012年前减少7千万吨碳排放量,每年节省20亿美元以上的碳处理费用。 日本 加大家用太阳能发电普及力度,利用废弃物进行新型生物燃料技术开发。 葛进(驻日本记者)从2009年2月开始,日本加大家用太阳能发电普及力度。对于安装家用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家庭不但给予补助金,而且还购买家庭发电所剩余的电量。 日开始新型生物燃料技术开发,该技术的研发目的是使用非食用植物作为燃料的来源,目前中使用的原料主要包括麦秆、稻草以及林业生产中的废弃物。 以色列 研发出智能太阳能电池板、路面发电技术、新型太阳能热电装置和空气制水机。 郑晓春(驻以色列记者)前沿太阳能公司开发出一种智能太阳能电池板,可实时监测其运行状况。使用这种太阳能电池板不仅能比传统太阳能电池板多提供25%的能量,还有助于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因诺瓦太克公司利用压电晶体开发出一种路面发电技术,当汽车或行人经过时,路面在压力作用下产生电流,可供家庭或公共设施照明使用。 奥拉太阳能公司研发出一种可兼用太阳能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发电的新型太阳能热电装置。这种装置用了太阳能热电技术,可混合使用太阳能和天然气、沼气、生物柴油等传统能源,十分适合村庄或中小型社区使用。 以色列空气制水公司研发出一种能将空气中的水分转变为饮用水的空气制水机,可用于小型社区和边远地区小范围供水,也可用于特殊环境下的供水,如发生供水恐怖袭击后的紧急救援等。 巴西 生物柴油科研突破技术瓶颈,研究第二代生物乙醇技术,兴建可避免破坏森林的水电站。 张新生(驻巴西记者)2008年—2009年度,巴西科技部投入4000万雷亚尔(1美元相当于2.15雷亚尔)开发生物柴油项目。 巴西国家技术研究院正在加紧研究利用各种生物废弃物的第二代生物乙醇技术,可大大降低生物乙醇的生产成本,节省土地,将带来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1月,巴西农牧业研究院发现大面积种植的一种棕榈树可作为提炼生物柴油的油料作物。这种棕榈树耐受贫瘠的土地,可在牧场和丛林地带种植,且产油量高、种植简单、赢利明显,适合小生产者开发。 9月,巴西推进一种“革命性”的能源模式,兴建可避免对森林造成破坏的水电站。一旦水电厂中心设施建设完毕,被砍伐的植被就将恢复原貌。 南非 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发展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加快电动汽车生产步伐。 李学华(驻南非记者)2009年3月3日至6日,南非召开应对气候变化政策高峰会,为出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提供框架文件。根据规划,南非将在2010年底正式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2012年11月前,将其细化成具体的法律条文和财政措施。 4月,南非能源管理局推出“可再生能源保护价格”(REFIT),对垃圾填埋沼气、小型水电、风能和集热式太阳能等4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保护价;10月,又将生物质发电、大规模光伏发电等纳入REFIT。 4月16日,最佳能源公司宣布加快电动汽车JOULE的批量生产步伐,预计2012年将达到年产5万辆的目标,其中80%将出口。JOULE的成功推出将使南非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处于世界前沿。 6月,南非能源部部长迪普奥·彼得斯在南非议会审议预算时表示,南非正在开展一项名为“工业能源公园”的概念项目,重点开发聚光太阳能发电(CSP)技术。 6月24日,南非PBMR公司发言人汤姆·费雷拉称,该公司将在2018年建成南非第一座功率为80兆瓦的基于球床燃料技术的核电及热处理厂。PBMR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满足新一代核能系统要求的堆型。 8月,南非瓦尔理工大学发明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将大大降低风力发电的成本,且更容易制造,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南非能源部表示,拟开发多种财经工具,推出一系列财政措施,如“可再生能源保护价格”、“可再生能源财政补贴”、“可再生能源市场转化工程”、“可再生能源凭证交易”以及“南非风能工程”等,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 11月,南非宣布《太阳能热水器》,在未来5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安装1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到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所占比例将达到50%。 乌克兰 研制小型无人机用于农业环保。 程刚(驻乌克兰记者)国立航空大学成功研制出小型无人驾驶飞行器——“扎伊沃尔M6”系统,目的在于推广环保型的农业技术,可以加大农作物的保护力度,提高经济技术效益,获得更环保的食品。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掌握系统的生物科学,以及机电、信息、计算机等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备与生物学家和专业工程师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在复杂的生物生产系统和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去部门、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从事生物加工工程、生态系统工程、食品工程、园艺工程、农业工程、动物系统工程、水产工程、人类工程、医学工程、微生物系统工程、水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技术监督、质量论证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本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核心课程《生物生产机器人》、《3S技术与精细农业》为国家精品课程。 主要课程: 生物环境工程、自动控制理论、生物生产机器人、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生物系统模拟、3S(GPS、GIS、RS)技术与精细农业、生物环境检测与控制等。

铂族金属

2002年世界铂族金属产量估计为1356.8万oz,比上年增长3.4%。铂供应量虽然同比增长5%,而需求量同比增长11.3%,致使铂仍呈短缺局面,国际铂价上升。钯金属供应量再度下降18.4%,需求量也再度下降15.3%,但市场仍相对供应过剩46.5万oz,钯价继续下跌。2003年铂族金属价格承袭了2002年的态势,铂价继续上升,并达23年来历史最高水平,钯和铑价格持续下跌。

一、储量和

截至2003年底世界铂族金属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71000 t和80000 t。南非铂族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其次有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四国储量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99%(表1)。世界铂族金属量估计在10万t以上,主要产于南非的布什维尔德杂岩体中。2003年南非的10个生产矿山均产在布什维尔德杂岩体中,其中9个矿山从梅林斯基层和UG-2铬铁矿层中生产,一个矿山从杂容体北翼的脉体(platreef)中生产。

表1 2002年世界铂族金属储量和储量基础 单位:t

铂族金属矿床主要有3种类型:①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硫化铜-镍矿型铂族金属矿床,是世界铂族金属储量和产量的最主要来源,著名矿床有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体铜-镍硫化物铂族金属矿床,俄罗斯诺里尔斯克含铂族金属铜-镍硫化物矿床和加拿大萨德伯里含铂族金属铜-镍硫化物矿床等;②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铁矿型铂族金属矿床,如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体中与UG-2铬铁矿层有关的铂族金属矿床和俄罗斯的与纯橄榄岩中巢状铬铁矿矿体有关的铂族金属矿床等;③砂铂矿床,主要分布于哥伦比亚、美国、加拿大和前苏联。

与上述传统类型不同,近年俄罗斯在伊尔库茨克州发现产在黑色页岩系中的苏霍伊洛克(“干谷”)矿床有金储量1550 t,铂储量约250 t。俄地质学家认为,这一新类型的发现将改变世界铂族来源的格局。

铂族金属矿床是近年国外矿产勘查的一个新热点,2002年世界铂族金属勘查继续升温,铂族金属勘查投资占世界非燃料固体矿产投资的比例已达6.0%。世界投入铂族金属的勘查投资达1.0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52.9%。勘查项目明显增多,发现的有意义铂族金属矿床有:在南非的Blue Ridge地区获得147 t金和铂族金属,在Sheba's Ridge地区勘查获得铂族金属557 t;在澳大利亚的西澳Munni Munni 地区和Panton地区分别获得63.8 t和140 t铂族金属;在芬兰的Suhanko地区获得283 t金和铂族金属。中国云南金宝山铂钯矿打到高品位矿体,铂+钯2.88~6.g/t等。2003年世界铂族金属勘查投资进一步增长,为1.31亿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26%。

二、生产

铂族金属生产主要集中于南非和俄罗斯,产量主要来自世界5个矿区:南非布什维尔德、俄罗斯诺里尔斯克、美国斯提耳沃特、加拿大萨德伯里和津巴布韦大岩墙。南非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铂族金属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2002年世界铂族金属产量估计为1356.8万oz,比上年增长3.4%,其中:世界最大铂族金属生产国南非铂族金属产量约770.9万oz,比2001年上升4.8%。

2002年世界铂金属产量为591.6万oz,比2001年上升2.2%,世界最大的铂生产国南非铂产量430.2万oz,同比上升2.7%,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的俄罗斯铂产量112.5万oz,同比下降2.8%,以上两国铂产量分别占世界铂总产量的72.7%和19%。北美的铂产量增加9%,为37万oz,其中斯提耳沃特(Stillwater)产量因矿石品位下降,铂产量11.3万oz。在加拿大,北美钯业有限公司在安大略的Lac des Iles矿山铂族金属产量增长80%,达23.8万oz,其中铂产量1.9万oz。

2002年世界钯金属产量581.9万oz,比2001年增长2.3%,世界第一大钯生产国俄罗斯钯产量270.1万oz,同比下降1.2%,第二大产钯国南非钯产量206.6万oz,同比增长2.6%,以上两国钯产量分别占世界钯总产量的46.4%和35.5%。

2002年除铂钯外的其他铂族金属产量为183.3万oz,比2001年增长11.6%(表2)。

表2 世界铂族金属矿山产量 单位:万oz

续表

2002年铂金属总供应量为656万oz,比2001年增加了31万oz,增幅为5%(表3),南非铂产量大幅度增长是世界铂族金属供应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但市场仍供不应求。其中南非向市场供应量比2001年增加8.3%,为446.0万oz,占世界铂总供应量的68.0%。其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铂生产商安格罗铂公司(Anglo Platinum)铂产量增长6.7%,为225万oz,再一次刷新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得益于Rustenburg UG-2项目一期和Modikwa项目的启动;位居全球第二位的铂生产商羚羊(Lmpala)铂公司铂产量上升6%,为107万oz,主要得益于科荣道尔(Kroondal)矿山铂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其增幅约40%,为13.5万oz,其鳄鱼河(Crocodile)矿山产量仍保持在3万oz;罗恩闵(Lonmin)铂公司产量增加约8%,为78万oz,诺萨姆(Northam)矿山精炼铂产量继续保持在去年的19万oz水平。

俄罗斯铂供应量从去年的110万oz减少到95万oz,同比下降13.6%,主要是俄罗斯的国家储备日渐减少。美国国防部后勤署(DLA)抛售9万oz的铂。再生铂产量55.5万oz,比去年增长4.7%。

2002年世界钯金属供应量为728万oz,比上年下降了164万oz,但市场供应仍相对过剩46.5万oz。南非和北美由于新矿的开及增加产能,推动了这些国家的钯产量继续增长,而俄罗斯钯出口量进一步大幅度减少,使全球钯供应量下降18.4%。南非钯供应量为217.5万oz,同比增长9.6%,销售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钯供应国,占世界钯供应总量的29.9%。北美的钯产量因斯提耳沃特和北美钯业公司产量的增加钯供应量上升15%,为95万oz。俄罗斯钯供应量180万oz,占世界钯总供应量的24.7%,比2001年锐减60%。为了控制钯价下跌,自2001年7月俄罗斯停止了钯的现货销售,并大幅度缩减钯出口量以缓解市场供应过剩局面。2002年7月,俄罗斯最大铂族金属生产商诺里尔斯克镍(Norilsk Nickel)公司表示,将以长期供货合同的方式与最终用户商谈钯的销售问题。11月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以3.41亿欧元收购美国斯提尔沃特(StillWater)矿业公司51%的股份。根据协议,Stillwater公司每年至少向Norilsk公司购买100万oz的钯,然后转卖给Stillwater公司的客户,此交易将在2003年第二季度完成。此举是为俄罗斯建立一个铂族金属海外和稳定的钯销售市场。从汽车催化剂中回收的钯为35万oz,达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6.7%。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汽车工业开始在尾气净化器中大量使用富钯基催化剂,目前这些汽车大部分被淘汰,其中的催化剂回收的钯明显增加。美国国防部后勤署(DLA)抛售了30万oz的钯,其目前的钯库存已下降到22.5万oz。

表3 世界铂钯金属供应量 单位:万oz

三、用途和消费

铂族金属具有催化作用、化学稳定性、热电稳定性及色泽美观等优良属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催化转化器、珠宝业、电子业、石油精炼、化学、玻璃、牙科等领域。铂和钯也是作为投资用途的重要金属。在铂族金属中,铂用途最广,用量最多。铂的主要消费领域是汽车催化转化器生产和珠宝业,两者约占总消费量的70%以上,其他消费领域是电器和电子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玻璃制造业和投资。钯的消费领域主要是汽车催化转化器和电子工业,此外还有化工、电工和仪器仪表、珠宝业、牙科以及军工等。

2002年世界铂的工业总消费量为708.5万oz,比2001年增长11.3%(表4)。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生产增长速度。相对需求缺口从2001年的11.5万oz扩大到52.5万oz,这已是铂第四个短缺年头。首饰业和汽车业仍是铂主要消费领域,2002年铂饰品消费量为281万oz,比2001年上升10.2%,占铂总消费量的39.7%。其中中国对铂首饰的强劲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全球铂首饰业需求的增长。2002年中国首饰业铂需求又刷新2001年历史最高记录,达150万oz,比2001年的130万oz上升15.4%,连续第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日本首饰用铂消费量连续第三年下降,降幅约10%,为近10年来最低水平,居世界第二位。作为全球第三大铂首饰消费国美国,铂消费上升10%,为31万oz。欧洲首饰消费维持在17万oz水平。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铂的第二大消费领域,2002年西方汽车工业铂需求大幅度增长21.8%,为265.5万oz,达历史最高水平。占铂总消费量的37.5%。由于2000年和2001年钯价飞涨且供货不稳,使汽车制造商转向价格较低且供货较稳定的铂,另一方面,欧洲柴油机车的普及和各国更加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推动了汽车工业中铂的需求。未来新兴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铂需求的增长。

2002年世界钯消费再次下降15.3%,为681.5万oz。需求因汽车业大量削减库存和替代品的增加而下降。汽车工业用钯448.5万oz,比2001年下降16.2%。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一是以铂代钯削减了钯的用量。2000年钯价暴涨,汽车商开始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增加铂的用量,以减少对钯的依赖。尽管2001~2002年钯价大幅度下降,但由于催化剂生产中因铂钯间的转换引发的生产设备等的变化耗费资金大、历时长,从而遏制了该领域中钯的消费。二是柴油机车取代汽油机车。近几年,整个西欧地区柴油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呈连年增长的趋势,而柴油机车尾气催化剂中只用铂作催化剂,因此,其市场份额的增长必然影响汽车工业中钯的用量。三是催化剂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其中贵金属的用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一直使用铂族金属作为控制尾气排放的重要材料,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铂族金属的高昂价格时刻提醒着生产商研发更加便宜的替代材料,从而降低钯用量。

其他领域钯消费大幅度下降了13.5%。20世纪80年代,电子工业曾是钯的最大用户,90年代,汽车业取代电子业,成为钯的最大用户。2001年高昂的钯价及俄罗斯供货的不稳定性使生产商在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中大量使用基本金属取代其中的钯。2002年该领域钯用量下降到100万oz以下,为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牙科中的钯需求保持在75万oz水平。目前钯的新应用领域正在研究开发,如生产用于燃料电池的氢储备,清洁氢或99.99%氢。此项工程中的钯年消费量将达30~50t,将促进钯需求的增长。

2002年世界铑的需求仍稳定在10万oz左右。

表4 世界铂钯消费量 单位:万oz

四、市场和价格

2002年铂族金属价格呈两种不同的态势,铂价上升,钯价和铑价下跌。2002年全球铂需求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已连续4年供应短缺,主要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末钯价暴涨导致铂在汽车领域应用增长和中国首饰用铂的增加,从而推动铂价上升。2002年初,铂价延续了2001年底的升势,在3月份达500美元/oz,4月中旬,南非Anglo铂业公司贵金属精炼厂工人罢工促使铂价突破550美元/oz;此后一直到9月份,铂价在520~570美元/oz间波动;10月份,市场的供应紧缺拉升铂价上升至580美元/oz以上;12月底,铂价在580~600美元/oz左右徘徊。全年的铂最高价为607美元/oz,最低价为453美元/oz,振幅为34%。年均铂价539美元/oz,同比增长1.7%。

国际市场钯价经历了2001年底的短暂反弹之后,2002年基本上延续了2001年底的跌势,年初的价格为434美元/oz(KITCO报价,下同),20天的时间里即跌破400美元/oz,随后的4个月钯价在350~400美元/oz的范围内波动;5月份的最后一天,钯价跌破350美元/oz的价位后,在310~330美元/oz波动。11月中旬,钯价跌破300美元/oz价位后,一路走低,年末降至222美元/oz,回落到1998年年初的水平。全年最高价为435美元/oz,最低价为222美元/oz,全年平均价为338美元/oz,比2001年下跌了44%。

2002年国际铑价同钯价一样,呈大幅度下跌之势,年均价为817美元/oz,比上一年下降47.3%。

2003年铂族金属价格承袭了2002年的态势,铂价持续上涨,钯价和铑价进一步下跌。供应持续短缺和需求继续增长使2003年国际铂价创23年来最高水平,从年初600美元/oz上升到2~3月份的700美元/oz,4月中国爆发SARS,首饰业销售受到影响,铂价回落到600美元/oz。随着中国对SARS的有效控制,首饰业销售看好,铂价回升,10月美元持续疲软,刺激基金投资活跃,南非安格鲁公司下调今后3年铂生产目标,加之东西方节日的来临带动了铂首饰消费等多方因素共同促进铂价高涨,12月,铂价突破800美元/oz,全年最高价为840美元/oz,最低价603美元/oz,年均价达692美元/oz,比2002年上涨28.4%。

钯价与铂价截然相反,供应过剩以及需求疲软使国际钯价降低到6年来的最低水平。年初钯价在240美元/oz,3月美伊战争的延时使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受到重创,汽车消费连续下滑,钯价迅速下跌,4月下旬跌至148美元/oz。5~8月一直在160~180美元/oz以下波动,9~12月略回升至200美元/oz左右。全年钯最高价为269美元/oz,最低价为148美元/oz,年均价200美元/oz,比2002年下降40.8%,不足2001年钯价的三分之一。

2003年国际铑价亦呈大幅度下跌之势,年均价为475美元/oz,比2002年下降41.9%。

表5 2001~2003年铂族金属价格 单位:美元/oz

五、重大

(1)需求的增长和连续的供应短缺使铂国际年均价从2002年开始回升至539美元/oz,2003年达692美元/oz,为23年来历史最高水平。

(2)与铂价相反,钯和铑价格因需求下降而大幅度下跌,2002年国际年均钯价和铑价分别暴跌了44%和47.3%。2003年同别进一步下跌了40.8%和41.9%,均为6年来最低水平。

(3)近年钯铂价格此起彼伏的暴涨,促进了全球铂族金属找矿投资,成为国外矿产勘查的一个新热点,2002年世界铂族金属勘查继续升温,勘查投资达1.04亿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52.9%。在世界非燃料固体矿产投资的比例已达6.0%。

(4)2002年南非向市场供应217.5oz的钯,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钯供应国。

(5)2002年11月,全球最大的钯供应商诺里尔斯克镍公司(Norilsk Nickel)以3.41亿欧元收购美国斯提尔沃特(StillWater)矿业公司51%的股份。根据协议,Stillwater公司每年至少向Norilsk公司购买100万oz的钯,然后转卖给Stillwater公司的客户,此交易将在2003年第二季度完成。此举是为俄罗斯建立一个铂族金属海外和稳定的钯销售市场。同时改善市场对俄罗斯供应的不良印象。

(6)中国首饰业铂需求连续第三年居世界首位,达150万oz,比2001年增长15.4%。六、展望

2000年由于钯价飞涨且供货不稳促使钯的替代材料增加,遏制了钯在各领域的消费,尤其是汽车业钯替代品不断增加,导致国际钯价连续大幅度下跌,备受市场冷落。汽车业中铂替代钯促进了铂需求大幅度增长,中国首饰业对铂的强劲需求,进一步促进世界铂的需求增长,国际铂价不断攀升。随着铂价高涨、钯价下跌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生产商们将权衡价格和成本对铂、钯进行“换位”替代,钯需求将逐步回升,铑的需求亦将有所增加。

2002年中国已连续3年居世界首饰消费国之冠,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及国家对环保的重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将越来越严格,汽车业铂族金属消费将呈增长态势,中国铂族金属消费量的剧增,已成为影响国际铂族金属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