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天的感觉》-读书笔记

2.《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

3.《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上)

4.读书笔记|《生命的反转》★★★★☆

5.《博弈论》读书笔记

6.《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书笔记

7.寒假读书笔记(十)读《废井冷眼》有感

8.读书笔记《道德经说什么》?65

《登天的感觉》-读书笔记

油价涨了读书笔记_关于油价上涨的段子

? 《登天的感觉》—岳晓东

《登天的感觉》—岳晓东

前言

? 心理咨询追求的意境:要使人获得“顶峰的体验”(马斯洛)。

? 心理咨询追求的目标: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

?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起源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十九世纪

内容 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提供咨询 为人们在人格、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及变态行为提供治疗

具备知识 不必具有医学方面的知识和训练 心理咨询的知识,医学知识和训练

关系 平等(尊重,理解) 医患(顺从,配合)

其它 不同的专业评核和训练要求,行业发源地:维也纳

? 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人类情感及心灵沟通的艺术。其中沟通与理解的技巧,高于心理咨询中任何其他技巧,而沟通与理解,也正是使人感觉良好的源泉。

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 人是活在相互比较的感觉中的。

? 人越是在比自己成熟或地位该的人面前获得尊重,就越容易消除个人的自卑感。

? 让不尽的泪水洗刷内心的种种委屈。丽莎哭得越痛快,与往事的告别就越彻底。

? 哭,对于宣泄和排遣来询者的不良情绪,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心理咨询场合下,哭经常是来询者自我领悟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 心理咨询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人的自信心。所谓提高人的自信心,就是使人通过改变对不利环境的认识,来增强对自我的良好感觉。

? 现实疗法认为:人的心理失衡与障碍表现皆由于不能在当前的困难和挫折面前承担责任而造成。

? 现实疗法的要点:

a. 人都有爱和被爱两种基本需求

b. 人都具有自主自立能力,也具成长动力

c. 重视现在及未来

d. 十分注重承担责任

e. 强调面质,制定具体计划,不接纳借口,不用惩罚,永不放弃。

? 心理咨询中的沟通需要注意什么:

a. 先让人讲话

b. 先共鸣,后行动。

? 自卑与自信是人性格中的两面,相互排斥却又相互依赖,恰如一个铜板的两面。

我想从哈佛转学

? 凭经验办事,可谓是心理咨询之大忌。

? 反移情倾向,简指咨询者将个人对事物的某种偏好投射到来询者身上的无意识反应。

? 心理咨询的宗旨不是替人决策,而是助人自助。

? 宣泄不良情绪是任何形式咨询的首要任务。

? 听,是善意的表示,是虚心的象征,更是建立同感的基础。听,要求你诚心诚意地出租你的耳朵。

? 当别人找你倾诉某种心灵痛苦时,你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竭力阻止他接着讲,而是让他讲下去,把话讲完。

? 过去的事情是忘不掉的,只有谈清楚了,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 格式塔疗法(自己对自己疾病的觉察、体会和醒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自我治疗方法)的要点:

a. 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询者充分认识到自我在现实中的存在和感受。

b. 人应该将精神集中在现实的生活与感受当中,而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

c. 使人积极面对现实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帮助他完成内心中的那些未完成情结(unfinished business)。这通常指个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灵创伤和刺激经历所留下的不良情绪体验(如懊恼悔恨内疚愤怒等)。它们犹如一个个心结系住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活动。

d. 在咨询手法上,格式塔疗法甚强调帮助来询者由环境支持转向自我支持,以使来询者从一开始就不依赖他人,尽量挖掘个人的潜能。

? 人只要想明白了,才能从根本上甩掉包袱,放松精神,获得平衡,从而不再沉溺于对往事的追悔和懊恼当中,不得自拔。

? 心理平衡就是指人们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

我不想上哈佛大学法学院

? 沟通是打开人心灵之门的钥匙。

? 来询者中心疗法的要点:

a. 人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b. 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人的心理失常。人在交往中获得的肯定越多,则其自我冲突越少,人格发展也越正常。

c. 这一疗法很强调建立具有治疗作用的咨询关系,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作为其基本条件。

d. 在操作技巧上,这一疗法反对操纵或支配来询者,主张在谈话中采取不指责、不评论、不干涉的方式,鼓励来询者言尽其意,直抒己见,以创造一个充满真诚、温暖和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的开放自我。

问你是否还爱我

? 完美主义,指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提出过高过严、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的行为表现。

? 自我中心,指凡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善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的行为表现。

? 心理咨询“虚功”所追求的意境:

a. 可贵:就在于它可以推动来访者去积极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进而提高其自信心与生活的智慧。

b. 难为:就在于这种来访者对自我的深刻反省与认识应该是自发而成的,而不是由咨询说教而致的。

c. 巧妙:就在于咨询者不断启发来访者说出自己想让他说出的话。

d. 高明:就在于来访者不但能独立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也能从中增长人生的智慧。

? 理性情绪疗法的要点:

a. 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

b. 人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3个特征:1)“绝对化要求”即对人或事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2)“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3)“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并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体验。

c. “ABC理论”:在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Consequence)这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到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换言之,一个人情绪困扰的后果C, 并非由事件起因A造成,而是由人对事件A的信念B造成的。所以,B对于个人的思想行为方法起决定性作用。

d. “理性情绪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询者认清其思想中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乎逻辑、理性的信念,以减少个人的自我挫败感,对个人和他人都不再苛求,学会容忍自我与他人。

骗分被罚的思索

?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华盛顿)。

? 你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愚弄某些人,也可能在某些时候愚弄所有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愚弄所有的人。

? 人可以被击倒,但不可以被击败。

? 不需要教训学生去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谈对这一切的认识,则可能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心理学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心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却是在1520年才出现的。

万般内疚为了谁

? 心理咨询是自我行为和心灵的探索过程。挖掘有意识行为背后的无意识动机。

? 你把一堆发霉的食物扫到地毯底下,表面上看来,那堆垃圾是消失了。但事实上,它并没有消失,而是藏在地毯下面腐蚀着你的地毯,直至烂掉它的一角,使你蒙受更大的损失。

? 安慰一个人,不一定非要他忘记过去,而应该帮助他学会怎样正确地面对你过去。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创伤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纾解,可能会留下许多后患。

? 精神分析理论的要点:

a.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又称无意识) 三部分。弗洛 伊德认为,许多心理障碍的形成,是由于那些被压抑在个人潜意识 当中的本能欲望或意念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

b. 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 “快乐原则”;“自我” -“现实原则”;“超我” -“理想原则”。

c. 人在维护自我的心理平衡和健康时,常对生活中的烦恼和精神痛苦采取某种自圆其说或自欺欺人等认识方法,以求心灵的。

d. 为使人们领悟其心理障碍的根源,人们需要接受精神分 析的治疗,通过移情关系的建立来重塑人格。

我是同性恋吗

? 自我确认,依照青少年心理学概念,个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会对自我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他需要对自我的各个方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一过程成为自我确认。

? 认知领悟疗法的要点:

a. 强调认知过程对人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动机的支配作用。主张通过改变来询者的认知模式,并辅之以行为疗法的技术,来矫正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b. 不像精神分析疗法那样,一味追究来询者早年生活经历(主要是指3岁前后)对当前行为的潜意识作用,它主要探讨来询者当前认知方式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c. 强调来询者对自己问题症结中的非理性、非逻辑观念的深刻领悟,并以此来帮助来询者重新认识、评价自我,建立合乎情理的认知模式,摆脱非理性观念对自我的干扰。

我想约你出去行吗

? 内化,指来询者认同或接受咨询者所讲的话,把它当做自我成长的一种内驱力。

? 升华,指人将压抑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在转向社会许可活动中所获得的精神满足。

? 安娜.O-第一个记录在案的精神分析患者,布洛伊尔,催眠,歇斯底里,德国女权主义领袖。

我们的缘分尽了吗

? 交互分析疗法的要点:

a. 人格由3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式自我、成人式自我和儿童式自我。

b. 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护与肯定。

c.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使来询者成为一个统合之人(integrated person),增强成人式自我的效能,而不再受他人支配。

d. 操作技巧上,强调倾听分析的作用。旨在推动来询者深刻反省其人格中父母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的冲突,以成人式自我的眼观来审视个人的生活脚本,积极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增强自信心。

?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心理学实验室在公元前七世纪做的。古埃及国王,2个婴儿分开养育,不跟其说话,测试第一个音节。

走出心灵创伤的深渊

?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突出表现是不善人际交往,对外界反应迟钝,社会适应能力亦很差,常给人一种古怪而不合群的印象。

? 行为疗法的要点:

a.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其中强化对该行为的巩固和消退起决定性作用。强化可采取嘉奖或鼓励(正强化)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批评或惩罚(负强化)的方式。

b. 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利用强化使来询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方式。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促使来询者改变自我,摒弃不良系那个为。

c. 常用疗法有系统脱敏疗法、松弛疗法、模仿学习、自勇训练、厌恶疗法、泛滥疗法等疗法,核心均在于利用控制环境和实施强化来使来询者习得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重塑个人形象。

? 情感矫正体验疗法,主张使患者在催眠和现实中重新体验早年的精神创伤,并予以及时的安抚和温暖体验,以消除患者早年精神创伤遗留的痛苦感受。

后记

?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

a. 同感力:指咨询师能够准确体察、把握来访者的内心感受。

b. 洞察力:指咨询师能够对来访者的认知、情感、行为之动机与相互关系进行归纳总结,透彻分析,深入探讨的能力。

c. 觉察力:指咨询师能够认识并化解自我偏见、偏好及个人在咨询过程中的欠缺。包括自我觉察和行为觉察。

d. 沟通力:指咨询师能够与来访者有效沟通,对来访者的主述能够把握要领,对自己的意念能够准确表达。谈感受、谈具体、少评论、多提问、勤总结、概念化。

? 抑郁症分为四大类:内源性、更年期性、反应性与心因性、神经症。

? 内源抑郁症主要表现为“三少或三低”现象,即情绪低落、话少、语调低沉、动作减少、思维迟钝等。

? 笑,成为林肯缓解压力与抑郁的最佳药方。24岁因恋人去世患抑郁症,一生都在于此搏斗。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1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贝芙莉克莱瑞写的,这本书在1981年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书的封面写着:这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

 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书中的人物吧!汉修先生,他是一个从鲍雷伊二年级开始,就陪伴鲍雷伊写作的人。鲍雷伊,从小妈妈和爸爸离婚了,他和妈妈一起租了间房子住,他从兴奋地写作到厌烦写作,最后到喜欢写作,他和汉修先生相互写信五年,从自己二年级写信写到六年级。在这段时间里,他看了汉修先生写的书,如《狗儿快乐秘诀》、《乞丐熊》等书。

 鲍雷伊的妈妈,她在女人中是十分娇小的,她拼了命地为家里赚钱,养活了这个家。

 鲍雷伊的爸爸,他有了钱,妈妈叫他租间房他不听,而是自己买了辆卡车,不过他的车还欠费。他不管孩子和妻子,自己开辆车到外面生活去了。

 “土匪”是鲍雷伊的狗,它自己爬进爸爸的车里,给爸爸解闷。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鲍雷伊,因为他做的防盗报警器很精致,他真让我佩服。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2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鲍雷伊,他从二年级开始迷上了汉修先生的书,于是他就经常给汉修先生写信。因为鲍雷伊刚开始还不知道信怎么写,第一次只写了一句话,而且还有错别字。但是他经常写信给汉修先生,汉修先生也不时的给鲍雷伊回信,汉修先生有一次回信建议鲍雷伊写日记,这样他是作文就能更出色。他虚心接受汉修先生的劝告,我觉得鲍雷伊是个好孩子,又会体谅他人,因为鲍雷伊知道汉修先生很忙,就在他想和汉修先生说话时,假装给他写信。有一次他的爸爸当了卡车司机,鲍雷伊的妈妈不愿意,于是鲍雷伊的爸爸妈妈离婚了,爸爸把他家之前的狗带走了,而鲍雷伊和妈妈一起生活。但是不久鲍雷伊和妈妈变得很穷,只租了一间小屋,刚开始爸爸还给他打电话,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鲍雷伊的爸爸就好像忘记了他一样,不再给他打电话了。又一次鲍雷伊很想爸爸就给爸爸打电话,本以为爸爸不在这样妈妈就不用付话费了,但爸爸却接了电话,鲍雷伊听到了电话那边有一个男孩在叫爸爸,让爸爸陪他吃披萨,鲍雷伊觉得爸爸抛弃了他,他感到很伤心。但是又一想爸爸有那个男孩就不会觉得孤单了。我觉鲍雷伊很善良,善解人意。之后他又写了一篇文章,在学校里得了小作家一等奖,奖励是和作家吃饭,鲍雷伊问作家有没有见过汉修先生,作家说见过,于是他就和作家聊起了汉修先生的书,他们聊得很快活。回到家,他特别感激汉修先生,于是就给他写了一封信,感谢汉修先生让他写日记的建议,让自己的文章变得更优秀了。我以后也要向鲍雷伊一样,善解人意,体谅他人,经常写日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3

 《亲爱的汉修先生》主要讲述了主角鲍雷伊在父母离异的环境下在学校的趣事,在家中的悲哀、在信、日记中的快乐生活。

 鲍雷伊就读小学五年级,因为妈妈和凯蒂阿姨的有很强的厨艺,做出了很多美食,所以,每当中午鲍雷伊打开饭盒,好都好吃的东西都不见了。因此鲍雷伊读了许多有关组装报警铃的书。最终,他的宝报警铃制作成功了。

 在家中,鲍雷伊经常给老爸打电话,老爸每月都会送给鲍雷伊一些钱。然而有一次,土匪(是一只狗)走丢了,鲍雷伊和爸爸都很伤心。然而不久之后,土匪又被爸爸找回来了,这让鲍雷伊听后满心欢喜。

 在信中,有3首搞笑的诗歌让我笑掉了大牙:

 我开着车载着我的房子,

 看见路上有一只鞋子,

 压扁了像癞蛤蟆小子。

 这是鲍雷伊写得 。

 有一只鞋子

 在二号公路

 沾满了露珠。

 它使我觉得

 无奈又无助。

 这是爸爸的。

 有个孤独的路人真倒霉,

 掉了一只靴子哎呦喂!

 他搭上一辆便车向前冲,

 一路驶入天使的帐篷!

 这时妈妈的。

 《亲爱的汉修先生》告诉我们,父母闹着要离婚其实是件很不好的事情,双方都只想着私人愿望。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看大局观。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4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课外书,名字叫《亲爱的汉修先生》,我特别喜欢书里的雷伊。雷伊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读了本课外书,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和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说出了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及他心中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决心。

 读完这本书后,我很喜欢雷伊这个小朋友,他不但聪明而且可爱。

 说他聪明,可不是吗!他会自己发明防盗警报器,而且是自己去五金店买材料,回到家后自己动手一步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在他的努力下,警报器终于做好了。当他示范给妈妈看时,妈妈笑着夸奖了他。怎么样,雷伊很聪明吧!

 他不但聪明,而且非常可爱。有一次,雷伊要做作家专题报告,他当然想到了汉修先生,于是马上给汉修先生写了一封信,希望汉修先生能回答他几个问题,为了能快点收到回信,在信的后面写了一行字“信信信、快快快、悦悦悦,信信信、慢慢慢、恼恼恼”。相信汉修先生看到他可爱的举动后,肯定会尽快给他回信的。

 我喜欢雷伊这个小朋友,也喜欢《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作者语言幽默,将雷伊写得活灵活现,有时间大家都来读一读吧!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5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这是一本获得国际大奖的小说。你也喜欢看吗?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故事情节吧!

 故事的主人公叫鲍雷伊,在二年级时读了一要课外书,他很喜爱书的作者汉修先生。到了六年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给我们做作家专题报告,我马上就想到汉修先生,赶紧和汉修先生取得联系。

 在信中,雷伊坚定了他要成为著名作家的决心,汉修先生建议他写日记,以后他就经常记日记,不知不觉中作文就有了进步,最后得到了年度小作家征文比赛的荣誉入围奖。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干什么事都要有决心,只要有决心,不怕艰苦,勇于克服困难,就能取得胜利。就像雷伊要成为名作家一样。如果没有理想,没有决心,就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我将来要想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就要从现在开始,多读书,多做科研小实验。从小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6

 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后,我感受到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痛苦、快乐、烦恼、愤怒、宽恕等等的喜怒哀乐。书里的主人公鲍雷伊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他很喜欢汉修先生写的一本书,有很多心里话想跟他说,便用写信的方式与汉修先生进行了有趣的对话。

 在鲍雷伊给汉修先生写过的信中,他跟汉修先生讲述了父母的离异,讲述了自己寂寞无助的实情,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有趣事。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交往,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也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关爱,还写出了一篇获奖作文——鲍雷伊和爸爸坐车旅游的有趣事。(摘抄段落)

 在没有和汉修先生的这一番沟通之前,鲍雷伊生活中有那么多苦恼,转学的带来的痛苦、爸爸妈妈离婚的事实、没有朋友的苦恼等等。联想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又怎么会天天是欢笑呢?现在的我也有烦恼和不开心的时候,也有伤心甚至流泪的时候。可是,可爱的鲍雷伊最终是成长了,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他懂得了谅解,谅解偷他饭盒的小偷。

 读完了《亲爱的汉修先生》,主人公鲍雷伊的点点滴滴的生活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童年经历。真心感谢不是只有欢乐和笑声的生活。生活因为不仅有欢乐和笑声,还有痛苦和烦恼,而丰富多彩。我们要感谢生活,因为我们是生活让我们成长!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7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本书作者:(美国作家)贝芙莉·克莱瑞,运用了写日记和写信的方法,还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主人公鲍雷伊在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读了一本课外读物是作家汉修先生写的。

 主人公鲍雷伊很喜欢汉修先生写的书,所以写信给汉修先生。刚开始鲍雷伊不喜欢、习惯回答汉修先生的问题,后来就渐渐习惯了。熟悉后,鲍雷伊在信上写出了父母离异的事情、转学后很不适应、他自己的内心的孤独......

 和汉修先生信来信往后,鲍雷伊听汉修先生的意见渐渐学会了写作、如何面对生活、了解父母无法共同生活的原因......

 最后学校组织了“小作家征文活动”鲍雷伊参加了,他的作文描写了自己和爸爸坐着卡车的感受、风景......这篇作文,鲍雷伊在小作家征文活动中入围了,可以和作家共进午餐,可惜作家不是鲍雷伊想的汉修先生,与此同时,鲍雷伊下决心要努力练写文章,长大当一名像汉修先生一样的大作家。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8

 暑假里我看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让我非常的感动。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了: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通过鲍雷伊的生活日记与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对话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文中的小男孩鲍雷伊对父母离异的那种悲伤,让我更加地珍惜我们这个家庭的温暖。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鲍雷伊坚持每天写作,他从一个普通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乐观、自信的孩子,真是了不起。他是个自立的孩子,在父母离婚的情况下,他还能自己照顾自己,并且努力学习,在作文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我要学习他的这种勇气和精神,逐渐培养自立能力。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世界上无论什么事,都要经过磕磕绊绊,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9

 读了这本《亲爱的汉修先生》,我觉得鲍雷伊从不喜欢写作和读书到喜欢写作和读书之间经过了很多事情,后来他写的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我真为他高兴,我也要学他爱上读书。

 在鲍雷伊给汉修先生的第一封里,他把“朋”字写成了“明”字,老师又教“朋”是:好朋友连续两个月都不会吵架。我觉得很好笑。鲍雷伊第一次写日记不会写就去请教汉修先生,汉修先生的答复是:“你只要假装给一个人写信就行了。”这样鲍雷伊会写日记了,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

 在圣诞节的当天鲍雷伊没有收到爸爸送的礼物,他很沮丧,谁知道第二天爸爸的礼物被寄过来了,鲍雷伊很高兴,我也替他感到高兴!在爸爸把“土匪”弄丢的那段时间里,我相信鲍雷伊一定非常伤心,我也很为他难过。

 鲍雷伊是一个聪明、活泼、爱动脑筋的孩子,我很喜欢他发明的午餐盒警报器,更喜欢他。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孩子。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10

 《亲爱的汉修先生》是教我们如何进行书面表达的一本书,全书一共125页,我现在已经读到了第52页。

 看到现在,我发现这本书是一个名字叫做鲍雷伊的小男孩一直在给一位叫做“汉修先生”的作家写信的信函内容。这是因为在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要给自己选择一个作家作为对象,进行写信求教,于是这个小男孩就选择了少儿图书作家“汉修先生”(这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个少儿读物《狗儿快乐秘诀》的作者,鲍雷伊之前也曾经给他写信联系过。)。难能可贵的是,他和他的同学们不但给作家们写了信,并且一直坚持着,从不间断,这是我还有我的同学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鲍雷伊的爸爸妈妈很早就离婚了,鲍雷伊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也想找一个人倾诉自己的心情,所以在信件的来往中,说话从不避讳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什么就说什么。我认为这应该也是写作所必须的条件(爸爸也是这样认为的),在我们平时练习习作的时候,就要抛开一切,把自己的心中所想,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

 在鲍雷伊和“汉修先生”越来越深入的信件来往中,他们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他们信里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开始的时候,是“汉修先生”问问题,由鲍雷伊回答,到后来却是鲍雷伊进行提问,让“汉修先生”回答,“汉修先生”还给小男孩介绍了许多好的书籍,希望小男孩多看书,从书中学习如何进行写作。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多读书,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积累知识,并从所看的书中学到写作的窍门。

 我从《亲爱的汉修先生》中学到了,写东西就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平时还要多看书,并且把读书与写作坚持下来,我们总会写出好的文章来的。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11

 你有自己的梦想吗?你在为梦想而努力吗?鲍雷伊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他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他与汉修先生通信,这改变了他的性格,也改变了他的生活。

 鲍雷伊最初给汉修先生写信是二年级的时候,那时他写的信短小简单。到了六年级,他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汉修先生的能信越加频繁,还学会了写日记。他在信中向汉修先生诉说自己刚入学的孤独、父母离异的痛苦。随着他慢慢地成长,在汉修先生的建议以及妈妈的鼓励下,他开始变得开朗,交了知心的朋友,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他与汉修先生的信,见证着一个富有梦想男孩的成长,以及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友谊。

 静静翻完整本书后,我默默地坐了很久。其实在我们身边,一直有着像汉修先生一样的一个人或是一类人。他们引导着你,为你指引方向。而你跟着他们的方向,只要走,便会成功。但如果不走,会永远停滞不前,甚至更加懈怠。

 我们要永远感谢我们生活中的汉修先生,在他们的指引下,绽放最美丽的人生。

 因为做事磨蹭,暑假,笑笑进行读写速度的练习。任选书籍,40-50分钟读完,20分钟完成读书笔记。

 为了偷懒,她选择的都是小学时读过的书,没关系,只要做就好,慢慢成长。

 不急不急,妈妈等得起。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12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看完了。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一点兴趣,都是一篇一篇的日记,太没有意思了。觉得还是《夏洛的网》这本书好看,后来,姥姥让我静下心来,耐心地去阅读它,我才发现这本书不只是日记,还有鲍雷伊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及他的成长经历。

 与其说,汉修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给鲍雷伊提出十个问题:1、你是谁?2、你长什么样子?3、你的家庭是什么样子?4、你住在哪里?5、你有宠物吗?6、你喜欢上学吗?7、谁是你的朋友?8、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9、你有什么烦恼?10、你有什么愿望?这些问题都能让鲍雷伊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是他多次请教汉修先生,练就出来的一手好文笔。我觉得这十个问题,在我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也是要经常问自己的。

 我不喜欢写作文,但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得不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很长时间也憋不出几句话,最后应付一页多纸,草草了事。这本书 使我懂得了要想提高写作能力,要向鲍雷伊那样,坚持多看、多写、多听、多思考,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这本书还使我懂得了,一个人的成长到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痛苦、快乐、烦恼、宽恕等等的喜怒哀乐。

 鲍雷伊能一次次地改变自己,一点点的进步,是我学习的榜样,使我知道做什么事情到要付出努力,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13

 这本书并没有真实的描写故事情节,而是通过一个叫鲍雷伊的人和这个故事里的作家之间写信过程来告诉大家。我看了这本书后有了深刻的启发,那就是—写小说不一定就是实情,也可以这样的去写。

 鲍雷伊在二年级的时候,曾听老师讲过一本《狗儿快乐秘诀》的书才引发了鲍雷伊和汉修先生的对话。自从那以后,汉修先生就经常和鲍雷伊写信聊天。鲍雷伊后来转到一个镇上去上学,老师让他们写信给作家当然,鲍雷伊是第一个想起汉修先生的。汉修先生也给他回了信,并且很搞笑。这能体会出汉修先生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人。后来汉修先生还让鲍雷伊写日记,这也说明汉修先生很爱帮助人,后来在鲍雷伊的日记里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比如午餐丢了,或者是是什么好玩的事情都会出现,还包括爸爸把“土匪”丢了……一系列问题。

 在这本书里,我发现可以把小说写成各式各样的。我认为我也可以把小说写成这样。

 我觉得这个故事里的鲍雷伊是一个很好地小朋友,从一点就能看出,那就是—他做了一个警报午餐盒,准备抓住偷他午餐的人,但是自从装了警报器后,就没有人偷他的午餐了,他很庆幸!因为他们还要在一所学校上学,这就体现出了他的友好,而且如果是我,我会执着把偷午餐的找出来。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有两个,分别是,鲍雷伊和汉修先生。汉修先生帮助了鲍雷伊很多,比如:告诉他该怎样写作文,怎样面对事实……很多问题,汉修先生都会耐心的解答,鲍雷伊也会解答汉修先生的问题,这就说明他们两个都是很热心的人,在这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是最感动我的,因为鲍雷伊的爸爸去看他了,可是爸爸最后连一杯咖啡都没有喝完就走了,我想这时他会很伤心,可是跟我想像的不一样鲍雷伊并没有哭,而他却说好的,这也许就是他的妈妈,还有汉修先生那里学到的吧!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14

 这本书讲的是汉修先生是一位作家,他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小孩叫鲍雷伊,雷伊在小学二年级读了一本书,他很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发现这本书的作者是汉修先生便写信和他联系。他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日记,他不知道日记该怎么写请求汉修先生帮助,于是他跟汉修先生的写的信更多了。在信中,雷伊说了他父母离婚的事情、自己转学后和不适应以及它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来往,雷伊,不但学会了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不能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他还练成了一手好作文,描写了他和爸爸做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比赛的冠军,同时也增加了他成为作家的决心。最后由于他和汉修先生的回信,成为了有名的作家。

 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你坚持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笔记15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开始爸爸妈妈离婚了,法官判定爸爸带走“土匪”(土匪是一只狗),妈妈带走鲍雷伊。就在鲍雷伊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鲍雷伊读了汉修先生一本关于狗的故事—《狗儿快乐秘诀》。到鲍雷伊上四年级的时候有阅读周(给自己喜欢的作家写信),鲍雷伊就给汉修先生写信:“我希望您能用打字机,亲手写一封信给我。过了一段时间,鲍雷伊转到另外一个小学发现他的中午饭不见了,所以他想做一个报警器在午餐盒里,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报警器,中午到了鲍雷伊发现报警器有问题打不开,他按了一下按钮,报警器马上就想起来了。回家后他打电话给爸爸:“爸爸你还好嘛?你和土匪过的怎么样?”鲍雷伊的爸爸回答:“我在装东西的时候不小型把土匪弄丢了!”鲍雷伊很伤心,妈妈安慰鲍雷伊说今天晚上我们去外面吃。有一次老师要同学们是一篇故事,鲍雷伊一开始想写《十个蜡人》,又尝试写《午餐袋之谜》,鲍雷伊想了想爸爸如何变速,就写了《卡车上的一天》。星期一颁奖时刻,鲍雷伊翻到第一页写的是怪兽的故事,第二页是写诗的,在看到三四页,看到自己写的作品《卡车上的一天》很高兴,还和安琪拉女士一起用餐!

 鲍雷伊在不断的学习在不断的进步,他一直在请教汉修先生所以才能写出好作品!

《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上)

笔记目录:

《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上)

《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中)

《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下)

这是一本很短小的书,刚收到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小孩子看的画册呢,很薄的一本,快的话可能十几分钟就看完了,而且内容中的确有很多插画,小孩子一定会喜欢看。

忘记当时为什么买了,估计是看了哪里的推荐,之前可能翻阅过,最近打算清理下存的书,重新翻看下,写写读书笔记。

这是书是关于“逻辑论证”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好像很有道理,让自己无言以对的话,可是认真判断下,就会发现,这根本是两回事儿,没有关系呀。这本书就是教我们怎样发现他们语言中的逻辑漏洞,让我们怼回去!

作者一共整理了十九个例子,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下,下面会举些例子,有些是自己编的,如果错了,请回复我改正,谢谢。

即,依据某观点若成立(或不成立)所产生结果的好坏,来判断一个观点是否正确。一个命题导致不利的后果,并不意味着命题就是假的;同样,即使命题会带来好的结果,也不一定是真的。

就是说命题(观点)的真伪,和它所带来的结果或影响是无关的,比如:

专家说“汽车尾气会导致大气污染”,这个命题是真是假呢?

首先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想“日常出行离不开汽车,没有汽车太不方便了”,然后就认为这个命题是假的,即“汽车尾气不会带来大气污染”,我们根据汽车带来的便利性去判断这个命题的真伪,就犯了这种逻辑谬误。

很明显命题和结果是两个不搭嘎的东西,不能因为结果好坏去影响命题真伪。

是指有意的滑稽的模仿他人论点,以达到公司模仿出来的论点而非实际论点的目的。

这个可能辩论中经常会出现,其实就是说本来命题是A,但是呢,为了反驳它重新描绘了一个命题A',就像造了一个稻草人一样,明明是两个东西,然后去说A'是错误的,那么A也是错误的,做到间接打击。

我们还以上面的命题:“汽车尾气会带来大气污染”为例

有人说“各种工业工厂排放的废气比汽车尾气多的多,工业废气才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说汽车会带来大气污染,太可笑了”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命题说的是会不会带来大气污染,而通过对比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多少来断定汽车尾气不会带来污染,这分明就是新造了一个命题,已经脱离了原命题。

再看一个书中的例子:

达尔文进化论描述的是:“人类和黑猩猩在数百万年前拥有共同的祖先”,

那些反对进化论的人会说:“我的对手试图说服你们,我们是从那些在树上摇来荡去的黑猩猩变过来的,这真实太可笑了”

前者说的是有共同祖先,而后者却说人类是从黑猩猩进化来的,分明就是两个命题,真伪自然也不相同。

若仅仅因为某种观点的起源就贬低或维护它,便犯了这项谬误。

这个其实比较好理解,就是把命题的真伪和说这个命题的人挂上关系,不去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去考虑这个人的好坏或喜误。

比如,马云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所以他说的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明显这样认为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最近这个“JiuJiuLiu”的问题,我就非常不认同;

比如,最近贸易战,大家可能不喜欢特朗普,但是能因为不喜欢这个人就说他所有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要针对观点去做判断,而不是对说出这个观点的“起源”做判断。

权威是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诉诸无关权威就是说不是手头问题专家的人,其观点可能是错误的。

这个和起源谬误有点儿类似,也是和提出观点的人有关,比如A是文学家,他提出了一个数学观点,在文学领域A是权威,但是在数学领域他就不一定是权威了,所以他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这个下面有几种类型,比如诉诸模糊权威,把观点说成“外国专家表示XXX”,虽然这个观点可能根本就是瞎编的,为了增加可信度才说是外国专家,或者相关部门;

其他类型还有诉诸古代智慧等

人身攻击比较好理解,就是在语言上攻击发出这个观点的人本身,而不是针对观点的真伪来讨论。这个和上两个差不多,可以相互借鉴来看。

在诉诸无关权威里我们举了个例子,说A是文学家,那他提出的数学观点就一定是错误的吗?当然不一定,我们要具体来看观点。观点的真伪要看观点本身,而不是去关注提出这个干点的人,感觉这个是在辩论中使用的较多,用来混轮视听,转移话题。

感觉这几个都是在辩论这种场景下使用,诉诸虚伪是人身攻击的一种类型,这个的虚伪是指“你也一样的意思”,通过指出某人的观点与其本人的行为或以往陈述相矛盾来反驳该观点,也就是用指控来回答指控,依然是把注意力从观点本身转移到提出观点的人身上。

书中的一个例子,是A指控B说“你干嘛一直喝我的粥?”,B反驳道“你不是也偷吃爷爷的蜂蜜?”,这种例子很容易出现,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场景,本来B应该解释为什么喝A的粥,可是他用了另一项类似的指控来质疑A,并没有对A的问题作出回答。

读书笔记|《生命的反转》★★★★☆

李文丰;凤凰联动

304页,146000字;阅读时长:2小时17分

2022年第11本。

依旧是不想拿起《奶酪》继续读,惯性溜号,又看了一本。

全书书名是《生命的反转:急重症科医生手记》,一本和过往看过的医学科普书不太一样的科普书。

1 、像小说

怎么说呢,像是侦探小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急重症病例,没有一例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几经波折,经历多次反转。加上开头作者提到,书中有的病例成功了,有的失败的,心里就默认为书中会有不治身亡的病例。

所以阅读的时候,就……很紧张。

每一次反转都很紧张,好几次病人的血压掉下来,或者心跳停止,我就紧张的不得了。

而且每个病例,都不是顺顺当当的,书中所有病例都是急诊+ICU,都是又急又重的,几乎也没有医生一招制敌就找到病灶的,总是不停的怀疑—排除,再怀疑—再排除,然后经过某个意外信息(旁人的一句闲话,或病人家属的某句抱怨,或者同僚的某句点拨),突然灵感迸发,找到病灶真凶。

紧张+跌宕+反转+灵感指导,使得这本书读起来就像看剧或看小说。

2 、小概率的急重症

急诊+ICU,都是急重症,而且书里大多数都不是常见病。还好作者在开篇的时候提了一下:

现实中绝大多数病例都是相对简单的,医生只需要快速地评估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少数病例属于疑难杂症。本书专门记录了那些疑难的、复杂的、“有意思”的病例,并不代表现实生活中的临床情况都这么复杂,读者朋友们对此不要过于担心。

有了这段话垫底,看的时候,就不那么心慌恐惧了,毕竟作者都说了,是小概率的疑难杂症,以避免自己看的时候对号入座,看啥都觉得瘆得慌。

3 、科普的部分很棒

虽然是疑难杂症的重症病例,但对于一些常见的医学概念和疾病、症状,作者的科普非常有力道。简单、直白、容易懂。

从发绀、阑尾炎初期是肚脐附近疼痛,后期才到右下腹疼痛;心肌炎、腹腔镜手术、墨菲征(胆囊触痛征)、羌虫病、气胸、高血压胸闷、反复发热的原因、形成血栓的原因、肌钙蛋白、应激性心肌炎……

这些离我们生活不远不近的疾病症状,都解释的相当直白且清晰。

4 、医学的不确定性

这本书里没有太多对医者情怀的描述,但却用一个个真实复杂的病例,阐述了“医学的不确定性”。

是啊,医生不是神,只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不同人。生命是复杂系统,疾病同样也是。这些似乎人人都懂的道理,当身份角色更换为“患者当事人”的时候,就都被抛之脑后了。

感想有三:

1.不要怀抱侥幸心态,看似普通的感冒发烧肚子疼,可能背后是相当棘手的急重症。

2.如万一不幸遇到小概率的意外,要信医生,也要信命。

3.好好生活,保持健康~~

(没记纸笔笔记,因为几乎所有画线都是科普的医学概念。)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

一场博弈一般包含了4个基本要素:

(1)至少两个参与者。博弈论的参与者又被称为决策主体,也就是在博弈中制定策略的人。没有参与者便不会有博弈,而且参与者至少为两人。 参与者在博弈中的表现便是制定决策与对方的决策抗衡,并为对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自己来制定策略的时候,往往需要参照对方的策略。

(2)利益。从博弈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双方或多方进行博弈的最终目标是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因此,利益是博弈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3)策略。在博弈中,决策主体根据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判断,制定出一个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便是策略。通俗地讲策略就是指决策主体做出来的,用于解答问题的手段,计谋和计策。

(4)信息。利益是博弈的目的,策略是获得利益的手段,而信息就是制定策略的依据,要想制定出战胜对方的策略,就得获得全面的信息,对对方有更多地了解。 博弈的分类 根据博弈的参与者之间是否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博弈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并不是指参与者之间有合作意向,或者合作态度,而是参与者之间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约定或契约,参与者必须在这些协议的范围内进行博弈。 非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在博弈的时候,无法达成一个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协议。

合作博弈是研究合作中如何分配利益的问题,目的是使得协议框架内所有参与者都满意,而非合作博弈的目的是如何为自己争取最大化利益,并不考虑其他参与者的利益。 按照参与者选择策略,作出决定的先后顺序,博弈可以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如果参与者们同时选择策略,或者虽然有先后,但是后做出决策的参与者并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那便是静态博弈。

如果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者是在了解前者策略的前提下界定自己的策略,这种情况就是动态博弈。 按照博弈的结果来分,博弈分为负和博弈、零和博弈和正和博弈。

负和博弈,也就是双方的收获都小于付出,两败俱伤。 零和博弈是指参与者之中一方获益,另一方损失,并且参与者之间获得的利益和损失之和为零。

便是零和博弈最好的体现,只有有赢家就有输家,赢家赢的钱和输家赢的钱肯定是一样多的。 正和博弈又称作双赢博弈、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都能获利,或者一方的利益增加并不影响其他参与者的利益,这种博弈被称为是结局最好的博弈,也就是双赢。

博弈论的核心是参与者通过制定策略,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书笔记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作者是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中信出版集2014年1月出版,28.6万字。

作者塔勒布,安皮里卡资本公司的创办人,著有《随机漫步的傻瓜》(Fooled by Randomness,2001年)和《黑天鹅》(Black Swan,2008年),它们与《反脆弱》构成了塔勒布三部曲。

在《黑天鹅》中,塔勒布向我们揭示了极其罕见而不可预测的事件如何潜伏在世间万物的背后,而在《反脆弱》中,他极力为不确定性正名,让我们看到它有益的一面,甚至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他还建议我们以反脆弱性的方式构建事物。

作者说,“”本书进一步推进了《黑天鹅》中的概念,但本书更像是主体,而《黑天鹅》如同备注--一种理论备注,甚至可能是一份初级的附录。”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定义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仅能从混乱和波动中受益,而且需要这种混乱和波动才能维持生存和实现繁荣的事物的特性。

塔勒布主张: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既然黑天鹅事件无法避免,那就想办法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本书堪称引导我们在黑天鹅的世界中持续生存下去的行动指南。

全书共分7卷25章:

在序言中作者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三元结构,为世界万物在脆弱性频谱上的位置绘制了一幅完整的地图。

在此卷中作者提出了事物的一个新属性,讨论了进化和有机体是最自然的反脆弱性系统。本卷还分析了群体反脆弱性和个体脆弱性之间的权衡。

第1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 脆弱性–强韧性–反脆弱性,就好比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凤凰重生–九头蛇怪;反脆弱性的原型--对毒药免疫的米特拉达梯式解毒法、毒物兴奋效应。作者还提出了“领域依赖性”的概念,认为领域独立造成无法跨领域理解,以至领域依赖。

第2章 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 创伤后成长、极限训练法等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现象随处可见;除经济学领域之外,对某事的痴迷是最具反脆弱性的;爱情、思想、信息等都具有反脆弱性,与其控制信息防范声誉风险,不如置身于一个能从信息的反脆弱性中受益的位置。

第3章 猫与洗衣机。 有机体和机械体之间的区别:机械体在压力下往往会衰竭或折损,而有机体可以从压力源的刺激中受益(变得更强大),但以一定程度为限,且在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更出色。复杂系统和非复杂系统也适用于这一区别。作者认为,“观光化”是种现代病,企图按图索骥,用系统化的方法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从生活中清除出去。

第4章 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此章简述了某些人的反脆弱性是如何产生于其他人的脆弱性的,为什么错误会让一些人而非另一些人受益。作者认为,整体的反脆弱性往往取决于各组成部分的脆弱性,系统的反脆弱性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这是毒物兴奋效应和进化的自然选择之间的差异),“杀不死我的,会杀死其他人”。作者由此谈及集体和个体之间的利益权衡,提出向创业者和冒险者致敬,“英雄主义以及它所赢得的尊重是社会对于那些为了他人而承担风险的人所做出的一种补偿”。

在此卷中作者阐述了由于否认毒物兴奋效应的脆弱性、有机体的自然反脆弱性,将现代系统塞入“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的企图,进而描述了当我们遏制系统(主要是政治系统)的波动性时,是如何让它们更易遭受“黑天鹅”事件的攻击的。该卷还讨论了所谓集权制国家这个发明,以及治疗者所造成的伤害,也就是那些试图帮助你的人最终却严重地伤害了你。

第5章 露天市场与办公室。 从两兄弟的职业状况(银行职员和出租车司机)看两种收入波动之间的差别,波动性有助于改善系统。随后作者用瑞士的例子展现了政治制度的自然反脆弱性以及如何通过管理噪声来实现稳定,瑞士不受从上而下的控制,它的稳定缘自每个层面上都有变动和噪声。作者分析了平均斯坦与极端斯坦之间的区别(前者指众多看似很可怕但汇总后便相互抵消的变化;后者指大部分时间非常稳定、偶尔陷入重大混乱状态的情况;前者充满了许多小的波动,而后者则不规则地出现突变),提出了“远离极端斯坦”的主张。在此章中,作者还阐述了黎巴嫩地区管理、罗马式和平、城邦制国家、由下至上的政治体系,以及市政噪声的稳定效用等,说明集权制管理系统和自治式混乱管理系统的风险特性大不相同,后者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而成就了长期的稳定性。

第6章 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浮而不沉”,持续波动的市场也防止了摧毁性的市场崩盘。作者讲了“布里丹之驴”的故事,认为将随机性噪声注入系统以改善其功能的想法,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作者解释了为稳定有机体和复杂系统(政治、经济等)而进行过度干预所产生的影响、唯知识论的缺陷、美国的外交政策与伪稳定,随后给现化代下了个定义,“人类大规模地治理环境,系统性平整世界的凹凸不平,以及控制波动和排除压力”,并将在第7-8章讨论构成现化化核心的两个要素--天真的干预以及对原本应该任其独立发展的事物强行纠偏而产生的成本、无条件地相信科学预测。

第7章 天真的干预。 作者用切除扁桃体手术等医源性损伤的例子说明“天真的干预”之患,且在各个领域都很普遍;医源性损伤只是平均斯坦,而社会科学和政策所带来的“医源性损伤”却是极端斯坦;旨在消除经济周期的努力,是所有脆弱性的根源。为此,作者赞美拖延,认为拖延源于某些生态或自然的智慧,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作者将神经过敏者与不动声色者作了比较,认为前者大多在对噪声而非真实信息做出反应。作者明确反对把噪声当信号、对噪声过度干预;作者以苏联、法国、瑞典和其他北欧国家为例,论证了我们能够受益于混乱状态,提出了“国家无能的时候反而大有益”的看法;作者警惕“将催化剂与起因混为一谈”现象,认为政治和经济“尾部”事件是不可预测的,人类永远无法把政治和经济变成扑克牌21点游戏中有规律可循的随机性。

第8章 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 作者认为如同有机体和机械体的差异,世界有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另一个是“黑天鹅”领域,这个领域的随机性是无法追踪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恰恰处于“黑天鹅”领域。可是机会主义者试图使用源自动荡–复杂–灾难–分形理论的更为复杂的模型来预测、预知、预言“黑天鹅”。

在此卷中作者介绍了胖子托尼和他对脆弱性的直观检测,并提出了罗马哲学家和行动者塞内加著作中根深蒂固的根本不对称性。

第9章 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 胖子托尼对脆弱性有敏锐的嗅觉,尼罗的长时间午餐,揩脆弱推手的油水。

第10章 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作者以塞内加和斯多葛学派为切入点,解释为什么一切反脆弱性事物所拥有的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因此总是能从波动性、错误和压力——即基本不对称性——中受益。此章作者呈现了塞内加的斯多葛学派及其主旨——情绪驯化,指出塞内加对“不对称性”的看法,不但是本书的核心,也是生活的核心,是强韧性和反脆弱性的关键。作者最后总结,“脆弱性等于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等于不利因素比有利因素更多,即等于不利的不对称性”,“反脆弱性等于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等于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于有利的不对称性”。

第11章 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 迈向反脆弱性的第一步是减少不利因素,而非增加有利因素;要降低自己暴露在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此章引入了杠铃(或双峰)策略,作者认为生物系统中充满了杠铃策略,如,90%的会计师加10%的摇滚明星的择偶模式,进而说明了对不确定性的所有解决方案都是以杠铃的形式呈现的,解释了为什么混合高风险和高度保守行动的方法明显优于简单的中等风险的方法。作者认为,生活中的杠铃策略有助于任何事物从脆弱转变为反脆弱,建议大家“远离黄金中间地带”。

在此卷中作者呈现了世界的神秘特性,事物背后为何总是有某种不对称性,而不是人类的“智慧”,可选择性是如何推动人类进化的。这与作者称之为苏联–哈佛派的理念完全相反。作者用证据(从中世纪的建筑、医学到工程和创新)证明,也许我们最大的资产就是我们最不信任的东西:某些风险承受系统的内置反脆弱性。

第12章 泰勒斯的甜葡萄。 作者讲述了泰勒斯靠榨油机租用权赚足了钱,然后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哲学研究的故事,说明了泰勒斯对自己的生活有选择权。作者认为,不确定性越大,选择权就越有价值;选择权并不关心平均结果,而只关心有利因素。在此,作者提出了“可选择性”的概念,认为我们不必每次都正确,要的只是不做不明智的事,以免伤害自己,随后就能在有利的结果发生后乐享受收益了。作者将此属性称之为“炼金石”或“凸性偏差”。作者还引用了乔布斯“在疯狂之余保持理性,在看到有利机遇时及时抓住”的说法,认为任何试错都可以视为一种选择权,只要能识别有利的结果并利用它就可以了。选择权不仅受益于可变性,也会从小成本的错误中受益。由此作者提出“选择权=不对称性+理性”。总的来说,这一章进一步细化了塞内加“基本不对称性:有利因素超过不利因素”的观点,并通过选择权的形式呈现这种不对称性,因为选择权赋予人获取有利因素而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机会,选择权就是反脆弱性的武器。

第13章 教鸟儿如何飞行。 作者从滚轮旅行箱讲起,并举了医学中大量事例,说明发明在不同层面的创新式应用。进而作者阐述了苏联–哈佛派谬见(给鸟类开设飞行课,并相信这些课程正是这些鸟类具备精谌的飞行技能的原因)属于一种被称为副现象的因果错觉。人们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副现象引发社会行为,事后又为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真实的世界依赖于反脆弱性的智慧,但没有一所大学会承认这一点——就像干预主义者从不接受事情没有他们的介入也可以改善的事实。

第14章 当两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时。 作者从教育讲起,表明教育并不会带来财富,而是有钱之后人们才会接受教育(一种副现象);随后,作者讲到“绿色木材谬误”,绿色木材指的是刚砍下的、还未干的木材,却被人想当然地误解为漆成绿色的木材。作者举例说,人们往往认为战争和石油涨价是同一件事,但事实是虽正确地预测到了战争,却因石油囤积太多以至油价大跌。由此作者提出不应将经济学家从校园里请出来,放在决策者的位置上;经济学家可以启发我们怎么做,却不应该指手画脚地告诉我们怎么做。“正确的事情”通常是反脆弱性带来的回报。作者认为,知识总是与脆弱性相关,专家灌输给我们一种与自由探索相冲突的方法;知识可分成两类——正式的知识和胖子托尼式的知识,后者深深扎根于试错和冒险带来的反脆弱中,采用的是不利因素更少的杠铃策略,即一种去知识化的冒险形式。总的来说,反脆弱性的冒险——而不是教育和正式的、有组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创新和增长,而教科书撰写者却掩盖了这一事实。我们往往以系统性的方式,贬低实践者,并使其陷入绿色木材谬误。

第15章 失败者撰写的历史 。作者认为因一系列的偏见,历史学家格外青睐副现象和其他虚幻的因果关系。作者在调查期权定价公式的来源中证实:交易员的推理比公式有效得多。“实践者是不写文章的,他们只会放手去做;飞鸟果然会飞,但那些教导它们飞行的人,正是写故事的人。”作者进而嘲讽道,“历史实际上是由失败者撰写的,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学术地位也得到保护”。作者强调,理论是解决问题后的产物,但不能反过来说;现实中行得通的事物往往源于实践,而不是理论。随后作者举例说明医疗领域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和明显的漂移现象,以目的论的方式发现的药物太少了,药物用途多次变更,集体试错结果推动了治疗方法的应用。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作者发现研究者往往“将缺乏证明某事的证据错当成证明某事不存在的证据“,这意味着:“对反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好消息从过去的数据中是找不到的,而对于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坏消息倒是很罕见”,“在一个损失有限而潜在利益无限的正业中,你看不到的东西可能很重要,但其踪迹却被掩埋在历史数据之中”。最后,作者肯定了实践工作者通过试错和自由探索做出的历史贡献。

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 在这一章,作者从私人生活和个人教育角度,继续讨论了目的论和无序。“只要我们的生活遵循正常的秩序,我们就需要一些随机性、混乱性、冒险性、不确定性、自我发现、非致命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那些摈弃按部就班的人,也摈弃了观光般的生活方式”。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和研读经历,倡导成为杠铃式自学者,学校教育通过考试就行,关键是要追随自己的爱好深入自学。

第17章 胖子托尼和苏格拉底的辩论。 作者虚拟了胖子托尼对话苏格拉底的情景,质疑了苏格拉底体现出的定义性知识的优越性,“有些事性我不理解未必表示我无知”(尼采)。作者认为哲学家谈论真与假,而真正过日子的人谈论风险和回报,即脆弱性和反脆弱性;真与假在人类的决策中扮演着糟糕的、辅助性的角色,起主宰作用的是真与假所带来的回报。“决策主要基于脆弱性,而不怎么取决于真假以及真与假的概率”。

在此卷中作者阐述了炼金石及其对立面:如何将铅变成黄金,以及将黄金变成铅。其核心技术性内容由两章构成(这是本书的技术性支柱),剖析了脆弱性(它是非线性的,更具体地说,具有凸性效应),并显示了某类凸性战略的优势。

第18章 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 作者从一块巨石产生的伤害要远大于1000块小石子,引申到脆弱性一般都是非线性的,极端事件对脆弱性事物的伤害程度远高于一系列温和事件造成的伤害,“对于反脆弱性物体来说,在一定限度内,冲击越强,带来的益处越大,相应的伤害也更小”。非线性分成两种:凹性效应(曲线向内,像在噘嘴)、凸性效应(曲线向外,有如笑脸),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反脆弱的。随后,作者将凸性效应应用到交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说明“加总的单元越多,其和就变得与各组成部分越不同”,平均斯坦因为随机性变化而成了极端斯坦。有意思的是,作者还将凸性效应运用到健康领域及其它理论框架,对“平衡膳食”提出了质疑,同时提倡“跑步,而不是步行”;“小是可能是丑陋的,但肯定不那么脆弱”,“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规模会让你受伤”,“忍痛会因规模加大而恶化”,“瓶颈是所有忍痛效应的源法”.....作者认为,不管在什么领域,从瓷杯子到组织,到政治制度,再到公司规模,或机场延误,脆弱性总是隐藏在非线性中。

第19章 炼金石与反炼金石。 作者讲述了用反炼金石来识别脆弱性的方法,如车流量增加10万辆,行车时间会延长10分钟,可再增10万辆,行车时间可能要延长到30分钟,这种加剧恶化就是负凸性效应。“如果一个人在变化面前是脆弱的,那么平均数的概念就没有意义”,通过大量案例和模型分析,作者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你拥有有利的不对称性,或正凸性,从长远来看,你会做得相当不错,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表现优于平均数。不确定性越强,可选择的作用越大,你的表现就越好。

否定法关注的是无法直接用语言描述的事物,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表达某个事物,我们至少可以描述它不是什么。此卷基于这样的概念:时间更容易抺去一些东西,而不是构建一些东西,时间也更容易摧毁脆弱的事物--无论是建筑还是理念。在此卷中作者显示了减法较之加法所呈现的智慧和有效性(“无为”胜过“有为”)。

第20章 时间与脆弱性。 由于存在非线性,时间越长,预测准确性下降得越快。通过否定法进行预测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通过否定法展望未来就是从未来中排除或削减不属于未来的东西。越活越年轻:林迪效应,旧事物超越新事物的预期剩余寿命与旧事物本身已存活的寿命成正比。在本章,作者还谈论了新事物狂热症和跑步机效应(不断期待购买更新款产品的冲动)、建筑和不可逆转的新事物狂热,有时非理性认知比理性认知更具优势,“时间可作为噪声的清洁剂,把所有言过其实的作品都扔进时间的垃圾桶”;“如果某个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而它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那不管你认为合理与否,都可以预期它还会存在更长的时间”。

第21章 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本章介绍了凸性效应的概念和医疗领域的举证责任,以及对医源性损伤的风险评估。为什么病得很重的人有凸性回报,而健康的人有凹性效应的风险?医疗具有正向的不对称性(凸性效应),所以往往采用泰勒斯模式而非亚里士多德模式,即根据收益而非知识来做决策。医源性损伤的首要原则:经验主义,即我们不需要有证据证明受到伤害,才能宣称某种药物或者不自然的肯定法疗是危险的。医源性损伤的第二原则:非线性反应,即我们不应该让基本上健康的人去冒险,但对那些被认为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则应该冒更多的风险。

第22章 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减法医疗,削减一定金额的医疗开支(将削减范围限于并非急需治疗的外科手术和治疗上),有助于延长大多数富裕国家人民的寿命。偶然节食、限制卡路里的摄入量,有助于疾病治疗和寿命延长。我们对饥饿的反应,也就是我们的反脆弱性被低估了。在詹森不等式适用的地方,不规律反而可能是一剂良药。有证据显示,我们在约束的压力下只会变得更加体力充沛和健康。作者说自己会释然地和这个世界说再见,因为“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在此卷中作者从脆弱性转移的角度讨论伦理,即是否一方获得了利益,而另一方受到了伤害,并指出这一问题的产生源于没有“切身利益”。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性与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作者认为现代化最严重的问题在于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从一方向另一方的恶意转移,即只有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却受害。这是一种代理问题,而代理问题的典型案例是雇用职用经理人来管理一个不属于他的企业。作者反对“空谈者的免费选择权”,认为解决方案在于强制他们付出切身利益,不承担风险就不要发表意见。作者对斯蒂格利茨综合症提出了警告,认为斯蒂格利茨综合症=(可能出发点是善意的)脆弱推手+事后过滤式选择,是最严重的一种纯纸上谈兵式的学者综合症。而解决良策是“不要询问任何人意见、预测或建设。只要问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就行”。

第24章 给职业戴上伦理光环。 本章讲了另一种形式的可选择性:人们如何以过滤式选择法挑选某些道德规范来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或者如何利用公职来满足个人的贪欲。合乎道德的可选择性机制是:人们应该依据自己的信念采取行动,而不是根据行动选择自己的信念。

第25章 结语

所有真实的想法都可以提炼成一个核心问题。核心论点从来都不只是理论概括,它更像是一台引擎。本书的核心是: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脆弱性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

《反脆弱》是一本很有意思、内涵很丰富的书,值得细细品读。这本书就像是一棵树,生长在夏天的树,枝繁叶茂,它的主干是清晰的,但远远的,你看不清,甚至走近,也不像冬日的树那样一目了解,但是它的美就在于此,在于它的枝繁叶茂,每枝枝丫都延伸而去,舒展开来,摇曳生姿,顾盼生辉。

寒假读书笔记(十)读《废井冷眼》有感

唐朝有一个藩国——渤海国。一个充分汲取了大唐文明的自治藩国,成为当时东北大地最先进的一个政权。

它的首府“上京龙泉府”曾有着不输长安城的豪华宫殿,有着高度发达的经济,曾在牡丹江上修过五座跨江大桥。一度被称为“海东盛国”。

却因为自己的富庶招来了周围部落的嫉妒和仇恨,兴盛了两百多年以后被契丹所灭。

余秋雨在文中写到:“在人类历史上,一切高度文明的城堡被攻克后,下场总是特别悲惨。因为胜利者知道,域保里边已经形成了一种远远高于自己的文明秩序。攻下来后,无法控制,无法融入,无法改造,除了毁灭,别无他途。……

于是他们在掠取财物后下令:腾出都城,举国南迁,然后放一把火,把整个城市烧掉。”

一把大火过后,整个都市只剩下一口废井,如“一副把一切都看倦了的千年冷眼。”

然后,200年后,契丹被金所灭,120年后,金被蒙古和南宋所灭,不久后,南宋被蒙古所灭……

余秋雨说冷眼般的废井在看着这一切,其实在看着的又何止是废井,朝代变换更迭,文明在相互倾轧又被互相毁灭,当时光的风沙吹拂走了这一切,只剩下遗址废墟在冷眼旁观着这一场又一场的闹剧,不知道在它们心里,会不会嘲笑这永不知足的可笑又可怜的人类。

读书笔记《道德经说什么》?65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R十行采集:

1.为无为:道家讲的无为,就是按照道的方式来作为,想要有为,先要懂得无为的道理,不要妄为,要抓住关键,举重若轻,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所以为无为。用无为的方式达到无不为的效果,更好的效果。

2.事无事: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懂得无事的道理,不要多事,不要找事,不要刁难,不要扰民。

3.味无味:“真水无香”。饮食讲究清淡,寡味,少油少盐。最高的味道,反而是没有味道,无味。

4.大小、多少:这是告诉大家要“大其小”、要“多其少”,要把小事看得很重要,细节决定成败。

5.报怨以德:按照相反相成的道理,对别人的埋怨、恩怨,应该站在“德”的角度,用道的东西去感化。“人之不善,何弃之有?”用这种智慧和层次,让大家一起回归到正道。

6.图难于其易:“图”,图谋、计划。你计划想要做难的事情,要从容易的事情做起。

7.为大于其细:想要做大的事情,得从小的事情一步一步来。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所有的难事,都要从容易的事情做起。想要做大的事情,要从小的事情做起。

9.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是”,这样,“以”,所以。所以有智慧的领导者就是不说大话,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起,一步一步完成计划,最后实现大的蓝图,好的结果,水到渠成。

10.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以管窥天,以锥扎地,我们视力更集中,这样事情才能做得更踏实,扎得更透。我们每一次的进步,虽然看起来好像只是一点点,但是积累起来就不得了。

11.轻诺必寡信:“言善信”。人说话要讲信用,要有诚信。没把握做成的事,不要轻易去答应。这是一个严厉的警告。

12.多易必多难:把这个事情看得很容易,最后一定出问题。小事情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平常要形成把容易的事情当作难的事情来做的习惯。

13.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所以有智慧的人,把这容易的事情都看作很难,反而结果没有什么难的事情了。难易相成。

一行精华: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感受,启发,行动:

1.本章是老子哲学对立辩证统一的案例合集,有和无,大和小,多和少,难和易,这些看似对立的两方面,在道家哲学里,又被统一到了一起,实现了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2.关于老子“报怨以德”和孔子“以德报怨不如以直报怨”的异同。单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矛盾的。但是我们要把词语放在文章中看,要考虑到文章针对的读者是什么人,才能正确解读。

孔子的《论语》是一篇语录,讲的是孔子提倡的待人接物的道理,希望大家遵守,从而都成为君子。因此“报怨”是指如何针对他人的怨恨,包括对自己的恶意或恶行。所以“君子不可欺之以方”,要以直报怨,不要以德报怨,否则就会助长这些恶意或恶行。

而老子的《道德经》是著述领导艺术和哲学思想的作品,对象是领导者。因此“报怨”是指领导者如何对待有怨恨的人,犯过错误的人,不善之人。老子指出不要放弃他们,要用德行来教育,感化他们,报怨以德。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怨”是指行为,而《道德经》里的“怨”是指个体,指人。目标不同,自然操作方式也不同。对待行为要“惩前毖后”,让他承担因此造成的后果和责任。但是对待人,要“治病救人”,给他悔改的机会。

现代社会的司法系统,就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对待犯罪行为,判刑,罚款,让其承担后果;但是对待人员,则教育感化,促其改过自新。并号召社会不要歧视刑满释放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