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的油价_2019年伊拉克本国油价
1.油价最便宜国家有哪些?
2.伊拉克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3.沙特石油心脏遇袭,油价为何创28年最大涨幅?
油价最便宜国家有哪些?
第十位:阿尔及利亚,每升0.32美元(约合RMB 2.0元)
阿尔及利亚是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石油储量居非洲第三,排在前两位的是利比亚和尼日利亚。
第九位:阿曼,每升0.32美元(约合RMB 2.0元)
阿曼是中东地区非OPEC成员中,已探明产量的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其石油储量约为55亿桶。该地区石油产量从2007年开始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0年,其年产油量已经达到了86万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已经占据该国GDP的47%。
第八位:埃及,每升0.30美元(约合RMB 1.9元)
埃及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同时也是非洲最大的炼油地。由于其国内需求上升,该国也会进口一些石油产品。另外,2010年时,该国的石油产量已经下降到每日73.6万桶,而天然气则有望成为一项更大的收入来源。
第七位:卡塔尔,每升0.24美元(约合RMB 1.5元)
作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和OPEC成员国,卡塔尔在2009年的世界原油最大出口国排名中位列第16位。随着经济发展,低价和石油补贴的实施,自2000年以来,卡塔尔的国内石油消费量已经增长了3倍。2011年,卡塔尔成为海湾国家中人均GDP第二高的国家。据悉,卡塔尔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54亿桶,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占到该国GDP的50%以上。
第六位:科威特,每升0.22美元(约合RMB 1.4元)
科威特石油储量居全球第六位,是OPEC中的顶级石油生产和出口国。石油出口收入占到科威特GDP的一半以上,占到该国国家财政收入的95%。科威特石油总公司,到2020年石油产能将增长到每日400万桶。相对于出口而言,科威特国内消耗的石油量较少,去年科威特87%的石油产量用于出口。
第五位:巴林,每升0.21美元(约合RMB 1.3元)
相比邻国而言,巴林石油产量较少,其主要经济发展动力来自扩展零售和旅游等,目前巴林已经成为波斯湾地区的银行中心。2005年,巴林与美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并被联合国作为阿拉伯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鉴于巴林国内局势的变化,其国内汽油等补贴可能被很快取消。
第四位:土库曼斯坦,每升0.19美元(约合RMB 1.2元)
鉴于国内政策的变化,土库曼斯坦的汽车车主可能会享受到每月120升的免费汽油,这也意味着每升0.19美元的汽油价格形同虚设。但该国承诺的补贴会至少持续到2030年,相对石油储备较低的情况而言,这样的承诺是否会兑现,还尚不清楚。
第三位:利比亚,每升0.14美元(约合RMB 0.88元)
在去年反抗卡扎菲期间,利比亚的石油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坏,该国最大的炼油厂也被关闭。目前,该国在临时执政委员会的执掌下,正在恢复生产和出口石油能力的过程中。
第二位:沙特阿拉伯,每升0.13美元(约合RMB 0.82元)
沙特阿拉伯每年在汽油、柴油价格方面的补贴约为133亿美元。OPEC近期宣布,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方面,委内瑞拉已经超过了沙特阿拉伯。但拉丁美洲对石油投资者的吸引力还非常小,因此,沙特阿拉伯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据悉,今年一月该国每天原油出口750万桶,现在这一数字已经提升到900万桶,以如此产量出口原油将会维持多久?全球石油价格是否还会持续攀高?
第一位:委内瑞拉,每升0.05美元(约合RMB 0.32元)
随着2012年10月的国内大选临近,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深知提高汽油和柴油价格将是政治上冒险的一步。该国上一次试图提高汽油价格还要追溯到1989年。预计,委内瑞拉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继续维持燃料比瓶装水更低价的情况。
伊拉克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伊拉克石油丰富,据2008年BP世界能源统计,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1150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5%,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居世界第三位(除加拿大外)。伊拉克石油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伊拉克支柱产业,也是伊拉克战争后重整经济的重要条件。石油和天然气收入是伊拉克收入主要来源,占其GDP的60%和出口收入的90%。国际市场高起的油价推动了伊拉克经济的持续增长,2007年伊拉克GDP增长10.2%,比2006年高出3.7%。
一、伊拉克石油工业近况
伊拉克现有73个油田,其中超特大型油田6个、特大型油田17个、大油田20个。代表性油田有南部的鲁迈拉油田和北部的基尔库克油田,目前约45%的石油产量来自鲁迈拉,20%多来自基尔库克。受伊拉克战争和国内局势影响,伊拉克国内油气勘探成果不丰。2006年6月,伊拉克在扎格罗斯(Zagros)山脉获得1个石油发现,其Tawkel井的测试日产量为5000桶油当量,探明储量约为1亿桶,是自1993年以来最大的石油发现。2007年7月又获得1个陆上天然气发现,也位于扎格罗斯。
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260万桶,日出口原油210万桶。由于战争及战后破坏,伊拉克原油生产急剧下滑,平均日产原油仅134.4万桶,其中日出口量不足40万桶。2004年伊原油产量回升至1亿吨,平均日产200.0万桶,日出口量也相应回升至145.0万桶。受安全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2005年伊拉克原油产量有所下滑,平均日产183.3万桶。原油出口受其影响,其中第四季度跌至战后新低,平均日出口110万桶。之后几年,尤其自2007年始,伊拉克国内投资约3400万美元保护石油生产设施的安全体系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并推动原油产量及出口量持续回升(表32-1)。2008年第一季度,伊拉克日均原油产量达240万桶,出口量达192万桶。第二季度原油日均产量更增至243万桶,为伊拉克战争以来最高水平。
表32-1 伊拉克原油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统计 单位:万桶/日伊拉克的原油产量大部分来自南部油田,主要通过伊拉克—土耳其石油管道和南部巴士拉港出口。2007年,伊拉克原油出口地区见图32-2。由图32-2可见,伊出口原油的36.8%运到亚太,36.1%出口到美洲,25.5%运往欧洲,另1.6%出口至中东。美国是伊拉克最大的原油出口国,2007年约有59万桶/日原油出口到美国,约占伊拉克全年出口量的36%;其次是意大利将近14万桶/日,西班牙6.5万桶/日,法国5.9万桶/日,日本4.2万桶/日,中国2.8万桶/日。随着油价走高、原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回升,伊拉克石油收入也持续增长。2006年,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为288亿美元,占出口总收入的比例超过98%,2007年石油出口收入跃升至370亿美元。
图32-2 2007年伊拉克原油出口地区
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伊拉克现有炼厂8座,共有原油一次年加工能力3195万吨,催化重整能力450万吨,加氢裂化能力371万吨,加氢精制能力1330万吨/年,润滑油年生产能力50万吨。其中,最大的3家炼厂为拜伊吉(Baiji)炼厂(30万桶/日)、巴士拉(Basra)炼厂(15万桶/日)和道拉(Daura)炼厂(11万桶/日),3家合计能力占伊拉克总炼油能力的近90%。所幸炼厂在伊拉克战争中破坏不大,平均日炼油能力维持在64万桶以上水平,主要石油产品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石油产品日产量2003年为46.4万桶,2007年平均为48.1万桶。
伊拉克北部的拜伊吉和南部的巴士拉、道拉等炼厂曾遭到海湾战争破坏,且大部分炼厂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急需升级改造。伊拉克石油部正着手上述炼厂的改扩建工程,尤其是纳杰夫炼厂二期工程,以达到日炼油3万桶的设计能力。
伊拉克的下游石油产业存在着轻质产品紧缺、汽油质量差等诸多问题,最突出的还是成品油供不应求的矛盾。炼油能力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尤其自2005年始,50%以上的成品油依靠进口。由于需求缺口较大,许多生产企业被迫待油停工,加油站无油可加。为解决油品供应问题,伊拉克石油部未来几年在国内新建几座炼厂,提高现有炼油能力。伊拉克石油部部长宣布,准备出资10亿美元,在南部卡尔巴拉及纳杰夫两省交界处建一座日炼油14万桶的大型炼厂。伊拉克石油部还在其南部纳西里耶市新建一炼油能力为30万桶/日的炼厂及北部阿尔比勒省7万桶/日的库亚炼厂。伊拉克石油部已向美、韩、日等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发出邀请,参与伊拉克炼厂的项目竞标。同时为保证运输和进出口畅通,需要大笔资金对遭受破坏的输油管道和石油终端进行大范围的修复工作,以恢复并提高运输和吞吐能力。
二、伊拉克投资环境分析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在美国推动下,伊拉克历经临时管理委员会、临时时期、过渡时期,直至2006年5月20日成立的战后首届民族团结。5年以来,伊拉克恐怖暴力接连上演,宗派冲突愈演愈烈,日益尖锐,国内局势日渐混乱,而新未能对动荡不安的局面取得有效控制。
2008年,伊拉克在经历了3个月的相对平静之后,7月再次掀起暴力高潮。北部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的爆炸造成200多人伤亡,首都巴格达的3起连环爆炸造成数十人死伤,伊拉克再次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灾区。暴力的回潮再次说明伊拉克局势动荡的根源依然存在。
伊拉克战争打碎了伊拉克原有的国家机器。战后美国扶植的几届虽经选举产生,但内部各派都只代表各自利益,对重大问题难以达成一致,大大削弱了执政能力。伊拉克民众反美情绪高涨,反美活动持续不断,是伊拉克暴力的根源之一。
伊拉克早在2007年2月就通过了《石油天然气法》草案。草案规定:成立国家石油公司负责管理国内石油相关事务;石油收入上缴国库再按人口比例在全国各省平均分配;油气向外国石油公司开放,合作方式依据产品分成协定,即外方在合同初期获75%的利润,待收回开成本后按20%提取利润。草案旨在以公平方式使伊拉克享有石油带来的利益,同时吸引外国投资振兴伊拉克经济。但各派在石油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致使石油法草案至今未获议会通过。
伊拉克是一个伊斯兰国家,95%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穆斯林占40.5%,什叶派穆斯林占54.5%,北部库尔德人大多属逊尼派。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是影响伊拉克政坛的3个主要族群。占人口少数的逊尼派生活在油气贫乏的伊拉克中部和西北部,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什叶派分布在石油丰富的伊拉克南部和巴格达西部。库尔德人居住在富含石油的北部地区,虽属逊尼派,但因强烈的民族独立愿望多次与中央对峙冲突。石油利益分配问题是派别间冲突迭起的重要诱因之一。
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一直是外国公司垂涎而又不敢涉足的地区。库尔德自治区无视中央,自行通过法律与一些国际石油公司签订了15份石油勘探及输出合同,激怒了巴格达,多次强调合同违法,并把这些公司列入永不合作黑名单。
为获取更多利益,英美介入伊拉克石油天然气立法,草案取消了原先伊拉克对石油的控制权,对外国石油公司开放油气,其中条款明显有利于美国等西方石油公司,引起举国上下一片反对声。草案法规定,65个油田交由外国公司开发,用产品分成模式,协议期长达20~35年,两阶段的分成比例高达75%和20%。伊拉克专家认为产品分成协议一般适用于开前景不乐观、生产成本高的高风险油田,不符合伊拉克的油田情况。纵观中东其他石油生产国,大多用技术服务或有限产品分成模式。多数伊拉克人担忧若草案通过,伊拉克石油将落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石油公司掌控中,因此伊拉克国内不满和反对的声音很大。
伊拉克9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蕴藏在伊拉克地下的丰富石油被看做是重新振兴这个战乱国家的最大资本。因此石油工业重建,增加石油出口收入是伊拉克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进程缓慢。
影响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进程的首要因素是安全稳定问题。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武装分子对输油管道、电力设备等设施的不断袭击,使国内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石油生产与出口未能按预期速度恢复。伊拉克石油部一直忙于维护不断遭到袭击破坏的油田设施,加强石油设施及人员的保安工作。2007年7月以来,投资约3400万美元建设的安全体系对于防止伊拉克境内石油生产和加工设施遭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原油产量的持续回升,这对持观望态度的外国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条好消息。因此只要伊拉克国内局势稳定,安全生产有保障,外资引进易如反掌。
石油天然气法的迟迟不出台也是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步履维艰的主要因素。在开放油气吸引外资、与外国公司合作模式上,因无法律依据可依,工作难有进展。伊拉克许多在产老油田超强度开,又历经战乱,设备年久失修,管理技术水平低,急需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维修和更新改造。伊拉克现有炼厂均建于20世纪70年代,同样存在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炼油能力低等问题,且大部分曾遭到战争破坏,需要注入大笔资金。总之,伊拉克石油工业重建面临巨大资金压力。
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报告显示,目前只有10%的伊拉克石油储量被勘探确认,而确认的中也只有17%的油田得以开发。伊拉克的石油储量为1150亿桶,估计可能远超过此数。伊拉克石油开发条件优越,具备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产量高、开成本低、运输便利等一些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2008年3月,伊拉克内阁经过会议讨论,批准石油部与外国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技术支持协议”,借助外国公司的专业技术和人力支持,提高5个在产油田的原油产量,实现2008年300万桶/日的目标产量。约有150家公司申请参加招标,而伊拉克与英美的几个石油大公司则举行单独谈判。
2008年4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了首批通过资格预审的35家公司名单,拉开了伊拉克石油工业由完全国有化转向部分对外开放的序幕。名单显示有4家中国公司入围,分别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中国中化。此次入围将成为中国进入伊拉克乃至中东地区油气布局的切入口。早在19年中国石油就与伊拉克签订了阿赫达布油田开发协议。而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一直在伊拉克寻找油气的合作机会。在入围资格预审的35家公司中,英美等西方石油企业占据了23家。
2008年6月30日,伊拉克石油部部长沙赫里斯塔尼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BP公司、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和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中得头彩,获得短期服务合同。
与此同时,2008年6月,伊拉克石油部宣布国内6座油田和2座气田面向全球招标,以提高全国石油产量。这6个油田分别是:巴士拉省鲁迈拉油田、基尔库克省基尔库克油田、基尔库克省巴伊哈桑油田、巴士拉省祖拜尔油田、米桑省米桑油田和巴士拉省西占尔纳油田。此外西部的阿卡兹气田和东部的阿卡兹气田也在开放名单上。伊拉克在原有35家公司名单中又追加了刚通过资格预审的6家公司,共计41家公司获准竞标。6月,伊拉克石油部首次发布在鲁迈拉油田和卢海斯油田两口深勘探油井钻井作业的招标通知;8月,石油部又重新发出招标邀请。
2009年中国石油与英国石油公司正式和伊拉克签署合资开发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
这一系列的招标活动标志着伊拉克石油工业由完全国有化向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步,尽管开放程度有限,合同也仅局限于短期技术服务。伊拉克要发展石油工业,外资的作用必不可少,同时也基于国内安全局势的改善。不能指望各派别在短期内消除分歧,对石油法草案达成一致,但石油收入毕竟是伊拉克重振经济的最大资本,最终各方会达成协议,允许外资进入石油领域。
由于伊拉克海岸线很少,在波斯湾海域的油气基本没有发展。
沙特石油心脏遇袭,油价为何创28年最大涨幅?
沙特阿拉伯内政部14日发表声明说,当天凌晨,有数架无人机袭击了沙特国家石油公司,也就是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两处石油设施并引发火灾。这次袭击分别发生在沙特东部城市达曼附近的布盖格工厂以及胡赖斯油田。石油公司的工业安全团队已经控制住火情,有关部门正对袭击进行调查。
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可是此次袭击造成了原油日产量的下降,而原油产量的下降又造成了各个国家,尤其是从沙特进口石油的国家的油价的上涨。
首先,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15日证实,袭击导致沙特的原油供应每日减少570万桶,大约占沙特石油日产量的50%,占国际市场每日原油供应量的5%。
其次,本次沙特石油供应中断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超过了1990年8月科威特和伊拉克石油供应中断造成的损失官方没有给出产量恢复的时间表,一位知情消息人士表示:恢复全部产能需要的可能是“数周”,而非“数日”。 受沙特阿美遇袭影响,16号2019年到现在已经进行了18次油价调整,在8月份油价出现了“两连跌”让今年累积油价涨幅重新进入200元/吨的范围,可是9月3日油价重新上涨,改变了8月份的下跌走势。
布伦特和纽约油价双双飙升。布伦特原油开盘后大涨19%,创下1991年以来最大日内涨幅。9月18日24时将开启新一轮油价调整窗口。现在距离油价调整不到2天,目前预计上调油价50元/吨,刚好处于50元/吨的上调标准,以升计算预计上调油价0.04元/升-0.05元/升。受到9月份首次油价上涨的影响,今年累计上调油价重新超过200元/吨,达到上调汽油240元/吨,柴油245元/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