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油和石油有什么区别?

2.金价上河距井口多少米以内照明灯用防爆工具

3.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

4.美联储宣布购买自己的国债,媒体说是最无耻的救市措施,用美元买国债怎么影响中国的美元储备?

原油和石油有什么区别?

黄金石油今天的走势_油田2020金价走势

原油和石油的区别就是:

1、狭义上说,石油就是指原油。广义上说,石油则是包括原油以及各种成品油在内的大概念。

2、原油是要拿在在石油加工炼制过程中来讲,从油田开出来未经任何处理的是原油。原油就是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石油,石油是原油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

3、原油和石油的外延不同,一个外延窄,一个外延较宽,前者仅指从地层中取出,未经任何加工提炼的原始状态的石油;而后者是指从地层中取出的可燃油状物质在加工前后,我们都可以叫它"石油",只是加工后的石油产品,根据它们的特征与用途,人们给出了更为确切的名称,诸如“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等,以便区分之。

扩展资料:

我们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是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石油则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原油的问题在于它含有几百种不同类型的烃,并且这些物质全部混合在一起。需要把不同种类的烃分离开来,以提炼出其中的有用物质。的是,有一种简单方法可以分离这些物质,这就是石油精炼。

石油精炼过程始于一个分馏柱。随着烃链长度的增加,其沸点也会逐渐升高,因此可以通过蒸馏法将其全部分离。这就是炼油厂里发生的过程——在精炼过程的一个环节中,原油被加热,在不同的蒸发温度下,会将不同长度的烃链分离出来。每种长度不同的链都具有不同的性质,从而对应不同的用途。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从原油中提炼出石油。

参考资料:

石油_百度百科

金价上河距井口多少米以内照明灯用防爆工具

30米。防爆工具就是用于危险场所防止爆炸的工具。根据油田的要求和危险程度不同,井口周围三十米以内使用。由于铜的良好导热性能及几乎不含碳的特质,使工具和物体摩擦或撞击时,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被吸收及传导。

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约束的数据分析

前些年能源消费总量有所下降的中国,从2003年开始不得不应对突然而至的能源供应紧张。发电量以接近GDP增速2倍的速度增长,但全国还是有21个省份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电。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仍然紧张,限电仍然伴随全年。

国内矿产已无法支撑飞速发展的经济。铁矿石进口量增长了3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引起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扬。国内电解铝生产所需原料50%以上依赖进口,由于国际氧化铝价格受中国需求拉动上涨,单纯依靠进口原料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开始亏损。

这两个在2003年出现的看似突然的经济现象,凸显了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瓶颈。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弱化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研究约束与环境承载力问题,找到摆脱环境、能源约束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未来“十一五”期间中国与环境方面的数据预测

在未来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在人口、、生态环境等方面仍然要面临严峻的重大挑战。

专栏23 “人口三大高峰”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首要挑战

(一)人口:2030年达到最高峰为14.76亿人

中国基数庞大的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21.06‰和14.39‰降至为1998年的16.03‰和9.53‰,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首次低于10‰,但由于基数过于庞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在1200万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按中方案(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9)预测,2005年全国总人口为13.20亿人,2015年为14.08亿人,2030年达到最高峰为14.76亿人,2033年全国总人口达到人口高峰值14.8亿,而后将开始不断下降。庞大的人口总量压力在21世纪上半叶仍将长期持续存在。

进入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迅速上升,称为最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按国际通用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口2000年将达到8900万人,2005年达到1亿人,2015年达到1.3亿人,2040年达到2.9亿人。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即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2015年将达到9.35%,2040年将达到总人口的1/5。若按中国实际老年抚养人口即男60、女55岁以上人口,1995年为1.58亿人,2005年约2亿人,2015年达到2.65亿人,2040年4.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30%。如何为数亿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的老年社会保障,保证已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和即将进入退休队伍人员的新增养老金支付,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长期任务之一,其挑战性在人类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专栏24 中国消耗结构及代价比较

(二):主要矿产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大国之一,但是主要农业占世界总量比重大大低于人口比重,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占世界总量比重十分低下,只有水电和煤炭比重较高,具有一定的优势。进入“十五”以来,我国人口仍持续增长,人均主要占有量进一步下降。我国人均收入从低水平向中等水平迈进,各类人均消费量不可遏制地迅速扩张,人口与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工业化和城市化将明显加速进行,经历密集化、能源密集化过程。而目前利用又不够合理,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保护的力度不够,直接加剧了的供需矛盾。

水问题将成为未来的“十一五”时期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的瓶颈,突出表现为水短缺、水污染和洪涝灾害三大问题。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北方地区和城市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全国年总缺水量为36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但是水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农业综合用水效率仅为0.3-0.4。水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地下水超严重并引发地面下沉和海水入侵。水环境的不断破坏严重威胁了人民生命健康,水体水质的恶化也加剧了缺水危机。旱涝灾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1998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7亿元,占当年GDP的3.8%。

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将加大。2000年,人均耕地降至1.5亩,2005年人均耕地将降为1.45亩,如果不考虑进口,按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计算,则需要生产粮食5400亿公斤,比“九五”期间的最高产量还高出400亿公斤。

专栏25 中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煤炭等低质能源生产大量过剩,许多煤矿城市已进入衰退期,但是那时开发成本高,包括外部不经济成本,如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油、气、热力等洁净、高效、优质能源严重不足,且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国土部发布的2003年中国国土公报指出,我国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保有的查明储量不同程度下降。大庆油田在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后,首次降至4840万吨。公报说,2003年初,全国有查明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另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数据,中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

(三)环境: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成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剧;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重,恶性循环。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达到367万平方公里,增加了2.16倍,约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相当于14个广东省的面积,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专栏26 环保总局曝光全国十大污染城市

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的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长期以来,受人口增长、气候干旱和鼠虫灾害的影响,特别是超载过牧的滥垦乱挖,使江河水系源头和上中游地区的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加剧,有些地方已无草可用,无牧可放。

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解决约束和环境压力的重大举措

数据显示,以往工业化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有两个显著的共同特征:第一是(特别是不可再生)的高消耗。以能源消费为例,1995年美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4.9%,商业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1/4(25.2%),人均能源消费量为7.9吨石油当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是平的5.36倍;第二是环境的高污染排放。1995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24%,人均排放量为20.8吨,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倍。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每年生产2.75亿吨有毒垃圾。第三是对生活水平的高消费。目前美国平均每个家庭拥有1.9辆汽车,1992年美国人均食品消费支出高达4273美元,人均粮食消费量达到1000公斤,食物消费是一种过度食物消费类型。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生活高消费构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的西方工业化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赶超发达国家,中国只能是愈追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愈大。中国必须改变传统的“资本高投入、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建立一个低度消耗的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以促进的节约,杜绝的浪费,提高利用率、生产率和人口承载力。

2004年以来,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以及的综合利用,用3年左右时间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这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瓶颈制约,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约束和环境压力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在此背景下,地方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十一五”规划中以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破解地区发展难题。

三、未来“十一五”期间所面临的有利条件

展望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在应对诸多挑战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极其难得的生态环境建设、补偿生态赤字的历史性机遇,各地在“十一五”编制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大规模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幅度压缩高能耗、多污染传统产业的有利时机。

当前不仅社会总需求不足,而且经济传统结构矛盾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比重大,例如19年我国水泥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33.9%,相当于美国水泥产量的5.4倍,煤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8.8%,钢产量占15.5%,已出现大量过剩。而从近几年来看,能源消费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由1996年的138948万吨标准煤,下降至1999年122000万吨,减少12.2%,其中煤炭减少21.1%;二是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原煤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1995年的74.6%下降至1999年的67.1%;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由75.3%下降为68.2%。而高附加价值、市场需求旺盛的高新技术产品供给不足;相当多的企业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份额日益萎缩、长期亏损严重,又不能退出生产领域,而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大量缺乏资金、缺乏人才,又不能进入垄断性行业,受到多种发展的人为限制;大量非熟练或低技能的劳动力日益过剩,需要下岗分流,同时又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劳动者。因而必须对国民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大力调整传统产业,这也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量工业污染的根本性举措之一。

专栏27 中国能源消耗浪费严重 节能压力加大

据国土部的统计数字,“十五”初期全国大于25度陡坡耕地9100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且其中只有不足18%改造成了梯田。这些坡耕地多分布在长江、黄河中上游主河道和支流水系岸边,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仅贵州、四川、重庆就有6亿吨泥沙流入长江,陕西省陕北丘陵沟壑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达8亿吨,加剧了大江大河下游的洪灾隐患。过去迫于粮食自给压力,陡坡退耕是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可以借助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实现“一退三还”,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000年新开工的西部“十大工程”中,中西部退耕还林(草)河生态建设及种苗工程,退耕515万亩,人工种林种草648万亩。

(二)全球化是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性机遇。

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只有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而农业、石油天然气、主要矿产,资本和技术专利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和竞争劣势。由于实行出口导向战略,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显示比较优势系数呈上升趋势,1994年为3.56,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但是在进口方面一直实行保护主义政策,自我限制农业密集型产品、矿产密集型产品进口,其显示比较比较系数不足1.0,没有充分发挥利用密集和资本密集比较优势,而匮乏的日本却有效地利用了进口比较优势,农业密集型产品和矿产密集型产品显示比较优势系数分别为1.95和2.03。1994年日本和美国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分别为2.2%和4.7%;日本农业密集产品进口量占世界总量的12.64%,成为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美国为9.594%;美国矿产密集产品进口占世界总量的16.27%,成为世界第一大矿产品进口国,日本为第二大矿产品进口国,占世界总量比重为13.13%;而中国农业密集产品进口占世界总量的2.377%,矿产密集产品进口仅占世界总量的1.571%。中国从国际市场获得农业和矿产的比重大大低于美国和日本,也远低于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当中国总人口规模由12亿增长到2020年的15亿以上,GDP总量增长4-5倍,贸易总量增长10多倍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像80年代那样完全依赖国内供给来支撑巨大经济规模并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供养和满足10多亿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食物需求和消耗需求。这就决定我们必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内获取更多的国际、国际资本、国际市场和国际技术。

(三)技术力量在不断增强,技术进步加速将导致我国物耗和能耗强度持续下降。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技术迅速向全世界扩张的时代,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中国可以在环境保护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正如直接用数字无绳电话系统,跳过传统的有线插入系统,发展中国家有可能跳过污染密集型技术,从一开始就可以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技术,没有必要重走美国和其它工业化国家的老路。

在过去50年中国的能源与污染强度(指单位产值能耗和排污量)经历了迅速增长阶段,之后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技术进步的作用。由于技术进步的的影响,我国农业化肥、农药和矿产品的消耗强度在下降,并且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重化工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不断上升,单位产值能耗在下降,单位GDP污染排放强度在下降。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量17年达到最高峰之后,二十多年来持续减少,1998年的消耗强度仅相当于17年的1/3,已经低于1953年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但是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低收入国家,以1995年单位能源产出GDP来衡量,中国的能源效率仅相当于印度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美国的1/4,日本的1/9,这说明,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尚有很大的提高余地。今后国家将继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尤其是限制淘汰工艺、设备落后的过剩生产能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消耗,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发展环保产业,将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能源密集程度较低的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今后我国单位能源强度将以更快的速度下降,总污染排放增长率将进一步减缓,逐渐摆脱传统的能源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结构,有可能寻求一条“清洁生产”的发展途径。

美联储宣布购买自己的国债,媒体说是最无耻的救市措施,用美元买国债怎么影响中国的美元储备?

美元是美国实力和地位的标志。美元霸权的根本在于支撑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元指数在2007 年中延续了2001 年以来的下跌走势,在受美国经济衰退及次贷危机影响下,再度深幅下跌。随着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美元跌势依旧,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正在遭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最严峻的一场考验。尽管美元霸权地位短期内还不会终结,但种种潜流表明,其日渐式微的体系运转正在悄然敲响一个货币帝国时金融危机;美元;美元霸权;美元贬值随着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全球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在最近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国际市场上不管是股市,还是原油、黄金(资讯,行情)等大宗商品期货价格,都像是服用了烈性,疯狂地暴涨暴跌,这种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意味着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正在遭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最严峻的一场考验。

一、美元霸权:从金本位到美元本位

1792 年,美元在13 个殖民地形成了货币区,美国在当时只是一个拥有400 万人口的国家。

但同时,美元也对美国构成了无法抗拒的致命诱惑。根据大卫·李嘉图(Did Ricardo)的理论,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任何一国都应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努力生产更多产品,参与国际交换,获得国家发展。而美元全球霸权货币地位的确立,使美元成为美国相对于其它国家最大的比较优势。当别的国家拼命生产各种商品和时,美国只要轻松地印刷美元就可以参与国际贸易,购买别国产品,供自己消费。对任何个人和国家来说,这样的便宜事都是无法抵挡的诱惑。于是,美元在支撑美国全球霸权的同时,也在不断滋养美国的惰性。

美元是美国实力和地位的标志。美元霸权的根本在于支撑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元霸权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奠定了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必不可少的经济基础。由于美元是主要国际货币,美国拥有自行印刷外汇的特权,源源不断地为维护全球霸权提供资金。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美国全球霸权的两大支柱。二战后美国正是一手拿着,一手拿着美元称霸世界的。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作了深刻的论述,他说:“美国霸权地位的基础,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和它的核威慑力量扩大到包括了各个盟国。美元基本上利用美元的国际地位,解决了全球霸权的经济负担。……”

美国利用美元特权谋求独霸之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不满。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曾尖锐地批评美国人随心所欲地印刷美元,以便在越南打一场殖民战争,尽量买进外国公司,并为其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霸权提供资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美元也是政治货币,“美元的命运就是美国的命运。”

战后美元霸权的确立,以11年为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11年前的金本位阶段和11年后的美元本位阶段。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开始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在积聚了10年后终于“爆发”。随着冷战升级和西欧、日本经济恢复,美国实力下降,优势减少。12年,美国逆差超过800亿美元。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的特权,美国可用美元支付逆差。因此,800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逆差,大部分构成美元的短期债务,大量美元流入外国、企业和私人手中。有些国家就动用手中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从而引起美国黄金大量外流,以至于美国1968年的黄金储备还不足以支付海外拥有美元的40%。如此现状,使得美国最终决定彻底摆脱黄金对美元的约束,实施最彻底的美元本位制。1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增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已经动摇。虽然美元与黄金相脱钩,但世界仍将不得不接受美元,因为还没有其他可以作为世界货币的硬通货。布雷顿体系时期,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在享有国际货币利益的同时也承担了与黄金挂钩的责任,保证美元随时可以按照约定的比例兑换成黄金。而体系的崩溃,意味着美元失去了国际准公共产品的法定地位,但其世界性货币的地位并没有改变,这就使美元在享有国际货币利益的同时,却可以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人类由此进入了纯粹的信用货币时代。

二、美元贬值“涛声依旧”

贬!贬!贬!曾被誉为“世界通货”的美元在贬值路上走得正欢。自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元出现了三轮贬值。第一轮是13年1月至18年10月,美元兑所有货币实际汇率(指数)下降21.9%;其中兑主要货币实际汇率(指数)下降14.9%。第二轮是1985年3月至1995年7月,上述两项指数分别下降34.5%和44%。第三轮是2002年初以来。始于2002年2月以来的美元贬值,大背景则是2001年“9·11”袭击的发生,主因是“口头强美元、实质弱美元”的政策。这背后是美国财政赤字、贸易逆差与美元地位衰落的多重结果。首先,自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及“9·11”后,美国财政状况转为赤字,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1.5%攀升至2004年的3.6%。随着今年减退税方案的实施,美国财政将再趋恶化,弱势美元的策略,则是转嫁财政危机的潜在经济背景。其次,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2年至2005年期间,美国经常性财政赤字的平均增幅高达18.4%,美国不得不放松货币供应,支撑日贸易支付和军费开支。从长期趋势看,美元汇率的走势一直向下。最后,美元弱势与欧元汇率在2002年后步入升轨,成为真正的国际硬通货也有一定关系。随着欧元的稳定升值,各国欧元储备的比重已从2002年初的19.7%,上升至2007年中的25.6%;而美元储备的比重从1999年的71%下降至64%。这些变化也是过去几年美元弱势的原因之一。

图1 美元指数走势图(1980年至今)①

美元指数在2007 年中延续了2001 年以来的下跌走势,在受美国经济衰退及次贷危机影响下,再度深幅下跌。造成美元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是造成近期美元大幅下跌的直接原因。次贷危机全称“次级抵押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一场因次级抵押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2007 年8 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造成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持续对美元进行加息及从2005 年步入衰退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同时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都有较大的影响,部分研究报告显示次贷危机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从2001 年后,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尤其是作为CPI 核心指数的房地产市场在2005年后持续下滑,美元持续下跌。而作为全球主要结算货币的美元,再次遭受信任危机。

美元指数2007 年整年走势呈近乎垂直的下跌走势,回顾2007年美元的重要经济。主要的有两件,一件是前面提到的次贷危机,另一件就是美联储在2007 年的连续降息。2007 年美联储分别于9 月、11 月、12 月,通过决议将基准利率下调0.5、0.25、0.25 个百分点,调整后利率分别为4.75%、4.5%、4.25%。美联储在次贷危机爆发后,通过下调利率的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是造成2007年8 月份以来持续扩大下跌的直接原因。在2007 年11 月底,美联储及美国通过一系列手段抑制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如隔夜回购、布什宣布了冻结次级按揭利率的协定,冻结期限为5 年等措施。2007 年12 月12 日,美联储联合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等四大央行,联合出手缓减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压力,这将对未来一段时间对美元提供支持。

“一个幽灵,索罗斯的幽灵,在欧洲游荡。”索罗斯似乎总是出现在人们最沮丧的时刻。继抛出“二战后最严重金融危机”的言论后,索罗斯2008年1月23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Dos)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时,依旧不依不饶,称美国和英国经济将陷入衰退。《泰晤士报》形容:“这番话语在世界股市多年来最糟糕的日子里显得既合时宜又合气氛。”在世界经济论坛小组讨论会上,索罗斯表示,世界不愿再积累美元。“金融市场的确需要一个长官……世界其他地方不愿积累美元。目前的危机是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我们需要一个新长官,而不是华盛顿共识。”他说。他还对美联储的表现评头论足,他说:“中央银行失去控制了。”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一些高官的赞同,他们表示,美联储2008年1月22日降息75个基点的做法出人意料,看似恐慌之举。“我们有一个可能往系统注入大量现金流的具有市场亲和力的美联储,这将为我们创造另一个泡沫经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亚洲主管史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说,“我有点担心他们昨天所做的一切是在按闹钟的停响键。(这是)过度的货币调节,只会把我们从泡沫带到泡沫再带到泡沫。”

三、美元弱势还是美元强势?

11年,尼克松(Richard Nixon)废除金本位使美联储挣脱了黄金储备对货币发行的约束,美联储开始了长期的货币扩张,借助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美国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成为美国金融霸权主义的工具。伴随着弱势美元和强势美元的交替,我们总能发现世界上某些国家和地区会成为牺牲品,19年保罗·沃克尔(Paul Volcker)就任美联储,开始了强势美元时代,直接导致了1982年拉美的债务危机;1985年日美签订“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日本进入泡沫经济,导致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至今日本经济仍然没有恢复元气;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又开始鼓吹强势美元,1994年美元进入加息周期,这次倒霉的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东南亚诸国,19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如期爆发,2000年美国本土的互联网泡沫破灭;2001年小布什入主白宫,美国为摆脱互联网泡沫破灭带来的衰退,又开始了大规模降息,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一直降到1%,美国虽然摆脱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带来的衰退,但却催生了更大的房地产泡沫;2004年6月,美联储再次启动加息进程,美国主动刺破了房地产泡沫,2007年4月次贷危机爆发;2007月9月,在次贷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再次进入减息周期,联邦基准利率连续快速下降,到2008年10月已下降到1%,这使得全球商品市场火上加油,黄金、矿产、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飞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泡沫越吹越大。

从上边美元走势和世界经济危机的相互关系我们看到,在2000年以前,美元的每次变动都是以其它国家的经济危机为代价,美国转嫁了危机,打击了竞争对手,获得了收益。但进入了2000年以后,却每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也说明美国经济已经越来越虚弱了,往往没搞倒别人,自己却先不行了。先是互联网泡沫破灭,其后是次贷危机,下一个会不会是商品市场泡沫的破灭?而这次从减息到加息再到减息周期很短,其间的加息引发次贷危机更像有意而为,从2007年9月开始的减息应该不会这么快就结束,弱势美元更符合美国的利益。首先,弱势美元更符合债权国的利益,而美国是当前最大的债务国,不论国家还是美国家庭都背负巨额债务,弱势美元有利于其减轻债务负担;其次,弱势美元而导致的大宗商品市场泡沫符合美国利益,美国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由于美国的消费占美国经济总量的70%左右,制造业占经济比重很小,大宗原材料的价格高涨对其影响比较小,虽然石油价格高涨对美国不利,但美国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而且美国禁止开其国内的石油,石油价格高涨也提升其未开油田的价值;第三,维持弱势美元,会导致美元加速流向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世界其它国家美元越多,美国从美元贬值之中的获利就越大;第四,美国这次的货币政策变动,针对中国而来的可能性最大,中国虽然股市暴跌,但整个国民经济并未受到严重伤害,美国的战略目的没达到,不会草草收兵。根据以上分析,弱势美元是美国的既定国策,也是美国的无奈选择,如2004年的加息就引发了次贷危机,再次快速进入加息周期,如果引发大宗商品市场的崩盘,在次贷危机重伤未愈的情况下美国的金融命脉将受到致命打击。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至2008年10月底,美联储为了防止经济衰退,连续9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导致美元不断走软。在这期间,美联储伯南克和美其他官员都没有对美元走软发表评论,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主要集中在拯救次贷危机,防止经济下滑,没有表现出对美元走软的担心。但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2008年6月3日美联储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不同寻常地对美元的大幅下挫提出了警告。布什2008年6月9日也一反常态主动提及美元汇率,表示美国将致力于维持强势美元。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2008年6月9日也表示,不排除取干预措施以稳定美元汇率的可能性。同时伯南克2008年6月10日在波士顿联储的会议发言中再次指出,美联储将“坚决抵制”长期通胀预期出现变化。一瞬间,似乎美国的政策又走向另一个方向,美国对美元的态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呢?美国为什么又要转向“声援”美元呢?实际上布什早已一语中的,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陆前进(2008)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美元走软,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大,这不仅仅影响其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也影响到美国经济本身,会导致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和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元走强也有利于缓解美国的通货膨胀。二是美元走软会影响美元的国际地位和作为储备货币的功能。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该货币必须稳定坚挺,能够保值增值,持续走软的货币是不利于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走软使得更多的国家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结构,增持欧元,减持美元。应该说,美元币值波动,持续走软,给欧元带来了契机,对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是一大挑战。三是来自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元储备持有国的强烈反对。美元贬值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且导致美元储备国持有的外汇资产财富缩水。

实际上,弱势美元和强势美元更多的是由美国的经济状况决定的,当经济出现问题是弱势美元对美国经济更有利;但经济好转时,美国又回到支持强势美元轨道上来,这本身都符合美国的利益,只不过美国需要根据现实的经济状况作出权衡。尽管布什及财长均声称“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但实际上,布什从未希望美元走强,也未表态要阻止美元贬值,而是对美元贬值取放任纵容的策略。美国还多次阻挠七大工业国(G7)的财长和央行行长讨论支撑美元的办法。目前弱势美元才最符合美国利益,因为美元贬值给美国经济带来许多好处:纠正贸易失衡,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美国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元贬值也是美国向别国转嫁危机并制约其他竞争对手正常发展的惯用方法。上世纪80年代美国迫使日元升值,引发日本经济泡沫膨胀并最终破灭;眼下美国又在使用“弱势美元”的政策,向全球输出衰退,此轮美元贬值的主要对象是欧元和人民币。如果你仍然持有美元,那么你最好先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不要为虚构的强势美元政策所误导,因为所谓的强势美元,就好比船长站在一艘则很正在下沉的船上高喊“船绝不会下沉”一样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