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构成特点与形成演化

2.怎样判断河里有沙金

3.怎样判断河里有沙金?

4.湖南金刚石找矿史

 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构成特点与形成演化

基岩河道的概念_河道基岩淘金价格

一、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构成特点

生态环境是指人类的生物圈环境,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生态地质环境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以人类所处的地质环境为核心,来研究人类生命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统称为生态地质环境。

(一)地质环境系统

地质环境系统是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同时,又与其他自然环境系统有紧密联系的地质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最主要场所。地质环境系统是一个多成分系统,主要由地貌环境、岩石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4个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行着物质、能量的转换与传递。

地质环境作为一个特殊的地质空间,受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地球内部圈层等自然系统的作用和影响,也受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强大作用和影响。

三江平原是中生代和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断陷盆地。古近-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大部地区以稳定下降为主,沉积的第四系河湖相松散堆积物厚达200~300m,岩性多为砂、砾石夹淤泥。地表土壤多为富有机质的泥炭土、沼泽土、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在层状地形(台地、低平原、河谷平原)之下,埋藏了古近-新近系孔隙裂隙承压水和第四系厚度大而结构单一的砂砾石孔隙潜水。平原表面地势低平,坡度1/1 000~1/5 000,绝对高程34~100m。主要地貌有台地、Ⅰ、Ⅱ级阶地、高低漫滩等。微地貌复杂,碟形洼地、线形洼地、自然堤广布,古河道、河曲遍布。零星残丘残山兀立于平原中,基岩出露面积较少,但第四系基底均为基岩,从古元古界到新生代各类岩石均有,形成了地壳的地质环境。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泡沼、牛轭湖星罗棋布,河道迂回游荡。

(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按形成条件,可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和半自然生态系统。

1.自然生态系统

是未受或基本未受人类干扰或人工改造的、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及其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系统。按照栖息地或环境形态特征可将自然生态系统分为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湿地则是陆地和水体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那里水位线就在或接近地表,或者是由浅水覆盖的土地。而三江平原则以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占主导地位而闻名于世。

湿地一般有下述3种属性:即①在地下至少周期性地长出水生植物;②占优势的底质是未排出水的湿土壤;③如为非土壤底质,则每年的生长季节中的一段时间覆盖了浅层的水。

三江平原大规模开发前,由于气候湿润,水分充沛,平原区地表低洼,排水不畅,从而形成沼泽纵横交错的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北国水乡的自然景观。以水为主的湿生环境,生长发育了茂密的喜湿植物群落和岛状森林,构成以湿地生态体系为主的自然生态体系。

2.半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系统,属于半自然生态系统。比如三江平原大面积水田属于季节性湿地生态系统;人类从事的林业、畜牧业和各种养殖业也属这类系统。

三江平原随着近50年来的大规模人工排水、开荒、烧荒、围垦沼泽草原,原始生态系统完全变了样,已由原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环境转变为半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环境。

3.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体系主要体现在城市生态系统。本区较大的城市有:佳木斯、绥滨、富锦、桦川、宝清、抚远、同江、建三江、红兴隆等。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把人类作为一个生命系统,主要突出人在生态地质环境中的核心地位,人类活动是各种自然作用中最大的作用者,研究人类在自然界或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生存环境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

鉴于此,结合三江平原,我们从与生态地质环境有关的因子:水、气候、植被、地貌、土壤、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岩石来加以阐述。特别是三江平原经近50年开发以来,其由自然生态体系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体系与人工生态体系所发生的各因子的变化来进行研究。

二、三江平原自然生态地质系统形成与演化

现代的水系变迁、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是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地壳运动与古气候的冷暖交替是控制地质形态时空规律及其古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

(一)构造变迁与水系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本区地质环境的基本格架大约在8 000×104a前就已形成雏形。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初期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库拉脊的强烈扩张,更加剧了断裂复活和裂谷生成。随着板块作用和弧后扩张的断续发展,使古老的佳木斯隆起带和那丹哈达岭优地槽褶皱带产生分异。三江地堑、小兴安岭、完达山等地块继续上升,乌苏里江和挠力河流域发生北东向断裂。山地遭受风化剥蚀,使上部背斜轴部夷平。而三江地堑大约在晚侏罗世末开始活动,逐渐沉陷,接受了近2 000~2 500m厚的侏罗-白垩系沉积。由于后期日本海的强烈扩张,裂谷发展受到限制,直至日本海盆开始收缩,三江地堑复活。

古近-新近纪,区内锡霍特深断裂带,挠力河断裂带和西部在白垩系形成的伊-依断裂带继续发育,使两侧盆地不断扩大和加深。在距今约1 000×104a前的新近纪时,挠力河断裂和伊-依断裂再次活动,使其现在山前地带全部陷落归入三江平原。此同时,在局部地段,沿断裂带有火山活动,喷出玄武岩,形成玄武岩台地,台面微具起伏,而小兴安岭和完达山继续抬升,到现代已上升了400m。

大约在距今300×104a前,即第四纪初期,松花江在测区内开始形成。在早更新世中晚期,黑龙江已形成,约在福兴一带入松花江再北汇,但河流能量较小,尚未切穿嘉荫河谷。梧桐河也已形成,流出山口后汇入松花江。在创业至友谊一带,发育一圆形大湖。松花江到桦川时分两支,主流继续北汇与黑龙江汇合;另一支流过花马泻入此湖。

进入中更新世时,由于三江平原整体稳定下沉,致使沉积范围极广,古气候再度恶化,山区形成冰川。古三江湖南迁至宝清一带。同时在集贤、汤原一带有一处湖泊。古挠力河已形成,连同松花江南部的分支流一起北入黑龙江,乌苏里江还是一条近东西向的小河。黑龙江在中更新世中晚期已切穿嘉荫峡谷,同时松花江切穿依兰峡谷。距今(80~60)×104a时,山区仍继续上升。在中更新世晚期,古三江湖达到极盛时期,平原边缘的山麓地带被水淹没,普遍加积了厚度大、范围广的湖相粘土层。

晚更新世早期,又有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发生,山区继续隆升,并形成深切谷地,平原区整体稳定下沉,加积冲湖积层。小兴安岭东坡的各级河谷,从山区携带来的粗粒物质沉积在平原边缘,形成了冲洪积扇,晚更新世中期,三江平原河流量增大,经常淹没低洼地带,致使同江—集贤一线以东地区被水淹没,沉积了厚6~10m的砂质粘土。晚更新世末,平原区整体抬升,创业—友谊一带的大湖消失,平原的东部发育成挠力河、别拉洪河沼泽性河流。在距今(7~1)×104a前,冰缘作用十分强烈,形成各类典型的冰缘地貌。在山区广泛发育冰缘宽谷或冰缘河谷,在较大河谷中均形成埋藏谷地,使晚更新世早期的堆积物被埋藏。

全新世时期,随着晚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全球性气候的普遍转暖,使测区进入近代和现代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其自然地质环境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区内的很多水系支流业已形成,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已形成的堆积平原部分遭受侵蚀切割,“三江”干流量增加,弯曲度加大,迂回摆动,心滩、边滩、岛屿及现代堆积物形成,黑龙江在绥萝地区留下6条古河道,最后回归到中俄边境上。这样,经过漫长的时间,内外地质作用,最终形成了目前的“两山”、“三江”、“一平原”的自然地质景观。

(二)植物与气候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沼泽广布,地表植被基本上以沼泽植物和草甸沼泽植物为主,高大的乔灌木只在低山丘陵处才有零星的分布。然而,在平原的形成过程中,却经历了与现代完全不同的几个植物群演替和多次气候变化过程。

新近纪孢粉组合特征的分析,证明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罗汉松和铁杉在该区广泛生长,罗汉松和铁杉在我国目前只在南方的云、贵、川地区分布,落羽杉在新近纪开始之后,由于地形的变化,气候不如古近纪那样炎热、湿润,因此罗汉松和铁杉分布大大减少,只在低洼湖沼,小溪两旁有零星分布。云杉与罗汉松、铁杉花粉同时大量增多,说明这些高大乔木随着山体高度的变化,显示出明显的垂直分带特点。喜凉的松和云杉主要在山体最高处生长,罗汉松、铁杉则在低山、丘陵地区生长。中新世早期,总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向温带过渡的温暖、湿润气候方向发展,但是松和云杉大量出现,说明新近纪开始与古近纪气候相比有明显的温凉特征。植物群明显是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中新世中晚期,气温又有回升。茅荑花序为主的孢粉组合代替了松、云杉、罗汉松、铁杉为主的孢粉组合。温带的茅荑花序植物大量出现,还有少量的亚热带落叶或常绿分子参加,如山毛榉、枫香、山核桃,这些常绿乔木出现,标志当时气候已经由中新世早期温凉气候又转为较温暖、湿热气候。当时植物群是以温带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上新世开始,该区气候逐渐恶化,从孢粉组合中看出一些喜温的阔叶树,如鹅尔枥、枫杨、胡桃花粉大大减少,草本植物花粉逐渐增加,这些都说明森林面积与中新世时期相比大大减少。华北地区上新世与该区有相似之处,但是乔灌木树种,无论从数量和种类都不如华北地区丰富。由于气候逐渐向寒冷转干方向发展,因此大量的喜温的阔叶树逐渐向远东和小兴安岭山地迁移。

第四纪,全球性气温下降,植物群也随之发生与新近纪不同的变化。温带阔叶树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反之,寒温带植物群成分逐渐增多。周围邻区山岳冰川的出现和消融,对该区气候是有直接影响的。因此,第四纪以来孢粉组合交替出现(植物替变化)与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相适应。

早更新世与中更新世初期均出现松、桦为主的孢粉组合,耐寒的针叶树如松、云杉、冷杉随着温度降低,分布高度逐渐下降。丘陵岗地排水较好的沟谷布满桦树灌丛,广阔的平坦地带,草甸类型植物大量出现,构成以松为主的森林草原景观和桦为主的灌木丛林。具有大陆性寒冷偏干的气候。

早更新世与中更新世晚期孢粉组合是以松、桦、栎为主。组合中栎和胡桃花粉增加,标志着气候由初期寒冷、变干向较暖、较湿方向发展。随着气候转暖,栎树分布范围扩大。这种以松桦、栎为主的针阔叶林与现今小兴安岭和远东沿海山地植被有些相似。说明当时气温比现今要高。

晚更新世,三江平原是处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江汇流冲积作用时期,该区别拉洪河组下部构成松、云杉为主的孢粉组合。耐寒的针叶树在本区相继扩大分布,说明气候又进入寒冷时期。同时在组合中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卷原形和泥灰藓孢子,这又进一步说明当时气候不仅变冷,而且较潮湿,地面局部积水较多,沼泽开始发育。别拉洪河组下部浅**粉细砂之上普遍发育富含有机质淤泥层和泥炭层中,孢粉主要以松、榛为主,说明当时由于气候变冷,高大的乔木退居山区,广泛发育的是耐寒的灌木丛林及温草甸植物。猛犸象-披毛犀动物化石主要出露在别拉洪河组上部,这进一步说明晚更新世由于气候普遍转冷,大批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由西伯利亚逐渐向我国东北三江平原、松辽平原以及华北平原迁移。因此,晚更新世时期通过孢粉和动物群分析,说明当时处于寒冷时期,植物群是以针叶林、灌木丛林、草甸为主。

全新世开始之后,世界性气候普遍转暖,三江平原晚更新世广泛分布在粘土层中冰冻裂隙和融冻泥流,随着全新世气候转暖,大规模融化,构成了该区沼泽发育的特殊地貌类型———碟形洼地,泥炭就是在碟形洼地基础上开始发育。

该区全新世泥炭层中孢粉组合划分出三带可与辽东半岛南部全新世泥炭层对比。桦属占优势带相当于普三兰店泥炭层,代表转暖变干的北方期气候。以栎为主的阔叶林带相当于大孤山泥炭层,代表温暖、湿润的大西洋期,这个时期是泥炭发育形成最适宜时期。松占优势相当于前洼地泥炭层,代表大西洋和北方期,反映较冷、较湿的气候。

(三)史期地质环境的变化

根据考古资料,在距今45 000~22 000a间,为末次冰期的一个间冰期,本区气候相对变暖。这时源于华北的新人(相当于山顶洞人)分数支迁徙东北,其中有几支到达本区。当时的气候与现在大体相当,温暖而湿润,山上生长松桦、云杉、榛、蕨、栎、桤等植物,三江平原生长着草原植落和发育着众多的湖泊。在草原和森林中,栖息着大量的猛犸象、披毛犀、野马、野牛、虎熊、鬣狗等;水中生活着各种鱼类和水生动物。广大地区一片鸿蒙初开、混混洪荒、榛莽济济、繁茂昌盛气象。这时的人们已学会了钻燧取火,集体居住山洞、土洞或用木石搭架的屋里,过着、、放牧、集的生活。

晚更新世末,由于全球的冰川分布,迫使猛犸象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环境而迁移,这对本区猛犸象分布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猛犸象的迁移起了一个加速的作用。在境内许多地方,发现了人类食用猛犸象的“庖厨垃圾”,在饶河县小南山,找到4~5个猛犸象个体的牙齿,并伴有旧石器。因此猛犸象在境内曾作为古人类的对象。大约在距今15 000a前,全球气候恶化,盛冰期来临。猛犸象为了生存,被迫沿着西伯利亚通过白令海峡的冰桥一带迁移北美。而残留本区的猛犸象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捕杀,使它们逐渐灭绝了。

在6 000a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三江平原出现了新开流文化,其文化遗存产于各级河谷的高河漫滩。古人类居住地域,主要沿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及挠力河流域一带,多依山傍水,毗邻森林以居。从抚远、饶河等地已经发掘出的历史文物看,有新石器时期人类制造的石斧、石刀、骨器、玉器、陶罐等。在2 200~3 000多a前的周秦时期,我们的满族祖先———肃慎人开始进入了氏族社会。他们利用这里的大好自然,制造梏矢、砮石和网罟等工具,,耕种原始农业,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而开创了人类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征服活动历史,托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地质环境和人类主要发祥地之一的风貌。这也说明肃慎等民族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地质环境里顽强地生存繁衍,劳动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并不断地改造地质环境、建设居住条件,开拓新的领地。不过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区仍处于尚未受到人为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我调解之中。

在最近1 500a以来的历史时期,当时本地主要为土著人,汉晋时为扶余和挹娄人,南北朝时为勿吉人,隋唐时为靺鞨人,辽金时为女,清朝时为满洲人,再加上赫哲人、鄂伦春人。他们生活在“土地多山险”、“土气极寒”的环境里,“食五谷”、“入山行猎”、“衣麻布”。居住在夏季支木坡草为舍、冬则掘地穴以为屋,过着半定居或不定居的生活。由于这一带山多林密,川原丰饶,江河纵横,山禽、野兽、渔产等极盛的优越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所以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及繁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阶级社会的出现,本地区古代村落得到发展。据考古发现了唐辽时代的古城堡,金、北宋时代渔猎部落的墓群,元明时代的古驿站废墟等。这些村落的兴起和存在,为人们在这一寒冷地区的生存和征服自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人们往往不能同大自然抗衡而是敬畏大自然。还有人们的存在仅以猎取食物为主,渔猎、集、耕种范围的局限性、边缘性和需求食物量的有限性,还尚未形成对自然生态地质环境的冲击和压力。加之清朝开国初视东北为其祖先发祥圣地,防止满人汉化,曾取“四禁”政策,这在客观上对保护地质环境生态系统平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期间这里的气候经历了几次冷暖波动,直到近代逐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寒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旱、涝及正常年份各占1/3,一个新构造运动较缓、地震活动较弱的较稳定的适于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

1880年清廷全面解除对东北的禁令,取“屯垦实边,警防俄患”的对策,颁饬“放荒、免税、补助”三事,奖励向东北地区屯垦守疆。从此大量荒民如潮水般涌进来,“土地开发之后,不断斩木为屋,辟地成田”;放火烧荒,听其自便,淘金伐林,碍难禁止,揭开了本地区的开发历史。加之清末外强入侵,日、俄两国对本区森林和砂金进行掠夺,原始森林环境和矿产受到冲击。1925年区内建成了铁路,开发了鹤岗、双鸭山的煤田,这对以后的区域经济布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原始景观,并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形成一系列地质灾害。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修建了中东、绥佳等铁路线,掠夺式开发这里的煤炭和森林。为了围剿和封锁抗日联军,取放火烧山的政策,有时大火绵延数十里。他们以“拔大毛”等方式大肆对森林乱砍滥伐,使山中林木遭到严重破坏,部分地区变成了荒山秃岭,森林生态系统原生环境发生了改变,掠走煤炭亿吨以上。其后果导致地表坡面侵蚀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失去平衡,自然地质环境遭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先有青年志愿垦荒队,后有王震将军率领10万转业官兵来到“北大荒”屯垦戍边。60年代,又有4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发北大荒。80~90年代,又对三江平原进行三次大规模的“立体式”开发,原始沼泽草原开垦殆尽。在三江平原地区开垦出200×104hm2的黑土地,造就了36个农场和数不清的连队村庄,将苍莽荒芜的原野改造成富饶美丽而生机勃勃的良田,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使这片荒原沼泽变得无比壮美与辉煌。但是在开发商品粮食基地的同时,也破坏了三江平原的原生环境,如不及时进行规划治理,必然使三江平原的生态地质环境向恶劣化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东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建设,三江平原属于低水平温饱式开发时期。1953年至20世纪60年代,是“专一开荒务农”的时代,沼泽草原受到破坏,但是自然生态地质环境系统还有巨大的自控调节作用,一时生态破坏危害程度没有被人们所察觉。60~70年代末,三江平原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实行重开发、轻建设、求产出、少投入,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自己着想、不为子孙后虑等掠夺经营方式,使生态地质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这时生态破坏和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已明显表现出来。80年代初到1996年,三江平原取立体开发,共开荒20×104hm2,旱田改水田30×104hm2,打机井3万眼左右,兴修水利动用土石方5×108 m3,改造中低产田150×104hm2。这样就造成沼泽急剧减少,生态系统恶化严重,特别是气候干旱和局部地段地下水大幅度下降,生态地质环境所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19年至今,以三江平原综合开发与环境整治规划开始实施,三江平原的湿地全部停止开垦,这一时期的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建设已进入规划和决策时期,使生态地质环境得到一定的恢复。

城市环境演变过程是从矿区建设、农场建设、商业区建设、交通枢纽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发展成工农相对结合的乡镇人口集中区,进而发展成大中城市。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密度增大,一系列环境问题发生了,结果是封闭式的自然生态系统→小型的城市、矿区、乡镇生态系统→大型的城市、矿区、农场生态系统→开放式城乡结合生态系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产生压力、使环境恶化变迁的原因,主要作用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范围与规模,其中尤以当代农业、林业、矿、工业活动影响最大,特别是人口的大量增加。在短时间内改变地球原始风貌,使地质环境急剧恶化,使人类面临“人口、”问题的严重挑战。可见,三江平原的人口增长和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内在关系。

(四)未来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演化

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是在时间中不断形成、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未来本区气候可能转暖,本区气候可能与现今的辽宁省相当。日照充足,干旱时间延长,春季风力加大,冻结时间短,岛状多年冻土将完全消失。由于冻害造成的一些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有可能得到解决。

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湿地破坏,引起了黑龙江省和国家的重视。黑龙江省已作出要建立生态省的目标,已将三江平原的生态建设纳入规划之中。国家也已出台了一些法规政策。退耕还林、退耕还湿,保护生态环境已在三江平原展开。因此,三江平原的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将有所好转。人工林地将增加,森林覆盖率将提高,湿地保护面积将继续扩大,矿山生态破坏恢复治理将提高,生态农业的规模将扩大,个别生态环境方面的恶化趋势将减慢,水土流失面积将逐年缩小,地表水的污染程度将减轻,生物种类减少的数量将下降,洪涝将减少。同时也应看到富锦引水灌区、绥滨“引黑”灌区及一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改善三江平原东部水分补给,生态退化将明显遏制。而且对调节水均衡、防风压沙、增湿调温、改善气候等有显著效果。

总之,三江平原未来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一旦生态地质环境发生破坏,要想恢复也是十分困难的,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治理与恢复。尤其人是最主要因素,如果人们继续破坏环境,那么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可能恶化更严重。如果人们下决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地质系统,那么恶化的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会明显得到改善。所以对未来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预测是应用科学观点、超前意识、动态变化,并具有一定警告性。

怎样判断河里有沙金

问题一:如何确定河里含有沙金 40分 沙金矿是形成于低洼处,是上游岩石含有金矿化带或金矿脉或金矿床,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沙金矿床。

其含金量最多的是在第四纪与基岩接触带附近的第四纪地层中。

沙金与原生金没有什么差别,都要经过提纯。

最早简单的开是靠人工,把表土挖掉,挖到沙砾层,然后用淘金盆拿到水里掏洗,由于金比重大,会沉淀在底下,这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就是沙金。

用这种方法淘金,成本很低,但是收效也不大。

现在,有些人购买淘金船,也是把表面的细沙层,粘土层挖掉,然后用淘金船边挖沙砾层边掏洗,边前进。

这种方法进度快,获,但成本也高,最小型的淘金船也要30万以上,加上其他花费,成本可能需要近百万。

至于你说的沙金尾矿,是不是指在淘金的过程中,接近沙金沉淀部位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当然如果有金刚石,金红石,刚玉,玉石之类的东西,还是有用的,特地开这些东西可能会亏本。

因为,矿物经过水为动力搬运的分选性是比较高的。

问题二:怎样判断河里有沙金 金的色泽是最典型的金**,沙金也是如此。以下是识别金子的一般方法:(1)观色。黄金是七青八黄九紫十赤。意思是说青**的含金量为70%,**的含金为80%,紫**的含金为90%,赤**的几乎含金为100%。(2)看比重。黄金是已知物质中比重相对其他常见金属而言是比较大的,其密度为19.37克/立方厘米,。有经验的人,看看颜色,掂掂重量,便知一二。(3)可以比硬度,用火烧,用酸溶的办法识别金子。赤金硬度最小,纯金莫氏硬度是2.5 ,用牙可以咬出痕,用大头针可以划出纹;真金不怕火炼,在火焰中烧过,仍然金光闪闪,其他金属一烧就氧化变色;真金还不溶于单一的酸(如,盐酸,硫酸)。 正规的矿产开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必须符合国家《矿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小型矿产的开发利用,国家是鼓励私营企业参与的。 金的价格是开放的,以市场价为主导。

问题三:怎样判断河里有沙金 潍坊金盟砂金矿业淘金船、淘金设备样样俱全。

沙金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陆地上的沙金,它又分冲积金和破积金,要用陆地用的沙金设备来提取与回收。

另一种是河里的沙金。提取河里的沙金,要用淘金船,根据矿层深度及每小时产量设计制作。最常用的是链斗式淘金船。

链斗式淘金船后面选金部分大体有三种工艺,一种是传统溜槽工艺,适合河道内砂金的形态是颗粒金为主。另一种是鼓动溜槽工艺,这种工艺比传统溜槽工艺先进的多,通过鼓动溜槽上下鼓动,防止沙矿板结,大大提高回收率。最先进的一种是带离心机工艺的淘金船,用离心机回收细粒度金,用大颗粒选矿槽回收大颗粒金,这种工艺淘金船回收率高达90%以上。

问题四:怎样鉴别沙金 一 沙金,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是和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黄金。沙金起源于矿山,是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被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点是: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颜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为赤**,八成为淡**,七成为青**。

二 金的色泽是最典型的金**,沙金也是如此。以下是识别金子的一般方法:

1.观色。黄金是七青八黄九紫十赤。意思是说青**的含金量为70%,**的含金为80%,紫**的含金为90%,赤**的几乎含金为100%。

2.看比重。黄金是已知物质中比重相对其他常见金属而言是比较大的。有经验的人,看看颜色,掂掂重量,便知一二。

3.可以比硬度,用火烧,用酸溶的办法识别金子。赤金硬度最小,纯金莫氏硬度是2.5 ,用牙可以咬出痕,用大头针可以划出纹。

4.真金不怕火炼,在火焰中烧过,仍然金光闪闪,其他金属一烧就氧化变色。

6 真金还不溶于单一的酸(如,盐酸,硫酸),可以在酸溶液中清洗。

问题五:最直接的方法辨别河流里有没有沙金的方法 你这个是开放题吧,因为污染的因素太多的,判断方法也说不尽

一个直接肉眼:主要观察水的外观(包括闻气味)、水生植物动物的变化等

另一个凭仪器:检测对象不一样,方法也不同。比如耗氧量、一些重金属离子测定、还有针对有预测的特殊物质检验(如具体某化工厂排污、特殊物质的泄漏等)

问题六:,本人有一段河道。有金。不懂如何开沙金,请指教,可合作。好商量 品位呢?这个不是开玩笑的。首先看河。如果是激下只能用船了。你的河段能放船进来么?还有,如果是水下的话品位很难确定。这个我一定不参与。 如果是河滩还好点。打转确定品位后开明槽。这个动静大。花费大。很惹眼。但是快!现在的价格基本上几百万就能玩转(黑坑)。如果的话得看。轻松上千万到亿。方法我多的是。经验很丰富。人力。机械我也有的是。但是你一个互不相识的人张口至少就是几百万。反正我不干。这行不是相互十分了解和信任的人是走不到一起的。再说了,我又不缺。有金的河多的是全国几十个省到处都有,。挖不完的。范不着为一个不认识的人冒险。

来自UC浏览器

问题七:如果河中有沙金,则分布在? b处。

在河流弯曲的河段,河流往往侵蚀凹岸,泥沙堆积凸岸;

图中b 岸为凸岸,有泥沙沉积,沉积沙金也最多。

问题八:贵州境内的河里有沙金没有 没有

问题九:在河里自己洗沙金犯法吗 不犯法的,我们是专业制造选矿设备的.江西恒诚矿机

问题十:越南沙金在水里会不会浮起来 不会的,水的密度小,金子密度大,可以火烧,不浮水!

怎样判断河里有沙金?

如何确定河里含有沙金 40分

沙金矿是形成于低洼处,是上游岩石含有金矿化带或金矿脉或金矿床,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沙金矿床。

其含金量最多的是在第四纪与基岩接触带附近的第四纪地层中。

沙金与原生金没有什么差别,都要经过提纯。

最早简单的开是靠人工,把表土挖掉,挖到沙砾层,然后用淘金盆拿到水里掏洗,由于金比重大,会沉淀在底下,这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就是沙金。

用这种方法淘金,成本很低,但是收效也不大。

现在,有些人购买淘金船,也是把表面的细沙层,粘土层挖掉,然后用淘金船边挖沙砾层边掏洗,边前进。

这种方法进度快,获,但成本也高,最小型的淘金船也要30万以上,加上其他花费,成本可能需要近百万。

至于你说的沙金尾矿,是不是指在淘金的过程中,接近沙金沉淀部位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当然如果有金刚石,金红石,刚玉,玉石之类的东西,还是有用的,特地开这些东西可能会亏本。

因为,矿物经过水为动力搬运的分选性是比较高的。

怎样判断河里有沙金

金的色泽是最典型的金**,沙金也是如此。以下是识别金子的一般方法:(1)观色。黄金是七青八黄九紫十赤。意思是说青**的含金量为70%,**的含金为80%,紫**的含金为90%,赤**的几乎含金为100%。(2)看比重。黄金是已知物质中比重相对其他常见金属而言是比较大的,其密度为19.37克/立方厘米,。有经验的人,看看颜色,掂掂重量,便知一二。(3)可以比硬度,用火烧,用酸溶的办法识别金子。赤金硬度最小,纯金莫氏硬度是2.5 ,用牙可以咬出痕,用大头针可以划出纹;真金不怕火炼,在火焰中烧过,仍然金光闪闪,其他金属一烧就氧化变色;真金还不溶于单一的酸(如,盐酸,硫酸)。 正规的矿产开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必须符合国家《矿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小型矿产的开发利用,国家是鼓励私营企业参与的。 金的价格是开放的,以市场价为主导。

怎样判断河里有沙金

潍坊金盟砂金矿业淘金船、淘金设备样样俱全。

沙金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陆地上的沙金,它又分冲积金和破积金,要用陆地用的沙金设备来提取与回收。

另一种是河里的沙金。提取河里的沙金,要用淘金船,根据矿层深度及每小时产量设计制作。最常用的是链斗式淘金船。

链斗式淘金船后面选金部分大体有三种工艺,一种是传统溜槽工艺,适合河道内砂金的形态是颗粒金为主。另一种是鼓动溜槽工艺,这种工艺比传统溜槽工艺先进的多,通过鼓动溜槽上下鼓动,防止沙矿板结,大大提高回收率。最先进的一种是带离心机工艺的淘金船,用离心机回收细粒度金,用大颗粒选矿槽回收大颗粒金,这种工艺淘金船回收率高达90%以上。

怎样鉴别沙金

一 沙金,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是和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黄金。沙金起源于矿山,是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被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点是: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颜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为赤**,八成为淡**,七成为青**。

二 金的色泽是最典型的金**,沙金也是如此。以下是识别金子的一般方法:

1.观色。黄金是七青八黄九紫十赤。意思是说青**的含金量为70%,**的含金为80%,紫**的含金为90%,赤**的几乎含金为100%。

2.看比重。黄金是已知物质中比重相对其他常见金属而言是比较大的。有经验的人,看看颜色,掂掂重量,便知一二。

3.可以比硬度,用火烧,用酸溶的办法识别金子。赤金硬度最小,纯金莫氏硬度是2.5 ,用牙可以咬出痕,用大头针可以划出纹。

4.真金不怕火炼,在火焰中烧过,仍然金光闪闪,其他金属一烧就氧化变色。

6 真金还不溶于单一的酸(如,盐酸,硫酸),可以在酸溶液中清洗。

最直接的方法辨别河流里有没有沙金的方法

你这个是开放题吧,因为污染的因素太多的,判断方法也说不尽

一个直接肉眼:主要观察水的外观(包括闻气味)、水生植物动物的变化等

另一个凭仪器:检测对象不一样,方法也不同。比如耗氧量、一些重金属离子测定、还有针对有预测的特殊物质检验(如具体某化工厂排污、特殊物质的泄漏等)

,本人有一段河道。有金。不懂如何开沙金,请指教,可合作。好商量

品位呢?这个不是开玩笑的。首先看河。如果是激下只能用船了。你的河段能放船进来么?还有,如果是水下的话品位很难确定。这个我一定不参与。 如果是河滩还好点。打转确定品位后开明槽。这个动静大。花费大。很惹眼。但是快!现在的价格基本上几百万就能玩转(黑坑)。如果的话得看。轻松上千万到亿。方法我多的是。经验很丰富。人力。机械我也有的是。但是你一个互不相识的人张口至少就是几百万。反正我不干。这行不是相互十分了解和信任的人是走不到一起的。再说了,我又不缺。有金的河多的是全国几十个省到处都有,。挖不完的。范不著为一个不认识的人冒险。

来自UC浏览器

如果河中有沙金,则分布在?

b处。

在河流弯曲的河段,河流往往侵蚀凹岸,泥沙堆积凸岸;

图中b 岸为凸岸,有泥沙沉积,沉积沙金也最多。

贵州境内的河里有沙金没有

没有

在河里自己洗沙金犯法吗

不犯法的,我们是专业制造选矿设备的.江西恒诚矿机

越南沙金在水里会不会浮起来

不会的,水的密度小,金子密度大,可以火烧,不浮水!

湖南金刚石找矿史

1.2.1 沅水金刚石发现史

沅水,发源于贵州东南的云雾山,流经贵州省剑河、锦屏和湖南的洪江、安江、辰溪、沅陵、桃源、常德,注入洞庭湖,全长1047千米,汇水面积约8万余平方千米。流域内侵蚀了大面积含金矿源层——中元古界冷家溪群(现改为蓟县系)、板溪群(现改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地层,故沅水盛产砂金,淘金历史源远流长。淘金者将发现的金刚石作为副产品回收,因此沅水发现金刚石的历史悠久,至少可追溯至一百多年前。据《桃源县县志》记载,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村民淘金相继发现金刚石。淘金者根据金刚石的颜色、晶形分辨金刚石,称之为天宝石、蓝宝石、八角籽、钻石。1940年,国民经济部探金局胡伯素在《地质论评》第五卷五期发表了《湖南沅水一带之金刚石》一文。文中记载:沅水自沅陵柳林汊以下,可考之金刚石产地有桃源境内撑角洲、罗家湾、高都驿、茯苓溪、沈溪、白洋河、港口及常德县(现改为鼎城区)的五泉山、牌楼坡、丁家港、马驿坪、水宝山等地。同年,李四光在《鄂西川东桂北第四纪冰川现象述要》一文中,亦对湖南洪江市江西街至托口一带,淘金者在沅水砂砾层中发现金刚石有所叙述。1949年,喻德渊在《湘西黔东金矿地质》一书中,也提及了沅水有金刚石产出。湖南地质调查所首任所长李毓尧,曾在沅水西岸桃源港口购得1颗重达70克拉的金刚石。前人诸多著述,都揭示了沅水蕴藏着丰富的金刚石。

1.2.2 率先寻找金刚石,砂矿勘查获丰收

413地质队首先开展湖南沅水主流河谷第四系地质地貌踏勘和群众报矿工作,从中发现洪江镇至安江镇和桃源至常德一带,第四系颇为发育,堆积地貌保留较完整。通过走访,初步统计常德市鼎城区丁家港小河、崖马头等地已出金刚石达千余颗,淘金者并总结出“有籽必有钻”的规律性认识。籽就是水铝石,因其比重和脱水性与金刚石相似,故二者密切伴生。根据调查情况,确认安江、丁家港和桃源城郊都具备找矿前提条件,决定对丁家港区先行普查找矿,以期突破一点,取得经验后全面展开。经过数十天淘砂苦战,夏德庆小组终于在丁家港小河的罗家湾处找到了一颗透明闪亮的金刚石,坚定了在丁家港地区的找矿信心;但由于在初期沿用砂金矿的普查方法,垂直第四系沉积物走向挖浅井取小样,用淘金盆选矿,方法不对路,收效甚微。主要技术领导已意识到问题所在,若继续下去将会有劳无功。在此关键时刻,地质部迅速派出工作组和苏联专家伊斯科夫来队检查指导,并带来了手摇跳汰机和油选设备,举办了砂矿地质和选矿技术训练班,并从上海购进X射线选矿新设备,建立了小型选矿厂,从而推动了整个普查工作的进展。在野外地质工作方面,根据台阶状分布的第四系表面标高和基岩标高,结合松散堆积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划分出Ⅰ~Ⅶ级内叠阶地。阶地分布区所展布的树枝状冲沟沉积物,系阶地沉积物遭受后期侵蚀剥蚀,再次搬运、分选并沉积于阶地基岩上的新型堆积地貌单元,称之为“细谷”。最早形成的细谷称“细谷阶地”,它们是金刚石最富集的砂矿类型,因此必须填测好第四系地质地貌图,它是金刚石砂矿勘查所必需的、极为重要的基础图件,见图1-2。

在砂矿普查初期,对矿区每个堆积地貌单元,垂直其走向稀疏布置1~3条找矿线,探矿工程(竖井、浅井、槽探)间距为20~40米。因为金刚石在含矿砂砾层中含量极低,为发现1颗金刚石需取大体积砂砾样品(10立方米)。经过阶段性普查,基本查明金刚石主要富集在砂砾层底部,因此要求探矿工程掘进到基岩5~15厘米,并将专家建议的4米分层取样改为2米。根据每个样品体积要求、分层厚度,来决定探矿工程断面规格的大小,以杜绝人为贫化现象。如竖井探矿,断面规格常用3.5米×1.5米,其长边垂直砂矿走向。经过半年的普查评价,基本查明细谷比阶地见矿几率高—倍至数倍。至此,初步认为丁家港矿区成矿找矿远景较好,于1955年转入勘探;并确立了“先细谷后阶地,先主谷后支谷”的勘探工作总体思路。地质部根据成矿远景分析,要求413地质队在“一五”期间,提交金刚石砂矿工业储量××万克拉*。为了加快勘探步伐,确保储量任务的完成,上级决定调姜世昌来队任队长,地质队迅速扩大到六百多人,展开了大规模的金刚石砂矿找矿工作。

图1-2 常德市丁家港桃源县桃源金刚石砂矿矿区第四纪地质地貌图

在第四系堆积物中找矿,需打井取大样选矿。当时没有挖掘机,就用十字镐、两齿锄和铁铲人工挖掘;没有提升的机械设备,就用吊杆提、辘轳绞;样品运输没有汽车,就用板车推、肩膀挑,发扬了地质队员为找“争气矿”吃大苦,耐大劳,艰苦奋斗,立志创业的精神风貌。

随着丁家港矿区找矿的不断深入,通过进一步总结砂矿分布和富集规律,将桃源、安江两地的砂矿勘查列入“一五”找矿规划。为确保储量任务的完成。地质部派苏联选矿专家苏洛维斯基来队检查和指导工作。专家指出,-16+0.2毫米的砂样在运输中不能漏砂,样品进选厂必须严格办理交接制度;在筛分—跳汰—油选—X光选的流程中,为确保选矿工作质量,在原样中必须加萤石矿物甚至金刚石进行选矿各流程的质量检查,严把质量关,要求100%收回,否则返工重选或再样。一切探矿工作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这是做好金刚石找矿工作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

1958年3月,提交了《湖南省常德县丁家港矿区及桃源县桃源矿区金刚石砂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细谷金刚石砂矿地质勘探报告,填补了我国金刚石矿种储量的空白,提交金刚石工业储量加远景储量××万克拉,黄金储量416.67千克。被湖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评为优质报告。勘探工作共投入1:1万地质地貌填图260平方千米,1:1千地质地貌填图85平方千米,槽探12万立方米,浅井7211米,竖井13923米,综合选矿9.23万立方米。探求1克拉金刚石,只投入费用4.2~7.8元,这种低成本高回报是413地质队全体职工为建设新中国找“争气矿”,争时间抢速度,战酷暑斗严寒,艰苦奋斗换来的。由于国家急需金刚石,1959年建立了六○一矿山。

提交上述报告后,在队长赵福林、吕文凯和总工程师李玉树的领导下,开始了丁家港、桃源两矿区阶地砂矿勘探和细谷砂矿扫尾工作,与此同时,完成了安江矿区、沅陵窑头矿区砂矿的普查勘探任务。截至1964年,在沅水主流的四个砂矿区共探明金刚石储量××万克拉,其中,表内储量占92.12%;此外还附带了砂金储量639.874千克,锆石地质储量1929.8吨。10年,湖南省地质局召开年度地质工作会议,省计委主任白玉兰同志在会上作报告提到:你们局对国家是有贡献的,今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里面有用湖南沅水金刚石制作的高精尖部件。队员们欢呼:“东方红曲天上来,沅水钻石上青天。神州人民齐欢跃,催我奋进找矿源”。

为了扩大砂矿勘探后备基地和进一步寻找原生矿,按照区域展开,大力加强普查的部署,开展新区的勘查工作,使用砂矿选矿手段对沅水主流及其七大支流,以及沅水主支流贵州省清水江、广西桂北区的都柳江,湖南资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普查,先后在贵州省的锦屏八卦河,亮江的中黄、邓寨,台江的施洞口,都柳江流域内的广西融江、贵州榕江、湖南资水的益阳新桥河等地发现金刚石。尽管未找到工业砂矿,但金刚生矿找矿远景区已轮廓初现,表明扬子地台是一个重要的金刚石成矿区。

通过在沅水砂矿区的开展的1:5万地质填图工作,对区域地质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在沅陵—常德黄土店一带原划为板溪群的地层中,发现了区域性高角度不整合,其下为冷家溪群,其上为板溪群,并创建了武陵造山运动;同时找到了多处集群分布的雪峰期基性、超基性岩岩体,从而打破了江南叠台隆无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的传统认识。在安江矿区东侧填图中,于怀化隘口—安江—洪江镇一带,也发现了长达25千米的北北东向雪峰期基性、超基性岩带。通过填图工作,丰富了区域基础地质资料。按照现在的观点,褶皱基底的发现揭示出扬子地台为P型克拉通,具有钾镁煌斑岩的产出条件,为金刚生矿的成矿提供了最基本的地质背景。

1.2.3 沅水金刚石砂矿分布和富集规律

托口—常德段长达567千米,是沅水主流河段,峡谷、宽谷相间分布,控制着金刚石砂矿分段富集之规律(图1-3)。洪江市—洪江镇之间的鹭莺滩峡谷,安江-辰溪间的黄狮洞峡谷,沅陵-桃源间的五强溪峡谷,沅水均侵蚀切割到元古宙地层,流水湍急,底蚀和搬运能力极强,河道冲刷力大,险滩多,不利于金刚石的沉积和富集保存。当沅水走出峡谷,进入豁然开朗的中、新生界红层盆地,蛇曲河道异常发育(弯曲指数一般大于1.5),河水搬运能力迅速衰减,侧蚀和堆积作用并驾齐驱,加之河道内湾区横向环流分选作用的加强,不断地将深水区的金刚石和其它重砂矿物推向浅水区的滨河床浅滩相区,推动了加积、分选和再富集的成矿过程。

沅水金刚石还具有明显的主流富支流贫的分布特点。在七大支流中,选矿取样几百立方米,见到的金刚石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颗,均未见近源富砂矿赋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河谷纵坡降接近或大于1‰,河流搬运能力强,不利于金刚石沉积和富集保存。因此,一概而论近源砂矿必富是欠妥的。依据国内外找矿经验,只有在河谷纵坡降小于0.6‰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近源富砂矿。沅水主流四个金刚石砂矿区都位于中、新生界红盆地区内的宽谷地段,都分布在河谷纵坡降为0.34‰且由陡变缓、堆积地貌异常发育的初始区。

沅水各宽谷地段都有大颗粒金刚石出土。洪江市郊群众报矿见一颗重达13.825克拉、完整的金刚石晶体;桃源茅草街民砂矿中曾见一颗重达43.15克拉的大金刚石;六○一矿在开丁家港细谷下段金刚石砂矿时,重达5克拉以上的金刚石屡见不鲜,最大的重18.9克拉。这些大金刚石的出土,不仅显示出砂矿的品质,还隐含着重要的金刚石源区信息。

图1-3 湖南省金刚石分布略图

沅水第四系金刚石砂矿类型有阶地冲积砂矿、细谷阶地和细谷坡积-冲积砂矿、现代河床冲积砂矿。阶地砂矿矿体多赋存在古河内湾或急湾浅水区滨河床浅滩相区,深水区即阶地中前部位,只有古砂洲头部才成矿。细谷砂矿是阶地区内树枝状分布的小溪,冲切阶地含矿砾石层并切入基岩,将阶地沉积物进行搬运、分选、再沉积的砂矿新类型。因此,细谷砂矿的品位比作为其来源的阶地砂矿提高几倍甚至十倍之多,是沅水流域探求储量的主要砂矿类型。细谷中富矿体多产布在中央轴线区,而其两侧因阶地坡积物的混入,分选欠佳,使品位降低。细谷阶地就是阶地区的老细谷,成矿条件同新细谷。沅水现代河床砂矿,以辰溪-泸溪河段金刚石含量最高,该段河流弯曲指数≥3,是富集金刚石最有利的河段之一。这里的褐色金刚石含量为42.4%~45.2%,比安江和丁家港、桃江矿区增高1.7~1.9倍,凸显有侧向补给源。

1.2.4 沅水砂矿金刚石的晶貌特征

沅水金刚石颜色达40余种,主要有红、黄、蓝、绿、橙、褐、灰、黑、无色等,其中以浅的黄、绿、褐色金刚石最多,约占70%~90%。

沅水金刚石晶体形态,98%为单晶,完整晶体最高达79%~90%。晶形千姿百态,计有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平面体聚形、曲面体、平曲面体聚形等形体,见图1-4。按照等轴晶系结晶学原理,金刚石应有四面体,但自然界很少见及,在丁家港矿区发现一颗。

沅水金刚石颗粒大,质量好,宝石级金刚石达63%。在四个砂矿区,1~4毫米的粗粒金刚石所占比例较高,为55%~79%。金刚石平均重量,安江为25.1毫克,窑头为13.5毫克,桃源为14.8毫克,丁家港为9.2毫克,均说明经历过较长距离的搬运和强分选所致,在矿区罕见金刚石的指示矿物是可以理解的。

沅水有15%的金刚石表面附有色斑(或称雀斑),其颜色有褐、绿、黄、棕、黑等(图1-5)。其中褐斑金刚石占10%,绿斑占3%,其他色斑占2%。对于色斑的成因,众说纷纭。奥尔洛夫认为褐斑是古型金刚石的标型特征,是由绿斑经区域变质转变而来的,可作为地质温度计应用;但他不能解释湖南一颗金刚石上同显褐、绿两斑现象。瓦连金认为古型金刚石必须具备褐斑、磨损、断口、冲击痕才能准确定位,因为火山口相中的金刚石由于遭受到地表植物酸的淋滤、腐蚀作用,同样可以形成褐斑。

沅水金刚石中含包裹体矿物达十多种,见图1-6。含有镁橄榄石、顽火辉石、透辉石、镁铝榴石、S1-S3组铬尖晶石的金刚石属橄榄岩型(P型)金刚石;含绿辉石、铁铝-镁铝榴石、蓝晶石的属榴辉岩型(E型)金刚石;还有同含P、E型矿物组合以及柯石英、霞石、碳硅石的过渡型金刚石。金刚石中见有金云母、方解石,方铅矿、金刚石、硅铁和硅铝球粒,但沅水金刚石中最常见的矿物为石墨。金刚石包裹体矿物提供了大量地质找矿信息。现代金刚石成矿理论认为:榴辉岩型金刚石与古老克拉通边缘活动带的板块俯冲有关。我们根据湖南金刚石中捕获的地幔岩矿物为据,推测其含矿寄主岩主要是橄榄钾镁煌斑岩。因此,扬子地台区的找矿,应更侧重橄榄钾镁煌斑岩的勘查。

图1-4 沅水金刚石形态特征

图1-5 沅水金刚石色斑

沅水金刚石根据含氮量的多少以及红外、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可划分为Ⅰ、Ⅱ型和过渡型金刚石。含氮量大于万分之一的Ⅰ型金刚石占81.6%;含氮量小于万分之一并具半导体性能的为Ⅱ型金刚石,占6.3%;过渡型金刚石占12.1%。其中,Ⅰ型金刚石硬度最大,八面体可钻十二面体、六面体。用沅水金刚石做的拉丝模具,可拉丝13~16万米,比其他产区金刚石只拉丝3万米高出几倍,因此沅水金刚石深受客户的青睐。

沅水金刚石表面蚀象多种多样,有叠层状倒三角形生长蚀象(图1-7)和正三角形溶蚀蚀象,也有四方形层叠状蚀象和排列有序的长条状、滴状、瘤状蚀象等。这类微观晶貌特征在砂矿中常见,说明金刚石被搬运的距离不会很长。另外,该特征也是区别真金刚石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1-6 沅水金刚石包裹体

图1-7 沅水金刚石蚀象特征

1.2.5 新一轮金刚生矿普查(1964~)

地质部根据我国湖南、山东已探明金刚石工业砂矿床的进展,为加快原生矿找矿步伐,于1963年8月与建工部共同组成考察组赴坦噶尼喀考察金刚石找矿方法和经验。1964年11月10~17日在山东临沂召开全国金刚石地质工作会议,总结了我国前期找矿成果,介绍了国外勘查原生矿的方法和经验,讨论了找矿形势与任务,制订了规划和奋斗目标,确认了以地质观察为基础,重砂样(以寻找金刚石及伴生矿物——当时主要是含铬镁铝榴石)为主要找矿手段,开展我国原生金刚石矿第一轮普查。二十年来,413队在湘西地区南征北战,完成普查面积近4万平方千米,发现金刚石和镁铝榴石异常点区五十多处。1965年根据区调资料,在湘南宁远县保安圩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岩管中,找到了大量含铬镁铝榴石、次铬透辉石、铬尖晶石。岩管中见有纯橄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深源捕虏晶,但选矿未见金刚石。对其周围水系开展砂矿选矿普查,在湘江耒阳发现2颗金刚石。至此,在湖南四大水系都发现了金刚石。

1965~1968年,在湘西南地区展开大面积普查,于安江对河的婆田、南侧的八门小河、熟坪双叉溪小河,会同的地灵白垩系盆地以及舞水主流等地,发现了镁铝榴石或金刚石。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湖南境内舞水主流经样见有蓝紫色或紫红色镁铝榴石,沿河金刚石在芷江以西的便水则断线。在沅水下游地区,于桃源福善岗、临澧芽林桥等地,也发现了金刚石及镁铝榴石异常。为了加快找矿步伐,尽快找到原生矿,在开展面上普查的同时,优选找矿靶区以求突破。

1966年,选择靖州藕团地区详查,在本区公洞溪、康头寨两小河各选到一颗金刚石,其汇水面积90平方千米。若在新元古界南华系、震旦系地层区突破原生矿,可推动贵州省亮江地区的找矿工作。但通过1:1万地质观察、山地工程揭露和面积型重砂样,未发现镁铝榴石,也未找到岩体,只在标高800米的山顶洼地中见外来的残留砂砾层。因此,本区金刚石来源未查明。

1969~12年,选择安江东南侧的熟坪地区进行找矿会战,参加单位有区调、物探分队以及中南地质研究所金刚石组。在面积36~40平方千米内,进行了1:1万地质、重砂、物化探测量以及槽井探、钻探工程揭露工作,找到300多条斜云、斜闪煌斑岩岩脉,水系见9颗金刚石,但未见含铬镁铝榴石,未发现含金刚石岩体,工作暂告结束。

12~13年,在靖州飞山坡脚地带,水系重砂样和地层人工重砂分别发现45颗和13颗镁铝榴石和大量的铬尖晶石。镁铝榴石折光率1.762~1.712,紫色系列占68.9%,其余为茄色。经1:1万地质观察和重砂样,以及重砂异常区的物化探工作,未找到岩体。后经人工重砂样于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红层第二岩性组,发现一颗微粒金刚石和几颗镁铝榴石,属中间储集层。通过对红层岩相古地理的初步研究,认为飞山红层属北侧古河流的冲积物,找矿工作应向北区推进。据现有资料分析,会同北侧的东西向断裂可能为控制镇远马坪含矿岩带的东延部分,北东侧巫水支流若水所见的橄辉云煌岩,后经贺安生鉴定为白榴石钾镁煌斑岩;东西向断裂南侧的地灵白垩系盆地有富含镁铝榴石层位,因此,靖州飞山-会同地区的找矿工作还需深入进行。

13年,在会同覃板地区普查,在水系中见18颗镁铝榴石。在南华系江口组人工重砂中,共见镁铝榴石379颗和1颗微粒金刚石。镁铝榴石折光率1.746~1.733,未见紫色系列,以橙色和茄色系列为主。同时在靖县野塘、破屋普查,水系重砂中见镁铝榴石112颗,南华系地层中见15颗,折光率1.746~1.730,同样以橙色系列为主。

1968年,在会同西南的地灵盆地开展普查,于水系中见4颗镁铝榴石。之后经多次工作,在白垩系红层第二、四段共见镁铝榴石657颗,水系重砂中见59颗,其折光率1.770~1.742,紫红色系列占58%。

基于上述,南华系与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白垩系红层所含的目的矿物对比,有同异之处。①所含金刚石都是微粒级,重量小于1毫克;②南华系、震旦系中的镁铝榴石颜色单一,以茄色、橙色系列为主,折光率均小于1.746,微化分析含铬量低,矿物内含包裹体、杂质较多。电子探针测定的Cr2O3、CaO成分,投影于索波列夫判别图中,均落在非金伯利岩区。而红层区的镁铝榴石颜色多样,且以紫红色为主,折光率有高有低,高的为1.770~1.760,与南华系、震旦系中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说明二者非同一来源,产状亦不相同。存在含金刚石及镁铝榴石的多层中间储集层,已揭示金刚生矿产出的多期性。

沅水、澧水下游地区,经多年的重砂法普查和选矿方法搜索,于两湖中断陷(洞庭地块)与江南叠台隆(雪峰地块)、上扬子台褶带(武陵地块)衔接的地带,凡有红层保留的地带,总有一些寥若晨星的金刚石及镁铝榴石分布。这条北北东向或近南西向隐约分布构造带,一直伸向有金刚石发现的黄陵背斜区,应是一条金刚生矿产出的成矿带,须深入进行原生矿勘查工作。

涉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和张家界市的北东向地带,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经大面积普查和各县所布的选矿点侦察,只在黄合云地区的现代水系及标高720米的岩溶裂隙和漏斗砂、砾层中发现金刚石56颗,但未见铬尖晶石、镁铝榴石异常,因此,必须展开区域性地貌专题调研和高精度航磁普查指导找矿。

在搜寻原生矿的过程中,只在南华系、震旦系、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中发现含微量镁铝榴石,并于南华系、侏罗系、白垩系见5颗微粒金刚石。这么稀少的金刚石难以解释沅水流域丰富的砂矿聚集,因此它们并非沅水第四系砂矿的主要来源,而只能表明区域金刚生矿成矿的多期性。

今天回过头来反思,二十年来为什么没有找到金刚生矿?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重砂法找矿只侧重镁铝榴石的寻找,而未将铬尖晶石作为指示矿物予以应用,有极大的漏矿可能性。以澳大利亚为例,一家公司曾先进行镁铝榴石重砂法找矿,未见重砂异常,漏掉了阿盖尔大岩管。后来,另一家公司又来找矿,根据水系中与金刚石密切伴生的大量铬尖晶石,用微粒金刚石+铬尖晶石作为重砂找矿的指示矿物组,很快发现了世界级的阿盖尔含金刚石岩管。我们必须汲取这一宝贵的找矿经验。当前,急需对以往十万件重砂样品和以往重砂鉴定的原始资料认真地进行二次开发,圈定铬尖晶石异常,并进行老样品的内检复查,凡是见有铬尖晶石颗粒大小混杂,自形晶、半自形晶、它形晶皆有,表面有麻点、蚀坑,矿物断面见环带构造者,均需深入进行研究。特别是要利用电子探针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寻找指示矿物的铬铁矿异常,达到优选找矿靶区,发现原生矿之目的。根据当代金刚石成矿理论,古老太古宙A型克拉通(>25亿年)多分布金伯利岩,而元古宙P型克拉通(25~16亿年)多产钾镁煌斑岩。二者指示矿物不同,金伯利岩型以镁铝榴石、铬透辉石、镁钛铁矿为指示矿物组合;而钾镁煌斑岩型则以金刚石、铬尖晶石为指示矿物组合。在扬子地台找矿时应对第二种矿物组合特别关注。

二是湖南植被发育,风化土较厚,山体有层层梯田环抱,阻止了岩体物质的剥蚀和扩散,不能很好地形成水系重砂找矿异常。特别是灰岩地区,岩溶洼地异常发育,第四系覆盖厚,岩体风化物质难以向外扩散。因此,使用高精度航磁找矿手段势在必行。湖南红层区,山体植被不发育,土层不厚甚至无土层,因此,只要红层含镁铝榴石,就容易扩散到水系中被重砂法发现。但过去对次生源补给的镁铝榴石异常区带,缺乏矿物表面特征的深入研究,不能判断被搬运的距离。例如,若见有带蚀变皮壳的ROK特征的镁铝榴石,一般距原生源10千米之内。对次生源的砾石和重砂物质组分研究也不够深入,难以判断蚀源区方向。

三是在找矿中重完成工作量,轻地质成果研究,急于求成,多次在次生源中搞突破,耗费人力物力,拖长了找矿所需的时间。

1.2.6 寻找金刚生矿的新进展

1989年,根据宁乡地区两组大断裂发育,卫片上环形构造十分清晰,有多期基性、超基性火山岩产出,长沙道林已发现镁铝榴石等情况,湖南413队圈定出1000平方米的面积进行原生金刚石矿普查。运用铬尖晶石异常及其矿物晶貌特征判别,于1990年找到了含金刚石新的岩石类型——管脉相伴集群分布的橄榄钾镁煌斑岩。6个岩管规模均大于1万平方米,长200~500米,宽120~200米。岩管呈近南北向产布在元古宇板溪群和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地层中(图1-8,图1-9),侵入时代为晚古生代海西期。

图1-8 湖南省宁乡县沩乌乡云影窝地质略图

图1-9 湖南省宁乡县沩乌乡云影窝23勘探线剖面略图

宁乡橄榄钾镁煌斑岩的重要发现,推动了湖南省乃至扬子地台的金刚石找矿工作。根据宁乡地区找矿新进展,1992年开展了长沙-桃江地区普查,在七处发现了金刚石。2007年,在望城县泥鳅塘螺头山,对玻基橄辉岩人工重砂样发现1颗粒度小于1毫米的微粒金刚石,增加了含金刚石的岩石新类型。

基于湖南金刚石成矿条件好,金刚石及其指示矿物广泛分布,中外合作持续不断,先后有澳大利亚艾斯顿公司、光塔公司、比利时西贝克公司在湘西与413队进行过合作找矿。目前正同澳大利亚宝蓝诺密里公司合作找金刚石矿,成立了常德西澳金刚石矿业有限公司。

1.2.7 对今后金刚石找矿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1)关于找什么类型的原生金刚石矿

按照现代金刚石成矿理论,湘西地区属P型克拉通;依据地球物理资料对湖南微板块的划分,湘西地区位于俯冲带的上盘。这两个条件均与橄榄钾镁煌斑岩成矿特征吻合。在湖南、贵州已发现的含金刚石岩体均属此类岩石。因此,寻找钾镁煌斑岩应是湖南实现原生金刚石找矿突破的基本方向。

(2)关于找什么时期的原生矿

金刚石在地幔中需5亿~10亿年稳定生长期,又基于湘西中、新生界红层区普遍含有金刚石的指示矿物,陈国达教授曾指出地洼期是原生金刚石的主要成矿期。因此,湘西地区必须加强印支、燕山早期的原生矿找矿工作。在红层区多见金刚石及其指示矿物地段,其蚀源区是突破原生矿的主要地区,应大力加强高精度航磁找矿工作。

(3)关于重砂法找矿的指示矿物组的确定

据湖南深部地球物理的研究成果,从地表向深部在40~80千米内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80~110千米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含矿的寄主超基性岩浆从地幔深处上侵,都必经这两个地幔岩层。根据这两类深源岩石的副矿物特点,必含大量的铬尖晶石和镁铝榴石,因此金刚石+铬尖晶石+镁铝榴石应是合理的指示矿物组合。铬铁矿(S1、S2、S3、S7)和低钙高铬的G10镁铝榴石含量的多寡是判别岩体中含矿性的主要标志。

经初步估算,沅水主流河段至少蕴藏有1800万克拉的金刚石。这么多的金刚石,只靠几个微含金刚石的中间储集层来供给沅水主流砂矿是难以解释的。此外,而且每个宽谷段都有大金刚石产出。因此,必有大而富的原生矿源补给才能形成沅水主流金刚石砂矿巨大的次生扩散场。沅水流域内的贵州马坪原生矿属Ⅱ型金刚石矿物,不能解释沅水主流以Ⅰ型金刚石为主的来源问题。统计数字表明,金伯利岩型岩体含矿达工业开要求者只占2%~3%,钾镁煌斑岩则更低。因此,发现一些不含矿或贫含矿的岩体是正常的,不能据此作出一个金伯利岩田或钾镁煌斑岩田不含矿的结论。坚持从大量不含矿的岩管中发现含矿岩管,是原生金刚石找矿的基本思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