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哪年油价最高?

2.国内成品油价迎来年内第六次上涨,你认为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3.国际油价还能再跌吗?

4.胜利油区经济产量计算方法

历史上哪年油价最高?

油价反弹回升的效益期_油价反弹回升的效益期是多少

目前,国际市场原油计量单位一般为“桶”。1桶约合159公升。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特阿拉伯34度轻质原油计算,一吨约合7.33桶。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后的约一个世纪里,美国始终垄断着国际石油市场。二战后,中东石油产量猛增,世界石油中心逐渐从北美转向中东。这一时期原油价格低且平稳,1945年原油标价为每桶1.05美元,1960年为1.90美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采取了减产等举措,使油价在不到3个月内从每桶约3美元猛升至约11美元,从而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这场危机导致全球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1978年底,伊朗政局剧变使其石油日产量从580万桶猛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

1980年,伊拉克对伊朗开战,油价涨至每桶38美元(按照实际购买力,这一价格相当于目前每桶100美元以上),从而催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198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开始实施生产配额制,力求“限产保价”。但这种做法导致欧佩克成员国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油价1986年第二季度一度下泻至每桶六七美元。

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其间国际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突发,欧佩克由于错误地判断形势决定增产,导致油价暴跌。1998年底国际油价跌破每桶10美元大关。

1999年3月,国际油价开始回升,2000年3月回升至每桶34美元。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油价进一步攀升。2004年以后,油价涨势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1月2日,油价攀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国内成品油价迎来年内第六次上涨,你认为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跟全球的油价趋势有关系,同时也跟全球的经济环境有关系。

这个道理讲起来比较复杂,因为油价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综合问题,我们很难从全部角度进行分析,今天我会尝试从以上两个角度进行解答。

油价一涨再涨。

在国内的成品油价连续上涨的时候,目前油价已经迎来了第6次上涨,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消费者们每加满一箱油需要多支付4元。对那些油耗比较多的车辆来说,他们的生活确实会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目前的油价行情处在N涨1跌的上涨行情中,这跟之前的连续下跌的行情截然不同,并且保持着持续上涨的趋势。

国内成品油价跟全球的油价趋势有重要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全球的新冠疫情趋于稳定的时候,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油价趋势正在小幅回升。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全球性的原油价格上涨也带动了国内成品油价的上涨。油价的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需要结合全球综合市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近期的油价上涨跟全球的油价趋势有很大的关系。

国内成品油价跟全球的经济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

这个问题也需要提到新冠疫情,另外新冠疫情目前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所以全球正在处于经济的快速复苏期。经济的复苏会带动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原油来支撑,我个人觉得这会是目前多地成品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毕竟目前我们的生产力在逐渐恢复,原油和成品油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

最后,全球范围内的油价并不会呈现暴涨和暴跌的行情,目前我们的成品油价格也没有剧烈波动,仍然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国际油价还能再跌吗?

油价将来肯定会降,但是要降低到以前的价格,就不可能了。

我们来看一下上涨的原因,首先,国际油价虽然没有到前期140美元/桶的高点,但也一直在涨,现在基本在80美元/桶左右。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年美元超发,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包括煤炭等价格飙涨,也带动了石油的上涨。

其次,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但又属于用途极广的战略资源和原材料,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强,也会推动石油的紧缺。

但是,油价不可能一直上涨,这是因为,首先,国际欧佩克组织属于专门来调节石油的供需和生产的,如果油价过高,将导致国际经济的减缓,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会加大石油的生产,这也会导致油价的下跌。其次,美国每年有收紧货币政策预期,到时候也会导致油价下跌。最后,还是因为疫情,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间接促进油价的下跌。

所以,油价预计很快就会到达高位,然后就会震荡回落。

胜利油区经济产量计算方法

苏映宏 尚明忠 王兴科 赵小军 侯春华

摘要 从油田开发的基本规律和目前的开发经济效益状况出发,运用油藏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和经济极限产油量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油田非经济产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此规律预测了未来一定时期油田非经济产量百分比及油田的年度经济产量。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济产量 效益产量 低效产量 低效井 经济极限含水量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力争使利润最大化和合理化。石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形式应该是最经济地开发出全部的可采储量,或者说使可采储量的开发利润最大化。因此,油田开发应尽可能避免不经济的成分存在。

从胜利油区近几年的生产情况看,平均单井日产油小于1t的井数从1992年的417口井上升到1999年的1222口,井数比例由4.4%上升到10.3%,井数及其比例均成倍上升。这些井中必然有部分处于低效状态下生产,因此,分析低效井及其产量的变化规律对提高油田的开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经济产量的研究方法比较复杂,所需预测的参数较多,实际操作困难[1]。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为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有必要研究一种合理的、易于操作的经济产量计算方法。

二、经济产量计算模型

油田年度经济产油量定义为在经济开发期内能够获得利润的年产油量。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一个油田年度经济产油量的高低和油价及成本水平密切相关,油价提高、成本降低将有利于经济产油量的提高;反之,油价下跌、成本上涨,将导致经济产油量的降低。因此,研究油田经济产油量的问题,其实质是在研究油田产油量客观变化规律(油藏内在的)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油价、成本的变动对经济产油量的影响,并建立起相关的数学模型,预测油田未来时期经济产油量的变化。

从平均的、客观的角度来讲,对于一个油田,只要目前的平均吨油成本低于税后油价,油田经营就可以获得利润。油田的年度产油量也可以说是经济产油量,定义为年度宏观经济产油量。但油田总体上的获利状况并不等于油田中的每口油井的产油量都是经济的。事实上,在油田年度宏观经济产油量中,往往包括一些低产低效井的非经济产油量。因此,对于一个油田,年度经济产油量的预测应该是在油田年度宏观经济产油量预测的基础上,剔除其中低产低效油井的非经济产油量,计算模型如下: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Qi——已开发油田年度经济产油量,104t;

Qh——油田年度宏观经济产油量,104t;

Qe——油田年度低效产油量,104t;

e——低效产量百分数,%。

三、年度宏观经济产油量预测方法

年度宏观经济产油量就是在经济可采期内的年产油量。经济可采储量及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可以由水驱系列法结合经济极限含水量求得。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Npj——剩余经济可采储量,104t;

Npo——累积产油量,104t;

a、b——水驱系列甲型水驱曲线系数;

fw,min——经济极限含水,小数(本文后面有推导);

CL——吨液成本,元/t;

P——原油价格,元/t;

Rt——吨油税金,元/t;

W——原油商品率,小数;

qL——平均单井产液量,t/d。

年产油量预测通常采用Arps递减法。Arps递减曲线的3种类型中[2],双曲递减方程是通式,而指数递减和调和递减方程可以认为是双曲递减方程分别在递减指数n→∞和n=1时的两种特例。因此,可以通过最佳拟合计算双曲递减方程递减指数n,来判断递减类型。

由双曲递减方程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可得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再改写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Qt——递减t时间的产量,104t;

Qi——初始递减时的产量,104t;

Di——初始递减率,小数;

n——递减指数,小数;

t——以选定的递减起点为零点计算的时间,a。

A=lg(QiCn);

B=n;

C=n/Di。

首先作lgQt-lg(t+C)曲线,改变 C值,使所选规律段数据的直线回归相关系数最大;由最佳直线拟合斜率值,即可求出递减指数 n。n→∞,为指数递减;1<n<∞,为双曲递减;n=1,为调和递减。

当递减阶段的累计产油量在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范围之内时,就可求得递减阶段任一时刻的年度宏观经济产油量。

Arps递减法并不是预测油田年度宏观经济产量的惟一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油田具体情况筛选出一些适用于本油田的产量变化规律的预测方法

尚明忠等.油田开发趋势预测技术研究.1997.

,比如定液求产法、产量构成法、灰色模型法、AR模型等。

四、年度经济产量计算

1.油井生产成本与费用分析

油井生产成本与费用是油气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按规定发生的一切消耗和费用的总和。包括油气产品开采成本、勘探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后三项费用为油气勘探开采过程发生的费用,不计入油气产品开采成本,而当作损益直接从销售收入中扣除。在成本分析中,根据新、老井的具体情况将成本分为最低成本和完全成本两类。其中,最低成本是指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只与本井产油量紧密相关的最低费用,主要是动力费、材料费、油气处理费、驱油物注入费;完全成本除了包括简单再生产的成本以外,还包括扩大再生产的成本,如油水井的更新、补充、滚动勘探开发、寻找新储量、增加新产能等。

从分析低效井的角度来看,老井的投资已经收回,只要油井能正常生产,并且所产油的税后产值能大于油井的最低成本,就表示该油井的生产有效。因此,判断老井是否低效采用油井开采的最低成本计算;对新井的判断采用完全成本计算。

2.低效井判别模型的建立

(1)新井低效井判别模型

新井低效井判别模型就是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计算模型。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当油井在投资回收期内的累积产值等于同期总投资、累积年经营费用和必要的税金之和时,该井所对应的初期产油量称为油井的经济极限初产油量。为提高油田整体效益,必须尽量避免新井的产量低于经济极限初产油量。

在投资回收期内,单井经济效益[3]: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当在投资回收期内累计经济效益为0时,即Pp=0时,得出经济极限初产油量的计算公式: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Pp——单井经济效益,104元;Cm——每米钻井投资,元/m;

Sp——单井产值,104元;H——平均井深,m;

K——投资,104元;Ib——单井地面建设投资,104元/井;

CD——经营成本,104元;β——油水井系数,小数;

τo——油井开井时率,小数;Co——单井年操作费成本,104元/井;

T——投资回收期,a;i——操作费年上涨率,小数;

qo——油井平均单井初产油量,t/d;qmin——经济极限初产油量,t/d。

B——平均年综合递减余率,小数;

图1 胜利油区吨液成本与平均单井日产液量的关系图

(2)老井低效井判别模型

老井低效井判别模型采用经济极限含水量的计算模型。经济极限含水量是指油田(油井)开发到一定的阶段,其含水量上升到某一数值或产油量下降到某一数值时,投入与产出相抵,含水量如再升高、产油量如再下降,油田开发就没有利润了,油田(油井)此时的含水量称为经济极限含水量,此含水量相对应的产量称为经济极限产量。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的计算与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的计算都是采用盈亏平衡原理,但不同的是,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的计算是指一定阶段(投资回收期)的投入产出平衡,而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的计算是指瞬时(一般取一年)的投入产出平衡。

吨液成本是原油开采过程中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研究老井的成本变化规律时,通过研究胜利油区40多个油田的成本,发现吨液成本

方开璞.已开发油田储量资产化新方法研究.1998.

与平均单井产液量有较好的关系(图1)。

其回归关系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单井经济效益: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当经济效益为0时,得出经济极限含水量的计算公式: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将吨液成本与单井产液量的关系式代入可得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3.低效产量计算与预测

根据新、老井的低效井判别模型分别对胜利油区1994年以来的井进行了跟踪,得出不同时期、不同油价下低效产量与当年产量的百分比。统计表明,平均单井年产油与时间、平均单井年产油与低效产量百分数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图2、图3)。

图2 平均单井年产油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3 低效产量百分数与平均单井年产油量关系曲线图

平均单井年产油Y与时间X的关系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相关系数为0.9963。

X=1为1994年。根据该关系式可以预测今后某年的平均单井年产油量。

以油价为15美元/桶为例,平均单井年产油量Y与低效产量百分数X的关系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相关系数为0.9967。

在预测平均单井年产油量的基础上,根据平均单井年产油量与低效产量百分数的关系式,可以预测出2000年后某年不同油价下低效产量百分数(表1)。

4.年度经济产量计算

由式(7)计算出年度宏观经济产量;联立式(14)和(15)计算出不同油价下的低效产量百分数;联立式(1)和(2)计算年度宏观经济产油量。表2为胜利油区“十五”期间不同油价下的经济产量计算结果。

表1 不同油价下平均单井年产油与低效产量百分数预测结果表

表2 胜利油区不同油价下经济产量计算结果表

五、结论

本文提出和实现了油田经济产量计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合理分析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吨液成本的概念,简化了成本的分析过程,使长期以来计算经济政策界限的成本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研究了吨液最低成本与平均单井产液量的内在规律,建立了低效井的判别模型,计算了低效产量百分数,统计并分析平均单井年产油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以及低效产量百分数与平均单井年产油的函数关系。同时,预测了今后几年的低效产量百分数,最终计算了经济产量。

致谢 研究中得到了开发管理部方开璞总地质师、地质科学研究院凡哲元高级工程师和杨勇工程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良.经济产量.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

[2]郎兆新.油藏工程基础.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

[3]刘清志.石油技术经济学.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