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 8 年来首次突破 100 美元,将带来哪些影响?

2.油价居高不下混动车型值得买吗,有哪些比较好的推荐的呢?

3.95号汽油进入10元时代,你觉得这是油价的天花板吗?

4.怎么解释金融属性

5.现在的石油油价一直在上涨,为何中国石油的股价却一直在跌?

国际油价 8 年来首次突破 100 美元,将带来哪些影响?

油价如此疯狂下跌_油价持续下跌

目前的世界石油的总体态势是供过于求,欧佩克实施了长达1年多的减产协议才将石油价格提升到50美元以上,之后是由于伊朗被限制了石油输出以及对不稳定局势的预期,石油才缓慢爬升到60-70美元附近,而即便是如此,欧佩克依然是坚持执行减产策略;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武装冲突带来的是短期的恐慌心态,即便俄乌冲突长期化,只要其他产油国放开供应,油价就会快速回落;

称现在的油价上升已经威胁到了美国民众的基本生活,然后底特律本周的油价约合人民币4.5元/L。而3月份伊朗主要地区的汽油价格大概是0.7元人民币/L,就是所谓的水比油贵。所以国际油价超过100美元并不代表全球都在承受8元/L的汽油价格。

言归正传,从长期来看,高油价不符合主要相关国家的利益:

美国即将面临中期选举,高油价不符合美国利益;

高油价有利于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出口,破坏了美欧过去多年来推动主要产油国增产保持低油价从而压制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的局势。短期来说可以以制裁的名义遏制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实际交易,但是长期来说由于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封锁俄罗斯。俄罗斯退出减产联盟,配合高油价满负荷生产出口能够补偿俄罗斯的损失。这在历史上就有明确的案例。

原油价格超过60美元,美国的页岩油就有回报期待,更高的原油价格会推动包括加拿大等国家在内的开采难度相比中东地区大的石油产区开始出油和投入基础设施扩张产能减少成本。考虑到碳中和未来的预期,远期石油需求衰减的前提下,石油价格过早暴涨并不符合主要产油国的利益。

油价居高不下混动车型值得买吗,有哪些比较好的推荐的呢?

先说结论:在不受牌照限制的前提下,从回本周期和使用体验看来油电混动当然值得购买的。

从最近几年国内92号汽油 最高价格来看,从2017年-2021年油价虽有波动,但正向价格差基本能

稳定在1元以内,时间到了2022年油价近乎疯狂似的暴涨,正向价格差相比于2017年一度逼近2.5

元,自此便有了”92加满,吓到腿软;95加满,倾家荡产;98加满,三代还款“这样的网络名梗。

时间回到现在虽然油价开始回落,但是”高涨低落“的趋势下油价仍旧徘徊在8.5左右。高呼完油价之后我们回答正题,题主选择油电混动的出发点是省钱,那肯定不少人问了省钱干嘛不

上纯电或者插电混动也行?

前期成本过高经济效益难以均衡

先说电车。不需要购置税、没有发动机NVH好,电费便宜每公里不到1毛钱,零百加速5秒级、6秒

级等等优点但仍旧存在以下问题。私人充电桩安装需要固定产容易受地域因素影响,对北方用户不友好电池成本高,保费增幅在20%-50%且后续电池维护费用太高续航焦虑仍旧存在,影响续航因素较多(高速、暖风、冬季等等)充电难,配套设施不完善(快充占比低),高峰期等待时间过长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车和插电混动车型虽然在使用成本上有一定的经济优势,但是前期投

入像车位、裸车及后续保险、维护的费用支出只多不少。

那么相比之下,油电混动车型既能顾燃油车的所有优点,无续航焦虑、不受季节限制、受用场景多、燃油补给方便、续航里程远等等,同时还具备电车的行驶静谧性、加速轻快、使用成本低的特点。

所以在不受牌照限制的情况下,从经济性和驾乘体验上“油电混动”车型的优势相对明显,即 “值得购买”。如果硬要挑差异点,以i-MMD为代表的转矩耦合混动系统,电机和发动机的输出会更加紧密,意味

电机的工作范围和工作量都是相对较大的,所以动力性能强。

而丰田通过行星齿轮结合发动机和电机的方式,并对发动机动力进行分流,三个动力(发动机+2个

电机)源不能同时参与驱动,动力性能先天不如i-MMD,电机的功率和参与输出的程度要低一些,

但优势是不挑人,总是能保持较低的能耗。

如此一来再结合我们国内多市区、多拥堵的路况而言,高频次且多场景下的电机驱动可以避免像丰

田THS混动系统低速状态下发动机效率较低的情况,也正因为电机全扭矩释放的特性,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除了更好的燃油经济性还能带来更快的加速体验。

近几年随着国产车的进步在混动技术领域也做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不过呢仔细翻看之后会发现从

技术及工作模式而言与i-MMD系统高度相似,原理基本系统。

不过从实际应用和体验上来讲还是有

一定的异性,具体表现在如何完美兼顾动力和燃油经济型。DMi搭配的是一套1.5L发动机+双电机的混动系统,i-MMD则搭配的是2.0L发动机+双电机混动系

统,其中两者的电机功率及扭矩基本相差不大。不同点在于发动机动力输出,DMi系统中1.5L发动

机最大功率仅为78kW,最大扭矩135N·m;i-MMD系统中2.0L发动机最大功率(以第十一代思域

e:HEV为例)为105kW,最大扭矩为182N·m。所以在两者装备质量都近乎2吨的情况下且当两者都

处于发动机直驱模和协同工作工况时,很明显2.0L发动机能够带来更好的动力体验,1.5L发动机多

少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看到这儿相比大家应该都明白了,DMi一套主打经济性的系统,而i-MMD系统则是在经济型的前提

下兼顾更好的动力体验。

如果你极为在意油耗,干脆买纯电,用车成本贼低,保养项目也非常简单。但是有充电和续航焦

虑、大电池安全有一定隐患。

混动因为有“电”的加入,确实对降低油耗有直接好处。现在HEV车型的官方公布油耗大都在

5L/100km以内,PHEV背着更大的电池,百公里综合油耗还能更低。

相比之下,很难说有哪一款纯电车能有本田混动的安全保障。

综合以上我认为混动车值不值得买,该怎么选择,要看你最强烈的用车需求是什么。作为一名新能源工程师,我来说说一款优秀的混动车应该在哪些能吸引你,你可以就此判断下,这类车是不是你的菜。

混动车的燃油经济性是根基

油价一直涨,连92号汽油 都已经超过8元/L了,现在加满一箱油要比去年多花近一百元。以前还有

宣传说要用高标号油养车,现在这种谣言根本不需要科普,因为实在加不起呀。在有发动机和驱动电机两种动力的情况下,混动系统能够有多种工作模式。不过就像孙悟空与贝吉

塔的合体有种模式,贝吉特 实力超强,但调戏对手是十分致命的弱点。而由美达摩尔星人的融合

术诞生的悟吉塔 ,则继承了孙悟空和贝吉塔的实力和智力。

油价很难再回到6元时代了,如果你想要一台保持着燃油车驾驶乐趣的车型,应该考虑下混动车型。

搭载本田第四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第十一代思域,既节油,还很强调驾驶体验,

我愿意称之为当下最强混动。

95号汽油进入10元时代,你觉得这是油价的天花板吗?

目前,我国73%的原油是从国外进口的。现阶段,国内油价基本上是严格按照国外油价变动,呈跟涨趋势。

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上一轮调价后,部分地区92号汽油已首次突破每升9元大关。6月14日24时,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在开启,多家机构预测,届时调价后部分地区95号汽油或将突破每升10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原油价格刷新历史最高价位的脚步正在靠近。据她预测,进入三季度之后,wti原油期货的主流运行区间或达到105-13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的主流运行区间约为110-140美元/桶。

根据现有国内油价定价规则,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存在联动机制,但国内油价却并不会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而“无限”上涨。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当国际油价继续上涨,但不超过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如高于每桶130美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怎么解释金融属性

以铜为例:

铜作为大宗工业原材料,被市场赋予双重属性――本身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和衍生的金融属性。

前者反映铜市本身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价格走势的作用,而后者则主要体现利用金融杠杆来进行投机炒作的市场行为。

通常情况下,期铜体现的是其商品属性,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铜价运行的某个阶段,期铜的金融属性则可能发挥重要的、甚至主导作用。

而在目前牛市循环的尾声阶段,铜市所演绎的主要就是其金融属性。

我们在注视铜市供需基本面变化的同时,密切关注其金融属性的演化,对于把握铜价运行的趋势性转化,可能会有所裨益。

从广义上看,铜的金融属性体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

其一,作为融资工具。

铜具有良好的自然属性和保值功能,历来作为仓单交易和库存融资(Financial Deal)的首选品种而备受青睐。

许多银行或投资银行直接或间接参与仓单交易,并通过具有现货背景的大型贸易商进行融资操作。

这种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属性,实际上起到风险管理工具和投资媒介的作用。

其二,作为投机工具。

期铜是最成熟的商品期货交易品种之一,构成整个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吸引大量投资资金介入,利用金融杠杆投机炒作,这本身就体现了其"泛金融属性"的特征,即期铜不过作为投机炒作符号。

而投机炒作的主角则非投资基金莫属,其中包括大量基于技术图表等交易的CTA基金,和根据铜市供需基本面变化而进行趋势 *** 易的宏观投资基金。

据国外有关提供的资料,CTAs基金在金属上的投资规模达到其总资产的10%左右,在LME总持仓中占到35%以上的比例,占交易总量的28-31%,而对铜市的投资达到基本金属的24%左右;而铜市的宏观投资基金比较注重期铜的商品属性或供需基本面的周期变化,一般采取中长线的趋势性投资方式。

其三,作为资产类别。

铜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原材料,和原油、黄金等其它商品一起,为越来越多的大型投资机构所重视,有的甚至将其视作与股票和债券等"纸资产"相对应的"硬资产",成为与金融资产相提并论的独立资产类别,从而成为其重要投资标的或投资替代品。

铜等商品被称作"资产类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直接作为投资获利的金融工具;二是作为对冲美元贬值的避险工具;三是作为对抗通货膨胀的保值手段。

作为资产类别是铜所具有金融属性的最集中体现,实际上也可界定为狭义的金融属性,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将商品提升到主流资产类别的高度,显示了基金对商品投资兴趣大增。

而这些基金以退休基金、共同基金和部分对冲基金等大型投资基金为主,主要通过指数基金(Index Funds)的形式大量涌入商品期货市场。

投资银行高盛提供的资料显示,追踪商品指数的资金数量2003年中期为150亿美元左右,但到2004年底已升至400亿美元。

投资基金的再度大规模介入,推动CRB指数在今年2月至3月份间短短一个多月内持续飚升约15%,并创下2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NYMEX原油期货市场的总持仓规模和基金净多持仓都在今年4月初分别刷新各自历史纪录;COMEX铜的总持仓也创下13.2万多手的历史之最。

指数基金以一揽子商品作为投资对象,并根据不同商品进行权重搭配,且基本上进行同一个方向的整体操作,而并不太理会各个商品本身的基本面状况如何。

就连去年以来就进入熊市运行的大豆等农产品市场,指数基金也于今年2月份大举介入买进,推动价格急速飚升。

据称,在全球商品期货交易每月1兆(万亿)美元的交易额中,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贡献了400亿美元。

激发投资基金对商品市场产生浓厚投资兴趣的因素是什么呢?主要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1, 主要是受到近几年来商品市场高额投资回报率的吸引。

长期以来,国际上的大量游资云集在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但近年来资本市场走势并不确定,股票市场表现平平,债券市场和其它资产市场都有问题,投资回报偏低。

大量资金为了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并以投资组合多样化来分散投资风险,纷纷从传统的金融和衍生品市场撤离,并部分转投炙手可热的商品市场。

虽然高盛商品指数已从2004年10月的顶部下跌了逾12%,但该指数去年的涨幅仍达到25%。

相比之下,标准普尔500指数去年仅上涨了约10%。

据高盛估计,自1970年以来,高盛商品指数的年投资回报率平均达到了12%,而同期主要股票和债券指数的年投资平均回报率在8.5%至11%之间。

2, 商品市场面临全球性能源与大宗原材料短缺,而中国对于基础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饥渴,更加剧了全球商品市场紧俏程度。

在全球经济扩张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期货处于周期性的大牛市行情之中,为基金全面介入商品市场做多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

3, 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持续贬值,使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大为降低。

为了对冲持有美元资产所面临的风险,投资基金在做空美元的同时,吸纳商品期货作为对冲工具。

4, 随着通胀的逐步抬头,保值性地买入商品就成为有效对抗通胀的手段。

由于美国等主要经济体长期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飚升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的拉动下,市场对通胀升温的忧虑日渐加深。

其实,商品价值的再发现和价格攀升,有其深层次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所谓"虚拟经济"经历了非理性繁荣阶段,造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遭到冷落,大宗商品价格被扭曲或严重低估,许多商品一度跌至生产成本以下。

同时也导致包括铜、原油等诸多基础资源领域的投资严重萎缩,而长期的投资不足必然导致如今的供需失衡。

某对冲基金的经理据此认为,经过20年的低水平投资后,商品提供了巨大的投机机会,最初的投资回报率估计达45% 。

随着虚拟经济泡沫的破灭,实体经济自然峰回路转,商品价值的回归,必然以矫枉过正的激烈方式出现。

人类的经济生活,继续遵循着盛极而衰、周而复始的轮回。

同样的道理,投机资本对商品的热情会也不可能一直燃烧下去!首先,宏观经济周期和铜等商品的牛熊交替的客观规律是难以改变的。

网络经济所带来的结构性变化都未能改变经济景气循环,只不过延长了美国等少数国家的繁荣周期而已。

在目前全球经济结构和铜市的供需结构平衡不可能从根本上彻底打破的前提下,要奢谈包括铜等在内的商品市场出现所谓新的"超级周期"或"超级牛市循环",似乎有点天方夜谭。

毕竟,铜市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其金融属性发挥作用的基础。

其次,对于商品是否会成为主流资产类别,市场上本来就存在很大的争议,许多人置疑目前的商品热潮能否令商品转化为完全成熟的资产类别,因为这种论调让人回想起当初网络股的荣景,当时网络股不可理喻地疯狂上涨。

即便如此,指数基金等投资基金大规模参与商品市场的交易,或许仅仅是一种历史阶段性的做多现象,其同样可以反过头来做空,从而增加铜等商品期货市场中长期投机资金的容量而已。

无论哪种投资基金介入商品市场,都不可能脱离当时大的宏观背景,也不可能脱离宏观经济周期所带来的商品供需平衡的转化。

最后,吸引基金大举介入商品市场的诱因也存在变数。

美元的贬值之势能否延续,做空美元买入商品的对冲机制能否维持,尚在未知之列;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是否会令全球主要经济体陷入滞胀泥潭,仍有待观察。

其实基金在原油市场的严重净多部位已经调整至接近中性状态,油价后势趋于混沌;利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增加持有商品及其衍生产品的资金成本,同时会逐步对经济成长产生实质性抑制作用。

因此,目前阶段应留意基金在整个商品市场的动向,尤其关注基金在作为领头羊的期铜和原油等商品市场的持仓结构变化。

投资需求可以影响铜价的运行,投机炒作更可能令铜价阶段性地严重偏离其价值,但最终决定铜价趋势循环的,仍然是供求关系;金融属性本身具有双向性,可以造成铜价的暴涨,同样可以令铜价暴跌;金融属性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其不可能取代铜的商品属性而长期占居主导地位。

现在的石油油价一直在上涨,为何中国石油的股价却一直在跌?

博主语:看了这篇文章,在目前,在制度没有改进之前,在贪官没有伏法之前,你,还会买股票吗?

股民一研究股市上涨下跌的原因,管理层就发笑。涨跌的开关掌握在他们手中,你们却去研究技术啦、这个面那个面啦,这不是缘木求鱼又是什么?

投资中国股市的人,本来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从股市诞生到今天的20个年头,中国经济一直牛气冲天,从来没有低于过7%的增长速度,1990年的 gdp是 1.74万亿元,到2007年已经是24.6万亿元了,20年增长了14倍之多。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照道理来讲,就是一头彪悍的大牛才对啊,即使投资人有所谓"过度情绪",最多也就是有时候肥牛有时候瘦牛罢了。

可悲的是,20岁的中国股市从来就没有牛过,一会儿是骨瘦如柴的小猫,一会儿是硕大无朋的大象,股票价格总在喜马拉雅的顶峰和马里亚纳海沟之间来回蹦达着。

是中国股民有着运动员一般的体魄,热爱登山跳海、跳海登山地来回折腾吗?显然不是。今天中央电视台通过对76万投资者的调查,得出一个数据:从 2007年至今,92%的股民亏损,亏损5成以上的人竟然接近6成!须知,今年是"黄金十年"的第二年,也是言犹在耳的"增加人民财产性收入"和"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这些庄严的承诺才说了6、7个月啊。而纵观20年股市的发展历程,至少也有92%以上的平民参与者血本无归,几万甚至十几万亿的平民资财化为灰烬。说中国股市是百姓财产的屠宰场,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中国股市怎么了?一个社会财富的源泉怎么成了社会财富的黑洞?一个全体社会成员民主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渠道怎么成了加剧社会不公不义的工具?让我们看看中国股市的结构吧。

中国股市由五个部分构成:1、代表法律权威、行使市场监管责任的国家机关;2、被投资者,也就是上市公司;3、投资者,也就是股民、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 4、在以上三者之间架设沟通桥梁的社会中介机构,如交易所、券商、会计师事务所;5、由公共知识分子和各利益集团代言人组成的公众舆论。

照道理讲,如果市场各部分各守其职,市场应该平稳发展才是啊,但是事实却表明,18年来,中国的股市一直就是这样要么是猫,要么是大象,来回折腾个不休。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从市场上涨下跌的原因分析起来。

中国股市从诞生至今,从来都是一个受着严格zf管制的"政策市",其上涨和下跌完全是政策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和实体经济几乎老死不相往来。

既然是人为的政策市,为什么不将股市调控成平稳发展的市场呢?

因为涨跌得越"暴",利益的越巨大!

设想一下,假如有人能准确地在中国股市的每一个低点买入,又在股市的每一个高点卖出,有个三年五年的,他将拥有多少财富?实在难以想像。不是说成为亿万富翁很简单吗?只要拿十万元前,找到10个翻番的股票就实现亿万富翁的美梦了。

试想一下,假如这个"神人"在低点买入后,他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涨得越高越好?而他在高点卖出之后,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跌得越低越好?

谁能找到大盘的高点低点?制造政策的人;谁能找到个股的高点低点?操纵个股的人。

谁制造着政策?中国证监会;谁具体操纵个股?机构投资者。

中国证监会和机构投资者应该是什么关系呢?应该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但是现实是什么关系呢?是一家亲的关系。

一家亲是如何形成的?1、入市靠证监会批准;2、运行靠证监会"窗口指导";3、队伍相互融合。

仅仅查公开的资料就一目了然,证监会不过是一个跳板,许多证监会官员们人生的目标是到被监管单位去享受财富。

先看证监会和券商的队伍融合:

新银河证券的董事长李鸣曾是中国证监会稽查二局局长;新银河证券的总裁肖时庆曾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

安信证券总经理王彦国曾在证监会发行部、基金监管部、证监会南京特派办、上海证管办等部门担任要职;

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是已被"双规"的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的在证监会时的秘书;

平安证券总裁助理张文生曾经是证监会干部;

曾任证监会副主席的汪建熙,后来摇身一变,成为合资投行中金公司的董事长;

太平洋证券总经理王超,曾任证监会法律部主任,证监会杭州特派办主任、党委书记、证监会稽查一局局长等职;太平洋证券独立董事王连洲更是在业内赫赫有名,是基金法的起草组长;

再看证监会和基金公司队伍的融合:

目前60家基金公司中,15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曾在证监会、上证所、深交所担任过要职;此外,还有7家基金公司的董事等也在上述监管部门工作过;

甚至美国的也在招募中国证监会的官员:不久前,中投公司砸下32亿美元的美国私募基金弗劳尔斯的董事总经理宣昌,就曾任证监会规划委委员和机构监管部副主任。

好了,在这样明目张胆的融合中,证监会对市场中两支最重要的主力的监管已经成了左手管右手了。剩下来监管谁呢?管上市公司?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券商辅导、保荐、发行上市的,券商和证监会是一家人后,上市公司和证监会就有了"姑表亲";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要炒作股价需要上市公司有相应的消息配合,上市公司也要基金拉升股价进行减持、再融资等活动,在市场生存过程中,上市公司通过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和证监会有了"姨表亲"。都是一家人,那么监管谁呢?

还有两支力量:"经济学家"和媒体舆论。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本来就是强势利益集团包装出来的、豢养着的,而这些强势利益集团通过广告购买、信息沟通早已经将大多数舆论媒体收归麾下了;至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假如他们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没有集体诉讼制度的中国,在中小股东没有对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权的中国,能生存下来吗?

现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道德,将证监会、券商、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大众舆论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时候,他们就是反市场的一致行动人!暴涨之后暴跌,暴跌之后再暴涨,就在这疯狂的上串下跳中,一次次绞杀中小投资者的资本,一次次剐削人民的财富!

今年年初,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是10万亿,到6月18日已经不到6万亿了,这4万亿真金实银,相当于去年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0%财富到那里去了?我们知道从去年到今年,印花税、融资、再融资、大小非、基金分红,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过1万亿左右的规模,还有3万亿到那里去了?

基金已经偶然暴出了"老鼠仓",证监会的官员们有吗?假如有,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能主导市场方向的人,从人性的角度,一定是希望涨了再涨,跌了再跌的啊。

但是目前我们的法律体系能阻止官员的老鼠仓吗?答曰:不能!

《证券法》中第四十三条就是防范老鼠仓的,怎么规定的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这个规定等于告诉证监会以及相关的禁止交易人,买卖股票一定要用老婆、儿女的名义,不可以拿自己的身份证去开户。简直是"严苛"的"酷法"啊,它的目的好像在努力杜绝证监会官员们拥有私房钱!

但是假如就有证监会官员冒天下之大不韪,拿自己的身份证炒起来怎么办?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违法责任"在等着他们: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人员,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股票等值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这说明,如果自己把自己揪出来,不但要将赚的钱吐出来,而且证监会还可能给个"警告" 啊,"记过" 啊什么的处分!如此"残暴"的惩罚,相关人员至少胆子要比米粒大才敢触犯啊!

前一段时间市场高呼"救市了!"的时候,我冷眼旁观,哧哧冷笑:证监会肯定心里想,你们闹得这么凶,说大小非使股票下跌,说印花税让股票下跌,好,我大小非规范!我印花税降下来!你们能耐大,看能将股票涨到哪里去!一个眼色基金就明白了,疯狂地卖;证监会也不闲着,新股拼命地发;"经济学家"也行动起来,说恐怖啊,越南危机了!美国危机了!印度危机了!看你们那个敢买!等回落几天傻瓜们犹豫彷徨的时候,给你们最后痛击:特批特大的ipo!冷不防提高存款准备金!国资委说国有企业炒股损失要追究......哗啦啦兮大厦倾......

暴涨有暴涨的受益者,暴跌有暴跌的受益者,在这场世界罕见的股灾中,有人哭红了眼,有人笑弯了腰!谁是暴跌的受益者?能预知市场方向的人;在目前的市场主体中,谁能预知市场方向?以证监会为核心的庞大的利益集团!

假如证监会真心救市,能将股市稳住或者拉上去吗?小意思!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股市的运行轨迹,就是中国石油的运行轨迹。这个怪胎,到今天依然有2.46万亿的总市值,占大盘的权重13%还多。中国石油涨,则大盘涨,中国石油稳,则大盘稳,中国石油跌,则大盘跌。那么要花多少钱才能让它涨起来呢?今天最多只要花3亿!今天它的价格在15左右,换手率不到1%,全部交易额不足6亿元,用3亿拉升,另外至少有3亿跟风,价格就上去了。

其实要稳或者升,只要机构不抛就行了,因为目前这个价格,不存在获利盘,套牢的股民是不会汹涌地割肉的,但是为什么它就跌了下去,带动大盘狂跌6.5%,以至于800家跌停呢?只有一个解释,根本不想救市,反而想打压股市,制造恐慌,以期获得更廉价的筹码!

机构有钱吗?吓死你!不说每次都能成功逃顶的社保基金、疯狂砸盘的保险基金,就说从基民手中收来的公募基金,有多少呢?7千亿!拿出区区0.05%来,中国石油就稳住了,大盘也就稳住了,但是不但不拿,还拼命地砸!要的是什么?暴跌再暴跌!

不是说证监会开会要讲政治吗?哈哈,念文件一本正经,下台时稍微眨一下眼睛不是就能会心一笑了吗?

那么暴跌复暴跌,谁最开心?

1、老鼠仓。可以得到更便宜的筹码;

2、外资。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

3、被老百姓热议的贱买国产的人。说建设银行卖2.45元/股给友邦是卖国,那么二级市场跌到1.45元/股,不是就成了爱国英雄了吗?再说农行正在股份制改造,什么价格友邦才会开心地举起水晶杯呢?

4、仇华的敌对势力。你经济增长不是快吗?你不是要和谐吗?你不是要风光地搞奥运吗?看看,你民不聊生了吧?民众和zf有对立情绪了吧?

那么暴跌复暴跌,谁最伤心?

1、中国老百姓。理由地球人都明白。

2、党。"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这个庄严的政治承诺,居然成了忽悠百姓进套的事实,一言九鼎的政治威严在遭受空前的侵蚀,1号肯定痛心疾首!

3、zf。"防止大起大落"的施政宣言,居然得到截然相反的现实结果,zf的能力和诚信遭受空前质疑,3号焉不忧愤交加?

所以,我们知道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的利益集团有多么庞大,有多么嚣张,有多么贪婪,有多么残酷,有多么危险!他们就是要在中国股市上先买一只猫,然后以大象的价格卖给老百姓,然后再无所不用其极地让百姓以猫的价格再卖给他......颠来倒去,反反复复地从事着这个肮脏的游戏,其结果是国家发展再快,经济发展再好,老百姓和资本市场也牛不起来。最终,中国将为他们这个肮脏的游戏付出巨大的代价!

目前证监会的官员"出事"的已经有好几个了。前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被判九年;前中国证监会贵阳特派办负责人高勇死缓;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也已经被"双规"。他们都是因为其他事情牵连出来的,被发现纯属偶然。

还有没有"王小石""高勇""王益"在大楼里依然神现活现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目前薄弱的法律体系是无法保证大楼里没有他们的。

为获得一己之私或者一个小团体的利益,使亿万百姓的利益受损,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阻碍,使党和国家的威信受侵蚀,使民族复兴大业成泡影,这样的事情确实有发生的可能。

怎么办?必须将目前这种证券监管的法律框架、执行机构、制衡方法全盘推倒重来,重新建立一个受中小投资者有效监督、和市场利益相关各方完全隔离、独立行使资本市场法律监管职能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资本市场为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