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菲的作者资料

2.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 急!

3.苏菲日记到底是什么啊

4.《苏菲的世界》推荐语

5.苏菲的世界的作者简介

6.有一部爱情**是讲一个外国的女大学生爱上一个中国民工的

7.数学家的小故事(不要太多)

8.埃及旅游一周价格是多少?如题 谢谢了

苏菲的作者资料

苏菲270_苏菲美金价格走势分析

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是一位挪威世界级的作家,公元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并于奥斯陆大学斯堪得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组的学位,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来,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其后10年在芬兰教授哲学,于1991年他成为一位全职作家。1991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成为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销量达到300万册。现今已有30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乔斯坦·贾德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最著名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享誉全球,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三亿册。 他的作品作者乔斯坦·贾德

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对个人生命、对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乔斯坦·贾德除致力于文学创作,启发读者对于生命的省思外,对于公益事业亦不遗馀力。他于一九九七年创立「苏菲基金会」,每年颁发十万美金的「苏菲奖」,鼓励能以创新方式对环境发展提出另类方案或将之付诸实行的个人或机构。1952年8月8日贾德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父亲科努特是一所六年制学校的校长,母亲英尔·玛格丽特·贾德是位教师并撰写一些儿童读物。1974年贾德结婚。两个儿子分别出生于1976年及1983年。1976年贾德获得奥斯陆大学斯堪地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学学位。1981年贾德与妻儿迁至卑尔根居住。此后10年,他在芬兰一所学校教导哲学及文学课程。1991年贾德开始成为职业作家,全身心投入青少年文学的创作。并于1994年再度迁至奥斯陆居住。乔斯坦·贾德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名列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并且荣获无数奖项的肯定,作品如下:˙1986《贾德的20堂课》(又名《贾德谈人生》)(The Diagnosis and Other Stories)˙1987《没有肚脐的小孩》(The Children from Sukhavati)˙1988《青蛙城堡》(The Frog Castle)˙1990《纸牌的秘密》(The Solitaire Castle)˙1991《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1992《伊丽莎白的秘密》(The Christmas Mystery)˙1993《西西莉亚的世界》(Through a Glass, Darkly)˙1993《圣诞的故事》(story of christmas)˙1993《谜语》(Riddle)˙1993《虚伪的生命》(life of hypocritical)˙1993《生命的目录》(directory of life)˙1994《永恒的灵性》(Eternal spiritual)˙1996《我从外星来》(又名《喂,有人在吗?》)(Hello? Is Anybody There?)˙1996《主教的情人》(Vita Brevis)˙1999《玛雅》(Maya)˙2001《马戏团的女儿》(The Ringmaster’s Daughter)˙2003《橘子少女》(又名《橙孩》)(The Orange Maid)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 急!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罗素-克洛饰,Russell Crowe)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这个"神秘的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并没有上预备班的经历,也没有遗产或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证明他确实属于普林斯顿这个团队。 这对纳什或是对普林斯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优雅的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课也提不起什么兴致。他整天沉迷着的只是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 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竞争十分激烈,纳什的一些同学也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无意地怂恿他当个伟人。一个晚上他与一些同学在当地洒吧,当时他们对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女人的反应引发了他的灵感。当纳什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奕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理论作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纳什后来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这可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冷战盛行,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William Parcher,埃德-哈里斯饰,Ed Harris)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耗神的工作中。在这里,纳什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挑战,但是这次的挑战却是来自光彩照人的艾丽西亚-拉迪(Alicia Larde,珍妮弗-康奈利饰,Jennifer Connelly),一个物理系学生,她向纳什引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观念----爱情。 不久,纳什和艾丽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纳什的遭遇让艾丽西亚吓坏了,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随着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但是艾丽西亚仍然在她爱着的男人身上发现了他的超凡魅力,这也是支撑她对他承诺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的感动,纳什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谦卑的纳什目标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难上加难。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奕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

两位卓越的女数学家

第一位女教授——苏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

苏菲娅出生在沙皇俄国立陶宛边界的一座贵族庄园里,他父亲是退役的炮兵团团长.她很小就对数学很痴迷,经常对着墙壁上的数学公式和符号,一看就是好半天,原来,她房间里的糊墙纸是用高等数学的讲义做成的.苏菲娅14岁时便能够独立推导出三角公式,被称为“新巴斯卡”.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菲娅逐渐长大成人,她对数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但那时正处于沙皇时代,妇女是不允许注册高等学校学习的.而她的父亲又一心想让她像别的贵族姑娘一样,步人社交界,对她想学数学的心愿横加阻拦.于是,苏菲娅不顾父母的反对,与年轻的古生物学家柯瓦列夫斯基“假结婚”,来到德国的海德尔堡.但在那里,妇女听课要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认可才行.经过努力,她被允许旁听基础课.在此期间,她勤奋好学,掌握了深奥的数学知识,轰动了整个海德尔堡,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可她只被允许听了三个学期的课,便不得不离开了那里.苏菲娅深造心切,又慕名前往柏林工学院,打算去听著名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的课.但遗憾的是,柏林的大学不允许妇女听教授的课,苏菲娅到处吃闭门羹,最后,只好抱一线希望登门到维尔斯特拉斯家求教.维尔斯特拉斯(1815—1899)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他接见了苏菲娅,并向他提了一些超椭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都很新颖,没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女青年,解题技巧娴熟,思维方法独特,给老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维尔斯特拉斯破例答应苏菲娅每星期日在家里给她上课,每周还另抽一日到她的寓所登门授课.这样,苏菲娅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了4年.她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这样的学习,对我整个数学生涯影响至深,它最终决定了我以后的科学研究方向.” 苏菲娅得到了维尔斯特拉斯的鼓励和指点.更加有了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她经过了4年的刻苦努力.写出了三篇出色的论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工作.1874年,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推荐下,24岁的苏菲娅荣获了德国第一流学府——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女数学家. 获得博士学位的苏菲娅,怀若一颗赤子之心回到了祖国,可俄国还是同她出国之前一样黑暗.她在祖国无法立足,只好又回到柏林.她根据维尔斯特拉斯的建议,研究光线在晶体中的折线问题.在1883年奥德赛科学大会上,她以出色的研究成果作了报告.可命运偏偏与她作对,当年春天.她丈夫因破产而自杀.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肝肠寸断.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四天不吃不喝,第五天昏迷过去.不幸的遭遇,并没有打跨苏菲娅的斗志,第六天苏醒过后又开始顽强的工作.在瑞典数学家米达?列佛勒的帮助下,经过一番周折,苏菲娅才得以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讲师,但当地报纸公然对她攻击:“一个女人当教授是有害和不愉快的现象——甚至,可以说那种人是一个怪物.”但苏菲娅无所畏惧,像男人那样走上了讲台.以生动的讲课,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击败了“男人样样胜过女人”的偏见.一年后,她被正式聘为高等分析教授,后来又兼聘为力学教授.苏菲娅在瑞典的任期满了,她一心想回国任教,可没能成功,只好在国外继续任教. 1891年,苏菲娅患肺炎因误诊导致病情恶化,与世长辞.她为争取妇女的自由斗争做出了艰苦努力,是妇女攀登科学高峰的光辉榜样.

在逆境中成长的女数学家诺德

1933年1月,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妇女叫爱米?诺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l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解下了不解之缘.她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著,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

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代数学家曾炯之就是诺德“孩子”们中的一个.在的*威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样有她的“孩子们”.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数学天才.”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我们现在学习的几何学,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公无前330—前275)创立的。他在公元前300年编写的《几何原本》,2000多年来都被看作学习几何的标准课本,所以称欧几里德为几何之父。欧几里德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应当时埃及国王的邀请,他客居亚历山大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研究。古希腊的数学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曾经出过一些几何学著作,但都是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内容不够系统。欧几里德汇集了前人的成果,采用前所未有的独特编写方式,先提出定义、公理、公设,然后由简到繁地证明了一系列定理,讨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讨论了整数、分数、比例等等,终于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巨著。《原本》问世后,它的手抄本流传了1800多年。1482年印刷发行以后,重版了大约一千版次,还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13世纪时曾传入中国,不久就失传了,1607年重新翻译了前六卷,1857年又翻译了后九卷。欧几里德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他在人的身影与高正好相等的时刻,测量了金字塔影的长度,解决了当时无人能解的金字塔高度的大难题。他说:“此时塔影的长度就是金字塔的高度。”欧几里德是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欧几里得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反对在做学问时投机取巧和追求名利,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尽管欧几里德简化了他的几何学,国王(托勒密王)还是不理解,希望找一条学习几何的捷径。欧几里德说:“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这句话成为千古传诵的学习箴言。一次,他的一个学生问他,学会几何学有什么好处?他幽默地对仆人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从学习中获取实利。”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大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一位数学家而言,是极大的荣誉,对提高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党支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唯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美国这样物质比较发达的国度,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节俭作风。他每个月从研究所可获得2000美金的报酬,可以说是比较丰厚的了。每天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餐,那里比较讲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他是如此的节俭,以至于在美国生活五个月,除去房租、水电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费等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时, 共节余了7500美元。 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从国外买回些高档家电。但他把这笔钱全部上交给国家。他是怎么想的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不能只想着自己享乐。” 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谦虚、正直的人,尽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没有骄傲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从小立志 科学救国------ 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苏菲日记到底是什么啊

是<苏菲的世界>吧

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 苏菲一天收到一封没有名字的信,上面是关于哲学的起源 发展 进步和哲学家的许多故事 故事到最后苏菲变成透明地小人 来到一个孩子的家 才发现自己是这个孩子的爸爸为他的孩子学好哲学而虚构故事的人物.

这本书对哲学的一切作了详细讲述,语言生动有趣,如果你想认识哲学 这本书不错;如果你想当一个故事来看这本书,决不是个好选择.我以前看都是当催眠书看的.呵呵

《苏菲的世界》推荐语

参加得到跨年演讲同学会活动,要求带个小礼物,并说明理由,或者说,赠言吧。

翻了翻书架,当年双十一手一抖,买了两本《苏菲的世界》,正好,送出去一本吧!嘿嘿,然后,想几条赠言!

1.这本书名气很大,5年前的双十一,我选了一批书,抢购,结果,手一抖,眼一花,就买了两本《苏菲的世界》,为了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我决定把她带来,赠给有缘人!

2.随着脱贫攻坚战即将全面胜利收官,以及万元美金时代的到来,我们现在肚子吃饱了,房子也住上了,饭饱思*欲,可以好好想想“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了,《苏菲的世界》,号称哲学启蒙书最佳图书之一,用苏菲的穿越故事来引导你思考,我想可能对你有帮助。

3.说到哲学,我是非常敬重的,因为杨振宁说“科学的极致是哲学”,我订阅过“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囫囵吞枣的跟着更新的节奏学过一遍,感觉没学到什么,只记得一句“哲学就是爱智慧”。玄乎其玄。希望与新疆的“得到”同学一起,分享学习心得!

不知道在分享会上,说这么三点,是否合适?

苏菲的世界的作者简介

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是一位世界级的挪威作家,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并于奥斯陆大学获得斯堪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组的学位,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来,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其后10年他在芬兰教授哲学,于1991年成为一位全职作家。1991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成为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销量达到300万册。已有30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售量超过三亿册。

乔斯坦·贾德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的作品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对个人生命、对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

乔斯坦·贾德除致力于文学创作,启发读者对于生命的省思外,对于公益事业亦不遗馀力。他于1997年创立“苏菲基金会”,每年颁发十万美金的“苏菲奖”,鼓励能以创新方式对环境发展提出另类方案或将之付诸实行的个人或机构。

有一部爱情**是讲一个外国的女大学生爱上一个中国民工的

英文名:Love in Translation

中文名:爱情国境线

导演:梁 山

上映日期:2009年2月21日

主演:范妮莎(美国) 董彦麟 刘岗

国家/地区: 中国

片长: 100分钟

故事发生在海纳百川的上海浦东——这块全球瞩目的改革开放的热土上。 新区某高校。寒假期间,已经结束学业的法国女留学生苏菲,为了过一个“中国年”,独自留住在空无人影的留学生楼里。在楼里干活的外地民工黄贵龙,与苏菲不打不相识。黄贵龙的纯朴、能干给玛苏菲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苏菲对自己的友好与信任,也使黄贵龙暗自感动。

苏菲无意中发现了黄贵龙的家乡有诺曼底老兵的下落,面对美丽的外国姑娘的请求,黄贵龙竟不由自主的应承了下来。这事在黄贵龙的老乡和工友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家玩笑着说贵龙是被法国洋妞看上了。包工头胡祥福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事,也调谐说:“真做了洋女婿,倒是好事——大家相跟着出国挣美金去。”

随着一日又一日的美味晚餐,两人的感情渐渐发生着变化。

这天,家里给贵龙带来了家乡特产双黄咸鸭蛋,黄贵龙特地送来给苏菲吃,从没见过双黄蛋的苏菲非常高兴,也取出了家乡的葡萄酒……这天,苏菲吻了黄贵龙。这一晚,黄贵龙久久不能入睡。自己一个外乡打工仔,可不可以去爱一个美丽高贵的法国姑娘?苏菲觉得“爱和钱、和乡下没有关系,爱是两颗心的吸引。”黄贵龙深为感动,他觉得苏菲是个好姑娘,谁规定因为是民工就不能追她?于是,他倾其全力的待她好,为她努力地改变着自己……

这对不寻常的异国恋,在两人的周围引起了强烈的反映。着黄贵龙进进出出的留学生楼的服务台女人和男保安处处从中作梗;一直暗恋苏菲的青年教师乔克理,也对黄贵龙充满了妒恨;而这对恋人间东西方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状态,也开始出现了激烈的冲撞,引发出一连串的误会和矛盾……

包工头胡祥福因曾在黄贵龙父母前作过承诺,出于他的“责任”, 认定这洋妞在玩弄贵龙,多次阻挠干涉,再不许贵龙和她见面。苏菲找到工棚,对假装“生病”的男友极为体贴,黄贵龙大为感动,不顾一切地宣布自己“尝着了戏里、**里演的,男人女人要死要活的那个爱情!”

苏菲跟着黄贵龙回苏北老家过年,在乡里引起轩然大波。黄贵龙的父母虽然对这外国“毛脚”意外而担忧,却以中国农民的纯朴和好客,对玛蒂娜热情款待。黄贵龙的亲友们为玛蒂娜分成了两派,各持各的意见,各有各的打算。苏菲感受到东方农耕文化与她的西方生活习俗的冲突,要黄贵龙带她提前回了城。 两人的爱情出现了说不清道不明的阴影。

回来没几天,留学生楼遭窃,常进常出的黄贵龙有重大嫌疑,被限制行动,黄贵龙有口莫辩。苏菲的母亲为女儿在巴黎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三天后就要面试,苏菲不得不告别了黄贵龙,匆匆回国。

一年后,留学生楼的案子告破。黄贵龙将有破案消息的报纸慎重地寄往法国,这个玛蒂娜曾认为不懂人权的中国小伙,其实是特别在意他的名誉和权利的,只是形式和理念和玛蒂娜不同而已。黄贵龙已经离开胡祥福,在张江高科的某工地打工。他在墙上挂上世界地图,打起手电,苦苦的寻找着法国和巴黎。一个祖祖辈辈只在土里刨食的青年农民,因为改革开放,因为浦东,有了一份不同于上代人的情感经历,不得不思念着一个本与他们永无关连的异域他乡的女子. 终于,在浦东日轨前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数学家的小故事(不要太多)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罗素-克洛饰,Russell Crowe)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这个"神秘的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并没有上预备班的经历,也没有遗产或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证明他确实属于普林斯顿这个团队。 这对纳什或是对普林斯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优雅的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课也提不起什么兴致。他整天沉迷着的只是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 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竞争十分激烈,纳什的一些同学也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无意地怂恿他当个伟人。一个晚上他与一些同学在当地洒吧,当时他们对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女人的反应引发了他的灵感。当纳什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奕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理论作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纳什后来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这可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冷战盛行,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William Parcher,埃德-哈里斯饰,Ed Harris)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耗神的工作中。在这里,纳什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挑战,但是这次的挑战却是来自光彩照人的艾丽西亚-拉迪(Alicia Larde,珍妮弗-康奈利饰,Jennifer Connelly),一个物理系学生,她向纳什引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观念----爱情。 不久,纳什和艾丽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纳什的遭遇让艾丽西亚吓坏了,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随着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但是艾丽西亚仍然在她爱着的男人身上发现了他的超凡魅力,这也是支撑她对他承诺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的感动,纳什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谦卑的纳什目标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难上加难。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奕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

两位卓越的女数学家

第一位女教授——苏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

苏菲娅出生在沙皇俄国立陶宛边界的一座贵族庄园里,他父亲是退役的炮兵团团长.她很小就对数学很痴迷,经常对着墙壁上的数学公式和符号,一看就是好半天,原来,她房间里的糊墙纸是用高等数学的讲义做成的.苏菲娅14岁时便能够独立推导出三角公式,被称为“新巴斯卡”.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菲娅逐渐长大成人,她对数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但那时正处于沙皇时代,妇女是不允许注册高等学校学习的.而她的父亲又一心想让她像别的贵族姑娘一样,步人社交界,对她想学数学的心愿横加阻拦.于是,苏菲娅不顾父母的反对,与年轻的古生物学家柯瓦列夫斯基“假结婚”,来到德国的海德尔堡.但在那里,妇女听课要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认可才行.经过努力,她被允许旁听基础课.在此期间,她勤奋好学,掌握了深奥的数学知识,轰动了整个海德尔堡,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可她只被允许听了三个学期的课,便不得不离开了那里.苏菲娅深造心切,又慕名前往柏林工学院,打算去听著名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的课.但遗憾的是,柏林的大学不允许妇女听教授的课,苏菲娅到处吃闭门羹,最后,只好抱一线希望登门到维尔斯特拉斯家求教.维尔斯特拉斯(1815—1899)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他接见了苏菲娅,并向他提了一些超椭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都很新颖,没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女青年,解题技巧娴熟,思维方法独特,给老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维尔斯特拉斯破例答应苏菲娅每星期日在家里给她上课,每周还另抽一日到她的寓所登门授课.这样,苏菲娅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了4年.她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这样的学习,对我整个数学生涯影响至深,它最终决定了我以后的科学研究方向.” 苏菲娅得到了维尔斯特拉斯的鼓励和指点.更加有了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她经过了4年的刻苦努力.写出了三篇出色的论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工作.1874年,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推荐下,24岁的苏菲娅荣获了德国第一流学府——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女数学家. 获得博士学位的苏菲娅,怀若一颗赤子之心回到了祖国,可俄国还是同她出国之前一样黑暗.她在祖国无法立足,只好又回到柏林.她根据维尔斯特拉斯的建议,研究光线在晶体中的折线问题.在1883年奥德赛科学大会上,她以出色的研究成果作了报告.可命运偏偏与她作对,当年春天.她丈夫因破产而自杀.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肝肠寸断.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四天不吃不喝,第五天昏迷过去.不幸的遭遇,并没有打跨苏菲娅的斗志,第六天苏醒过后又开始顽强的工作.在瑞典数学家米达?列佛勒的帮助下,经过一番周折,苏菲娅才得以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讲师,但当地报纸公然对她攻击:“一个女人当教授是有害和不愉快的现象——甚至,可以说那种人是一个怪物.”但苏菲娅无所畏惧,像男人那样走上了讲台.以生动的讲课,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击败了“男人样样胜过女人”的偏见.一年后,她被正式聘为高等分析教授,后来又兼聘为力学教授.苏菲娅在瑞典的任期满了,她一心想回国任教,可没能成功,只好在国外继续任教. 1891年,苏菲娅患肺炎因误诊导致病情恶化,与世长辞.她为争取妇女的自由斗争做出了艰苦努力,是妇女攀登科学高峰的光辉榜样.

在逆境中成长的女数学家诺德

1933年1月,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妇女叫爱米?诺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l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解下了不解之缘.她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著,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

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代数学家曾炯之就是诺德“孩子”们中的一个.在的*威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样有她的“孩子们”.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数学天才.”

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我们现在学习的几何学,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公无前330—前275)创立的。他在公元前300年编写的《几何原本》,2000多年来都被看作学习几何的标准课本,所以称欧几里德为几何之父。欧几里德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应当时埃及国王的邀请,他客居亚历山大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研究。古希腊的数学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曾经出过一些几何学著作,但都是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内容不够系统。欧几里德汇集了前人的成果,采用前所未有的独特编写方式,先提出定义、公理、公设,然后由简到繁地证明了一系列定理,讨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讨论了整数、分数、比例等等,终于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巨著。《原本》问世后,它的手抄本流传了1800多年。1482年印刷发行以后,重版了大约一千版次,还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13世纪时曾传入中国,不久就失传了,1607年重新翻译了前六卷,1857年又翻译了后九卷。欧几里德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他在人的身影与高正好相等的时刻,测量了金字塔影的长度,解决了当时无人能解的金字塔高度的大难题。他说:“此时塔影的长度就是金字塔的高度。”欧几里德是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欧几里得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反对在做学问时投机取巧和追求名利,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尽管欧几里德简化了他的几何学,国王(托勒密王)还是不理解,希望找一条学习几何的捷径。欧几里德说:“在几何学里,大家只能走一条路,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这句话成为千古传诵的学习箴言。一次,他的一个学生问他,学会几何学有什么好处?他幽默地对仆人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从学习中获取实利。”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大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一位数学家而言,是极大的荣誉,对提高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而是立即向研究所党支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示。党支部把这一情况又上报到科学院。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一直被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人的意见,你可以自己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写到:“第一,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人非常感谢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唯一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目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一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样好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五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美国这样物质比较发达的国度,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节俭作风。他每个月从研究所可获得2000美金的报酬,可以说是比较丰厚的了。每天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餐,那里比较讲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他是如此的节俭,以至于在美国生活五个月,除去房租、水电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费等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时, 共节余了7500美元。 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从国外买回些高档家电。但他把这笔钱全部上交给国家。他是怎么想的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不能只想着自己享乐。” 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谦虚、正直的人,尽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没有骄傲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从小立志 科学救国------ 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埃及旅游一周价格是多少?如题 谢谢了

一般人均花费在25000~30000之间。

走进埃及:

埃及位于地中海和红海中间,非洲东北部,领土包括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国家地跨亚、非两洲。面积为100.2万平方公里,其中96%为沙漠,埃及海岸线长2700公里。世界最长的尼罗河南北纵贯全境。最高峰沙伊卜巴纳特山海拔2187米。首都开罗(Cairo)。埃及人口为6598万,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占87%,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占1.8%,希腊东正教、天主教等其他基督教徒约25万人,还有少数犹太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中上层通用英语,法语次之。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除有金字塔、木乃伊、狮身人面像等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外,还有美丽的红海海滨和雄伟的阿斯旺大坝。公元前3200多年就出现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公元前6世纪后,受异族统治2000多年,1882年被英军占领。1922年独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71年改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埃及是一个绝佳的探古旅游区域。美丽的尼罗河畔,古埃及人给我们留下了宏伟的金字塔、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和大量宏伟的古代神庙,让人在历史长河中往来穿梭。埃及基本上没有收取小费的习惯。埃及基本信息中文全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英文名: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位置:位于非洲大陆北部面积:约1001450平方千米人口:约7860万 民族:阿拉伯人语言:阿拉伯语宗教:伊斯兰教首都:开罗国家电话区号:20

最佳季节:9-11月。埃及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 2℃,最低20. 8℃;冬季平均气温最高19. 9℃,最低9. 7℃。如果你想选择一个气温最舒适的时间去旅行,那么冬季的埃及不冷不热是最佳的选择,但是此时是埃及的旅游旺季,各个景点游客很多,同时物价会上涨,旅行开支也会增加。 如果选择夏季去埃及,就要忍受骄阳和酷暑,但是相对的景点游客较少,可以饱览埃及风光,花销也会比冬季旅游低一些。但普通游客一定要避开每年7月中下旬开始的穆斯林斋月,这一个月景点、商场、餐馆开门时间均不固定,容易为旅行造成困扰。

建议游玩:8天

人均花费:¥30000

签证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