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岭市进一步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通告

2.清末民初,浙江温岭一带渔业资本家陈和隆,有没有相关介绍?

3.经济对能源价格的影响有哪些

4.温岭市中医院的医院历史

温岭市进一步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通告

温岭汽油价格92号今天_浙江温岭油价观察

关于进一步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通告

为有效预防境外疫情输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境外拟入温人员入境前应确定境内、境外具体联系人,提前3天通过浙江省入境信息预申报平台如实填报个人信息,并向所在单位和属地镇报告。

二、境外入温人员抵达国内入境关口后,应主动配合做好体温检测、证件查验、信息登记等工作,并根据上级规定,分类采用专车或私家车、包车等方式“点对点”到达属地。

三、境外入温人员抵达温岭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村居和单位报告,积极配合属地镇和防疫有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要按照规定申领“健康码”国际版。持“橙码”“黄码”的,按防疫规定严格落实不少于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费用自理。持“绿码”的,要每日向村居或单位报告体温等健康情况,出现发热或上呼吸道症状的,由防疫专车送至定点医院诊治。

四、各地、各村居要强化属地网格化管理责任,对本辖区内的境外拟入温人员、境外近期入温人员,加强排查、管控和服务,全面掌握底数,做到应查尽查、应核尽核、应隔尽隔。

五、宾馆饭店和房屋出租户要切实履行境外入温人员住宿登记管理责任,及时报告住宿登记信息,做好对入住人员的体温检测、健康询问等管理服务工作。企业和用工单位要落实管理服务责任,加强信息申报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六、境外入温人员应如实履行报告责任。凡有涉嫌故意隐瞒、不如实申报的,或拒不配合管控工作的,以及其他扰乱疫情防控工作正常秩序等行为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对知情不报、故意隐瞒境外入温人员情况,或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单位、村居和个人,依法依纪追究相应责任。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疫情解除后终止。

清末民初,浙江温岭一带渔业资本家陈和隆,有没有相关介绍?

陈和隆系清末民初箬山一带有名的渔业资本家。 陈氏一族是箬山大族。他们在箬山的繁衍,始于300年前遥远北京城里的一纸禁令。他们的祖先原居于闽南,清顺治年间,为了隔绝沿海人民与郑成功等反清力量的联系,颁下禁海令,“寸板不许入海”,陈氏一族因此而四处流离。到了康熙初年,海禁解除,族人则“多往浙东太平厅(今温岭市)渔捞,而今成为巨族。”

其祖上自闽南迁来,累世清贫。陈和隆年少时曾以摇小橹为生,后来开始从事鱼货生意。由于他头脑灵活,又能吃苦耐劳,于是生意越做越大。家业兴盛后,陈和隆开始雇佣帮工、豢养家丁、购买、筑造**台,成为一方渔霸,当地人称“乌龙”。建国后,他被列为渔业资本

家而被打倒,其详细生平及子孙后代情况己不可考。

陈和隆旧宅,坐落在箬山里箬海湾,木石结构,整个建筑群包括前后两座四幢屋,一个小花园,一座石砌炮台,总建筑面积约600多平方米。

后座西幢为四合院,正厅与前楼依山而建,后高前低,为陈氏家族的最早建筑,后来作为伙房和仆婢住宅。后座东幢二间为住宅,名“振声庐”,房内家具精良,存有一张楠木镂花大床,横直可卧。前后座之间,有一飞桥相通。前座两幢共六间,西幢三间四层,东幢三间三层,底层建有地下仓库,面海开设水门,涨潮时,船可靠水门,物资工器具直接进入仓库。西幢之中堂,悬挂着当年陈和隆赈莳丝而得太平知县欧阳忠浩授的“急功好义”匾额。东幢三间再过东就是炮台和小花园。

和隆旧宅的石炮台,与箬山石塘各处的石炮台建筑相似,为四角正方的石砌建筑,不盖顶,不住人,专为防御土匪抢劫,故四壁开有卷洞状小石窗,石板窗门和多处枪眼,可设计,可晾望。炮台的建筑高度,均超过自己的房屋高度,利于登高晾望,观察敌情,也可居高临下,保护好自己周边的房舍。

小花园面积不大,“地不过数十步远,花不满百种多,而设施得宜遂觉草有忘忧之意,花有解语之容,鱼多情而听琴,鸟识趣而逐酒,庾信之赋小圆,尚无此乐境也”(顾歧《陈氏小圆记》)

顾歧先生(1864~1944)系清光绪副榜举人,1930年来箬山讲学时,作《陈氏小园记》短短两百多字,把陈氏“卜居里箬”、“迁自闽东”、从事“海上商业”、“依山作屋,架海为庐”、“辟一小圆”、“呼朋饮酒,对客谈情,尽乐极欢”等等概括无遗。原文铭碑立于小花园内,今收藏市文管会。

陈和隆旧居,是沿海渔区独具风格的石建筑豪门宅院,门窗,石柱,栏杆全用青石,图案花纹,书法题词,精雕细刻,十分精致,大门一副青石对联“旧德溯东湖俭勤世守,新支衍箬屿义礼家传”反映了陈氏源于福建惠安东湖,发于浙江温岭箬山的历史。前座面对海湾,凉台除栏杆雕刻各种花卉外,还有“和平养福”“忠厚开基”八个大字镂在青石栏板上。前后左右楼房之间,设有多处夹壁,隧道、暗室、隐门相通。在兵荒马乱年代,可防盗匪抢劫,这与高耸的炮台和坚固的围墙形成一道防御体系。整座庄同历时20年才建成,真是“依山作屋,架海为庐”,结构奇特,精巧。其小花园,虽已面目全非,只剩一角,却还有一株树龄在100年的紫藤侥幸存活,2003年11月被温岭市政府挂上“省古树名木保护牌”,其保护等级为“国家三级”整个宅院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附:顾岐《陈氏小园记》

有山焉,层层包裹,故日箬。箬又分内外两层,故日外箬里箬。和隆陈公,卜居里箬者也。其先世迁自闽东,至公而海上商业,日形发达,乃筑层楼,建杰阁,远望渔船风帆沙乌,无不毕陈于前,洵足乐也。惟是依山作屋,架海为庐,而无金谷之园林,平庄之花木,以点辍其间,犹未足以云乐。公于宅之东偏,拓基址,砌岩石,垣墉围其外,中辟一小国,地不过数十步,花不满百多种,而设施得宜,遂觉草有忘忧之意,花有解语之容,鱼多情而听琴,鸟识趣而逐酒,瘐信之赋小园,尚无此乐境也。公于暇时,每坐此以怡情,或呼朋饮酒,对客谈情,尽乐极欢,不复知尘世理乱事。向尝厕身其间,俯仰上下,逸兴遄飞,殆所谓小瀛洲非耶!公既乐此,尤乐与人共此乐,顾无一人以勒诸石也可乐哉!湲笔而为之记。愚弟顾歧拜撰。

经济对能源价格的影响有哪些

能源价格上涨对浙江经济生活影响不断加深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发布时间:2006-11-10 10:16?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能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浙江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重化工业所带动的高能耗产业快速发展,以居住、汽车、家电等高能耗消费需求的快速升级,能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加之近年来各类能源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使我们对经济的增长方式、生活的消费方式、能源安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引发反思。本文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分析,提出我们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部分 浙江能源消费现状及价格上涨情况

一、浙江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存度不断加深

1.浙江能源消费总量迅速扩张。浙江近三年的能源消费增速均在十个百分点以上,2003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952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0%;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达1082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6%;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1203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消费煤炭9680.8万吨(原煤与洗精煤)、电力1642.3亿千瓦时、石油制品1931.9万吨。煤、电、油三大常规能源消费与上年相比,增幅分别为10.7%、15.7%和7.3%。近年来浙江能源消费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总量的扩大有目共睹。

浙江居民伴随生活质量提高,对能源消费需求增速惊人。浙江人均GDP自2000年超过1600美元,2005年达到3400美元,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电器普及、升级;人均居住面积成倍增加;出行方式逐渐向私人汽车转化,生活质量的改善直接导致对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耗电量从2000年的319千瓦时,上升到2005年的656千瓦时,增长105.6%;5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电费和燃料支出增长了57.5%和99.0%。

2.浙江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浙江作为能源小省,能源消费总量的迅速扩张,使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2003、2004、2005三年,全省全年从省外调入和进口能源总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2.2%、16.1%和9.4 %。

3.浙江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从投入产出产业关联的直接消耗系数来看,“十五”期间整个经济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能源产业的直接消耗在上升,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从1997年的0.80、0.60、1.08上升到2002年的1.20、0.69、1.23。2001-2005年浙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99、1.12、1.02、0.94、0.87,平均比“九五”时期上升73.7%,高耗能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中占有更大的比例。

二、近年来主要能源价格进入持续快速上升通道

1.国际油价涨势迅猛,高油价时代提前来临。2003年以后,受美伊战争和国际局势趋紧的影响,国际石油脱离90年代10-25美元/桶的价格运行区间,出现节节攀升势头。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WTI)自2003年年初的每桶30美元逐步上升,到2004年6月份冲破40美元,仅仅过了4个月在2004年10月冲破50美元大关,随后油价继续一路上涨,2005年7、8两个月上涨至70美元/桶价位,随后在2006年8月份创出80.3美元/桶的近20年新高,9月份开始稍有回落(具体见图1)。以原油价格年度涨幅计算,2003年上涨2.9%、2004年上涨34.1%、2005年上涨41.6%、2006年1-8月份上涨14.9%。

国际石油价格步入快速上升期,既有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引起原油供求关系趋紧的原因,也受地缘政治和产油区局势动荡、投机资本在原油期货市场兴风作浪等因素推波助澜。近期随着主要石油生产国加大原油产能、欧美国家纷纷加息调控经济增速,刺激油价上升的不确定因素大大缓解,使石油价格趋于回落,但低油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提前进入高油价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2.煤炭、天然气价格上涨。重要能源的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在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同时,也出现在消费需求拉动下的持续上扬。2004、2005年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上涨,2004年原材料购进无烟煤价格上涨31.3%、烟煤价格上涨40.2%;2005年购进无烟煤价格上涨15.3%、烟煤价格上涨12.8%。2005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8752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七成以上。煤炭价格上涨从根本上推动浙江能源价格走势,增加了冶金、化工等企业生产成本。

天然气价格和煤炭出现同步上涨,2005年上涨24.5%,2006年1至8月上涨21.4%。

第二部分 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一、能源涨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能源涨价加剧潜在通胀压力。能源涨价一是引起石油类企业燃料购进价的上涨。2003—2005年全省工业企业的燃料动力类产品购进价格分别上涨5.8%、14.5%、15.5%,加大下游企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二是燃料价格上升,直接带动浙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003年—2005年,汽油、柴油、电、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其他燃料等居民消费能源价格上涨,对CPI上涨贡献率分别为3.8%、6.68%、21.6%,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2.能源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外汇支出增加。浙江既是耗油大省,又是原油净进口省。石油市场油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石油进口贸易,油价上涨导致外汇支出增加。2003年至2005年浙江进口原油支付外汇从2.2亿美元增长到6.1亿美元,年均增速120.2%,仅这三年国际油价上涨浙江进口原油分别要多支付0.06亿、1.36亿和1.74亿美元。

二、能源价格上涨对农业的影响

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农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提高。尽管各地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农资的涨价,但在成本推动下,仍难以抑制主要农资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扬,给农民增收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1.能源价格上涨推动浙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浙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从2003年开始进入一个上升周期,2003年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2.9%,2004年上涨13.2%,2005年上涨5.8%,2006年1-8月份下降0.7%。

(1)近三年化肥价格涨势迅猛。化肥生产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为主要原料,并要消耗电力,所以被称为高耗能产业,同时还有一定的环境污染。以煤炭为原料,每生产1吨尿素消耗1.2吨煤和1200千瓦时电,能源价格上涨直接提升企业生产成本,推动化肥产品涨价。浙江化肥价格连年上涨,2003年上涨2.3%、2004年上涨15.4%、2005年上涨10.0%,目前仍处高价位。主要化肥产品价格,2006年8月与2003年初比,氮肥上涨25.5%、磷肥上涨24.8%、钾肥上涨58.3%、复合肥上涨31.1%。

(2)农药价格涨幅低于原药价格涨幅。原油、煤炭价格、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增加,导致农药、原药价格普遍出现大幅上涨。2003年初至2006年8月,甲胺磷原药价格上涨30%、草甘磷原药价格上涨17.3%、乙草胺原药价格上涨50.4%。与此形成反差的是,2003年至2006年8月,全省农药市场价格涨幅仅为7.2%、农药器械涨幅为6.6%。农药价格“水涨船不高”的现象固然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但也使部分农药生产企业在过度竞争后,用质量低下的产品扰乱农药市场,给农民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3)农用机油和农用薄膜价格大幅攀升。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带动农用机油和农用薄膜的价格上升。浙江农用机油价格上涨基本上与柴油同步,2003年初至2006年8月累计上涨36.4%。原油涨价造成农用薄膜原料生产成本上升,2003年至2006年8月,农用聚氯乙烯薄膜出厂价格上涨了49.8%,农用薄膜市场售价保持连续上涨态势上升17.2%(具体见表1)。

表1 2003—2005年浙江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

名称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1-8月

全省农资价格指数

2.9

13.2

5.8

-0.7

化学肥料

2.3

15.4

10.0

-0.6

氮肥

2.5

18.1

7.1

-3.2

磷肥

1.6

8.0

11.4

2.1

钾肥

1.1

20.9

24.5

4.8

复合肥料

2.7

11.7

10.2

3.7

农药及农药械

-0.9

4.1

3.7

0.2

一化学农药

-0.1

4.2

3.8

0.1

二农药器械

-0.5

3.4

2.5

1.1

农用机油

7.2

5.5

7.7

12.0

农用薄膜

2.1

5.7

6.6

1.9

2.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农民增收。近年来,政府为促进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优惠,使农业机械普及率在农村逐年提高。2005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111.27万千瓦,比2003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039.68万千瓦提高3.5%。2003年全省农用柴油使用量为175.76万吨,2004年柴油使用量为186.16万吨,2005年柴油使用量为187.23万吨。而这三年柴油价格上涨,使浙江农民用油每年分别要多支出4.8亿元、6.3亿元和10.4亿元。能源涨价引起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普遍上扬,直接导致浙江农民农业生产支出逐年增长。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农业生产支出由2003年的266.1元,2004年升到270.2元,2005年升到344.7元,这三年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5%、1.5%和27.5%。油价、电价的上涨还带动农业生产服务价格的上涨,2006年前8月全省机械作业费上涨4.1%、治虫费上涨7.4%。据初步测算,因成品油价上涨,农民耕作一亩水稻机耕费增加15元,抽水费增加10元,机收费增加12元。能源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了政府惠农政策的成效。

3.捕捞成本激增下浙江部分渔民陷于亏损境地。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水产品捕捞业在浙江东南部沿海地区农业生产中占很大比例,油价持续上涨对海洋捕捞产业发展、渔民增收带来了很大挑战。2003年下半年以来船用柴油每桶价格由500元-600元上涨至800元以上,使捕捞成本大幅提高。加上浙江近海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大大低于捕捞量,经济鱼类资源急剧衰退,根本形不成渔汛,出海捕鱼往往会入不敷出,导致近年来台州的临海、温岭等地半数以上渔民放弃传统冬汛,在1月份就提前回港休渔。今年上半年浙江象山县双拖渔船的捕捞效益低下,约有70%的渔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20%的渔船处于保本经营,只有10%的渔船略有盈余。象山县大小捕捞渔船一年的总用油量约为30万吨左右,根据现在柴油价格,象山县要比去年同期增加近3.3亿元的用油支出。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扶持渔业的产业政策,但是主要能源价格上涨过快、渔农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范围广,抵消了政府优惠减免税费,使浙江部分渔民陷于亏损境地。

4.燃油涨价增加农产品物流成本。浙江农产品物流结构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居多,大部分长途贩运的农产品以初级形态为主,农产品运费与工业品相同,两者的运输利润却相差悬殊。在近几年汽油、柴油上涨较快的情况下,燃油成本成为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大头。加上有关部门加强对公路超载超限的查处力度,运输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更是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据测算,油价上涨和治理“双超”分别影响农产品货运成本上升30%和10%,利润下降30%—50%。针对农产品运输严峻形势,省政府及时出台了浙江省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减免农产品货运公路收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

三、原油价格上涨对工业企

温岭市中医院的医院历史

温岭市中医院的前身是城关镇中医联合诊所,成立于1953年2月,所址:尚书坊,租楼屋三间,职工9人,其中中医5人。

1958年8月1日城关中医联合诊所与牙科联合诊所合并建立城关镇医院。迁址粜糠巷叶家,租屋19间,共有职工16人,其中中医5人,中药2人。1959年6月4日改名为城关人民公社保健院。1960年2月首建党支部,8月改名为城关镇保健院。1962年3月22日改名为城关中医院,全院职工41人,其中中医5人,中药人员6人,中药学徒2人,设简易病床45张。1964年4月在太平北路16号新建638平方米门诊楼一座。5月首建团支部。1972年9月20日改名为城关人民医院,并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80年6月首建工会委员会。

1980年12月31日浙江省卫生厅浙卫计[1980]1044号文件批准改建为温岭县中医院,是一所县级集体所有制的中医综合医院,核定床位60张。全院职工57人,其中中医9人,中药9人。1980年12月新建住院部1076平方米。1982年1月1日病房开放。1983年扩建X线机房、急诊观察室等163平方米。1985年新建医疗用房1159平方米,食堂等附属用房365平方米。1987年7月扩建中药仓库140平方米,针推科36平方米。1987年2月县卫生局将利民食品加工厂房屋240平方米转让给我院。

1987年2月7日温岭县人民政府温政[1987]31号文件将本院转为全民所有制的卫生事业单位。1991年6月医疗用房加层1211平方米。至1991年年底房屋总面积5028平方米。其中门诊用房1837平方米,病房用房1159平方米,中药仓库140平方米,核实床位100张。职工128人,其中卫技人员104人(含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1人),中医药人员占中西医药人员总数的52.2%。1992年3月根据浙江省卫生厅浙卫[1992]176号文件,原集体所有制人员62人(包括退休19人)转为全民所有制人员编制。中医临科室有内科、中西医结合科、针炙推拿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不孕不育症、腰腿痛、颈椎病等中医专病门诊。西医除普内、普外,有肛肠科、心血管等专病门诊。现代医疗设备有奥林派司胃镜、纤维肠镜、双目显微镜、心电图机和STN2031型B超及200毫安X线机等。同年经浙江省中医医院评小组评定为一级乙类中医医院,浙江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文明医院称号。

1993年3月31日,我院鸣远北路新院址奠基。至1995年3月22日第一期工程(住院部)竣工,建筑面积4776平方米。同年6月4日医院全部迁入新址,床位100张。1997年11月经浙江省中医医院评审组评定为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同年12月25日第二期工程(门诊部)竣工,建筑面积为7028平方米。1998年5月门诊大楼正式运行,床位132张。2003年底医院总建筑面积为18868平方米,床位300张。有职工350人,其中卫技员238人(含正高4人,副高16人,中级40人),中医药人员占西药人员总数的42.3%。引进专家6人,外聘专家10人。医院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胸外科、眼科、泌尿科、肛肠科、针炙推拿等在台州市有较高的知名度。拥有德国西门子多排螺旋CT等一大批进口医疗仪器。1997年被台州市生局命名为中西医结合中风病诊治中心,1999年被卫生部基妇司授予爱婴医院,被浙江中医院定为教学实习基地。2003年3月建成层流洁净手术室,9月与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浙江省急诊医学技术指导中心(浙二院急诊科)签订合同协议。2013年2月5日正式升级为台州市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浙江省文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