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再次上涨,俄乌谈判和解后有可能回落吗?

2.国内油价暴涨,为什么我们不从俄罗斯大量购买低价石油?

3.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4.西方对俄油限价俄罗斯油价为什么便宜

5.国际石油狂跌与制裁俄罗斯有什么关系

6.什么原因促使中东产油大国拒绝美国施压,力挺俄罗斯能源政策呢?

7.油价大跌对俄罗斯影响有多严重

8.俄罗斯停止向波兰供应石油,会带来哪些影响?

油价再次上涨,俄乌谈判和解后有可能回落吗?

油价上涨对俄罗斯_油价与俄罗斯政治

我认为,虽然油价再次上涨,但俄乌谈判和解后,油价有可能回落。

根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于29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举行新一轮面对面谈判,谈判持续大约3小时。俄国防部副部长福明29日表示,俄方决定大幅减少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的军事活动。

近期关注俄乌军事行动的小伙伴们知道,自从俄乌爆发军事冲突以来,双方一直是打打谈谈,但前四次谈判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虽然俄乌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国际原油价格却因此次军事冲突出现大幅度上升。3月29日,俄、乌两国的第五轮谈判出现实质性进展: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表示,俄罗斯收到了乌克兰的书面提议,确认其保持中立和无核地位的意愿;与此同时,俄罗斯也作出让步,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表示有安排两国元首会面,并草签熄火条约的可能。俄罗斯在谈判后表示,决定大幅减少在乌克兰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的军事活动,为下一步谈判创造更有利条件。我们从双方的谈判内容看出,乌克兰最终可能放弃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以及外国驻军,并承诺在没有与俄罗斯,以及安全保障国进行商议前,不得举行军事演练。

? ?我认为,其实单个的政治事件或军事行动,不是影响经济、金融市场,以及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长期因素,只能是短期行为。2022年国际油价主要受地缘政治及金融因素影响,呈现先升后降走势。在此次俄乌军事冲突下,俄乌经过四轮谈判出现和解转机,能源价格将由原来维持的较高水平,或许在谈判和解后实现回落。其实,当今世界并不真正缺少能源,只是个别事件导致的油价上涨所致,比如大家知道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等军事行动后,国际油价都高位上涨,但之后又回归到了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而且从相关媒体报道中,我们已经得知油价回落的利好消息。据报道,纽约油价在美股盘前时段曾一度跌破100美元整数关口,国际油价3月29日下跌。截至29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72美元,收于每桶104.24美元,跌幅为1.62%;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25美元,收于每桶110.23美元,跌幅为2%。

我认为,此次俄乌谈判,向我们释放出和解信号,缓解了世界对能源供应的担忧。目前,在俄乌军事行动放缓、双方进行的第五轮谈判放出利好消息支撑下,油价进一步大幅上涨的空间将出现改变,预计油价有可能出现回落。

国内油价暴涨,为什么我们不从俄罗斯大量购买低价石油?

并不是我们不想进口俄罗斯的石油,而是俄罗斯不想把石油都出口给我们。

谁说我们不在俄罗斯大量进口石油,俄罗斯和沙特两个国家一直都在争夺我国第一原油出口国的地位,有时候甚至一个月内,两个国家的位置就要换上一换,今天你第一,明天我第一,就是为了争相向中国出口石油,而我国为什么不在只是在俄罗斯进口石油,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俄罗斯石油是便宜,那是对欧洲来说

看到这里的朋友可能有些不解,都说俄罗斯石油便宜,而且俄罗斯和我国关系友好,怎么可能卖给别人便宜,卖给我们贵呢。这是因为地理原因决定的。

首先,俄罗斯的油田主要分布在第二巴库和第三巴库。第二巴库是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的旧称,是仅次于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有800处油田,500处气田,储油区绵延面积达到了70万平方公里。

目前该油田年产量为1.2到1.5亿吨之间,占俄罗斯全年产量的五分之一,同时该地区原油加工业和石油化工业特别发达,有大型炼油厂10多座,年加工原油的能力达到了1.5亿吨,输油管道在其内部纵横交错。

这么一个石油发达的地区,却主要位于欧洲平原,因为气候温暖且石油位置浅,开采起来自然轻松便宜,所以供给欧洲石油和天然气的时候,价格也不高,但这里到我们中国太远,同时输油管道要穿过寒冷的西伯利亚需要加热,因此成本就上来了。

其次,俄罗斯供应给东亚石油的主要产地为第三巴库,也叫做秋明油田,它位于西西伯利亚中部和北部地区,远景石油储量估计为400亿吨,是俄罗斯最大的原油产地。

但我们听到西伯利亚就知道,这里气候寒冷,加上原油储量位置深,开采成本高,因此价格并没有那么便宜。而且西伯利亚地处寒冷地区,冻土让我们无法修炼输油管道,而且漫长的官方运送原油还需要加热做保温,用来防止石油凝固,因此成本太高,多数都采用游轮运输的方式。

以2020年为例,我国在俄罗斯共进口原油8357万吨,通过俄罗斯到我国大庆的输油管道,共输送了3000万吨,剩余的5375万吨的石油,主要通过火车和游轮的方式进行运输。

火车属于陆路运输的方式,一列火车能够运送4200吨原油,分为两个途径,其一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到我国的满洲里,其二是哈萨克斯坦到我国阿拉山口。

轮船运输原油属于海运,需要经过白令海峡,这里常年海面冰封,大型运输船还需要让破冰船疏通航道,因此成本也高。

这么一看,石油不便宜,运送过来成本也不低,我国在俄罗斯购买石油其实并不是十分合适,但依然支持俄国石油,这也体现了两国友好关系。

?第二,蛋不能投在一个篮子里

我国自古就有典故,叫做良禽择木,形容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俄罗斯虽然同我国关系友好,而且石油相对来说价格还算中肯,但石油属于战略储备,不可能全部交由一个国家进口,而且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进口量大,仅从一个国家进口也不现实,加上还有这么两个原因,决定我国不能在一个国家进口。

原因之一就是俄罗斯的石油质量一般。衡量石油质量的指标是API和硫。API表示的是石油密度,密度越高说明含水量和含盐量就越低,原油的品质就越高,而硫对于金属是有腐蚀的,原油中硫含量高了,还需要经过除硫工艺,多浪费一到环节,自然成本也会高。俄罗斯的原油对于沙特来说,品质差一些,而且价格和沙特差不多,因此并不会只进口俄罗斯的。

原因之二就是我国对于石油需求量太大,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石油,如果单独从某一个国家或者某几个国家进口,一旦运送石油的线路发生故障,那么短时间会很快造成石油储备量危机,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从多个途径进口石油是分担危机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在沙特,俄罗斯,伊拉克,巴西,安哥拉,阿曼,阿联酋,科威特,美国,挪威都有进口石油,上面这个排序是根据进口石油量多少而排序的,可见我国“蛋并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2020年,我国全国石油消费总量为7.02亿吨,而我国石油产量只有2亿吨左右,其余5亿吨都需要进口,缺口很大,单从一个方面进口原油也不切实际,所以要“四面撒网”才对。

?第三,想大量进口石油,俄罗斯也不同意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人认为俄罗斯不可能不想多卖我们石油?但实际上,俄罗斯也需要分担风险,并不能把能源出口只依赖我们一个国家,作为俄经济命脉,一旦石油出口出现问题,经济肯定受阻。

因此,在我国提出“安大线”的时候,俄罗斯宁愿绕远路,也要把石油管线修建到“泰纳线”上。安大线是一条从俄罗斯安热罗苏真斯克到我国大庆的输油管线,但在俄罗斯泰舍特地区就改道去了纳霍德卡,运送到这里以后,石油不仅可以出口到我国,还可以出口日本和韩国。

?总结

综上所述,不管是我们进口石油,还是石油出口国,都在谋求一个多元化的方针,多家进口,多家出口,才能保证竞争力!

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主要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以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汽油0.73美元/L,而水1美元/L,油比水贱。美国大妈的幸福时刻似乎到来了。

从今年夏天开始,国际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8.4美元上下徘徊,较前日继续下跌。分析师们仍在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有专家预测,此轮下跌将探至50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传导至美国国内,美国成品油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每加仑(约3.8升)3美元。

经济学家们分析,本来这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几乎走到了顶点,海外需求的放缓拖累了出口,可能会让经济转而向下;但突如其来的汽油大降价却可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个大利好。《纽约时报》预计,过去几周内汽油价格的陡降,会在马上开始的消费季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额外零售收入。

分析称,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下降尤为重要。这部分人群还没有从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中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人在这几年获得的工资增长简直微乎其微。至于那些经济上最为拮据的群体,更是能从此次汽油降价中稍微松一口气,并将花费转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或者服务开支上。

目前美国人每天花在汽油上的开支是10亿美元。汽油降价将让美国消费者们在今年11月和12月比去年同期总共省下84亿美元。按照一户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购买1200加仑(约4542升)汽油计算,现在的汽油价格将让他们每年至少省下400美元。同时家用燃油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是另一笔会因为油价下调而带来的额外节省。

事实上,美国并不缺油。上周四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报道称,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布流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这个变化让现在墨西哥湾附近冶炼厂们仓库里几乎塞满了原油库存。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但火上浇油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同时,虽然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欧佩克成员国甚至趁机大打价格战,沙特阿拉伯日前就下调了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这一举动触动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敏感神经。但曾经“呼风唤雨”的OPEC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约翰·科尔德福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都把希望押在了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但亚洲同样竞争激烈,今年9月,美国阿拉斯加北坡油田所产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韩国。

一边是供应超预期增长,另一边却是需求却越发疲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打压。

而到了明年3月,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亦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上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面对油价“灾难性”下跌。

油价的底在哪儿?左右油价的因素是哪些?

据华夏能源网的分析,目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1、欧佩克的产量

自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具体来源有三:第一,OPEC增产约60万桶/天,其中主要来自于利比亚,其余国家大体增减相抵;第二,美国原油增产近30万桶/天;第三,三大能源机构持续下调需求预期,下调幅度约30万桶/天。而供应过剩造成的油价下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国,尤其是欧佩克。

因此,近段时间原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消息层面均指向于欧佩克的产量动向。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将召开,但目前市场言论不一,最终是否会减产尚无定论。

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导致欧佩克大多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因此,分析认为欧佩克最终限产保价可能性偏高。即使欧佩克不对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进行下调,只需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该配额同样也可达到减产效果。因为目前欧佩克整体产量约为3080万桶/天,超出配额近百万桶。

如果欧佩克11月会议上宣布限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压制原油的一座大山将移除,国际油价将会迅速反弹,有望重返90美元/桶上方。

2、美国页岩油的产量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来看,非常规油气资产属高成本之列。其中美国页岩油开采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但对于一些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而言,成本可高至75-80美元左右。因此,美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将会令部分生产公司面临经济性考验,随之而来的则是减产问题。

3、欧美对伊朗的制裁

11月24日将迎来伊朗核谈的最后期限,双方将继续围绕核问题展开交锋,以决定双方是否相互作出让步。但近日表示“分歧依然很大,恐怕达不成目标”。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四轮制裁,欧美也单方面对伊深化制裁,目前欧美允许伊朗日均出口不多于100万桶的石油。而谈判结果达成最终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4、期货市场的动作

近五个月来,由于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释放,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也随之不断升温,并出现了罕见的做空浪潮。以美原油期货为例,自7月份开始,交易商在美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寸减少53%,其中多头头寸减少32%,而同期空头头寸暴增111%!虽然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仍未有得到实质改观,但有一现象需要警惕。

5、产油国的局势

俄乌军事冲突,ISIS中东暴力行径以及利比亚内部等地缘紧张局势依旧活跃于石油市场。俄乌双方关系陷入拉锯战,而且随着冬季来临,天然气供应问题将为俄罗斯增加谈判筹码,领土及能源贸易争端预计仍难以根除;近来,虽然中东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ISIS仍在间断性的挑动市场神经,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利比亚内乱问题趋于长期化,内部分裂势力干扰下该国油田及港口频繁开与关,致使产量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油价大跌、领土纠纷、内乱等因素存在令上述地缘风险大范围升级的可能。一旦局势升级,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迅速反应。不过,由于市场供应整体相对过剩,将弱化地缘局势紧张所造成的供应紧张的担忧,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阴谋论流行:美国和沙特要把俄罗斯“弄死”

石油行业内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多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释。最近油价暴跌也不例外。

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最近《纽约时报》社论刊登了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讨论阴谋论的文章。这位前中东记者最近一篇专栏中发问:“这是我的幻想?还是一场全球石油战真的已经爆发?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接着他自问自答:“是的”,并认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正试图将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的对手伊朗和俄罗斯置于死地。与此同时,阴谋论这一观点在俄罗斯也很流行。

俄罗斯《真理报》的重要新闻就是:《希望沙特摧毁我们的经济》。

事实上,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今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上月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虽然人们不禁会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沙特的做法,但它这个战略也可以多个经济理由去解释。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叶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叶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采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叶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目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叶岩油生产成本。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意外大增,但需求锐减。从6月份以来,油价已经下跌大约25%,上周更跌破每桶80美元。

如沙特现在减产支撑价格,美国就可以扩大叶岩油生产攻其要害,阿拉伯半岛势必落得原油收入减少的下场。沙特目前可以采用的战略,就只有迫使美国成为另一个原油供应国。若这个说法是对的,它的意义将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油价下跌不会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而全球两大原油供应国之间将爆发频繁的价格战,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

当然,也有人表示所谓的阴谋论之说有些牵强附会。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很多人自然相信金融与政治格局的关系深厚,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所有外围因素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世界对原油能源的依赖度下滑才是其步步跌向80美元/桶的推手。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经济疲软之势依然明显;国际能源署(IEA)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日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为五年来最低。但需要看到的是,较低的能源价格带来的不会仅是负面影响,在经济复苏困难期,能源成本的降低对工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远没有上世纪石油危机时那么重要,加之各国开采能力的提升和替代能源的飞速发展,以及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因此OPEC对全球油价的垄断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数据显示,目前非OPEC国家生产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的比重超过50%,而在1970年代只有不到30%。此外,不仅是OPEC与非OPEC国家难以协调行动,OPEC内部成员也经常意见相左。

众所周知,俄罗斯财政对石油收入十分依赖,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油价下跌的伤害确有体现。但据85美元/桶的美国页岩石油成本来看,美国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受到牵连的还有200万人的就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

油价八连跌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影响,发改委昨日再次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自今年7月22日起,国内油价实现罕见的“八连跌”。本次调价落实后,7月22日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那么,“八连跌”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私家车油耗成本明显下降。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为例,本次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综合“八连跌”累计降幅计算,每月出行总油耗累计降低185元左右。

2。降低物价,刺激消费。低油价使出租车、航空、旅游等行业都深受其益,减少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

3。国家原油进口成本降低。纽约每桶油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伦敦布伦特每桶油价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低。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专家分析,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每下降10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00亿美元进口成本。

4。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西方对俄油限价俄罗斯油价为什么便宜

历经近半年拉锯,欧盟成员国就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达成协议,12月5日,俄油“限价令”正式生效。G7和澳大利亚随即也表示跟进。

根据这一限价机制,如果俄罗斯向第三方国家出售原油的价格高于上限水平,那么欧盟和七国集团的企业将被禁止为俄原油运输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欧盟还计划每两个月审查一次该限价机制运作情况,以应对市场变化,确保价格上限比俄罗斯石油产品平均市场价格至少低5%。

为何是60美元/桶?

价格上限是西方对俄制裁锁链的最新一环,也是核心举措。然而,围绕限价标准应设在何种水平,欧盟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

G7最早提议将价格上限定为每桶65至70美元,这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看来“太过慷慨”,他们提出应限价每桶30美元甚至更低。但这一主张遭到希腊、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等国的反对,这些国家拥有庞大海运业务,他们要求将价格上限设在每桶70美元。

最后阶段磋商超过24小时,经过艰难谈判,12月2日,欧盟终于就对俄海运石油出口限价达成一致,包括“钉子户”波兰在内的27个成员国同意将价格上限定为每桶60美元。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表示,虽然爱方希望更低的上限,但60美元已是目前能取得的最好结果。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指出,60美元/桶的价格低于外界此前预估的65至70美元/桶,显然,这是欧盟在经过一番博弈和妥协后,不得不采取的折中方案,而在弥合内部分歧的同时,欧盟也希望在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和不减少俄罗斯对全球市场的出货量之间取得微妙平衡。

对俄罗斯杀伤力几何?

那么,这样一个充满妥协的限价之举究竟能否达到美欧预期?舆论对此普遍持质疑态度。

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能源政策专家西莫内·塔利亚彼得拉表示,60美元/桶很接近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最近的市场价格,不会对俄财政产生太大影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指出,“限价令”看似很精明,但俄方完全可以使用不受限价令影响的非西方油轮和保险公司。

在赵晨看来,欧盟出台限价举措,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对俄罗斯的能源打击范围,使其无法获得更多的原油出口收益并用于俄乌冲突中,同时,欧盟也是为确保石油进口价格的波动形势得到稳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实际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赵晨指出,从价格因素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俄石油生产的成本盈亏平衡价约为每桶30至40美元。眼下,俄罗斯运往一些欧洲地区的乌拉尔原油交易价已跌至每桶60美元以下,远低于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每桶85美元的价格。因此,尽管西方设置了价格上限,俄罗斯仍有盈利空间,至少在短期内影响十分有限。

赵晨还注意到,相较于此前,欧盟的态度已经出现软化迹象。根据此前禁令,自12月5日起,欧盟将停止进口俄海运原油,欧盟将全面禁止向俄油轮提供服务。但是,最新达成的价格上限放宽了限制,允许欧盟公司为遵守价格上限的俄油轮提供服务。此外,欧盟还给予价格上限45天过渡期,并表示只有“故意”运输超过价格上限的俄原油,才会受到禁运90天的处罚。

“对俄油限价的制裁举措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反而为俄石油禁运打开了‘后门’”,赵晨说道。

俄罗斯的反制“工具箱”里有什么?

欧盟已经出牌,俄罗斯的回应则是寸步不让,誓言将进行反制。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日重申,俄罗斯不会接受西方的油价上限,克里姆林宫正在评估当下的情况,会在快速分析后采取行动。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4日也表示,俄针对“油价天花板”政策的态度一直没变,哪怕减产也不会接受对俄石油“限价令”。同时,他还指责西方的做法是野蛮干涉市场,违背了世贸组织制定的所有规则。

赵晨表示,俄罗斯的政治考虑优先于经济考量,因此必然会对“限价令”展示出强硬态度。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将为此作两手准备,一方面,要调整能源出口方向,从需求侧寻找更多的新的原油销售地。事实上,俄罗斯早有绸缪,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自5月以来,俄罗斯向西方国家输送的石油以每天220万桶的数量逐日递增,其中三分之二已转移至中国、印度和土耳其。截至今年10月,印度已经成为俄海运石油的最大买家。

与此同时,为了突破封锁,俄罗斯还在组建自己的独立系统,买方可由俄罗斯实体安排保险,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开制裁。

赵晨进一步指出,除了减产和减少向欧盟国家出口石油,俄罗斯的反制工具箱中还有液化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双管齐下,无疑将加剧欧洲国家的能源危机。

西方将遭到何种反噬?

针对“限价令”给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欧佩克+也表示了不满。路透社援引几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几个欧佩克+成员国认为这一反市场措施最终可能被西方用来对付任何生产商。

印尼财长穆里亚尼此前也提出过同样看法。她表示,沙特和欧佩克决定大幅减产石油,是为了阻止美国“将大宗商品价格用作地缘政治目标”,因为一旦开创这个先例,将加剧全球经济焦虑,且没人知道西方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欧佩克+还在“限价令”生效前一天举行会议,决定维持第33次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减产目标,即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欧佩克+表示,这一减产决定“纯粹是基于市场考量”,是“正确且必要的做法,以让全球石油市场迈向稳定”。

赵晨注意到,相关会议一般是在工作日时间举行,但这次会议被安排在西方对俄石油实施“限价令”前的周末,且从线下面对面会议改为了线上会议,使得这场会议显得“非同寻常”,而此前曾主张增产的代表也就此形成共识,认为当下并不是加大石油产量的好时机。

“这一轮原油供给侧同需求侧之间的博弈,最终会给欧盟和G7国家带来反噬,相比天然气,石油市场全球化程度更高,若该市场重演欧洲天然气危机,波及范围会更广,不仅欧盟国家这个冬天的日子会很难熬,世界经济的复苏脚步也将受到拖累“,赵晨表示。

国际石油狂跌与制裁俄罗斯有什么关系

最近,大伙儿见面的问候不是“吃了吗?”而是“加了吗?”国际油价连连下跌,到底有啥影响?至少对于特斯拉来说,就应了《泰坦尼克号》中Jack的经典台词:“You jump, I jump!”

国际油价狂跌与美国自身石油产量提升和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有关,与乌克兰危机不无关系!!!

制裁、低油价:俄罗斯更怕哪个?

据俄罗斯《独立报》报道,卢西安诺夫表示,油格下跌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西方制裁引发的相关限制。“制裁对于货币、财政预算、俄方出口产品的价格都没有致命的影响。但油价从今年年初起下跌了30%,而卢布也同样贬值了30%。”

对于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洛克银行副主席安德烈·柳申认为,如果明年的石油价格仍低于80美元/桶,那么可能会出现财政预算支出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得不发行额外的货币,而这会加速通货膨胀。”Grand Capital的分析师尤里·布洛克金表示,2014年原油价格每下跌10美元,俄罗斯的GDP就会损失1%。而如果原油价格跌到60美元/桶,则这已经是GDP的2%,即大约400亿美元。他总结,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低油价可能会给俄罗斯的GDP带来450亿美元的损失,而这将会渐渐把2015年的俄罗斯经济带入衰退。

不过,也有俄罗斯商界人士认为油价下跌对俄罗斯造成经济损失被过分夸大。“自由金融”公司总裁乔治·瓦申克认为,西卢安诺夫把俄罗斯经济由于油气部门产生的损失程度夸大了。“油气部门占GDP大约7%,即1470亿美元,而石油价格下跌30%对GDP造成的损失不会达到1000亿美元,实际的损失应该小2倍。”而这意味着,2015年的损失可能不会超过700亿美元,仅为财长预测数的1/2。

尽管究竟哪些因素对俄罗斯经济起到的负面影响更大并无定论,但俄罗斯外经银行的副主席安德烈·克列巴奇对俄罗斯经济的短期未来并不乐观。他预测,明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很可能非常低。“我认为,2015年的经济可能比俄罗斯中央银行预测的更糟,很可能会产生衰退。今年的增长大约为0.5%,明年则很可能是负数。”

《经济学人》也指出:“俄罗斯的防御体系比看上去的样子要脆弱得多。而且其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打击,或者是新的油价下跌,或者是俄罗斯企业失败的债务重组,或者是接连的西方制裁。当国家经济变得不稳定的时候,国际金融体系常常最早成为将国家拖入深渊的催化剂,比政治或投资者的影响要更早。”

俄政府考虑降产量稳价格

目前,通过降低石油产量稳定国际市场价格的方法也被提上了俄罗斯政府的议程。随着委内瑞拉外长拉米雷斯到访俄罗斯,俄罗斯部分媒体传出俄罗斯将和委内瑞拉一起将每天的石油开采量降低1500万吨的消息。

俄罗斯能源部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强调,目前俄罗斯正在讨论降低石油开采量的可能性。“这个问题需要非常认真地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国家的预算非常依赖于石油领域的收入。我们没有像沙特阿拉伯那样的技术,可以迅速地降低或提高石油的产量。总体而言我们正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还没有最终决定。”

本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将在维也纳会晤,讨论通过削减石油产量来支撑石油价格的可能性。OPEC成员国中的伊朗、利比亚和委内瑞拉已经开始敦促OPEC成员国通过削减产量来支撑油价,尽管科威特称这种削减不太可能。

路透社报道称,如果OPEC成员国没能对减少石油开采量达成协议,则油价会毁灭性地跌到60美元/桶。路透社援引一家原材料资产投资基金高层的评论称,“从6月开始的油价下跌,已经跌至40年来的最低水平。而如果OPEC未能决定至少每天减产100万桶的话,油价还会继续下跌。”

亚历山大·诺瓦克在电视节目“俄罗斯24”中,对OPEC做出减产决定的期待并不高。他表示:“现在OPEC的角色已经彻底改变了。是否能够回到过去的协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沙特阿拉伯的立场。我估计,达成减产协定的可能性存在,但是不高。”

而分析师们认为,即使OPEC达成了石油减产的协定,例如每天减产50万桶(或7万吨)石油,这对稳定市场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持OPEC应保持产油量不变观点的分析师则认为,即使OPEC国家降低了石油的开采量,后续石油价格的增长也只会促使不属于OPEC组织中的石油生产国增加产量,尤其是美国。

什么原因促使中东产油大国拒绝美国施压,力挺俄罗斯能源政策呢?

由于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导致全球能源高涨,美国以及西方国家面临能源危机,在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中东的产油国,妄图通过对中东的产油国进行施压来获得廉价的能源。

石油属于一种贸易商品,商品有商品的市场规律,通过施压的方式来改变商品的价格是不符合市场规则的,更何况还是对人家的饭碗下手。

中东产油国依靠石油吃饭,当国际油价高的时候正好是产油国赚钱的好时机,这时候美国要求他们增产、降价、不赚钱,不但不友好,也不合理。不友好在于石油是人家的饭碗,人家也要吃饭的。

不合理在于,当世界发生什么灾难或者物资紧缺,如果美国以及西方国家有相应的物资,他们往往不顾别人的起活趁机大涨价。而一旦轮到他们急需别人手里物资的时候就逼迫别人降价这说不过去,毕竟我没听说过世界缺粮食时候美国的粮商会主动降价。

中东产油国每年都购买大量武器,美国和西方可没有给过人家折扣,年年都赚得盆满钵满。如今轮到产油国要大赚他们钱的时候,他们就对产油国进行施压,你们说产油国会答应吗?

俄乌冲突让产油国有了对美国人说不的筹码。

如果是在平时,中东产油国在美国提出这种无理要求的时候,就算是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他们也不会直接拒绝美国。

但如今即便美国对他们进行施压,他们也毫不畏惧地拒绝美国这个过分的要求,其底气是什么?此次中东产油国之所以敢拒绝美国的施压,就是看到了美国与俄罗斯对阵中的窘态,知道美国现在需要更多的国家的支持他,所以不会在这个时候逼迫他们太甚。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现在美国发火甚至动手也根本无法让中东产油国害怕。因为现在俄罗斯已经和美国撕破脸了,他们完全可以加入俄罗斯阵营来对抗美国。现在一个俄罗斯已经让美国无法搞定了,假如中东产油国再和俄罗斯联手,美国就更搞不定了。

美国衰落了,中东产油国也想在全球中谋取一席之地。

中东产油国很富有,但在全球政治中却没有什么地位,提高在全球中的政治地位是中东所有产油国的愿望。只不过要提高全球政治地位首先要做到主权独立,只有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说出来的话才会有影响力,而一个国家的全球影响力就是他在全球的政治地位。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中东产油国长期被美国控制难以实现主权独立,如今美国衰落正是他们实现主权独立的机会,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尝试走向“主权独立”是很正常的。

油价大跌对俄罗斯影响有多严重

谁能料及,就在俄罗斯外遭国际制裁打击、内受经济下行巨大压力的同时,国际油价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接连暴跌三成,至每桶仅80美元。这,让惯于坐拥世界储油宝库的俄罗斯大亨顿时愕然,措手不及。 对于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的俄罗斯来说,国际油价的严重缩水等同于财路被掐断,在内忧外困的环境下,俄罗斯只能等待国际油价尽快企稳回调,一面努力设法应付制裁影响;一面积极力求摆脱经济困境。 国际油价对俄罗斯有多重要,摊开俄联邦预算就知道。油价预测是俄罗斯制定预算收支的最重要依据之一,预算草案根据最近几年平均油价得出基准价格。上个月获俄议会批准的2015年至2017年联邦预算草案预计,俄主要出口石油品牌—乌拉尔原油未来的出口均价未来3年为每桶100美元。另据俄经济发展部预测,乌拉尔原油价格2014年将达每桶104美元。 而目前,乌拉尔原油价格也与国际油价一道,从年中的每桶110美元上方滑落至每桶80多美元。可见,俄罗斯作出的油价预测或许只是官方的一厢情愿,一路走低的油价势必将拖累俄预算。 多年来,俄罗斯始终没有摆脱经济增长对原料出口的依赖,俄罗斯一半多的财政收入来自油气出口。俄财政部此前作过一个令人不安的预测: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就会减少700亿卢布(约合15亿美元)。这表明,国际油价的下跌直接削减俄罗斯预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预算项目无法执行,进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综合来看,在俄罗斯当前通胀率高达8%的背景下,加之多重不利因素,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极有可能致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持续滞涨状态之中。 为了降低乃至抵消国际油价下跌对俄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俄罗斯不惜动用危险方式挽救预算,那就是放任卢布贬值。一年来,俄罗斯卢布贬值已近四成,成为全球贬值幅度最大的货币,俄罗斯国民经济运行和民众生活已遭受重大影响。然而,俄罗斯央行却在不久前宣布,结束卢布与一揽子货币的联系汇率机制,放弃对卢布汇率的自动干预。此举意味着俄央行允许卢布汇率自由浮动,可能进一步加大卢布下行的压力。 俄罗斯央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国际油价以美元计算,而俄罗斯统计财政收入使用卢布。因此,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同时,卢布也以相应幅度贬值。这样一来,俄罗斯石油出口所得的卢布收益就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 但是,用本币贬值对冲石油出口收入减少的做法风险极大。毋庸置疑,卢布贬值的最显著后果就是俄国内消费价格不断上涨,这将给俄民众生活带来更大负担,进而令执政者承受政治风险。不过,自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支持率一路飙升至85%以上,以这样的人气民意,他显然用不着担心其总统宝座与权力。正是如此,俄罗斯的决策者作出了“两害权衡取其轻”的无奈选择,用卢布作赌注,缓解国际油价下跌导致的不利影响。 诸多分析观点普遍认为,国际油价的大跌是西方对俄罗斯的隐性制裁。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正与原油输出国合谋压低油价,以此向俄罗斯施压,是美国的一个阴谋。但这在普京看来,尽管国际油价下跌的背后存在人为操纵的因素,但低油价也会给这些操纵者造成损失,因此国际油价当前局面不会长期存在。 在当前条件下,俄罗斯人应对国际油价下跌可用的手段不多。俄能源部长诺瓦克日前透露,政府正考虑以削减原油开采量以稳定油价,但尚未作出正式决定。 事实上,俄罗斯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其他主要石油输出国的意志还是个未知数,尽管世界石油输出国都在对油价持续下跌表示忧虑,但毕竟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的背后的巨贾仍是美国。现在,俄罗斯只能寄希望于市场调节,坐等国际油价企稳回升,以期尽量减少一些石油美元的损失。

俄罗斯停止向波兰供应石油,会带来哪些影响?

俄罗斯终于对波兰“下手”了!据法国媒体报道,波兰境内最大的石油公司奥伦石油近日对外突然宣布一则声明,称俄罗斯方面当前已经暂停了通过“友谊”管道向波兰输送石油。与此同时,波兰还强调自己绝对不会受到影响,奥伦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巴伊特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公司之前已为此做好了准备,“我们只有10%的原油来自俄罗斯,将用其他来源替代”。奥伦公司表示,俄罗斯上述举动不会影响波兰市场上汽油和柴油的供应。

至于奥伦公司的话是真是假,现在不做讨论,留给时间验证。要知道,在俄罗斯天然气断供时,波兰政府也是这样的说的,完全不把俄罗斯天然气当回事。而在俄天然气真的停止供应后,波兰居民只能排队数天抢购燃煤应急。

俄对波兰断供原油,影响有以下三点

一、欧洲石油价格的上涨

俄罗斯在原油市场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原油出口量维持在400-500万桶/天左右,同时还有200-300万桶/天石油产品出口。一旦俄罗斯出现断供,很难有其他来源在短时间内填补这个缺口,即便未来贸易流能够有一定程度的调节,买家也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从当前原油市场所处的供需环境来看,市场已经处于低库存和闲置产能下降的大环境之中,进一步的消化库存也意味着未来供给短缺的可能性上升。

所以俄罗斯停止向波兰供应石油,会使市场担忧上升,油价大幅上涨

二、美国可能从中得利

从能源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俄罗斯让出了欧盟大部分市场,美国正“趁虚而入”,据白宫的数据,去年美国对欧天然气出口量增加了一倍多,另外,美国原油产量激增也有助于稳定欧洲市场。

能源历史学家、标普全球副主席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表示:

美国重新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能源现在正成为欧洲能源安全的基础之一。

换句话说,美国正在重新夺回全球能源的主导权,下一步很可能就是重新控制油价了。如果达成这一目标,那么美国控制住通胀的可能性将激增,从而可能会影响美联储的决策,这可能是目前市场最需要关注的因素了。

三、德国态度或有松动

俄罗斯对波兰被断供石油后,德国又爆发了一次示威抗议,反对德国跟风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结合时间点可以看出,德国人并不想成为下一个波兰。

由于北溪管道被炸,德国已经失去了廉价的天然气,如果管道石油再被俄罗斯断供,那肯定是要雪上加霜的。

虽然德国去年已经承诺停止所有俄罗斯石油的采购,但在寻找替代品的时候却被现实打脸,德国向哈萨克斯坦购买原油,却依然离不开友谊管道。

由于哈萨克斯坦与德国并不接壤,所以德国购买的原油只能通过俄罗斯“友谊”(Druzhba)输油管网系统来交付。作为全世界最长的输油管道,启用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友谊”管网分为两线,分别途径波兰和乌克兰,向德国、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输送石油。

哈萨克斯坦已经明确表示对德国年供应量能够上升至600万吨,对应12万桶/天。这个供应量足以维持德国近一半的需求。当然,考虑到这些原油依然要经过俄罗斯的管道来运输,所以除了向俄罗斯支付管道费用,德国的能源供应也需要继续“看俄罗斯的脸色”。

所以,在俄对波兰断供后,德国人们的态度就很说明问题了。